不老的饭局

白亮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照片提供:陈照星</h5> 常听到这么一句话:“空了,我们坐坐”!意思是找个由头,选家餐馆,确定时间,叫几个情投意合的朋友,聚在一起喝个小酒吃顿饭。生活中遇到接风压惊、致囍酬谢、请托叙旧等大小事,都喜欢设局摆席,款待宾客。久而久之,这种具有仪式感的请吃方式,几乎成了约定俗成的礼仪习惯,俗称饭局。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照片提供:木 南</h5> 记得小时候第一次由大人领着去饭馆吃饭,找个空位坐下,拿着付费小票,等待服务员叫号。那时的餐馆少,吃饭的人多,大人们忙跑前忙后地张罗点菜。小孩子负责占位子,摆筷子。有时一不留神,座椅被旁人拎走了,还得馋巴巴站在吃客后边等位。虽然和陌生人同桌共餐,多少有些拘谨,但总觉得别人点的菜比自己的香,味道好极了。毕竟那时刚刚摆脱温饱困境,看到餐桌上的“油水”,难免两眼放光。心想:等我挣钱了,把家里的亲戚朋友都叫来,点上一桌菜,痛痛快快吃个够。这恐怕是我见到饭局雏形时的念想和夙愿。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照片提供:温淑华</h5> 长大以后,身边年龄稍大的玩伴,提早顶替父母接班参加了工作。他们除了有工资收入外,单位里还发放劳保福利“洗澡票”。逢年过节,他们拿出积攒下来的余票,请我们还在读书的学生一起去泡澡。当时,位于闹市区的老字号“珍珠泉”澡堂,名气很大。那里的服务设施齐全,单人单柜单床。洗浴完毕,还能盖着雪白浴巾像大人似在床上的躺平小憩,免费喝着紫铜壶倒出的大碗茶,很放松,很享受。到了饭点,“工人叔叔”开始显摆,掏出刚发的“老头票”,策划起“饭局”来。当时城里比较有名的饭馆屈指可数,如“清雅斋”的清真菜、“五一饭店”的小笼包、“同盛祥”的羊肉泡等。伙伴们凑在一起七嘴八舌地海选乱点,最终由“款爷”拍板。我立马穿衣,“屁颠屁颠”地跟着蹭饭。印象最深的是清雅斋的桌饭,那算是我懂事后独立参加的首个饭局。看着他们猜拳行令、开怀畅饮的男人范儿,那简直是“帅呆了”。回家后,听到大人们的一句话:“小小年纪,都学会下馆了”!让我不知所云,郁闷了好久。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照片提供:遥遥领先</h5> 成年之后,浪迹职场,应酬无数,饭局频频。常言道:无酒不成席,量小非君子。可我生性不嗜酒,喝酒上头,赤脸红身,属于医生下过“酒精过敏”诊断书的人。每次入局,就怕灌酒,畏手畏脚,从不逞强,生怕伤脸扫兴。<br> 我喜欢参加熟悉人的饭局,知根知底,相处不累,氛围平和舒缓。喝酒能者多劳,量力而行。碰杯时,张口就来:“感情深,一口闷。感情浅,舔一舔。没感情,赏个脸。”“只要心里有,喝啥都是酒。”<br>  我最怕和陌生人较劲,先喝三杯,再打通关。不醉倒就不算喝好。有时碍于情面,只得强冲硬上。摆出“人倒势不倒”样子,最终落得个“死要面子活受罪”的下场。劝酒时,瞪眼就说:“屁股一抬,喝了重来。两腿一站,喝了不算。”“喝酒要喝好,一杯不能少。杯杯都干掉,最后还不倒”。<br>  我最羡慕那些“有身份证”的酒仙,什么“王半斤”、“杨八两”、“白无量”。光凭授予的“高级职称”,就已威震八面,吓退了不少拚酒的“来犯者”。他们在饭局上游刃有余,高歌猛进。“会喝二两喝四两,这样的职员要培养。能喝半斤喝一斤,这样的哥们最贴心。”<br>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欢乐时刻</h5> 匆匆那年,我正至如狼似虎的年龄,年轻气盛,气宇昂扬。有一阵子热衷于 “赶场子”,拉关系,积人脉。饭局的引力像磁铁,时时刻刻吸引着我。整日里 “收到召唤立马走,紧紧拉住买单的手”,忙前跟后,疲于奔命。欢愉多多,回忆满满。<br>  曾几何时?为友人接风送行,杯杯见底,豪情万丈,可谓是“酒肉穿肠过,朋友心中留”;曾几何时?“酒壮怂人胆”,与南方人打赌吃面条,狼吞虎咽,一连狂吃三大碗加州牛肉面,尽显西北汉子的蛮犟和粗犷;曾几何时?应家长之邀,替孩子报考学校,单挑招办负责人,充当说客。上演《红灯记》中“李玉和赴宴斗鸠山”的戏段,酒喝好,事办了;曾几何时?与朋友结伴郊游,农家乐里拚酒拚得晕晕乎乎,飘然若仙。醉眼发现搞怪哥们儿用残渣剩菜拼出的不雅造型,还不忘过去搅搅乱,以免伤风败俗。曾几何时?帮同事找钥匙、寻眼镜、捡钱包,急人所急,拾金不昧。失主答谢表心意,开心的酒儿喝不醉,弘扬正能量。<br>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照片提供:陈 曦</h5> 当然,饭局中也有不和谐的杂音,令人不悦和反感。有的人酒喝高了,情绪失控,丑态百出,伤身害体。有的人好显摆,善抬杠,爱骚情,轻浮刻薄,奢侈浪费。有的人小肚鸡肠,胡吹乱侃,招惹是非。更有甚者出言不逊,低俗暴粗,引发事端。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断了交情,留下了阴影、遗憾和伤痛。正如顺口溜编的那样:“饭局的小酒天天醉,喝红了眼喝伤了胃,喝的记忆大衰退,气得老婆快奔溃,晚上睡觉背靠背。”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照片提供:李小军</h5> 经历了饭局的洗礼和“酒精考验”,我在饭局过往中,应对得体,日渐成熟。同时,饭局也成了我生活中“美丽的负担”<br> 有一次,我在饭局上接电话,旁桌的小孩子推拉凳子“咔咔”响。妈妈赶忙跑上前说:“不能这样玩,影响爷爷打电话了。”<br>  我疑惑地问自己:“我有这么老吗?”<br>看着眼前我平时爱吃的“硬菜”,嘴大胃口小,真有点吃不动了。再瞧瞧自己“大腹便便、肠肥脑满”的体态,不得不承认,我的“吃货后遗症”突显。用医生“威胁我的话”讲,再不忌口,身体的部分指标就要爆表了。<br>  饭局不老人先衰,厌倦之意陡然升。于是,我开始“逃离”饭局,减少参加的频次。实在推不掉的饭局,常以调侃的开场白,给自己找个台阶下:“来时夫人有交待,少喝酒多吃菜,新朋老友多担待。”还拿出杀手锏吃药或酒驾,来抵挡敬酒射出的猛箭。<br>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照片提供:卢保平 </h5> 我曾尝试以茶代酒,变饭局为茶局。可常被嗜酒者带偏节奏,事与愿违。他们先是“啤酒漱口”,再加码升级到五十二度,怎么劝都劝不住。酒过三巡,个个“化蝶成仙”,开说“聊斋”。原本舒缓的茶文化旋律,又变成吼唱的秦腔大戏。结果茶局和饭局“两搅”,权衡利弊,还是酒比茶的交情显得更胜一筹,只能善罢甘休。最终,打败饭局的不是年龄、医嘱和茶局,而是突如其来的疫情。病毒来袭的警报拉响了,人散了,堂食叫停了,饭局的“聚点”被关了……我惊叹:饭局也有变老的时候?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相聚瞬间</h5> 铁打的饭局,流水的吃客。疫情过后,饭局悄然重生。前不久,我的高中同学从部队退休回来,请同学们聚餐。这位当年意气风发考上军医大学的高材生,转眼也成了解甲归田的“老郎中”了。毕竟到了花甲之年,都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级的人了。虽然,大家嘴上说“变化”不大,但是颜容和底气,远不及当年。有句话说得好“夕阳不会无限好,快乐一秒是一秒”,道出了珍惜时光的浅显道理。我是60后生人,活到这把年纪,能够健康地聚在一起,营造出轻松、优雅和安静的氛围,叙旧唠嗑,乐呵乐呵,比什么都强。大家不图美酒佳肴,只需清淡爽口。喝的是温馨,吃的是情怀。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照片提供:夏 丽</h5> 身边坐着是从北京回来的“老教授”,他是我大学同学的老街坊。当年西大街拆迁后,他们“失联”多年,偶尔在我发的聚会照片中,看到了彼此。于是,我挂通了大学同学的电话,让他俩在线直播,互加微信,续接友情。念旧的同学与我谈及从前的发小情结,也触动了“聚聚”的感情神经。我请他策划一下,不妨与发小们热闹热闹。有同学还提议,报名组团去杭州,探望耄耋之年的班主任老师,让饭局踏上了征途,变成“旅行餐”,新颖的创意,难舍的师生情怀!最后,大家与美女群主单独敬酒,纷纷上前,仪式性地握手致谢。感谢她建群有功,链接缘分,传承友谊。举杯共饮的瞬间,相机定格住了退休之年同学重逢的喜庆画面,这才是最美夕阳红,值得永久珍藏。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照片提供:温淑华</h5> <p class="ql-block">  饭局不老,生活继续。有时候因为一场饭局,猝不及防地想起一个人,勾起一段情、忆起一桩往事,难以释怀……</p><p class="ql-block"> 这时,我的手机铃声响起:“喂!有约吗?发个定位,明天见!”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2022年7月15日</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