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袖珍小国梵蒂冈游记

绿源冰川ybc

<p class="ql-block">我于2011年游历欧洲袖珍小国梵蒂冈,留下许多珍贵照片。美篇APP兴起后,于2017.2据此写下了它的游记,读者颇多。近年发现该游记被标记为”私密仅自己可见”,估计是由于涉及宗教内容所致,此事于我已不是个例,为保留这份难得记忆,悉决定遵从美篇内容管理规范,删除宗教内容,重点叙述它在建筑、绘画、雕塑和装饰等人类文明方面作出的贡献,写篇新游记。梵蒂冈是一个独立主权国家。位于意大利首都罗马西北角,面积0.44平方公里,人口572人,虽是一个国中国、城中国,但不可小觑。图为梵蒂冈主体建筑盛彼得大殿正面全景。</p> <p class="ql-block">梵蒂冈在罗马城西北角台伯河西岸,过了图中台伯河上这个小桥,就进入了梵蒂冈国。该国领土包括盛彼得广场、盛彼得大殿堂、宗座宫和梵蒂冈博物馆,此外还有一条密道通向教宗避暑胜地天使堡。</p> <p class="ql-block">图为通向盛彼得广场的唯一街道——协和大道。前方圆顶建筑即是盛彼得大殿堂的主殿。2011年该国人口统计显示,现有572名公民,其中32名女性公民,540名男性公民。其中有306名外交官,86名瑞士卫队成员,31名平民。2011年时任教宗方济各一世,国务卿朱塞佩·夏卡。</p> <p class="ql-block">当太阳、圣彼得大教堂的尖顶、方尖碑、持相机的笔者处在同一直线时,方尖碑的阴影正好为照相提供了保护,我按下快门拍下了这张照片,这是盛彼得大殿堂的正面图,不过方尖碑刚好遮住了殿堂的尖顶。梵蒂冈是政教合一的国家,教宗自称是其宗教在世上的代表,也是国家首脑,拥有立法、司法、行政三种最高权力。教廷虽有国家形态,但其存在于世界各国教友的信仰的基础上,故其政治制度有别于一般国家。</p> <p class="ql-block">殿堂前面是能容纳30万人的盛彼得广场,广场的设计和施工者是贝尔尼尼。广场长340米,宽240米,被二个半圆形的长廊环绕,每个长廊由284根高大的圆石柱支撑着长廊的顶,顶上有142个史上有名的圣贤的雕像,雕像人物神采各异,栩栩如生。广场中央耸立着一座41米高于1856年竖立的埃及方尖碑,上面刻满了古埃及的象形文字。方尖碑的两旁各有一座美丽的喷泉,涓涓的清泉象征着生命之水。所有走进盛彼得广场的人无不为这宏大的场面而感叹。</p> <p class="ql-block">16~17世纪重建的盛彼得大殿堂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规模最宏大的建筑。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伯拉孟特、安东尼奥·达·桑加罗等意大利文艺复兴名人都参加了这些建筑的设计、建造、装饰工作。图为盛彼得大殿堂的正立面。正中的上部为米开朗基罗设计的距地面高达137·8米·周长71米的圆形穹顶,不仅是梵蒂冈也是全罗马的最高点。</p> <p class="ql-block">盛彼得大殿堂设计融合了对称、透视、比例等美学原理,外观予人以视觉上的和谐与庄重。正面宽115米,高45米,中间八根圆柱对称而立,四根方柱排在两侧。柱间有五扇大门。二楼有三个阳台,正中阳台是教宗在重大节日为人们祝福的场所。图中的廊檐上方有以机度为中心12徒分立两边的13尊雕像,显得很庄严。</p> <p class="ql-block">盛彼得广场的中央耸立着一座41高、于1856年竖立起的埃及方尖碑,上面刻满了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它是由一整块岩石雕刻而成的,为广场增添了庄严和历史的厚重感。这座方尖碑原是罗马皇帝卡利古拉从埃及运来,1586年教宗西斯廷五世下令将方尖碑移至圣彼得广场,900多工人,150匹马,5个月时间才完成。图为笔者在圣伯多禄广场。</p> <p class="ql-block">方尖碑的两旁各有一座美丽的喷泉,涓涓的清泉象征着生命之水。据说法国巴黎协和广场上的两座喷泉,就是模仿盛彼得广场的喷泉建造的。图为盛彼得广场上喷洒着涓涓泉水的精美喷泉。</p> <p class="ql-block">盛彼得广场上的喷泉详图。喷泉分上下两层,上层呈蘑菇状,水柱落下,使四周形成水帘;下层呈钵状,承接泉水成细流外溢,潺潺有声。</p> <p class="ql-block">从盛彼得大殿堂的正门看圣彼得广场。方尖碑、半圆形多柱长廊、两座喷泉和协和大道等历历在目。中国天主教采取三自原则,(独立自主自办)。近年,中梵双方在主教任命权上己达成默契,制定了双方交换意见机制。2014年方济各飞越中国领空时向习近平主席发了问候电。中梵关系向前迈进了一步。</p> <p class="ql-block">二个半圆形的长廊,顶上各有71名合计142名宗教史上有名人物的雕像,雕像人物神采各异,栩栩如生。由贝尔尼尼和他的学生共同完成。</p> <p class="ql-block">盛彼得广场的长廊简直就是石柱的森林。如果你不是站在半圆的圆心,你可以看到前面的每根石柱的后面还有三根石柱。</p> <p class="ql-block">但是如果你站在广场上被标示的半圆形的圆心上看圆柱的话,那每列四个圆柱就重叠了,你只能看到前面一根圆柱,后面三根圆柱被前面这根挡住了。图为笔者在圆心上拍摄的柱廊,每列四根柱子变成了一根。这就是贝尔尼尼老先生的杰作。</p> <p class="ql-block">当你来到柱廊内,举头四望,那简直就是置身石柱的森林。每个半圆柱廊各有四排共284根德斯金式圆柱,柱高18米,需三四人方能合抱。另各有88根方形石柱。</p> <p class="ql-block">阳光灿烂照耀着盛彼得广场。图中一群穿花衣撑花伞的肯定是中国大妈。</p> <p class="ql-block">盛彼得广场聚集的人群也许要等候什么仪式。不过我们在导游的引导下没有时间等候。</p> <p class="ql-block">盛彼得广场树立着彼得高大的雕像,他神情自若,面带微笑,右手握着两把金钥匙,左手拿着一卷宗旨。他头上的缕缕卷发,脸上的丝丝皱纹,胡须和长袍雕琢得细腻逼真,仿佛真人一般。彼得是机度12徒中的首领,为维护真理而献身,盛彼得大殿堂就是为纪念彼得而修建的。</p> <p class="ql-block">大殿堂大门由梵蒂冈国家卫队守卫,,卫士们个个高大魁梧,身穿红黄蓝三色条纹的古代骑士服装,手握长戟,威风凛凛。他们都是瑞士人。16世纪时,100多个瑞士卫兵为保卫教宗英勇战死在殿堂外,令教宗感动,决定世代雇佣瑞士卫兵保卫殿堂。</p> <p class="ql-block">贝尔尼尼设计的盛彼得广场半圆形长廊朝广场一侧的各71根圆柱的柱顶各有一尊大理石圣贤雕像,形态逼真,动作表情各异,栩栩如生,都是艺术杰作。</p> <p class="ql-block">盛彼得大殿堂,又称梵蒂冈大殿。由米开朗基罗等设计,是梵蒂冈填珠交主殿堂。从1506~1626历时120年建成,是最杰出的文艺复兴建筑和世界最大交堂。总面积15000平方米,可同时容纳超六万人。</p> <p class="ql-block">进入大殿堂,其宏伟令所有参观者惊叹。殿堂长186米,面积1·5万平米。图中长弯拱形的殿顶、开了许多采光窗户,高大的石柱和墙壁上处处是色彩艳丽的图案。</p> <p class="ql-block">踏着图案精美、色彩艳丽光彩照人的大理石路面,沿着长长的大厅前进,前面就是教宗记坛和米开朗基罗穹顶。</p> <p class="ql-block">在米开朗基罗设计的明亮的穹窿下,是教宗的记坛,用贝尼尼创作的青铜华盖覆盖着,它那螺旋形的粗圆柱式的独特形状引人注目称奇。华盖足有五层楼高,华盖前半圆形栏杆上永远点燃着99盏长明灯。</p> <p class="ql-block">笔者在庄严肃穆的记坛和贝尼尼的精美的青铜华盖前,不由得十分感慨。青铜华盖是圣彼得殿堂的三杰作之一。</p> <p class="ql-block">殿堂正中上部是米开朗基罗设计的穹窿,穹窿下是贝尔尼尼设计的青铜华盖,青铜华盖下是教宗的记坛,记坛下是盛彼得的坟墓。</p> <p class="ql-block">在记坛正后方,是贝尔尼尼设计的盛彼得的座椅,这是贝尔尼尼的杰作之一。从座椅后方的玻璃,射进红色的光线,玻璃的正中是一只巨大的鸽子。从这张图还可以更清晰地看到贝尔尼尼设计的青铜华盖螺旋形铜柱的粗大精美。</p> <p class="ql-block">盛彼得大殿堂是座长方形的建筑,长186米,从这张照片可看出:整个殿堂呈现十字形结构,十字形的中心点就是记坛。到处是色彩艳丽的图案,栩栩如生的雕像,精美的浮雕,彩色大理石铺成的地面象镜子一样光亮照人。</p> <p class="ql-block">殿堂内部装饰是如此华丽,华丽得简直令人惶恐不安,华丽得令人窒息难耐。你简直无法忍受那柱子、墙壁、天花板的材料的色彩斑烂和令人眼花遼乱艳丽图案对视觉的冲击。</p> <p class="ql-block">这是米开朗基罗设计的外高137·8米、内高123·4米的穹顶,柔和的光线从顶部的圆洞和穹顶四周的窗户射入大厅,使人想到宇宙与人间的某种联系,产生静谧神秘之感。穹顶满是宗交题材的绘画,令人目不暇接。</p> <p class="ql-block">米开朗基罗设计的这个穹窿,其直径是42米,离地面120米。除它的超高超大外,它的采光科学、它的绘画,它的装饰图案等都令人叹为观止。一束阳光从圆穹照进殿堂,给肃穆幽暗的殿堂增添了一种奇特的光彩,那圆穹仿佛是通向宇宙的大门。</p> <p class="ql-block">令人称奇的是,盛彼得殿堂除正中穹窿外,在十字中心记坛的左右两侧的几个小殿堂内还各有一个穹窿。穹窿顶部没有采用绘画,而是采用艳丽的几何图案。</p> <p class="ql-block">这种小殿堂内的穹窿比正中穹窿略低,顶上各开有一个大圆洞,四周开了十六个窗户,用于采光使大厅光线充足,并增加了殿堂的静谧庄严感。</p> <p class="ql-block">盛彼得大殿堂的建筑风格具有明显的文艺复兴时期提倡的古典主义形式,主要特征是罗马式的圆顶穹窿和希腊式的石柱及平的过梁相结合。</p> <p class="ql-block">殿堂大厅顶部的半圆柱形天花板,黄葛色的图案华丽精细到无以复加的地步,细节如此,难怪整个工期达到120年之久。天花板两边都开了天窗,以采集光线,设计真是巧妙。</p> <p class="ql-block">穿着白袍的殿堂人员从殿堂的中廷匆匆走过,吸引了所有参观者的注意。</p> <p class="ql-block">许多参观者静静地坐在小殿堂的座椅上,似乎在感受气氛,或者在等候某个仪式的到来。</p> <p class="ql-block">殿堂正厅的半圆柱形花式天花板、墙壁、方形立柱、墙壁上的雕像、花式地板全部是用彩色大理石制作的。尤其是一些绘画和花式地板等,硬是用各处采集来的彩色大理石拼接而成,可见难度之大。</p> <p class="ql-block">图中这位女长者,其背后可以看到两个殿堂,顶部都有穹窿采光,足见教堂规模之大。</p> <p class="ql-block">殿堂内保存有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许多艺术家如:米开朗基罗、拉斐尔、达·芬奇等的壁画、天花板画。</p> <p class="ql-block">这些大师的绘画作品都是描绘信仰经典故事。</p> <p class="ql-block">文艺复兴绘画大师的绘画作品歌颂了先贤们舍身取义的精神和最终好的归宿。</p> <p class="ql-block">大厅内有很多巨大的雕像和浮雕,也都是以崇高理想为主题。</p> <p class="ql-block">米开朗基罗24岁时的作品《哀痛》。玛利亚怀抱死去的儿子的悲痛感和对天意的顺从感在作品中刻画得淋漓尽致。这是圣彼得大教堂的三杰作之一。这里所表现的痛苦状与米开朗基罗以后作品迥然不同。</p> <p class="ql-block">两个小孩捧水缸雕像。意喻上天给予人们圣洁的生命之源——水。</p> <p class="ql-block">殿堂里巨大的管风琴。</p> <p class="ql-block">盛彼得广场左侧半圆形柱廊和方尖碑全景图。</p> <p class="ql-block">殿堂的两侧各有一座显示格林威治时间与罗马时间的时钟。图中是南侧的时钟。</p> <p class="ql-block">盛彼得广场的教宗约翰·保罗二世像。波兰人,1978年成为首位非意大利籍教宗至2005年逝世,在位27年。1992年他为蒙冤359年的伟大科学家伽利略平反。</p> <p class="ql-block">梵蒂冈盛彼得大殿堂和大广场,是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它在建筑学、装饰学、绘画和雕塑学上的伟大成就,影响深远,值得人们前去观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