赓续红色基因 发扬革命精神——河池市宜州区小学第一学区成员学校开展红色革命教育活动

宜州区庆远镇中心小学宣传组

<p class="ql-block">  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p><p class="ql-block"> 党旗飘扬映红日,东兰辗转为寻根。</p><p class="ql-block"> 为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红色旅游、传承红色基因”和党史学习教育的指示,营造庆祝建党101周年的浓厚氛围,重温党的光辉历史,继承和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进一步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激励广大党员、教师坚定理想信念,提高政治思想觉悟。</p><p class="ql-block"> 2022年7月13日−14日,宜州区小学第一学区组织各成员学校部分党员及部分骨干教师代表共195人到河池市东兰县红色基地,通过参观学习、情景党课、重温入党誓词、向烈士敬献花篮等,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专题活动,我校派出60名党员和骨干教师代表参加这次活动。学习韦拔群精神,缅怀先烈,牢记革命历史,传承红色基因,在新时代长征路上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加快学校的教育教学现代化发展。</p> 韦拔群纪念馆 <p class="ql-block">  韦拔群,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著名的农民运动领袖、广西农民运动先驱、百色起义和右江革命根据地领导者、人民军队杰出将领,更是群众口中亲切的“拔哥”。正是在他的引领下,东兰革命群众舍生取义,用生命与热血书写了革命到底的壮烈诗篇。</p><p class="ql-block"> 韦拔群纪念馆内,大家通过珍贵的历史照片和影像资料了解了韦拔群烈士的一生,重温了革命英烈的光辉事迹。韦拔群出生在封建富有家庭,他完全可以按照父辈意图,循规蹈矩读书做官,成家立业,随波逐流逍遥岁月。但他不贪图安逸享乐,不迷恋荣华富贵,从小就立下救国救民的远大志向,以己之躯赴汤蹈火在所不惜。韦拔群精神内涵丰富,概括起来就是“对党忠诚、一心为民、追求真理、百折不挠、顾全大局、无私奉献”。</p><p class="ql-block"> 2021年7月2日,中央电视台播出全国一百名重要英雄模范人物中,广西东兰韦拔群是第八位。</p> 烈士纪念碑 <p class="ql-block">  鲜花祭忠魂,哀思心中藏。</p><p class="ql-block"> 松柏掩映下,高20米、由大理石砌筑而成的革命烈士纪念塔像一把出鞘宝剑,直插蓝天。塔身正面,“革命烈士纪念塔”几个大字,为新中国开国大将张云逸题写。作为右江革命根据地的中心腹地,革命战争年代,东兰县有9000多名革命志士参加红军、赤卫队和地方游击队,有6300多人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生命。在纪念塔后方不远处,是韦拔群烈士的陵墓。</p><p class="ql-block"> 洛西中心校校长韦宏武和屏南中心校校长韦海勇代表大家敬现花圈,大家默哀祭奠烈士。</p><p class="ql-block"> 今天我们的岁月静好、繁华盛世,正是由英烈们的负重前行所换来,对人民英雄最深刻的铭记,就是对民族忠魂最深沉的告慰。作为人民教师,我们更要告诉孩子们,向他们讲述英雄故事,铭记为人民流血牺牲的烈士英雄。</p> 列宁岩 <p class="ql-block">  远看,我们不禁要感叹这座岩洞的构造。洞口接近20米的高度,绿树掩映下“中共中央副主席叶剑英的亲笔题字“广西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 <span style="font-size: 18px;">几个红色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span>。</p><p class="ql-block"> 走进列宁岩,岩壁上的峭石,岩顶的细长或粗短的钟乳石,漆黑的深洞,无不在彰显着这岩洞的威严与神秘。<span style="font-size: 18px;">洞中央为课堂,讲坛左右有对联:“地主豪绅把劳动群众当作盘中餐;劳动群众把地主豪绅当作枪口靶”。台壁上方,挂着马克思、列宁和孙中山的画像。台前醒目的对联是:“快乐事业,莫如革命。”横批是:“团结、互助、奋斗、牺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span>时光给学员们的床铺蒙上了一层灰,但被褥依旧方正地捆扎着放在床头。十多张长桌长椅组成简陋的教室,坐在长椅上,我仿佛看到了先辈们点着油灯认真听课的样子,我仿佛看到了韦拔群同志伟岸的身影,他从事农民运动、主办农讲所、培养骨干、发展农会和农民武装,把农民运动推向右江地区,一步步地把农民武装斗争推向高潮。</p><p class="ql-block"> 全体党员在党旗下重温入党誓词,回顾入党初心,进一步激发了党员干部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投身党的教育事业的热情。</p> 韦拔群故居 <p class="ql-block">  韦拔群的故居坐落于东兰县武篆镇东里屯,故居前不远处静静伫立着10块墓碑,<span style="font-size: 18px;">诉说着那段惊心动魄、英勇悲壮的历史。</span>墓里埋葬的都是韦拔群至亲的亲人。韦拔群一家20余人,有18人为革命献出生命,没有留下一个直系后人。</p><p class="ql-block"> 这些墓中,有一座是韦拔群妻子和子女的合葬墓,在革命的低潮时期,韦拔群给他的三个小儿子分别取名为韦革命、韦坚持、韦到底,连起来就是誓将革命进行到底。面对国民党反动派密如蛛网的通缉追捕,他泰然自若,视死如归。1932年10月19日凌晨,韦拔群身患疟疾被叛徒杀害于广西东兰赏茶洞,首级被敌人游街示众,时年38岁。</p><p class="ql-block"> 邓小平是韦拔群的亲密战友,为缅怀韦拔群深情写下了200多字的题词,称韦拔群:“不愧为是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英雄,不愧是名副其实的人民群众的领袖,不愧是一个模范的共产党员!”</p><p class="ql-block"> 韦拔群是壮族人民的好儿子,他用满腔的热血和宝贵的生命践行了“快乐事业,莫如革命”的铮铮誓言。英雄虽然牺牲了,但是革命者的初心如飘扬的旗帜,会引导英勇的人民继续斗争,不断前行。革命的种子一旦落在洒满鲜血土地上,就会生根发芽,并最终结出胜利的果实。</p> 魁星楼 <p class="ql-block">  东兰魁星楼是一座砖瓦结构的“金”字塔,巍然矗立于东兰县武篆镇人民政府北门。</p><p class="ql-block"> 1922年,韦拔群组织领导农民武装攻打东兰县城时,曾设指挥部在魁星楼这里。1930年3月,红七军主力聚集东凤根据地,中共红七军前委设在魁星楼。红七军前委书记、政委邓小平、军长张云逸就在魁星楼里办公和住宿,领导右江人民开展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运动。</p><p class="ql-block"> 魁星楼在右江革命斗争史上写下了不朽的篇章,是屹立壮乡大地的精神丰碑。魁星楼是一座革命的红楼,他像井冈山的八角楼、延安的宝塔一样与“革命”二字紧紧联系在一起。</p> 山歌唱体会 <p class="ql-block">  经过了这次的培训,大家纷纷表示要继续弘扬拔群精神、不畏艰难、攻坚克难,传承红色基因,明志向强能力,党建引领,把此次红色革命教育活动的所学、所思、所悟转化为投身党的教育事业的实际行动,继续用心、用情、用力投身小学“育人”活动,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p><p class="ql-block"> 我们庆远镇东屏小学的山歌王子韦信伯老师心有所感,连用六首山歌唱出了这次培训的感悟和体会。</p> <p class="ql-block">主审:蓝 静</p><p class="ql-block">主编:刘瑞友 覃东生 苏建波 容春伶</p><p class="ql-block">编辑:覃先艳</p><p class="ql-block">摄影:梅李昌 蒙海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