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王家兄弟重修族谱

诗书剑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15px;">左图为王殿甲先生重修族谱初稿</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47年立秋前后,问山先生家里来了两位客人。一位是先生的堂兄王殿甲,一位是先生的堂弟王鸣岐。他们是为了重修族谱而来。</p><p class="ql-block"> 王殿甲,字冠生,1873年10月生于辽西锦县。自幼喜读书、爱书法,青年时期为私塾先生。民国初期,曾在河北省香河县政府担任秘书多年。抗战爆发后,殿甲夫妇跟着儿子王葆章去了重庆,父子均以教书为生。 </p><p class="ql-block"> 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以后,殿甲跟随儿子回到家乡辽西锦县,继续以教书为生。 </p><p class="ql-block"> 一回到东北家乡,殿甲就发现,经过十四年的抗日战争,对比抗战前的王家原有人数,少了一半还多。通过走访,得知还有人远在他乡。为了铭记历史,不忘祖宗,振兴王氏一族,年近73岁的殿甲决心走访王氏族人,重修族谱。</p><p class="ql-block"> 他先从锦县大凌河一带开始进行调查,又根据乡亲们提供的线索,走出锦县去进行调查访问。从1946年初开始,直至1947年立秋,行程逾万里,经过一年多时间的调查访问,终于在儿子的帮助下,完成了重修族谱的初稿。</p><p class="ql-block"> 在调查访问过程中,殿甲不断接受一些乡亲的建设性意见。1946年中,有人向殿甲提出,问山先生在王家名望较高,品行较好,虽然其人不在家乡,可是无论是他本人,还是他们家,名声不仅在家乡流传,而且远扬在外,修族谱要多请教问山先生。于是,殿甲遇事就给问山先生写信,问山也就有关问题,回信予以答复。</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15px;">问山先生于丙戌年五月十一(1946年6月10日 )给王殿甲的回信之一页复印件(完整原件现存辽宁省凌海市博物馆)</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47年中,有一位姓刘的乡亲,悄悄地跟殿甲说,刘家的姻亲王铸九的女儿王文采是共产党的大官。从现时的情形来看,东北很快就是共产党的天下了,打进关内也是早晚的事。不管怎样,铸九公都是我们的长辈,重修族谱,要不要为铸九公写传?</p><p class="ql-block"> 殿甲一听,觉得有道理。就找到铸九公家里,进行拜访。铸九公十分客气地接待了殿甲,也十分认真地与殿甲进行有关谈话。殿甲提出为铸九公写传,同时请教如何来写铸九公的女儿。铸九公即表示,你们重修族谱,我在王家人里,名望和文化都不高,请不要写传。对于女儿,就按照老规矩来写即可。殿甲再三要给铸九公写传,铸九公再三婉言谢绝。</p><p class="ql-block"> 殿甲走了以后,王铸九觉得这事应该让女儿知道。想妥了,就派长子殿琛外出去找他的妹妹文采。临走,铸九公又叮嘱殿琛一番。经过一番周折,殿琛在吉林市老运动场,找到了摆摊卖杂货的堂弟王鸣岐。鸣岐说他也不知道文采姐在哪里。但是,他只要有消息,一定会亲自登门告知。他在这里忙着做小本买卖,没有时间陪,让殿琛回家去。</p><p class="ql-block"> 两天以后,王文采即得知王殿甲重修族谱的消息。于是,她在吉林市老运动场找到了鸣岐,交给他一个任务。趁王殿甲寻找离乡背井的王家人补充族谱内容的机会,参与重修族谱,借机从问山先生那里了解一些情况。</p><p class="ql-block"> 鸣岐遵照堂姐文采的指示,来到了辽西锦县老家,找到了堂兄王殿甲。鸣岐说明他对族谱也很看重,重修族谱是不忘祖先,兴旺后代的好事,就赶过来帮忙。</p><p class="ql-block"> 王殿甲正在为找不到鸣岐这一支王家人而犯愁,鸣岐居然能找上门来,不禁喜出望外。开门见山,殿甲就谈起了鸣岐这一支的先人,接着就装糊涂,来探探鸣岐的修谱功底。谁知,鸣岐从卧冰求鲤谈起,然后言简意赅地简述传承主脉,谈到清末有兄弟两人考中举人,一文一武,接下来就谈得十分详细。听完了鸣岐的叙述,殿甲这才抓住鸣岐的手说:“民国六年,大凌河发大水,冲的是两岸几百里房无一间、地无一垄。你们这一大家逃难,后来就没有回到老家。你们家的事,都是听说的。”</p><p class="ql-block"> “话逢知己千言少”,又何况殿甲多了一位懂行的帮手呢?不用多说,哥俩就有关问题,较快地达成了一致见解。</p><p class="ql-block"> 他们先一起拜访了铸九公等重要前辈以及有关乡亲,然后又决定去拜访问山先生。</p><p class="ql-block"> 问山先生一年可以见到殿甲多次,却与鸣岐已经有十三年未见面。为此,与鸣岐的话就格外多些。听说鸣岐现在吉林市老运动场摆摊卖杂货,禁不住感慨万端,说起了当年。</p><p class="ql-block"> 1928年初,堂叔王作曾带着王紫阳和王鸣岐两个侄儿来到黑龙江,为乡亲们们催收土特产货款,顺便到齐齐哈尔拜访了问山先生。当年,王鸣岐11岁,正在读高小。</p><p class="ql-block"> 问山先生感觉得到鸣岐虽小,仪表大方,谈吐不俗,不禁有意试探起他的学识。试探后发现鸣岐不仅对一些中国传统文化有所了解,而且能说出王家所传的打算盘、书法的门道,尤其是对中国武术也略知一二。问山就让鸣岐当场演示一下。</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鸣岐拿起毛笔,先写楷书,再写行楷;先用右手打了算盘,再用左手打算盘,右手纪录计算结果。然后,又用蘸水钢笔书写了流行时间不长的硬笔字。问山夫人、儿女,还有寄住在他家里的、问山先生的堂妹王文采,看到了鸣岐的演示,都说不错。</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问山又仔细看过鸣岐的字迹,点了点头。又用眼睛看着鸣岐。</p><p class="ql-block"> 鸣岐系紧了腰带,表演了几趟有腾空摆莲、鲤鱼打挺、翻子加侧踹等动作的改编燕青拳,又演示了散手元功的八步八母。从此,鸣岐不仅获得问山兄和文采姐的看重,而且赢得了问山儿女们的青睐。</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本来,王作曾准备带着两个侄儿去哈尔滨的。可是,问山先生的儿女、王文采,还有问山夫人都喜欢鸣岐,不想让鸣岐这么快就离开。问山夫人就让鸣岐在这里多住几天,还说:“你们俩个大人去催款,不是更便利?”</p><p class="ql-block"> 过了几天,王作曾来到齐齐哈尔接鸣岐,问山夫人就说干脆都在这里过年。王作曾再三说家里有事,不能耽搁。问山夫人就说把鸣岐留下,你们先回去,过了年派人送鸣岐回家上学。王作曾只好带着大侄儿王紫阳回家了。</p><p class="ql-block"> 2月上旬,元宵节过后,王紫阳与吉林市毓文中学教员邹大鹏来到问山先生家里,接鸣岐回家。问山问了问邹大鹏的情况,紫阳说他和邹大鹏是好友,是邹大鹏把他介绍到吉林市一家店铺当外柜。正好邹大鹏到哈尔滨办事,他们就一起来了。问山请他们在家吃了午饭,这才让他们领着鸣岐走了。</p><p class="ql-block">   问山在河北省民政厅长任上,还约鸣岐见过多次面,再三鼓励鸣岐勤奋努力,准备报效国家。1933年,听乡亲说鸣岐在吉林文盛印书局当上了会计,不禁感叹不已。问山到了武昌以后,就没有了鸣岐的消息。 </p><p class="ql-block"> 问山先生没有想到,十三年后再见面,鸣岐居然在吉林市以卖杂货为生。问山问鸣岐:“你儿时即有之能用于何处?”鸣岐微笑着说:“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我自由惯了,适合当个黎民百姓。” </p><p class="ql-block"> 问山先生决定在北平为兄弟们找两间房屋,既方便他们重修族谱,又方便与鸣岐交谈。 </p><p class="ql-block"> 鸣岐在问山先生这里住了几天,把应该了解的情况了解到了,就找个借口回家了。回家时,问山给他写了一纸证明,以方便他下次再来北平。 </p><p class="ql-block"> 鸣岐见到堂姐王文采以后,如实把情况做了汇报。王文采从汇报中得知,问山先生与天津市市长杜建时的关系不错,而且都笃信新三民主义,关心百姓疾苦,素有“精忠报国”之志;问山先生的儿子王葆田是南开大学学生会的负责人并且领导着学运工作;更为重要的是,问山先生接了个“烂摊子”,能让问山看清楚蒋介石的国民政府腐败到了什么程度。 </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王文采就让鸣岐再次到北平并且住下来,积极协助王殿甲和问山先生为王家修族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