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波密县,位于西藏东南部,雅鲁藏布江东岸。</p><p class="ql-block"> 波密古称“波窝”,藏语意为祖先。这里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因其重要的地理位置、丰富的自然资源,历史上的波密曾长期脱离西藏地方政府管理,成为藏东南高度自治的一个独立王国。</p><p class="ql-block"> 县城所在地扎木镇,海拔2720米,气候温和湿润,是西藏商品粮基地县之一,也是出口菌类松茸、羊肚菌的重要产地之一。</p> <p class="ql-block"> 波密县政府大院</p> <p class="ql-block"> 雪山脚下的波密广场</p> <p class="ql-block"> 扎木镇的建筑物分布在帕隆藏布江两岸,周围群山环抱,森林和雪峰交相辉映,一派宁静祥和。</p> <p class="ql-block"> 酒店里推窗见景</p> <p class="ql-block"> 帕隆藏布江上漂亮的景观桥</p> <p class="ql-block"> 到达波密后,本想着休整一下,第二天即去墨脱,但前往墨脱的扎墨公路有单、双号进出限制,按规定只能双进单出,即双号只放行波密到墨脱的车辆,单号只放行墨脱到波密的车辆。时间不合适,只好多待一天了。</p><p class="ql-block"> 有一天的空闲时间,正不知怎样安排呢,在途中认识的车友杨老板提议,波密县城南面约六公里的原始森林里有个卓龙沟,还有个卓龙寺,那里是当地的秘境,更是圣地,当即决定一起去朝圣、探秘。</p><p class="ql-block"> 真可谓,世事自有注定的缘分,随遇而安则是最好的安排。</p> <p class="ql-block"> 开车驶出县城,不多远就来到了卓龙景区。</p><p class="ql-block"> 沿着深沟和坑坑洼洼、崎岖陡峭的山路缓慢前行,惭惭进入密林深处。</p> <p class="ql-block"> 路边有人生了火,但没见到人</p> <p class="ql-block"> 路两旁、河沟边、山林间挂满了鲜艳的五彩经幡,绵延数公里。头一次看到这满山满坡的经幡,让人感觉无比的庄严肃穆。</p> <p class="ql-block"> 经幡藏语称为“隆达”,是用棉布、麻纱、丝绸等材料制成的彩旗。共有蓝、白、红、绿、黄五种颜色(色序不能错乱),分别象征天空、祥云、火焰、江河和大地。也有学者认为五色经幡还融入了中华民族古老的五行说,分别代表金、木、水、火、土。</p><p class="ql-block"> 西藏的神山、圣湖、路口、河边几乎都有随风飘扬的经幡。五彩的经幡不停的上下翻飞,像是在为藏民们永不停歇的诵经、祈祷。</p> <p class="ql-block"> 一字排开的喇嘛塔</p> <p class="ql-block"> 道路的尽头就是卓龙寺,车子只能停在这里,再往里走就只能徒步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林中古树参天蔽日,树上悬挂着的丝萝随风飘逸,树下苔藓地衣密布,林间溪水潺潺奔流,远处的群山被云雾笼罩,真有秘境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 有星星点点的野花和菌类</p> <p class="ql-block"> 藏于深山之中的卓龙寺,规模不大,但神秘而独特,被称为“圣地”。地位之崇高,一路的经幡可见一斑。</p> <p class="ql-block"> 相传这里是藏传佛教中神女“多杰帕姆”的领地。</p> <p class="ql-block"> 我们自行打开铁门进去,就看到了这个刻着经文的石碑。</p> <p class="ql-block"> 整个寺庙只有五幢建筑</p> <p class="ql-block"> 宁静的寺庙里几乎没有游人,只见到一个修行(守灵)的僧人,跟他打了招呼,他似乎听不懂普通话,一脸茫然。里面有几头慢悠悠吃草的牦牛,倒是不怕人,任我们拍照。</p> <p class="ql-block"> 穿过卓龙寺外的铁丝围栏,寺庙的后山便是隐秘的、珞巴族的树葬区。</p> <p class="ql-block"> 葬俗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习俗现象之一,文化不同,各民族在丧葬形式、习俗礼仪等方面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p><p class="ql-block"> 以前只听说藏区有天葬、水葬等丧葬方式,但都没见过。第一次听说这里的珞巴族有树葬,而在整个藏区也只有卓龙沟有树葬。这次亲眼所见,并深深感受到这里的肃穆和神秘……</p><p class="ql-block"> 树葬是波密一带的珞巴族的一种神秘习俗。就是将夭折的小孩的尸骸装在木箱、木桶、塑料桶等容器内,绑到树杈上,让孩子在树上安息。走进这里,能看到树上挂着各式各样的容器,有的用棉布包裹直接绑到树上,也有的因为年代久远甚至已经掉落在树下。</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据说葬在这里的大多是不满一岁的婴孩,因为婴儿们还没真正接触这个凡俗的世界,在世上没做任何善恶之事,他们是纯洁无瑕的。</p><p class="ql-block"> 珞巴族人认为,只有最干净的灵魂才有资格葬在此处,让他们清清白白的来,清清白白的走。后来也有当地修行很高的高僧可以在此土葬。</p> <p class="ql-block"> 珞巴族是分布在西藏山南、林芝地区的一个少数民族,总人口约60万,其中处于中国控制区的只有3000余人,其余的大部分居住地归属藏南(被印度实际控制)。珞巴族有自己的语言及多种方言,但没有本民族文字,长期保留着刻木结绳记事记数的原始方法。</p> <p class="ql-block"> 据说这里的树葬起源于几百年以前。之所以用树葬的方式,是希望这些孩子在轮回后可以像大树一样健康、茁壮成长。</p> <p class="ql-block"> 群山环抱、雪山脚下的卓龙圣地或许是这些孩子们最好的归属,如果真有来生,愿他们都能无病无灾,健康成长。</p> <p class="ql-block"> 返回时居然看到了一大群猴子,不知道是不是藏猕猴。藏猕猴是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它们在西藏享有极高的地位,将猕猴视为藏族的祖先,是古代藏族的图腾之一。</p> <p class="ql-block"> 谢谢关注、浏览!</p><p class="ql-block"> 手机拍摄于2022年5月中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