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亲

姚雁子

<p class="ql-block">我的母亲于2022年7月13日(农历6月15星期三)下午15时许离开了人世。</p><p class="ql-block">知道这个消息已经是晚上21.09分,当时人很蒙,脑子很乱,不停的在接电话和打电话,下意识不停的告诉自己要挺住要坚强,不知从那一刻起,眼泪不由自主的在流啊流,但总的来说似乎还算镇定,并没有哭,半夜吃了药,不知道什么时候眯着了。</p><p class="ql-block">早上起来,感觉很清醒,一接通姐姐以及老家亲戚的电话便大哭起来,止不住的悲痛和忧伤……</p><p class="ql-block">老妈今年(差半个月)满86岁,由于支气管哮喘,受不了邵阳的冷气,近几年一直呆在惠州姐姐家。</p><p class="ql-block">年轻的时候,老妈是个真正的大美女,我的外公很宠爱这个大闺女,所以我的母亲有点任性有点固执。虽然这不是很好,但老妈遗传了外公的善良,这直接形成了老妈的性格特质~刀子嘴豆腐心</p><p class="ql-block">从邵东农村来到邵阳市工作的母亲,很勤奋努力,记得我姐姐的上面,还有一个哥哥,在二岁的时候因得荨麻疹而夭折,这对母亲打击很大~之后就有了姐姐,姐姐自然成了她手心里的宝,之后三年之后再三年,相继有了我和弟弟,这就应景了现今流行的说法:大的看书带,小的当猪带,话说回来,最小的是个儿子,还是手心里的宝,抓到手上怕捏坏了,含到口里怕化了~</p><p class="ql-block">但是,在那个困难时期之后又赶上文革时期,带着三个楼梯膯子,洗夜做浆,柴米油盐酱醋茶,早出晚归的上班以外,晚上还得参加学毛选,各种名头的会议,像罗坨一样不停的转啊转,老父亲又长年在外工作或休病,其辛苦可想而知~印象中她总是在深夜缝缝补补,周末洗洗刷刷,印象最深刻的是每周星期天都得给我们打牙祭:提一升糯米去戴家坪(以前是农村)手推石磨子磨糯米粉,然后做成团子用油一炸,我们小朋友都能吃好多个,很几天都可以不太饿。</p><p class="ql-block">老妈在单位的工作也不错,起早贪黑,从不迟到,常常被评为先进工作者,我印象中她的一支脚背是被铁水烫伤的,至今还有一道深深的疤痕。由于工作勤奋努力,老实厚道,被单位选为保管室的保管员。</p><p class="ql-block">老妈也曾经是个文艺小青年,喜欢扎着俩根长辫子,穿着时尚的大脚裤,格子小衬衫,在我们院子的长廊里学骑自行车,那情景实在有点太唯美~还记得当年人民电影院放《黑三角》的时候,她为了赶点看电影,从楼梯上摔下来,粉碎性骨折,身体受到了一次严重催残,从此对文娱体育活动敬而远之。</p><p class="ql-block">不到退休年龄的老妈,为了尽快让弟弟顶替上班,有一个国营单位的安稳工作就提前病退了。</p><p class="ql-block">年轻的我大早就担起了家庭的职责和重担,开始是到长沙读书去,毕业之后主要就担起了对小孩的教育以及自己的创业,总以为以后的日子还长,不着急,不着急……</p><p class="ql-block">妈妈,您对澜澜的付出和关爱,我们将永记在心!</p><p class="ql-block">妈妈,女儿有不懂事的地方,请您大人大量!</p><p class="ql-block">妈妈,天堂里没有病痛也没有忧伤!</p><p class="ql-block">妈妈,你一路走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