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马克思辩证历史唯物主义哲学观 · 伯罗奔尼撒战争

海璘~汪玲

<p class="ql-block">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道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希波战争后,雅典成为希腊的最大势力,引起斯巴达及其领导的伯罗奔尼撒同盟的不满和敌视。两者不可调和的政治、经济矛盾最终导致了伯罗奔尼撒战争的爆发。</p><p class="ql-block">伯罗奔尼撒战争前后历时27年(公元前431~前404年),分三个阶段进行:公元前431~前421年为第一阶段,公元前415~前413年为第二阶段,公元前413~前404年为第三阶段。</p><p class="ql-block">公元前431年,伯罗奔尼撒同盟成员底比斯袭击雅典盟邦布拉底引发战火。斯巴达国王率领精锐部队6万余人,向阿提卡进军,战争全面爆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在战争的第一阶段刚开始,雅典在国王伯利克利的统帅下大败斯巴达。之后,不幸瘟疫降临在雅典人的头上,伯利克利也在这场瘟疫中丧生,令斯巴达反败为胜。在公元前421年,雅典主和派首领尼西阿斯与斯巴达缔结《尼西阿斯和约》。条约规定:交战双方退出各自占领地,交换战俘,保持50年和平。然而,导致战争的基本矛盾依然存在。</p><p class="ql-block">但雅典和斯巴达在希腊争霸的野心并没有消除。在和约签订后的第6年,雅典又集结兵力与武器将伯罗奔尼撒战争推入到了第二个阶段。刚开始也是极为顺利的,但后来由于雅典内部的纷争导致了雅典渐失海上作战胜优势。公元前413年,斯巴达大举入侵阿提卡,并长期占领德凯利亚(雅典城北部),破坏和消耗雅典力量。</p><p class="ql-block">到了公元前411年时,战争发展到了第三个阶段,雅典海军在阿拜多斯,次年在基齐库斯,先后打败斯巴达海军。斯巴达则寻求波斯援助,增建舰队,要与雅典海军作最后的较量。公元前405年,斯巴达海军在波斯人的援助下一举全歼雅典海军,从此斯巴达成为希腊的霸权国。公元前404年雅典投降,被迫接受屈辱的和约:取消雅典海上同盟(即提洛同盟),抵毁长墙工事,舰船除保留几艘警备舰外,余皆交出,解散雅典同盟。长达27年的伯罗奔尼撒战争结束了,斯巴达取得了希腊霸权。</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伯罗奔尼撒战争属于希腊的一场内战,但其牵涉之广、损失之巨、杀戮之残酷却远远甚于希波战争。整个希腊民穷财尽,政治走向无存,文化遭到破坏,希腊文明由鼎盛走向了衰落。战后,希腊各邦都陷入了危机之中。战争使贫富两极分化进一步加剧,土地和财富日益集中在少数人手中,而中小奴隶主经济日益被大奴隶经济所排挤,城邦的经济基础——小农和小手工业经济逐渐崩溃,这些都成为城邦危机的根源。由于两极分化严重和大奴隶主经济的发展,导致各城邦内部阶级斗争趋于尖锐。奴隶主与奴隶、富人与穷人彼此仇杀、互相报复。这表明城邦体制已满足不了现实政治的需要了。</p><p class="ql-block">伴随着希腊各邦内部的危机,城邦间的矛盾也在不断加深,导致了希腊出现争霸和混战的局面。当时在希腊城邦体制之内,已没有一种力量有能力统一各邦。随着希腊城邦的衰弱,位于半岛最北部的马其顿对希腊的征服和统治条件日益成熟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马其顿人本为希腊人同族,但其文明发展却比希腊人晚了许多,公元前5世纪后期至公元前4世纪初期,马其顿开始形成奴隶制国家,国王腓力二世(公元前359~前336年)统治马其顿期间,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加强王权,改革币制以加强对外贸易,建立常备军,开采金矿以增加财力。经过改革,马其顿迅速发展为军事强国。</p><p class="ql-block">腓力二世凭借强大的武装力量,利用希腊各邦之间的矛盾,形成了对希腊半岛的吞并之势。面对马其顿的威胁,希腊各邦内部分成了两种对立的派别:亲马其顿派和反马其顿派。前者由大奴隶主阶级的代表人物组成,期望借助马其顿的军事实力,挽救城邦危机并对外进行扩张;后者由工商业奴隶主阶层组成,极力反对向马其顿的妥协,力图维护城邦独立。小农和小手工业者基本站在了反马其顿派一边,愿意城邦独立。两派立场截然对立,斗争非常激烈。这种局面反而加剧了城邦内部的矛盾,有利于马其顿的征服。公元前338年,腓力二世在中希腊的喀罗尼亚大败雅典等组成的希腊联军,此战确立了马其顿在希腊的霸权地位。</p><p class="ql-block">第二年,腓力二世在科林斯召集希腊各城邦会议(仅斯巴达未参加)。会上决定组成以马其顿为首的同盟会议,宣布由马其顿领导希腊各邦对波斯进行复仇战争。科林斯会议结束了希腊的城邦时代,希腊历史进入了马其顿帝国军事独裁统治的时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通过对伯罗奔尼撒战争的简单了解,让我清醒地认识到…………</p><p class="ql-block">战争是一切破坏的根源。各个不同的城邦体系、联盟体系,存在矛盾问题都是客观正常的现象。我们不能一有不同的见解、看法与矛盾就选择用武力去解决处理谁胜、谁负的问题,这是同一大体系下的两败俱伤。谁也没有得到真正的胜利,却消耗掉了共生这个体系的总价值能量,那这必然就要被体系外的强势体系所吞噬,这是得不偿失的一个败局。人们只看到了眼前的利益得失,而对更大客观环境下的更惨痛的得失却视而不见。其实并没有把原有存在的矛盾问题解决完善好,却又新增了无数的矛盾与纷争的负面效应。为什么不能以和谐发展的正向能量的长远见识来解决当下所存在的矛盾问题呢?算来、算去,把自己全给算进去了。大环境下的客观因素之间的需求作用关系要靠唯物辩证发展的法则来处理,而小环境下的客观因素的关系更要靠这个法则来化解。小的不同见解问题解决好了,也就不会上升为一个更大的矛盾问题。</p><p class="ql-block">所以我认为雅典的“伯利克利时代”的片面性民主是导致这个希腊整体最大危机的总根源。这个所谓的奴隶制文明民主,它没有切实顾及到劳动人民的切身根本利益,导致了各城邦内部之间各阶层矛盾的纷争与外溢。当奴隶主阶级尽情地享受着国家所赋予他们的民主时,其实这就严重剥夺了劳动阶级所要的美好幸福生存。劳动阶级他们也是人,也有着他们自己的情感六欲,只要奴隶主阶级少挥霍享受一点儿,就够劳动人民满足的了。一切都是物极必反的。如果当时的奴隶主们把精力多投资在学习知识的进步上来,人就不会产生更大的贪欲。总是要以不断地创新辉煌去启发劳动阶级的各因素与之其产生同频共振来共创美好未来的新升华,这才是人类文明所要追求的最高境界。</p><p class="ql-block">尽其所能的去满足劳动阶层的物质与精神上的需求,让他们看到这个国家整体的前景与希望。以这个发展的眼光来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阶层与阶层之间的关系,实质上不是亏本的事。至今还是有很多人不懂这客观唯物辩证的规律所蕴涵的真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人们往往都是在自己势力最强大的时候,索取贪婪之心最重。这是唯心的思维惯性作用所导致的,没有非同一般的理性定力是控制不住自己这种状态的。所以国家社会文明的道德规范与准则要从人未成年时就得狠抓。把我们最小单位的每一个人内在、外在所存在的矛盾化解掉,实质上就解决掉了未来大整体上存在的生存危机。</p><p class="ql-block">我们看问题既要看到整体、又要看到局部,看到宏观、更要看到微观…………它们是互为辩证主客转化的,它们更是互为关联的一个总的集合体。这个唯物的客观世界绝对不存在一个无缘无故的孤立现象,这都是之前一系列因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把伯罗奔尼撒战争单纯地看作为希腊的一场内战,不是全面的。我说这是奴隶制文明体制下所谓的民主发展很正常不过的一种必然现象,而不是偶然突发性的事件。</p><p class="ql-block">我们无论处于国家社会的哪一个阶层,做人要懂得为自己积善德。善就是懂得给予客观因素的生存所需;德就是施予之后要懂得自己继续地去提升创造。这个说法在表面上看好像向外给予的这个人吃了很大的一个亏,没有眼界的人都觉得太傻。而实质上这个能适度给予的人却在此时控制住了整个这个规律下的欲竞争对手,你的给予与不断地努力买断了他们反驳你的借口与力量,一切都是正向能量客观唯物辩证的。如果谁也不想创造了,都想用暴力战争的手段去解决矛盾,是愚不可及的!国家的军队是用来防御的,不是用来攻伐的,孰赢孰负?是靠高超的文化智慧来定夺的,不要把文化摆在那去蒙尘、小视,那是真金!</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