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有朋友看了我的母亲回忆第二篇文章后,给我留了言:“新冠困扰了我们三年,我们已经觉得很痛苦很烦恼,但看到文章里你提到的妈妈的灾难与痛苦都是以五年,十年为单位…….十分佩服你妈妈的坚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确实是这样,不是吗?妈妈毅然带我从香港回上海后,这又是十年的艰辛生活的开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十年里,除了家庭分离,政治动荡,经济困难之外,我们还经历了中国的三年自然灾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政治方面,由于爸爸旧背景的关系,每一次运动,妈妈都会提心吊胆,那时我与哥哥还很小,不懂事,奶奶又很老,所以所有政治上的冲击,都由我妈妈一个人承担,还好妈妈的为人一直和蔼可亲,与邻居,街道的关系良好,一直小心翼翼的,还算没有受到什么冲击,挺了过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经济方面,由于爸爸在香港,生活工作都还是在动荡中,他经济松动的时候,会寄一些钱回来,不松动的时候,有时几个月甚至半年都没有钱寄回来,只能依赖妈妈的退休工资27.50来过日子,(怎么会记得这么清楚?其实是我哥哥昨天告诉我的,他说,厂里每次叫人送工资来的时侯,袋子里是27张一元纸币与一张五角的纸币,哥哥的记性比我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那还是解放初期,当年大家生活普遍贫穷,所以一般来说,能与香港同胞牵上关系的,经济上都富过普通人,真的没人知道原来我们这个港澳同胞的家比普通人还要困难得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但是,妈妈尽管自己穷得搭搭滴,但决不能让小孩受苦,所以我与哥哥出去,从来都是穿得光光鲜鲜的,尤其是当年学校新学期开学,学生都会穿着新衣服新鞋上学,我与哥哥也不例外;其实我心里知道,我们哪有钱买新衣服,很多衣服都是妈妈自己亲手做的,是利用爸爸以前留下的旧衣服的布料,拼拼凑凑,趁晚上我们睡觉时,她挑灯夜战的做出来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没多久,遇上了三年自然灾害,那时什么都要配给,肉要肉票,鱼要鱼票,布要布票;那时,我与哥哥适逢发育期间,家里宁波老太的奶奶的要求也不低,妈妈总是要动足脑筋来烹调一些虽然没有油水,但仍然可口美味的饭菜;吃些什么?不记得了,有印象的是那时买豆腐渣不要豆制品票、我妈妈经常去买豆腐渣,用葱来炒,能送饭,还能饱肚子;我清楚的记得每次买肉,妈妈自己从来不碰,都会省给我们吃;粮食不够,我们只能中午吃顿米饭,晚上要吃粥,但我见妈妈中午也吃隔夜粥,把米饭留给我与哥哥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三年自然灾难期间,我们没有什么零食吃的,因为一个月政府只配给四两点心券,记忆中妈妈总是在月初把家里配给的点心券,一次性购买了饼干回来,而把所有饼干分给我们两兄弟与奶奶,而她自己一块也不会碰;还清楚的记得,我与哥哥每人有一个饼干盒,哥哥很省,我不知他怎么可能六两饼干撑一个月,我就不行,月初的几天早就把饼干吃完了,每到月尾时,妈妈总会与哥哥商量,“侬最乖,让几块给弟弟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不记得什么时候开始,政府为了鼓励海外与港澳同胞汇款,特意设立了侨汇券的优惠政策,按寄钱的比例,配给一些肉票,糖票,布票等等,以及凭侨汇券在南京路永安公司楼上的华侨商店,可以买到市面上缺乏的紧张物品,包括收音机与电视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妈妈也利用了这个机会,去华侨商店买床单布料,回家手缝制成床单,然后把床单再拿去寄卖公司卖,因为那时布票紧张,而去寄卖商店买床单是不需要布票的,只是要付多一些钱,而妈妈就是利用这个机会,经常买布回来缝做床单,手缝一张床单大概可以赚到2-3元,妈妈就是拿这些钱来贴补家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至今为止,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是:那十年里,由于爸爸不会主动寄钱回来,也许他自己也有困难,所以妈妈要经常向爸爸要钱,当年与爸爸联系的方式只能靠写信,所以每隔2-3个星期,我的小舅舅就会来帮妈妈写信给爸爸…….</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某一年,我小舅舅因为上级贪污,贪得的钱,也分了一些给下属,舅舅也分到了,听说我舅舅牵涉的银码也就是50-100元人民币,但是在那个年代,贪污罪判得很重,上司判了刑,舅舅也被拉去安徽劳动教养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舅舅走了,没人帮妈妈写信了;我哥哥因为耳里生了一个瘤,在广慈医院切除后,听力只有50%,妈妈担心叫哥哥写信,需要大声跟他说,当年我们住的是石库门房子里的后厢房,与左右前后都只有一板之隔,家里说话稍微大声些,隔壁都能听到,家丑不能外扬,妈妈实在很怕让别人听到她又在向老公要钱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所以,舅舅去了劳动教养后,给爸爸写信的重任就落在我身上,那时我大概小学三年级吧,通常妈妈会先说个大纲给我听,然后让我自己发挥,写完了就读给妈妈听,不合格就再做修改,妈妈要求信的内容既要态度强硬,但语气不能难听,显示恳切的心情………;这一回想啊,原来我的妈妈才是我的写作的启蒙老师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