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岫谷-遥桥峪(长城文化体验174)

宁肃

“那是我未来的目标,尽管我已知道:遥桥峪村东南2千米,密云132号敌台,又名‘山羊精楼’,每面两眼,东经117°23′,北纬40°37′,高程:782米……”宁肃的《楼湾子到遥桥峪》游记里,作为结束语,山羊精楼跳了出来。作为目的地,造访山羊精楼,则是在20个月后。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1 东山哨楼,2020-10-31</h3> 山羊精楼,明代长城九边重镇之蓟镇、蓟镇三协之西协、西协四路之曹家路、曹家路二十二关寨之遥桥谷寨下的一座敌台。此楼地势高耸,又称“东山哨楼”、“东哨楼”,为遥桥峪长城东段核心。其西侧有座走马安绝壁楼,扼云岫谷道,为遥桥峪长城西段起点。7月10日的“云岫谷-遥桥峪”的一日游,将宁肃心心念念的东山哨楼和走马安绝壁楼一并纳入,还把云岫谷、雾灵湖、遥桥峪古堡一网打尽,既有长城品味,又有景区休闲,难得的上佳线路,岂有不从之理?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2 《四镇三关志》(局部)</h3> 1、诗意的“云岫谷”<br>  早上集合,正下中雨,但这不足以阻止户外人的脚步。车一出城,雨便停了,乌云之笼开始从东北方向崩溃,宁肃心说“上周六的高楼有平流雾,今天的云岫谷该换云海了吧。” <br>晋陶潜《归去来辞》,“云无心,以出岫。”后人用“云岫”指云雾缭绕的峰峦。隔车窗看着,山巅上好一阵子的“霞衣霞锦千般状,云峰云岫百重生。”但没等宁肃下车,那摄人心魄的动感就消停了下来。还好,此时的安达木河谷已是蓝天白云、碧水清波,令刚下车的队友们欣喜不已。<br>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3 安达木河南岸</h3> 我们从云岫谷景区大门进入,据说这里山、洞、谷、河、潭错落有序,包括串珠湖、七仙谭、南天一柱等40余处景点都有看头,特别是水秀石红的地质奇观和古四纪冰川潭砾巨石群为全国罕见。但队友们的心思断然不在那些刻意编撰的美丽词汇与故事上,即使是赏心悦目的自然景观也只能舍弃两厢、单挑一线,整支队伍急匆匆,抓紧时间,主攻长城。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4 岫谷门</h3> 所谓云岫谷,乃景区之称,其实就是遥桥峪大沟。此沟在遥桥谷寨地界的诸多沟谷中,通行条件较好,是当年南面的坡头村与北边的遥桥峪之间的主要通道,也是燕山深处的一段隐秘山道,因而修筑长城及水关以加强防御。其中,沟西侧4座敌楼(密云128-125号敌台)为遥桥峪长城西段,沟东侧6座敌楼(密云135-130号敌台)为遥桥峪长城东段,居中的水关为“走马安水关”。我们此行的预定轨迹只涉128号敌台(走马安绝壁楼)到132号敌台(东山哨楼)。<br><br>  2、神秘的“走马安”<br>  沿谷道上行约十几分钟,但见右岸有“走马安水关”文保碑,乃北京市文物局2016年5月立。莫非此碑坡下的小桥位置就是水关遗址?看地形,谷道东有巨石、西有陡崖、中有卵石,具备一定的水关条件。<br>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5 走马安水关文保碑</h3> 《明蓟镇长城1981-1987年考古报告》认为,走马安口在“遥桥峪南沟口”,“走马安口,L53西约500米的山谷中。今名北河道的峡谷中,原有关口一座,当地群众称走马安口,无痕,此处较东西两山体低约500米。”也就是说,官方在册的“密云 9号水关”考察结论为“无痕”。<br>  有墙友勘察认为,真正的走马安水关应该再上行,高程再提升50米的隘口。依据之一是“向东崖顶上发现石墙,内侧残存立面,可见白灰勾缝,残高约3层。”在此宁肃想,先跟大部队直奔走马安绝壁楼吧,反正是拉抽屉,回来再说。真等回来了,与老陈几度探寻,总无相似地形,高程相应的地点还要溯溪上行,然而河道坑坑洼洼甚至湿滑,考虑时间关系,只好放弃。此为后话,移前缀记。<br>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图6 疑似水关遗址,网络图片</p> <p class="ql-block">  至于“走马安”,恐并非“行车走马安台山”之意。依萧老师解,“安”为小型城堡。那么,何为“走马”呢?请教多位前辈未果,这让宁肃很是烧脑。一个“走马安水关”神秘到让一帮墙友无奈甚至是连专业考古也“无痕”的地步也就罢了,连个“走马安”的概念也令人望而生叹。没办法,宁肃只好斗胆,“走马安”指“遥桥谷堡”;“走马安水关”,以堡而名,其实就是遥桥谷水关。地处安达木河畔和遥桥峪大沟谷口的遥桥谷堡,乃这一带交通要道,“走马”应该可行嘛。虽然,洪武年建的遥桥谷寨,“通步,缓”,但清代《密云县志》出现了“走马安口”,或许清时的遥桥峪比明代的遥桥峪的交通条件已有所改善。此为宁肃胡思,并不靠谱,您大可一笑以蔽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3、绝壁上的“走马安楼”</p><p class="ql-block">  离开水关向西,队伍钻入密林。时而灌丛,时而乔木,都有小道可循。只是,有的路段腐叶较厚,费力且易打滑。不知这条通往走马安绝壁楼的小路,“通步”之余是否可以“走马”?其实,抵楼的小路有三条,领队选的是绕行最多但最安全的,我很赞成“户外,安全第一”的原则。</p><p class="ql-block">  先是西向,坡面较陡,高度提升很快。从偶尔透开的枝叶间隙,先是东向望见了孤独的东山哨楼,再北向看见了遥桥峪水库。待线路转向西南继而向西,便有走马安绝壁楼闪亮出场。然而,它就像汪洋林海里的一座小岛,没有翅膀没有船,驴自然犯难。路,还是有的,却是继续向西甚至西北,越走感觉离楼子越远。宁肃看到,楼子西北向有条不起眼的分水线,在逆光里没入幽谷,那可能是我们上岛的路。为此,我们继续扎向西北甚至下行,直到切入一个喇叭口状的山谷,跨到对面东麓,南向横切一段后,终于上了那道地势不高的山梁。我们的目标就在山梁的尽头,由此而来绝壁楼。</p>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7 开始钻林子</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8 东望东山哨楼</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9 北望遥桥峪水库</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10 终于看到走马安绝壁楼</h3> 走马安绝壁楼,官称“密云128号敌台”,当为“走马安水关”的西镇关台。其北立面居中一眼带过门石的砖券门,券脸乃两券两伏,但已塌落一券,另门口上的门栓龛石已失,只余方形砖眼。进入楼内,但见横向两筒拱券室,其中北券室无窗,南券室面南1窗、两端各1窗。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11 走马安绝壁楼台门</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12 走马安绝壁楼门栓孔</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13 走马安绝壁楼北券室</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14 走马安绝壁楼南墙箭窗</h3> <p class="ql-block">  两券室之间一堵夹墙,墙上三孔拱券通道。三通道中的东、西通道北向面墙、南向也未对正南窗,而中通道北向对正了台门但南向只能对墙。如此一来,此楼内部结构虽为两横三纵式,但并非典型形制。加之南墙两眼、其它三面各一眼的配置,只能算作异型楼。</p>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15 走马安绝壁楼东通道</h3> 在通道的起券位置,此楼通道里也有密云段敌台多见的架板棍插孔,多为一丁大小甚至更窄。可以想象,木棍插墙,上置隔板,用以防潮,存放火药等物。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16 走马安绝壁楼架板木插孔</h3> 东通道与中通道之间的夹墙上,有上楼蹬道。看得出,蹬道并非常见的从地面起阶的做法,而是从半空开始,高于地面一米左右。宁肃心想,如要上楼,当年是否需要垫木?本着尽量不登顶的原则,还是及早下楼。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17 走马安绝壁楼上楼蹬道</h3> 出来绕台一周,发现此楼台基分条石与毛石两种。其中,上部2层长方形条石,下部6层毛石,均白灰勾缝。看着石缝中的白灰心想,“看看,人家六百年前的质量。”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18 走马安绝壁楼台基</h3> 由于地处悬崖,其东、西、南三面地幅极小,半米之处便壁若刀切,令人不寒而栗。仰望楼顶,三面的砖拔檐仍在,中层为棱角檐。另,南立面2窗与东、西立面的各1窗可见,均为两券两伏的砖券脸。然北立面的砖拔檐已失,且立面上缘已有砖层脱落,似呈崩解之势。在此建议,此楼尽快修缮,通过外部牵引、内部支撑和排水防水措施为走马安绝壁楼延寿续命。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19 走马安绝壁楼西立面</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20 走马安绝壁楼南立面</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21 走马安绝壁楼东南角(东山补拍)</h3> 在此清晰可见,西北向山梁上有座敌台矗立,那是著名的“扁山三楼”之“扁3”,即“密云127号敌台”,它的背后更高的山脊上还有“扁1”和“扁2”,那是宁肃极其向往但也胆寒之地,现不在本次行程之中,将来或可能一试。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22 “扁3”楼</h3> 4、丢了的三座台子<br>  离开走马安绝壁楼,按原路下山,走来熟悉,一路无话。回到走马安水关文保碑所在的谷道,已过午时。在附近搜觅水关无果,便在小桥西侧的河滩上寻块干净的石头坐下,大家午餐吧。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23 岫谷小桥</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24 景区巨石</h3> 简单吃喝后,本想与老陈河道上行再找找水关的,但大部队已东向上山,只好随行。当时,由于特殊情况限制了线路选择,不得不脱离预定轨迹,先进山沟直奔东山哨楼。但走着走着,小路没了。队伍在密林里披荆斩棘,皮肉之苦是免不了的,爱惜衣裤和鞋子已不可能,“可劲儿造吧!”但安全第一总是要的,大家互相提醒也互相提携,过了三道断崖。几番后队变前队,终于来到山梁,果然有敌楼在望,“我们胜利啦!”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25 研究线路</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26 寻寻觅觅</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27 穿越丛林</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28 攀爬绝壁</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29 抬头拜佛</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30 上到山梁</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31 东山哨楼来了</h3> <p class="ql-block">  山梁之上,微风吹拂,视野开阔,欣喜满怀。北望群山,层层叠叠,遥桥峪、大黄峪与遥桥峪水库坐落在大山的皱褶里,那么渺小又那么明亮。最高最远的山脊上,竟能看得清敌台,队友说那就是大望京楼。不由地想,从它西侧的王八楼开始,白岭关、孤独楼、大望京楼、白头楼、大壮楼、巫女楼、船型楼、女匪首楼、林隐楼、三棵松楼,直到眼前的东山哨楼,宁肃的曹家路长城又向墙子路推进了一步。但前面还有大虫谷寨到小台儿寨等六寨,都不是好啃的骨头,“怎么办呢?”</p>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32 视野开阔</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33 北望大望京楼</h3> 回望南麓,林海浩荡,我们穿越而来,竟没泛开一点浪花。西为一连串的巨石如牙,其实那才是上东山哨楼的正路。宁肃知道,那里有走马安水关东至东山哨楼的一座敌台、两座石台。<br>  行前功课已知,走马安水关东侧崖顶,有一道石墙。沿墙向东不远处的一座石台,即“密云129号敌台”。再往东的楼台子梁上,有座仅存基座的砖石残台,即“密云130号敌台”。其台基由规整且宽大的条石以白灰砌就,南面至少10层,北面至少7层。继续东向有一座无名石台,但散落残砖,疑为131号敌台遗址。据前辈讲,中国长城遗产网上的131号敌台位置无任何遗存,且不具备修建敌台的地形条件。如此以来,错失129号、130号、131号三座敌台,是谓遗憾,也不甚遗憾。见或未见,都是缘分,也有机会,再来就是。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34 129号敌台,网络图片</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35 130号敌台,网络图片</h3> 5、高高的东山哨楼<br>  东山哨楼,也叫“东哨楼”。高文瑞老师在《长城古堡遥桥峪》里写到,“村民说,当年若遇敌情,执勤哨兵会在远处敌楼(这里称‘山羊精楼’)上点起狼烟,传送军情。城内立刻集合兵马,迅速增援曹家路以西长城沿线。”至于“山羊精楼”,宁肃戏谑“只能山羊上,还得成了精的山羊才能爬上来。”其实,此楼官称“密云132号敌台”。另,下山后,在遥桥峪村边小店与店主聊天,他说他们叫“尖楼子”,这是后话。<br>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36 东山哨楼西立面</h3> 此楼墙面都是青砖糙砌、白灰勾缝,一丁一顺排列。四面均为两眼,其中南、西、北三面均2孔箭窗,唯东立面1门1窗。窗口不大,不过五卧砖之高,都有一券一伏的砖券脸。东墙南侧1窗,靠北开券门,有过门石,砖券脸为三券三伏。其箭窗数量及台门券脸厚度,都较西边的走马安绝壁楼高级。的确,走马安绝壁楼只是个镇关台,而东山哨楼在制高点上,既是火力点又是情报站。由于地幅狭小,没法展开拍摄,在此借用领队的几张航拍相片,以便看得清楚。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37 东山哨楼南立面</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38 东山哨楼东立面</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39 东山哨楼台门</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40 东山哨楼(西北向),领队航拍</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41 东山哨楼(东南向),领队航拍</h3> <p class="ql-block">  绕楼发现,基座由条石以白灰砌筑,有水平缝,竖缝相错。但东南角台基下层已经淘空,成为悬角。从领队航拍的敌台顶部相片看,此台平面并非严格的正方,而是菱形。这是因为可供建台的地幅很小,为最大限度地利用地形而不得不的选择。现实来看,即使菱形也未避免墙角悬空的问题。</p>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42 东山哨楼东南角台基</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43 东山哨楼(顶面),领队航拍</h3> 仰望楼顶,但见完好的菱角砖拔檐,以及镶嵌其中的石质水嘴。虽已断掉一半,但能想象暴雨出水的壮观。抑制住爬楼的冲动,宁肃与几位队友提前下撤。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44 东山哨楼水嘴</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45 东山哨楼东北角</h3> 事后,依据队友提供的相片及其讲述,知道此台与走马安绝壁楼相仿,内部结构还是两横三纵式,中间为夹墙,墙上三孔拱券通道,联系前后两筒拱券室。此台相对典型,券室两端都有箭窗相对应,所以楼内明亮。其中,有的箭窗的窗口,存在修过迹象,不仅抹灰,还有铁框。甚至,楼内地面有不少陶器、玻璃、瓦片。看来,此楼安过铁制窗扇,并有人住过。另,其上楼蹬道的起阶更高,据说高过头顶。不用说,当年上楼,应该有梯。楼顶存有垛墙,但高低不一,未见铺房痕迹。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46 东山哨楼箭窗,队友提供</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47 东山哨楼上楼蹬道,队友提供</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48 东山哨楼地面残片,队友提供</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49 东山哨楼垛墙,队友提供</h3> 6、加餐的雾灵湖<br>  按路条指示,沿尖楼沟一路下山。至大黄峪口,接上上次从楼湾子而来的那段水泥路,以及那个深秋的红果与蚂蚱的记忆。这是个质朴的小山村,大有可供您欣赏的老屋与山花,只是乡风在变,不习惯的东西就当眼不见,一切心地坦然。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50 东山哨楼下山</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51 回望东山哨楼</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52 大山里的人家</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53 大黄峪的花儿</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54 路过盖房工地</h3> 又见遥桥峪水库,这次有时间,可近前以观,于是上坝。这是京津冀年卡上的景点,叫“雾灵湖”,早就想来。<br>  此水库位于明代遥桥峪古堡东北侧,安达木河上游,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大搞农田水利建设的产品,但竣工时已到了改革开放的1984年。其总库容1940万立方米,正常水深61米,坝高65米,建有大坝、溢洪道、排沙洞、输水洞和电站,年均发电100万度。虽说库区不大,但水却很深,水色常呈蓝绿色。由于群山围就的湖面静谧详和,这片水域犹如镶嵌在大山里的宝石,令人喜爱。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55 遥桥峪大坝,2020-10-31</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56 云水居的宅子</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57 遥桥峪水库简介牌</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58 遥桥峪水库</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59 队友拍照</h3> 拍了大坝拍群山,拍了湖光山色拍人像。回首南望,还拍到了千辛万苦走过来的东山哨楼和走马安楼。也许,什么景致都是如此,近看平凡甚至是丑陋俱现,但远观漂亮甚至诗意盎然。其实,人也是。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60 回望东山哨楼</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61 回望走马安绝壁楼</h3> 7、再走遥桥古堡<br>  从雾灵湖走回起点的遥桥古堡,迎接我们的已由淡淡的青草换为浓烈的向日葵。于是,情绪向好,放下背包,逛古堡去。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62 走回遥桥峪</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63 遥桥峪的向日葵</h3> 遥桥古堡,是“密云12号城堡”的尊称。其实,她有过太多的名字,大都诗意淋漓。比如:遥桥谷寨(嘉靖《蓟州志》、嘉靖《山海关志》、《四镇三关志》)、遥桥谷(《明世宗实录》、光绪版《密云县志》)、逍遥桥(民国版《密云县志》)、遥桥峪堡(光绪版《密云县志》、民国版《密云县志》)、窈窕峪堡(民国版《密云县志》)、遥乔谷(万历二十七年修遥桥峪城堡完工刻石)。听听,逍遥也就罢了,还窈窕呢。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64 遥桥古堡南门,2020-10-31</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65 《密云县志》中逍遥桥,网络图片</h3> 据城门西侧的遥桥峪城堡文保碑可知,“遥桥峪城堡位于新城子镇遥桥峪村,是明代驻军的城堡,属蓟镇西协曹家路管辖,与曹家路、花园、关门、黑谷关、吉家营构成进能攻、防能守的防御体系。”“明代称‘河加营’,清代称‘遥桥谷’。”“设南门一座,通高9米,底部有四层条石基座,上部为城砖砌筑。城门内西侧有登城马道。”另,嘉靖《 山海关志》图中提到,“遥乔谷寨,官军八十一员名,军器六十七件。”据村民讲,现堡内有46户共百十口人,多是将士后代。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66 遥桥峪城堡文保碑</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67 遥桥峪城堡文保碑</h3> <p class="ql-block">  民间有种说法,“村子北靠群山,南临安达木河,水从西南流过,极为清澈。早年趁水势小,于冬春之季架桥以渡,因桥不稳而称摇桥,后来谐音遥桥。”听罢烧脑,那不稳而摇的桥,到底是何构造?</p><p class="ql-block"> 据史料载,古堡始建于明洪武年间,坐北朝南,东西123米,南北102米,墙高7米,顶宽4米。边墙有垛口,四角有角楼。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重修,当时有“修遥桥峪城堡完工刻石”一块原嵌于遥桥峪城堡北壁,为花岗岩石料,左半部残缺。残存铭文竖刻13行,每行17字,正书,现存于密云冶仙塔景区。</p><p class="ql-block">  铭文如下:万历二十七年秋防河间营官军修完遥桥(乔)峪(谷)里外俱石堡城正工三十三丈三尺南门楼一座又补修完二十六年秋防遗工二十六丈二项通共修完堡城五十九丈三尺中军官董炜分管修完南门楼一十二丈高连垛口三丈上盖造二破三重楼三间中部千总官李世官把总官王虎臣分修南门迤东修完一段长五丈九尺五寸南门迤西修完一段长五丈九尺五寸二段共长一十一丈九尺左部千总官常世爵把总官文□焕张邦镐分管修西接中部新修工界起迤东修完一□□□□□□□□□□千总官杨一元、把总□□。(以下刻石残缺,文字不全)</p><p class="ql-block">  眼前的古堡,以大块鹅卵石垒砌,据说取材于当年的河道之中。圆形的鹅卵石竟也可以白灰勾缝、碎石填充,历经了六百年的风雨依然坚固。虽角楼已拆除多年,但此堡城墙保存完好,为密云域内之最。</p>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68 遥桥古堡堡墙</h3> 可以说,堡墙是古的,但匾却是新的。本来城门洞额之上有块“遥桥谷堡”的石材旧匾,但后来改革开放,村人认为此堡历史悠久,应该突出“古”字,于是重新制匾,以“古”代“谷”。还好,据说原匾未毁,而是以新匾盖住旧匾,藏在了里面。但人们总是喜欢那藏起来的谜,比如拆掉的角楼与门楼。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69 遥桥古堡匾额</h3> 上次登堡看到“遥桥谷堡”石碑,其背面刻写“遥桥峪古堡志”。当时的第一感觉就是“碑怎么上了城墙顶了呢?”又看到门洞顶部有16个柱础,皆有卯眼。于是想,这上面该有城楼呀。搜来重修完工刻石铭文,读到“上盖造二破三重楼三间”后,便找相关专家请教,原来是造二间体量的房,破为三间用。于是,城门上“重楼三间”,一般中为将位,或塑雕像。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70 遥桥谷堡碑</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71 遥桥峪古堡志</h3> 走读长城,包括城堡,体验与挖掘长城文化,是一代长城爱好者的责任,也是乐趣,也是动力。兄弟们,继续!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72 漫步遥桥谷堡</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73 蹭拍模特</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74 古堡新貌,队友提供</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75 遥桥峪,再见</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