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遥印象2:走在平遥的街与巷

懶人國%逍遥王

<p class="ql-block">  路过山西,不能错过平遥。平遥位于山西中部,属于晋中市,古城约2.25平方公里,始建于西周宣王时期(公元前827年-前782年)。明初进行扩建,至今仍较为完好地保留着明清时代县城的基本风貌。这座汉民族地区现存最为完整的古城,是正在兴起,还是走向沉沦?走进大街与小巷,自然有答案。</p> <p class="ql-block">  平遥古城被形象地称为“龟城”,南门是头,北门是尾,东西四座城门为四条腿。俗语说平遥有“四大街、八小街、七十二条蚰蜒巷”,仿佛龟背上的花纹,组成一个庞大的八卦形状。街道横竖交织,街巷排列有致。</p> 1平遥古城四大街 <p class="ql-block">  北大街是连接北门(拱极门)的主干街,明初重筑,长557米的街上还有一些高低错落的古朴老屋。清末的北大街是一条公益性很强的行业街,有当铺、钱庄、质局、饧房、酱店、粉房、槽房、约铺、车行(木业)、褶子铺(账簿作坊)、栈房之类,民国初期随着战乱逐渐萧条,现在看到的大多是新建商铺。</p> <p class="ql-block">↑北大街,远处为北门。北门内外遇到了不少热心的观光车拉客的人,他们或步行或者骑电动车,一直紧随在身旁,共同走过几条街巷,耐心细致地做游客们的思想工作。</p> <p class="ql-block">↑北大街79号的二郎庙。大门上张贴着告示,理由是因为古城基础设施提升改造工程,所以暂时闭馆。</p> <p class="ql-block">↑“真的吗?”</p> <p class="ql-block">↑“你看起来真好笑!”。二郎庙门口的两个石狮子,怎么看,都像是我当时的心情。</p> <p class="ql-block">↑外墙“双狮戏球”。二郎庙是一座道观,建于清代,为我国祠庙建筑中的珍品。二郎神的原型是秦国蜀守李冰的次子李二郎,因为助父治水,建成举世瞩目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死后被当地百姓尊为二郎神。后来逐渐演变为拥有三只眼和哮天犬的神通广大的杨戬。</p> <p class="ql-block">↑庙门两侧的檐廊墙上,绘有青龙、白虎、门神的画像↓</p> <p class="ql-block">↑“老平遥饭馆”。北大街北段还有不少商家在尘土中坚持。</p> <p class="ql-block">↑“遗忘的角落”。</p> <p class="ql-block">↑按照风水术,商业大街的头尾不能相对,以免冲了财气,因此平遥的北大街与南大街并不在一条直线上,南端与西大街垂直相交。北大街位于全城的地势最低处,城里的废水都从龟尾北门流出。</p> <p class="ql-block">↑西大街,虽然是太阳落下去的方向,但却是整个平遥几度辉煌的初始地。明清时代,“前店后居”、“前店后厂”式的商铺字号曾在街头鳞次栉比,下西门(凤仪门)内有古城最早的金融业票号、钱庄、邮局,下西门外有最早的汽车站和火车站。40多年前有过一次较大规模的拓宽拆旧的城建。</p> <p class="ql-block">↑东大街与西大街的路口,也是南大街的最北端。金元明清各代,秦陇通往京城的京陕驿道由东、西大街穿城而过,东大街成为消费性很强的商业街衢,商铺与作坊布满了五百多米的长街,京货、布庄、杂货铺、烟店、干鲜果店、粮油店、肉铺、药店、剃头棚、钱肆、当铺、赁铺、柜架铺、皮箱铺、漆器店、皮货店、古玩店、酒肆、票号、裁缝铺、面粉公司、电灯公司等应有尽有。只是谁也记不清,喧嚣是何时寂静的。</p> <p class="ql-block">↑东大街的商业改造如火如荼,古老屋檐下布满了锃光瓦亮的游览车钢铁支架<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鲁迅曾说过,悲剧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自然界的暴风骤雨总是比不过人世间的辣手摧花。</p> <p class="ql-block">↑清虚观,位于东大街109号,暂停开放。始建于公元657年的唐代,历代都有修葺,是古城内规模最大、创建最早的道教建筑。观内设有平遥县博物馆,展品丰富,</p> <p class="ql-block">↑清虚观牌楼。</p> <p class="ql-block">↑一只猫咪正在拐入鹦哥巷。小巷南端与东、西、南三条大街相接,由于两边都是高大砖墙而略显昏暗。传说鹦哥巷原名阴蛾巷,古城很难找到厕所,古时人们就常来小巷方便,久而久之,一块形似蝴蝶(平遥人称蛾日)的大石被冲得光溜圆滑。北方一商人发现此宝想要盗走,花钱雇人看护,等到商人两个月后赶着马车来取时,阴蛾石却因为看护人长时间不让大家在此方便而失去了灵性。</p> <p class="ql-block">↑南大街是正对南门的南北向大街,南起兴国寺(南门瓮城内)门前,北至鹦哥巷口,全长690米,是旧平遥古城对称式布局的中轴线,自古就是平遥最繁华的商业中心。</p> <p class="ql-block">↑纷至沓来的人群把南大街的地面踩踏得犹如光亮的镜面,晴时的蓝天、夜晚的霓虹、雨天的水光常会让街石变得很有韵味。</p> <p class="ql-block">↑市楼,是平遥标志性建筑之一,又称为旗亭,古代建在集市中,上立旗帜,以供市吏候望。始建年代不详,重修于1688年的清康熙年间,高18.5米,三重檐木构架楼阁。二层内供奉着关帝、观音、奎星。楼顶黄绿琉璃瓦镶嵌成南“囍”北“寿”的图案,寓意吉祥。</p> <p class="ql-block">↑市楼下方现存清代石碑11通。</p> <p class="ql-block">↑“市楼”是古城中心点,穿楼而过的南大街是整个古城的南北中轴线。以市楼为轴心,古城呈现“左祖右社”、“左文右武”、“上下有序”的对称布局。</p> <p class="ql-block">↑曾有文赞:“揽山秀于东南,挹清流于西北,仰视烟云之变幻,俯临城市之繁华”。</p> <p class="ql-block">↑金井位于市楼东南的街边,相传“井内水色如金”,所以市楼又名金井楼。“市楼金井”为平遥古十二景之一。</p> <p class="ql-block">↑激扬坊。</p> <p class="ql-block">↑二师兄不仅有人牵,还有人拎,温柔地一声不吭。</p> <p class="ql-block">↑当年来自全国各地的商客们驾着马车,驮载着货物与金钱,在古城的这片土地上隆隆驶过,马蹄声声之中贯通出一条明清时期声名显赫的金融大道。<span style="font-size:18px;">南腔北调的口音早已消散在昨天的风中,马车碾下的那些深深辙印在明天似乎也不会存在太久。</span></p> <p class="ql-block">↑平遥老电影院,建在古代真君府的原址上,至今依然保持着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建筑风貌。奉祀二郎神的人们早已不见了踪影,曾经热闹的影院也只留下遥远的记忆。</p> <p class="ql-block">↑老电影院前的牌坊。</p> <p class="ql-block">↑南大街上高屋连脊,<span style="font-size:18px;">众商云集,昔日市井繁华,今犹历历在目。店铺</span>密排,招幌如林,有的是老壶新酒,有的是巨贾遗风,或新或旧,同样充满着艺术气息。块块匾额,究竟有着多少不为人知的酸甜苦辣和可歌可涕?</p> <p class="ql-block">↑同兴公,现为镖局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百川通。清代的主要票号之一,经营期间在全国各地设立近30处分号。现为晋商家俬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瑞华盛商馆。南大街178号,曾是平遥古城明清时期的一个著名商业老字号,现为酒店宾馆。</p> <p class="ql-block">↑奎泰号。原是奎泰烟店旧址,现为民俗宾馆。</p> <p class="ql-block">↑永隆号。南大街57号。平遥漆器艺术博物馆,前店后厂。平遥漆器始于唐开元年间,盛于明清,是中国四大漆艺之一,历来是三晋名产,平遥三宝之首。</p> <p class="ql-block">↑永泰昌,票号之一。票号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金融机构,旧时山西商人所经营的以汇兑为主要业务的钱庄,在清末曾操纵全国的金融,是当时最大的商业资本。也叫票庄。商业资本转化而来的旧式信用机构。山西票号以平遥、太谷、祁县三帮势力最大。</p> <p class="ql-block">↑永庆斋。永庆斋鞋坊是宝龙斋的前身,创建于清代同治五年(1866年),坊间以手工制作千层底布鞋和绣花鞋而闻名,手工技艺历经百年不衰,传承至今。</p> <p class="ql-block">↑东来号,曾是一家有名的颜料庄。开张不到几年就成为远近闻名的大商铺,生意十分兴隆。富起来以后的杨大老板爱上了吸毒,又贪恋女色,生意每况愈下。最后倾家荡产,家破人亡,老婆和几个儿子都被用来卖钱抵债,改姓他人。</p> <p class="ql-block">↑陌上花开,我在平遥等你。</p><p class="ql-block"> 红尘万丈,你我都是路人。</p> <p class="ql-block">↑↓夜幕低垂,华灯初上,世界还有另一种风光。</p> <p class="ql-block">↑“朝晨午夕街三市,贺凤桥台井上楼”(市楼楹联)。</p> <p class="ql-block">↑“五行气正民生遂,百尺楼高物象雄”(市楼楹联)。</p> <p class="ql-block">↑门外人来人往,门内游戏手机。</p> <p class="ql-block">↑商铺里长大的一代。</p> 2平遥古城八小街 <p class="ql-block">  平遥古城的八小街,网上有资料显示分别是:1上东门街-文庙街-东南门头街。2上西门街-书院街-西南门头街。3城隍庙街。4衙门街。5砖圈门巷-仁义街。6郭家巷。7关帝庙街-火神庙街。8海子街。在乱逛之中,我只去过其中六条街,一些重要的人文景点都在其中。</p> <p class="ql-block">↑文庙街因文庙而得名,与东南门头街、上东门街相互连接,共同形成古城东南隅的一条交通干线。文庙街的主要景点是古城最悠久、规模最大的建筑之一的平遥文庙。</p> <p class="ql-block">↑雷履泰故居,位于上西门街11号。上西门街、书院街、西南门头街三街相连,是古城西南的交通主干道。书院街上有武庙,与中轴线另一端的文庙相对应。</p> <p class="ql-block">↑城隍庙街,曾以殿堂、学堂、教堂“三堂多”而著称,古时大商铺小作坊比比皆是,说书棚、卖艺场、熟食摊点、行商小贩充盈着道旁隙地。现在只能看到规整后的清爽街道,令人惊喜的是还完好保存着几座木构牌坊与大型照壁。</p> <p class="ql-block">↑衙门街,以平遥县衙而得名,是全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县衙。</p> <p class="ql-block">↑关帝庙街。“关帝庙街-火神庙街”是北大街中段向东伸展的一条横街。两街以庙得名,关帝庙街长195米、宽3.6米,火神庙街与关帝庙街相接,街长331米、宽2.6米。</p> <p class="ql-block">↑明清两代是晋商的鼎盛时期,拥有的财产富可敌国,“发财还家盖房置地养老少”是晋商的特点之一。</p> <p class="ql-block">↑程遵濂故居位于关帝庙街,又称程宅古民居。现为“大宅门晋商旧居客栈”。程遵濂祖籍是平遥梁赵村,清道光年间“蔚丰厚票号”的总经理,清末时两次捐银5880两兴办教育事业,还曾经在路上给上京赶考的贫寒学子赠送盘缠每人五两,光绪帝御笔赠匾“始令戴德”。其子嗜毒如命,家道中落。</p> <p class="ql-block">↑程遵濂是山西程派艺术家程玉英的祖父。程玉英童年的生活非常艰辛,唯一能给她带来快乐的,就是和母亲去看戏。看完戏回到家中,程玉英就用玉米须做成长长的假胡子,往嘴上一挂,在院子里又跑又唱。如果其父励精图治,继续富甲一方,程玉英也许只是一个养尊处优的大小姐。</p> <p class="ql-block">↑在晋商最发达的时候,平遥有一条街的商家都姓程。传说当年晋商管教子女的方法很特别,如果认为孩子没有出息就给大烟抽,人是废了,但起码干不了其他坏事,反正家里有的是钱。</p> <p class="ql-block">↑岁月悠悠,过客匆匆,繁盛了五个世纪的晋商悄然退出了历史舞台。走过路过一个个大宅门,这里曾有的高光时刻也将慢慢无迹可寻。</p> <p class="ql-block">↑火神庙街39号的火神庙。</p> <p class="ql-block">↑海子街的锦福堂客栈。海子街是从北大街中段向西伸展的一条横街,与关帝庙街隔道相望。从前地势低洼而不规整,雨后淤泥积水为患,故名海子街。</p> 3平遥古城七十二条巷 <p class="ql-block">  如果把古城道路比作人体血管,宽阔繁盛的四大街就像是平遥的动脉,人文深厚的八小街犹如古城的静脉,而那些狭窄的小巷则像是毛细血管。这些毫不起眼但不可或缺的小巷,被平遥人戏称为蚰蜒巷。1999年《平遥县志》统计城内街巷有199条。</p> <p class="ql-block">↑北马道街↓,图中左侧为北门。马道街是指环城一圈的“里城壕”,都是古时马匹通行的路,现在“里城壕”已经分别命名为东、西、南、北马道街。</p> <p class="ql-block">↑古城内72条小巷道,都与邻近的其它街道互通,汇织成完整而规则的城镇交通网络。平遥街巷大与小的名称,并不是指长短宽窄,而且按照当年的建置布局和交通价值来命名。</p> <p class="ql-block">↑很多幽深狭长的巷道往往夹在高耸对峙的两堵砖墙之间,巷宽不足一米,只容得下两个偏瘦的人擦身而过。</p> <p class="ql-block">↑窑场街。</p> <p class="ql-block">↑马家巷位于东大街东段路北,南起东大街,北至观巷,长163米,宽1米。巷以姓氏得名。</p> <p class="ql-block">↑马家巷34号马家大院,因为古城基建而关闭。晋商曾称雄商界500年,从繁荣到衰败富不过三代。</p> <p class="ql-block">↑安家街的天主堂。</p> <p class="ql-block">↑沙巷街,北起西大街,南至上西门街,长736米,宽5米。相传在明代初年扩建城池之前,此地为护城沙河,明代建成街道以后,又常有淤积的泥沙,故称沙巷。沙巷街是西半城贯通南北的主要通道。</p> <p class="ql-block">↑沙巷街的民居随拍↓</p> <p class="ql-block">↑西巷,位于沙巷街中段路西,东起沙巷街,西至站马道街,长200米,宽2~4米。</p> <p class="ql-block">↑古陶四小学,西巷14号。</p> <p class="ql-block">↑基督教堂,西巷25号↓</p> <p class="ql-block">↑西巷民居随拍↓</p> <p class="ql-block">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对平遥曾有一段评述:中国古都,是把历史浓缩为宫殿;而古城平遥,是把历史溶解于民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