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想你,想你,好想你!</p><p class="ql-block"> 千年古镇一一草堰,离我的家乡白驹只有15公里,是我小时候常去玩的地方。在计划经济年代,原大丰县在这里长期设有石油站、煤炭站、百货站、生资站、食品站、五金站、日杂站、物资站等计划物资中转站,使得这里的镇容街市比其他乡镇繁荣得多。小镇主街道两侧,均是店铺。镇内有一条护城河,名叫玉带河,河水清澈,也是镇上居民日常生活的饮用河。”董氏祠堂、财神庙、关帝庙等宗庙遗址,也都分布在玉带河周边。建于明代的永宁桥将草堰街市分为东西,沿岸酒肆、店铺、茶馆、民宅,鳞次栉比、错落有致。商贾、过客络绎不绝,做工、办事行色匆匆,俨然一幅“清明上河图”。</p> <p class="ql-block">草堰龙溪古街(单金德摄)</p> <p class="ql-block"> 经济转型后,草堰镇村镇建设力度加大,东西向的主街道扩宽、美化,所有门面房彰显清代风格,古朴典雅;南北主街道拆迁改造,展现欧式时尚风格,异域风情。明代理学家朱恕有座坟现已在原址上重修(旧址在原草堰村小窑厂内现金水门公园,大丰县人民政府已在此立碑),成为这一带朱氏宗族每年祭祖的地方。由此,有了辩证的理学文化渊源的熏陶;这里又是粟裕将军指挥部的旧址所在,新四军谱就东进抗日的壮烈诗篇,使得这里又有了红色传统文化的光辉照耀。我曾经有幸在这里工作五年半时间(1992.9~1998.3.文中提到的好多变化是我离开后这里发生的变化),可以说,这里的一村一陌、一巷一街、一草一木,我曾经几乎是了如指掌的。曾有的经历,刻骨铭心;小街上的一桥一宅一寺一井正在传递着久远的文化信息和以后的良性运势。这里自然让我有梦魂萦绕、情有所寄之感。</p> <p class="ql-block">草堰永宁桥</p> <p class="ql-block"> 历史上草堰盐业兴盛,素有雄踞“淮南中十场”之冠,古盐运博物馆之称,是江苏省命名的古盐运集散地保护区。这里历史悠久,人文积淀丰厚。日月星辰、天地精华孕育了属于这方水土的地域文化和特色文明。</p><p class="ql-block"> 唐朝时,竹溪盐场2处,朝庭在此设有盐运监司,钦差大臣8次到此巡游查访。宋元时期,为防卤水倒灌,设草堰于此,故得草堰地名;草堰鱼米之乡,河网密集,水陆两路,四通八达。祖祖辈辈以种植、狩猎、捕鱼、养殖、手工、作坊、经商、贩运为生。自19世纪中期,“人民当家作主,思路决定出路,开拓创新跨步,地沃物阜激活。” 从而有了机械、铸造、纺织、玩具、建材、木业等新兴产业的崛起。</p> <p class="ql-block">草堰北极殿,吴王张士诚首义发兵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草堰距今已有1800多年历史,是串场河沿线15个古盐场之一。境内产盐曾达两淮盐产量的22%,为省级古盐运集散地保护区。尚有部分明清时期的古建筑“原包装”存在,依然保持"水陆并行、河街相邻"的古镇风貌。镇内有古水利设施、古碑廊等古迹及旅游景点10多处。你瞧那:</p><p class="ql-block"> 明代石闸</p><p class="ql-block"> 明代鸳鸯双闸对, </p><p class="ql-block"> 木方链接启关随。</p><p class="ql-block"> 洪流两孔四槽泄,</p><p class="ql-block"> 东御西排解难危。</p><p class="ql-block"> 竹溪碑廊</p><p class="ql-block"> 竹溪廊廓古砖建,</p><p class="ql-block"> 匾额碑林十六函。</p><p class="ql-block"> 记事明清张告示,</p><p class="ql-block"> 玉泉河畔壁坊衔。</p><p class="ql-block"> 庆丰古桥</p><p class="ql-block"> 庆丰桥体自来骄,</p><p class="ql-block"> 横跨川河拾级跷。</p><p class="ql-block"> 砖石混凝圆月孔,</p><p class="ql-block"> 拱门无柱防风飚。</p><p class="ql-block"> 宋代义井</p><p class="ql-block"> 宋代玉真观义井,</p><p class="ql-block"> 道教邻里泡茶泉。</p><p class="ql-block"> 墨研此水得灵感,</p><p class="ql-block"> 李汝珍写镜花缘。</p><p class="ql-block"> 北极殿</p><p class="ql-block"> 刀子扁担星月见,</p><p class="ql-block"> 北极殿下战旗翩。</p><p class="ql-block"> 吴王拍脑思出路,</p><p class="ql-block"> 首义兴兵向哪边?</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皇姑坟</p><p class="ql-block"> 皇姑乘鹤西天行,</p><p class="ql-block"> 此处皇姑空置坟。</p><p class="ql-block"> 谁说皇姑不复返,</p><p class="ql-block"> 那檐何以泪珠纷。</p> <p class="ql-block">上图为草堰古桥</p> <p class="ql-block">草堰三元村七彩花田</p> <p class="ql-block"> 卧龙桥</p><p class="ql-block"> 刘裕只身来避难,</p><p class="ql-block"> 卧龙桥下把身安。</p><p class="ql-block"> 青山留住柴薪火,</p><p class="ql-block"> 南宋加持御帝冠。</p><p class="ql-block"> 女皇赐匾</p><p class="ql-block"> 御赐义阡禅寺匾,</p><p class="ql-block"> 大唐皇帝武朝天。 </p><p class="ql-block"> 笔痕隽秀世珍宝, </p><p class="ql-block"> 高挂神堂显圣仙。</p><p class="ql-block"> 七十二井</p><p class="ql-block"> 为斩吴王龙脊脉, </p><p class="ql-block"> 伯温行将法魔持。 </p><p class="ql-block"> 凿开七十二台井, </p><p class="ql-block"> 从此中军锐气移。</p><p class="ql-block"> 义阡禅寺</p><p class="ql-block"> 义阡禅寺梵音招,</p><p class="ql-block"> 香火弥漫佛殿燎。 </p><p class="ql-block"> 叩拜神灵诚愿许,</p><p class="ql-block"> 自那命运自那调。</p><p class="ql-block"> 钱氏卷瓦楼</p><p class="ql-block"> 钱氏明朝卷瓦楼,</p><p class="ql-block"> 将军粟裕阁楼谋。</p><p class="ql-block"> 战场先摆地图上,</p><p class="ql-block"> 稳操胜筹取敌头。</p><p class="ql-block"> 七彩花田</p><p class="ql-block"> 七彩花田兴旺村, </p><p class="ql-block"> 休闲观景访农尊。 </p><p class="ql-block"> 玫瑰花卉主题苑, </p><p class="ql-block"> 梦幻迷宫趣味跟。</p> <p class="ql-block"> 草堰古镇的景点,让你一饱眼福,那么古镇的故事又会让你一饱耳福。这里传述的有文有武有韬略的三大故事,使你对草堰古镇更是刮目相看。</p><p class="ql-block"> 先说文的。《镜花缘》是清代文人李汝珍创作的长篇小说。他的小说,神秘拐点、诙谐幽默;隔山打牛,引人入胜;情节起伏,情境跌宕。让你捧读,爱不释手。</p><p class="ql-block"> 李汝珍(约1763―1830),少年时他师从凌廷堪,学习古代礼制、乐律、历算、疆域沿革,李汝珍对疆域沿革特别感兴趣。中年以后,他感到谋官无望,潜心钻研学问。自1795年起到1815年,用二十年时间在草堰写成可与《西游记》、《封神榜》媲美的《镜花缘》一书。</p> <p class="ql-block">《镜花缘》作者李汝珍</p> <p class="ql-block"> 《镜花缘》共一百回。前五十回写唐敖与林之洋、多九公出海游历各国及唐小山寻父。后五十回写众女子参加科举考试,喜得功名,以及徐敬业、骆宾王等人的儿子起兵讨伐武则天,唐中宗继位。小说内容庞杂,涉猎广泛,但脉络清晰,主旨明确。作者借"白民国"讽刺了那些虚有其表、装腔作势的老学究,用辛辣文笔对封建社会束缚下的酸腐文人予以批判。通过林之洋之口道出的"俺有甚罪,要受这岁考之苦"的话语,更是表达了对科举制的批判,这既与李汝珍本人仕途不顺有关,也与当时文人普遍反感禁锢人思想的八股文有关。在这一点上,李汝珍与吴敬梓可谓不谋而合。而"两面国"中的人人都有两副面孔,"淑士国"中的人人儒巾素服,谈吐斯文,却凡事斤斤计较,"翼民国"的人头长五尺,好听奉承。这些描写无不表现出作者对丑陋的世风人情的批判。虽是清朝小说,但作者辛辣的文笔、诙谐的批判,令今日之读者不禁汗颜。后来《镜花缘》改编成了戏剧,搬上了舞台,台上那欲哭无泪、欲悲且喜,喜笑怒骂、起伏迭宕的演绎,让更多人触动灵魂,受到感染。至此,古镇草堰有了一代有一代戏迷,他们对戏剧更加青睐。自古来,“十家九书出名人”,就我所知,草堰今就有书法家冯梓林、宗明斋、摄影家单金德……,他们的作品造诣较深、影响较广,为地域文化的发展作出了显著的贡献。</p> <p class="ql-block">草堰晨景</p> <p class="ql-block"> 再说武的。吴王张士诚揭竿起义的故事最初就发生在这里。</p><p class="ql-block"> 张士诚(1321.8.—1367.10),原名张九四,泰州兴化白驹场人(今属盐城市大丰区)。元末江浙一带的义军领袖与地方割据势力之一。至正十三年(公元1353年),张士诚率领盐民共18人在北极殿奋起反抗,史称“十八条扁担起义”。袭据高邮,自称诚王,建国号大周,建元天佑。张士诚率军渡江攻取常熟、湖州、松江、常州等地。至正十六年,定都平江(今江苏苏州),后继续扩张土地,割据范围南到浙江绍兴,北到山东济宁,西到安徽北部,东到黄海。后来攻安丰杀红巾军领袖刘福通,自称吴王。其后屡次被朱元璋所败,疆土日蹙。至正二十七年秋,平江城破,被俘至金陵(今江苏南京),自缢而亡。张士诚的传说,自元至正十三年至今,在苏北里下河流域及苏州、兴化、高邮、泰州等广为流传。水浒作者施耐庵曾评价“少年张士诚”,见义勇为、伸张正义,用“穷不失志”,“观音铸钱”的故事,表现张士诚傲骨凛然、惩恶扬善,助弱扶强、痛击土豪劣绅的英雄行为。“ 张士诚搭救少女”也表现出他具有有求必应、助人为乐等优秀品德。迄今,张士诚的传说已流传约有700年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北极殿遗址碑</p> <p class="ql-block"> 要说能文能武,文韬武略,那要数我军开国大将粟裕了(1907一1984),湖南会同人。他名列我国十大开国将军之首 。 </p><p class="ql-block"> 1941年1月至2月间,新四军一师师长粟裕率领部分新四军指战员进驻苏北抗日堡垒镇草堰,并在钱氏卷瓦楼小住。该楼是明清时期建筑,檐下是古盐运河道——草堰西夹沟,南、西、北都有河道包围,因而此处易守难攻,十分有利。</p><p class="ql-block"> 粟裕是一位善于指挥的军事家,谋略周到,思维缜密,一点细小的疏漏都不会放过。</p><p class="ql-block"> 古人云:“兵之利,地之助”,“绝山依谷”,“围地则谋”。粟裕指挥打仗总是先知审势谋略,因地制胜,地图是这位常胜将军的法宝之一。</p><p class="ql-block"> 驻扎草堰期间,粟裕指示参谋部绘制一份军用地图《草堰地形图》。当时,草堰镇附近的丁溪河边有一块《草堰场疆界碑》,碑面刻有古盐场地形图。作战参谋戴王齐发现了这块古碑,便报告上级。粟裕闻讯,立即赶到现场。举凡碑中新刻出的土圩村名,沟河桥梁,陆路水道等等,他都仔细地看过,无一遗漏。几天之后,戴参谋把绘制的草堰地形图交给了粟裕。</p> <p class="ql-block">草堰钱氏卷瓦楼,新四军一师粟裕指挥部。</p> <p class="ql-block"> 图挂在墙上,粟裕一点一点地看着。“咦”,他突然皱起了眉头,“我在大转河三金口东侧渡口搭过船,而这条渡口怎么没有标出呢?” “这……”戴参谋一时语塞,额上渗出了汗。“噢,是疏漏了。”粟裕的眼睛里射出了严肃的光芒:“地图即心中的战场,可不能有一丝一毫的差错啊!这样吧,你到三金口渡口实地测量一下,免得出错。”</p><p class="ql-block"> 当戴参谋把重新绘制的《草堰地形图》再次送到钱氏卷瓦楼时,只见粟裕正反过身来跨坐在椅子上,两手扶着椅背,专注地察看钉在墙上的《苏中军事地图》。戴参谋起初不吱声。他知道粟师长谋思要静,爱通宵达旦地看地图,研读兵法。粟裕发现戴参谋来了,便起身接过地图,重新仔细看了一遍,意味深长地对他说道:“很好,很好,就该这样,做到滴水不漏嘛!”“地图,是军人心中的战场啊。”粟裕在每次开战之前,均会摸清敌情、地理位置、拿出万无一失的战略方案,灵活运用诱敌、迷敌、歼敌的战略战术。他是一位战神,是一位真正的常胜将军。</p><p class="ql-block"> 原草堰界中碑坊口,是1946年丁溪河阻击战中牺牲的英雄四十多人的四座墓,现已迁至草堰烈士塔陵园了,作为红色传统教育基地了。</p> <p class="ql-block">钱氏卷瓦民宅</p> <p class="ql-block"> 再说说草堰镇的民间小吃、地方风味,则会让你大饱口福。草堰的香肠、皮蛋,三腊菜、卤肉,皆以传统工艺手工制作,其味独特,饴润留香,食之细品,令人回味无穷。草堰的茶点也很讲究,早晨来到茶馆,先泡上一壶明前新茶,点上一些茶点,或独坐一角,自斟自饮,细细品味,或邀上几个茶友,围坐一桌,也是点上一些茶点,或冷菜干丝一盘,或来个大煮干丝。那用老母鸡汤或用黑鱼汤作汤料烧成的杂烩、大煮干丝等,则鲜美浸舌,润喉润肺。也可以点些肉包、菜包、蒸饺、煎蛋等。一碗东台鱼汤面,香气扑鼻,鲜味入舌。那面条如琴弦,面汤流琴韵,让你直觉得美美美。还有草堰的休闲茶食,麻切、桃酥、香酥饼干、大小馓子、雪枣菓子、脆饼、五仁月饼、草堰八珍糕、草堰董糖等甜蜜、酥脆。至于宴席上的地方特色菜更是琳琅满目,本色本味,游客食之,倍感新鲜。我就喜欢草堰的头道菜:烧杂烩,主料油炸肉皮(俗称土票。也有添加蹄筋或单用蹄筋的),配料有鱼丸、开洋虾米、竹笋片、茶干片、蛋饺、咸肉片、黑木耳等等,用鸡汤或鱼汤烩制而成。还有草堰的狮子头(俗称肉丸),主料是绞猪肉,辅料有荸荠、蛋清(有的还用糯米饭),佐料姜、葱、糖、味精等,先在油锅内炸一下,炸得外皮颜色泛黄,然后放到锅里文火煨之,到汤汁起浓。这狮子头入口,松软嫰滑,葱油喷香,口感极美。那藕饼夹子、肉夹茄子、红炒肝肠、红烧蹄髈、糖醋排骨、糖醋里脊、白斩鸡等都是醇香弥久,让你口沾叫绝。</p> <p class="ql-block">草堰籍摄影家单金德先生的摄影作品《金秋霞光耀渔舟》。</p> <p class="ql-block"> 草堰镇水美、景美、人更美。这里的人们崇德向善、很重礼仪;这里的人们淳朴厚实、举止稳重;这里的人们乐于助人、待人真诚;这里的人们特别好客、极易相处;这里的人们几乎不懂得争斗,难得有叿叿吵吵的事情发生。有朋友说“相互搭台,好戏连台。相互拆台,谁还出台。”所以邻里之间,和睦相处;同事之间,相互关顾;同行之间、遇事协助。所以说,这里的人们善良、热情、真诚、友好。这里政通人和、社会安宁、鸟语花香、自然和谐。</p><p class="ql-block"> 有一年,我去一个同事家作礼节性的拜年,而他对我的到来早作了接待上的精心准备。他先摆放了六式六样的草堰地产糕点,泡上一壶碧螺春,然后把我和他请来陪客的亲友,一一邀请入座。他先将我一一介绍给大家,又一一将大家介绍给我,然后大家品品茶、尝尝糕点、闲谈些趣事。到了中午,正式入席,他们一定要把我推上主宾席,我说不行,这里有老辈,应当让老辈上座。可老辈也坚持推我上座。我只好“恭敬不如从命”了,坐上了主宾席。主人带头先给我敬酒,并说上一些美美的祝福话。然后大家都一一给我敬酒,“献上”美美的祝福词。我也一一回敬一一祝福。每上一道菜,主人都先让我品尝,我说不要这样,可大家异口同声地说“必须的!”桌上接二连三地上菜,我注意了一下,六个冷碟,八个炒盘,八碗热菜,都是主人精心准备的有品位的私家菜。用的是主人家珍藏的陈年酒和新备的香烟。这里的人们就是好客,接待客人,总是倾其所有,唯恐招待不周。后来几年,与他们交往,无论是街道上的,还是村庄上的都是厚待客人、支持工作、诚恳交流、和谐相处的。</p> <p class="ql-block"> 该镇“相互搭台,好戏连台”的良好社风,我是有着较深印象与感受的。</p><p class="ql-block"> 当年为了改造镇容街貌,为了给古道居民营造一个舒适优雅的生活环境,一个便于从商经营的市场环境,镇政府成立了文明卫生城镇创建指挥部,由于有吴淳、江波、蔡辉、跃胜等战友们的主动参战,有恒谷、兴根、金德、永书、登祥、江波等有担当、有胆识,作为创建工作的领军人物与中坚力量,有各村、各单位及机关各部门的积极配合,创建指挥部的各项措施都能迅速推进、有效落实。在很短的时间内,该镇的几条主要街道都得以拓宽拿直,坑洼的路面变成了平整的黑色路面,新街老巷被绿化、美化、亮化、洁化。两侧的平房也变成了楼房,还按江南水乡古典园林的风格,对主街道各家门面进行了装修,仿佛到了江南水乡。南北向的皇姑路两侧民居也作了具有异域风情、欧式风格改建与装修。至此家家一楼成了街市店铺,二楼成了居家寓所,屋后还有花木庭院。既居家,又开店,好不开心。居民们说:文明卫生城镇的创建,是政府为群众,为百姓办的一件最得人心的事,真正办得是帮助人民群众致富奔小康的大好事。 </p> <p class="ql-block">草堰镇群众文艺走廊</p> <p class="ql-block"> 在草堰工作5年多,我收获到了丰美的工作业绩、丰饶的荣誉奖励,更收获到丰厚的友谊与真情。我感激这片古朴的红色的热土,感谢曾经支持过我工作、搀扶过我前行、照顾过我生活、积存于我友谊的所有生活在草堰和已经离开草堰的亲朋好友、良师益友!</p><p class="ql-block"> 草堰,好想你!好想你啊,今天我又来了,再次看你来了!</p><p class="ql-block"> 我走到西夹河,呀,恍如入仙境。这里的河床清淤、石块驳岸、修起护栏。两侧架设灯杆,灯杆上挂着园林宫灯。路边树木茂盛,繁花似锦。河面上的几座桥梁采用青石为阶、汉白玉为栏,按照古盐运集散地古建筑风格修建。两岸的民宅皆以明代风格装修,古雅清秀。原来荒废多年的水体臭沟,竟被如此拾掇成一方古色古香的水域景观。变化真是太大了。</p><p class="ql-block"> 草堰,一个千年老人,在优秀儿孙们的照料下,你活得好滋润啊,祝贺你变得又帅又靓丽;祝愿你,未来的路子更宽广、发展的前景更壮美!</p> <p class="ql-block">庆丰古桥</p> <p class="ql-block">草堰三元村科普梦幻迷宫</p> <p class="ql-block">草堰三元村植物梦幻迷宫</p> <p class="ql-block">草堰西夹河,原古盐运集散地夜景。</p> <p class="ql-block"> 作者简介</p><p class="ql-block"> 董绍华,又名董韶华,网名韶华流连。江苏省盐城市作家协会会员、《人民作家》会员、《华夏诗文苑》文学顾问、盐城市大丰诗画社社员。爱好古典文学,注重地方人文景观研究。著有诗文集《韶华心语》(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白驹茶话》(中国文艺出版社出版)、《古镇情缘》(中国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水乡渔歌》(中国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