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伦之旅:大英博物馆

桃李芬芳MF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一次参观大英博物馆是在2002年,那时看到几十个展馆摆满各国的国宝,尤其是我们中国的陶瓷玉器白玉佛像,心里骂,英国殖民主义者太贪婪可恶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14年再次参观时,我心情平静了很多,能够用参观者的身份去观赏文物,还不时地透过展品来比较各国的文化特点,希望用很短的时间去了解各国文化的差异。</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那天是雨天,来到博物馆大门前雨停了,我们赶紧拍了一张照片留念。</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进入大英博物馆的中央方庭,全名叫 “伊莉莎白二世大中庭”(Queen Elizabeth II Great Court),简称大中庭(Great Court),1990年代后期由福斯特建筑事务所重新设计,以取代1970年代威尔逊的设计, 2000年由伊莉莎白二世揭幕。&nbsp;</p><p class="ql-block">大中庭是圆形的建筑物,庭顶覆盖着很好看的玻璃,自然光从玻璃顶透进来,光线明亮而柔和。大中庭作为博物馆的一个中央连接点,功能类似于贝聿铭在巴黎的卢浮宫金字塔。&nbsp;</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游客云集于古埃及馆、古罗马馆、印度馆、中国馆,说明这些文明古国的历史和国宝受到世人的瞩目。</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62号和63号展厅是许多游客进入博物馆后的参观首选,因为这里展出着来自埃及的木乃伊,是镇馆之宝,而且据说数量远超过埃及的博物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埃及馆收藏的140具木乃伊和棺材,藏品皆是来自墓葬或与亡灵崇拜相关的背景,因为独特,一直都是博物馆参观最热切追捧的区域之一。</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保护得完整无缺的木乃伊</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拉美西斯二世头像(公元前1250年)</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中国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数据表明,中国流失文物多达164万件,被世界47家博物馆收藏。</p><p class="ql-block">大英博物馆是收藏中国流失文物最多的博物馆,目前收藏的中国文物多达2.3万件,长期陈列的约有2000件。位列33号厅的中国馆是参观大英博物馆必到之地。</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进入中国馆,各种各样的中国瓷器,上自汉唐,下至明清,青花、钧瓷、唐三彩、景泰蓝,应有尽有,大概是中国以外最大的中国陶瓷馆。中国馆展厅内有超过1700件陶瓷器物,既有实用器,也有供人观赏之古物,每件文物都透露着令人惊叹的中华文化之美。</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还有古代的真丝长衫,玉石和墨砚,让人产生错觉以为自己是在国内的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隋阿弥陀佛像(585年)</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虽然明知道博物馆里的文物都是大英帝国主义者从别人手里抢来的,可是不知怎么的,心底里却有莫名的感觉:能把这么多文物聚集在一起供全世界人观看欣赏,算老英帝国坏心做了一件不算太坏的事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