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洋水》微刊第57期

《巨洋水》

刊名题字:张爱民 李守忠在巨洋文化学会筹备工作会议上讲话 【会员风采】<div>  个人简历:</div><div> 李守忠 ,男,1968年10月30日出生,祖籍山东潍坊寿光市田柳镇王高村。1988年3月参加工作,现就职于山东海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纯碱厂,中共党员、“金蓝领”技师、潍坊作家协会会员、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作家协会副秘书长、巨洋文化学会副会长、潍坊青少年书法协会会员、潍坊瀚林书画院院士、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书法美术家协会会员。<br> 文学作品“三迁爱巢”获2008年,山东海化集团首届职工文化艺术节三等奖;<br> 文学作品“购车心愿变成现实”获山东海化集团建国60周年征文一等奖;<br> 文学作品“我家电视机变迁” 2017年被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收藏编入文册;<br> 文学作品“出行看变化”,2019年9月荣获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征文一等奖;<br> 文学作品“冬日红茶分外暖”,2020年9月荣获都市头条、济南头条、天裕泰杯“茶之缘”中国诗歌大赛佳作奖;<br> 文学作品“就恋海化这把热土”,2021年3月,在潍坊滨海技术开发区,争做新时代最美女性征文比赛中,荣获三等奖;<br> 文学作品“低碳生活进农家、清洁能源暖乡村”,2022年1月荣获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四史”学习征文优秀奖;<br> 书画作品,2018年荣获全国第四届书画美术大赛三等奖;<br> 书画作品,2021年7月,在山东潍坊市国资委举办的“艺术感恩党、最美国企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书画比赛中荣获三等奖;<br> 书画作品“虾趣图”2022年,在山东潍坊市“喜迎二十大、职工书画展”中参展;<br> 书画作品“李氏家训”在2022年6月潍坊市总工会开展的“喜迎党的二十大、良好家风进万家”活动中入选。<br></div><div><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唯有读书方宁静,最是书香能致远<br></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李守忠文学艺术、书画艺术作品欣赏</font></div> 李守忠国画作品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滨海广场夜晚醉游人</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文/李守忠</font></div><br> 时值夏日天气,傍晚时分,毒辣的阳光已经收拢,华灯初上,吸引了外出散步、休闲的人们。路灯也在不经意间照亮了散步者的路。各色的地灯、路灯,还有那高楼大厦的霓虹灯,变幻多端,发出五光十色的光芒,绚丽多彩的霓虹灯闪烁出多彩斑斓光焰,点缀着滨海靓丽夜空,为这座历经风雨洗礼的沿海小镇注入了鲜活充沛的感染力,释放出独特的迷人魅力。<br> 信步来到了滨海消夏好去处---美丽的滨海广场,感受滨海广场无限清韵和风采。广场上人声鼎沸,华灯如昼。滨海广场是滨海西城风光景点,放眼望去,广场北端满地的玩具摊,小食摊、娱乐摊占据了一片片空地,吸引了游玩的大人和孩子。沿着广场小路继续走着。“哗哗哗”一阵阵流水声渐渐迎面传来,吹到我们脸上,一阵阵凉爽的风给人们带来一丝凉意,原来是广场音乐喷泉。一股股银白色的喷泉“哗哗”的喷出来,在灯光的照耀下,银光闪闪,美丽动人。每到星期天、节假日,广场音乐喷泉便会启动。特别是在晚上,在灯光的照耀之下,喷泉变成了一根根彩柱,直冲云霄。孩子们在朦胧的水雾之间打闹嬉戏,如同走在仙境一般,既美丽又神秘。<br> 喜爱运动的人都会来这里,那些健步爱好者健步如飞的跑着步。在这里跑步,既健身又养眼,所谓一举两得啊!抬眼环顾了一下四周,在绿树的环绕和掩映下,被一阵阵悠扬悦耳的伴奏音乐声吸引,发现那一边,更是人影绰绰热闹非凡,有一群人在欢歌起舞,工作了一天的人们都来到了这里放松放松、锻炼锻炼。在优美的音乐下,人们排起了长队,跳起了广场舞。那一举手、一投足、一扭腰、一昂头、那里与老态龙钟几个字沾得上边儿?铿锵激越的鼓点声让人忍不住兴起一种对生活的热望,还不时有广场舞初学爱好者加入队伍。很多中老年人自发地组织了学跳交谊舞等,慢三、快四、伦巴、恰恰……舞者之中,老年人居多。男士、女士都衣着得体,有些男士还身着燕尾服,有些女士还高高挽起发髻,随着音乐的节奏,翩翩起舞,脸上一脸幸福的陶醉。在这些快乐,达观的人们热闹眼中,看到的不是伤感,而是幸福、豁达,成熟于洞察。二胡声、舞曲声、歌声,优美动人,缭绕半空,足可传出十里之外。<br> 步入曲径通幽的广场林荫小路,嫩绿嫩绿的小草,娇艳的鲜花,带着淡淡的花香,夹杂着清纯的水草气息,以独有的柔情,抹去人们的苦闷和焦躁。由于夏日的到来,那原本就很多人游玩休闲的地方,变得更加热闹起来。人们谈笑风生,充满了无尽的欢欣与喜悦,那一道道亮丽的风景,不能不使来过滨海的每个人赞叹爱恋。有的外地游客,不禁随手拍下滨海夏日广场美丽风姿。<br> 夜色正俞来俞美,置身于这美丽的滨海广场,欣赏着满眼的绿意,呼吸着清新的空气,嗅着阵阵的清香,令我们心情舒畅,留连忘返。沿着广场蜿蜒曲折的小路,漫步在幽静的林阴之下,眼前,都是扬花吐翠的林木,阵阵扑鼻而来的芬芳。每当欣赏这美丽的景色时,总有一种轻松愉快的感觉,神情总是倍感充沛,随之便生发出往常少有的活力,尽情与树上的香花低语,同地上的芳草对话。假如我是一位画家,我要把这美丽的景色画下来;假如我是一位诗人,我要用最美好的诗句来赞美它……<br> 休闲的人们依依回家,滨海广场又渐渐恢复了宁静,回望绿树摇曳,灯光闪烁,滨海广场正如同一位多情的少女,正含情脉脉地注视着每一位来游玩的市民,撩得你不愿离去。<br> 奔放的气息,渲染了这个缤纷的季节,望着满天繁星和那一轮久违皎月,心中有说不出的舒坦。心灵放逐自然,更加清爽、彻悟、通透。曾几何时,感慨世界这么大,自己哪也没去过,觉得美景在远方、在他处。其实美景多在我们身边、在我们心中啊!<br> 休闲时光,不妨出来走走,你那一度被紧张的生活麻木了的情感,会在生命里再度鲜活亮丽起来!与其羡慕别人富有,不如珍惜身边拥有。这样的情景是不是你想要的呢?<br> 李守忠书法作品 李守忠书法作品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那年中秋,父亲给我斟满酒</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文/李守忠</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br></font></div> 斗转星移,时光流逝。又到中秋,浩月当空,是阖家团圆日子。然而,每一个父亲相关的日子,每个和父亲相连的事与物,都会引起我对父亲无限的、深深的思念。又总是禁不住在心里默默告诫自己,我在成熟,我在改变着,但心灵深处对父亲的缕缕情怀永不会变,随着时光的流转,愈加浓烈、愈加深厚。<br> 那是30多年前的中秋佳节,父亲从田里下坡回家,从镇上的供销社,破天荒买了一瓶酒回来,一到家,面带笑容,口里嚷嚷着,今晚过八月十五,要吃月饼、喝酒。我很纳闷,我们庄户人家,平时的主食除了地瓜汤,就是玉米面子。一向勤俭持家的父亲,今天这是咋的了?再仔细想想,哦,今年的玉米丰收在望,承包的几亩棉花也长势良好,头茬开始采摘,在棉花地里套种的芝麻,也收割回家。作为一辈子务农的老农民,对金秋的收获季节,丰收在望的喜悦之情,当然是满心的欢喜,值得欢欣和鼓舞。<br> 在那个年代,印象中的父亲除了家里来了客人,几乎在家是不喝酒的,主要是物质条件有限,老百姓舍不得喝那二两酒。早前,偶尔家中来客,还是到农村的供销合作社打些散装白酒,那些用地瓜干、红高粱做的纯白酒虽没有什么名气,的确是地地道道的真品。<br> 母亲比平时多炒了几道菜,在日常生活看来,算是丰盛的晚餐。有极少见的烧鸡和炖肉,月饼糕点,瓜子水果,满是一桌。应父亲之邀,全家入坐。父亲满眼欣喜地拿起档次比较好的瓶装白酒,倒了一小酒盅,点燃盅中白酒,盛了一壶酒,用酒火慢慢加温,壶响冒气,热了。父亲斟满一盅酒要递给我喝,我慌忙双手挡了。让他先喝,然后我接过酒壶和酒盅,连给父亲敬上两杯,父亲没推辞,接酒仰脖,咕咚喝了。满是皱纹的脸上,写满了富足与欢喜。这是我第一次主动向父亲敬酒,也是第一次和父亲单独对饮。<br> 接下来父亲说,这回我倒酒,一人一杯,举杯斟酒都是平凡而不能再平凡的慈父形象。我感悟到父亲对儿子的爱,就在这酒里了,有家的感觉真好,有父母的爱同样也很伟大。<br> 初次和父亲对饮,显得有些拘谨和不知所措,但是我很自信,毕竟是父子俩。举起酒盅一饮而尽,白酒顺着喉咙火辣辣的,顿感面颊通红。几盅酒下肚,父亲的话变得多了起来,眼圈泛着红晕。父亲悄悄对我说,酒有百般滋味,需要时间去品味。男人为人处世,如饮酒,一定要真诚,尽己所能。父亲,像一个超级“磁场”,自带一种凝聚力。而那一盏明亮的灯光,就像父亲那双满是关怀与疼爱的眼睛,不管我们身在何处,他总是默默地注视我们人生路上的每一次远行。<br> 在和父亲的觥筹交错中,父亲简单的这盅酒让我成长为大男人,父亲这几句话让我一生受用!让我懂得了男人的真诚、克制、责任与担当。<br> 那个时候父亲肩上有着何等的责任,他的背后是一个家庭,父亲是我在这个世界上最坚实的后盾。父亲虽然只有高小文化,但能写的一手潇洒自如的毛笔字,种田农艺也是好手,并且拥有一门养家糊口的精湛手艺,让我无比汗颜。<br> 这次我和父亲坐在一起喝酒,显得格外开心,一盅接着一盅,这时候话匣子才打开,一边喝一边聊着天,似乎有说不完的话。在饭桌上,父亲抽出了一支烟,下意识的找火柴,我顺手拿起火柴,点燃了火柴,亲自为父亲点烟,摇晃不定的光影下,父亲眯缝着眼,吧嗒吧嗒的吸烟,被烟头熏染得微黄衰老的手指,在我眼前晃动…… 父爱,似酒,越长越浓,当我们闻到这酒香时,父亲也许已经年迈。细看父亲,这时候才发现,父亲日渐苍老的脸,爬满了皱纹,这每一根日渐霜白的鬓发,都是为担当、为子女费尽心血的见证! 在父亲脸上,我却清晰地看见了岁月风雨的残痕。<br> 父亲身体有点单细,但在我心中,看上去高大伟岸,这是一种感觉,谈吐中时时闪烁着光芒,看得出具有一点的文化品味,气质中透着一种威势逼人的内在力量,让人感觉到这是一座坚实的山,一堵永不坍塌的墙。途中难免有不堪回首的挫折,消沉低迷的情绪,而父亲,永远是我们坚强的后盾。哪怕我们已经自由奔跑或者飞翔了,但在内心深处,父亲,仍是我们终生的依靠。<br> 那年中秋节过后,以后就在外参加工作,忙忙碌碌、起起伏伏的工作和生活几乎填满了我的整个心间。多些年了都没和父母好好的过个仲秋节,心里总有一种歉愧。为父亲生前做得太少太少,忙碌和疏忽都不能成为理由,我没有好好的照顾父亲,没有经常回家看看,没有好好的陪父亲说说话,没有好好的给他分忧解愁,太多太多……<br> 转眼,2018年中秋节到了,在这个月圆之夜,我想了很多,想到了和父亲难忘的岁月,想到了父亲几十年来的含辛茹苦,父亲还没有等到儿女尽孝就离我而去,再也没有听到父亲的呼唤与叮嘱了……想到此,不禁使我潸然泪下。<br> 每一年的清明节,我都会回到父亲的身边,修整那干裂的土墓,那萋萋的野草,滋长着我太多的思念,永远会把父亲放在我心中最温暖、最柔软的地方。<br> 李守忠国画作品《清趣》 李守忠国画作品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我的岳父是“老兵”</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文/李守忠</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br></font></div> 我的岳父王明英,1936年3月出生于山东寿光营里镇,今年已经86岁高龄,平时饮食清淡,早睡早起,散步锻炼,生活有规律,身体还算硬朗。<br> 虽然老人家年事已高,但对自己年轻时的诸多经历,还是能够有声有色地讲出来,每每讲到精彩之处,他瘦削的脸庞常常洋溢着难以抑制的激情,好像年轻了许多,不仅嗓门提高了,而且手臂也会挥舞起来。<br> 岳父当年的诸多经历我早有耳闻,但并不具体。今年春节期间,让我有幸倾听岳父细致讲述他过往的岁月,特别是当年应征入伍的特殊经历。岳父是抗美援朝后期补给兵员时参军的,67年前,岳父响应号召,为了保家卫国,踏上远程,满载着青春的热情和理想参军入伍,开始了军旅生涯。<br> 岳父19岁那年,也就是1955年1月,解放军征兵到寿光营里镇,村民兵连长负责征兵工作,积极配合解放军动员村里的适龄青年应征入伍。按照当时的有关政策,家里兄弟多的要有一个参军,岳父兄弟5个,岳父就第一个报名参军,成为了一名解放军战士。<br> 当时营里镇有六名应征入伍青年。当天,部队领兵人员组织入伍青年,夜宿在田柳镇邢姚村。据岳父回忆,其中一人和我岳父被褥紧挨着,睡觉前,将被褥铺好后说要出去一趟有点事情,谁知出去后,一直没回来报到,最后才知道是当了逃兵,不想参军入伍了。<br> 第二天,一切准备完毕,解放军领兵人员,带领着各个村镇入伍青年,步行到了潍坊火车站集合。后由潍坊火车站坐车到莱阳火车站下车。部队早已在莱阳火车站等候。新兵下车后,按照30人一组划分,岳父被分配到26军76师226团2营4连。<br> 据岳父讲述,这个部队1950年12月入朝作战,先后参加了多次战役。1954年,从朝鲜回国后,进驻山东烟台地区休整。岳父1955年参军,作为抗美援朝后期补给兵员,拟赴朝鲜战场,后因抗美援朝处于战争后期,部队便驻扎在山东烟台栖霞南部山区,成为工程部队,从事国防施工建设。<br> 岳父记忆犹新的是第三年,进行军事训练。回想起训练过程的点点滴滴,感触颇多。“出腿如风,落地砸坑”,这一幕幕画面时刻萦绕在脑海中,虽然军事训练有汗水、有疲惫、有委屈甚至抱怨,但作为一名军人,他们以坚强的意志,刻苦训练,听党指挥,服从安排。晚上还要在附近山顶上战备值班,防止从海上来的台湾敌特分子和留守在大陆的特务分子搞破坏。如遇敌特分子,就打出信号弹,部队便组织兵力进行搜寻追捕,维护了国防工程的安全。在军事训练过程中,教会了他们如何自我调节,如何战胜自己,更为重要的是使他们明白了什么是革命乐观主义的精神,什么是热血男儿军人的气概。<br> 当兵的艰辛,成为他军营生活中一段最美好、最快乐的回忆。岳父在部队这所大学校里学到了知识,并入了党,从一个大字不识的懵懵少年,成长为坚强的革命战士,增长了才干,经受了艰苦的考验和锻炼,特别是在国防施工中学到的本领和积累的经验,使他转业到地方后派上了用场。永远忘不了当兵的那段经历,是党培养了他,对党始终怀着无限崇敬之情。军旅生活虽然短暂,却在岳父的人生路程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br> 1958年6月份,三年义务兵期满。当时有两种选择,一是继续留在部队服兵役;二是回地方参加工作。当时昌潍公路局寿光公路站,招收公路养路工人,原则上是优先照顾退伍军人,岳父服从组织分配,到了寿光公路站羊益公路1号道班房工作,成了一名养路工人。 <br> 岳父退伍后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对党、对国家忠心耿耿,时时以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老老实实做事,清清白白做人,时刻铭记共产党人的责任和使命,不畏艰难困苦,只要党有号召,国家有需要,他总是一马当先。<br> 1959年,国家发出共产党员、革命干部支援蒙古国公路建设的号召,岳父积极报名参加了援蒙建设。经过严格的外调审查,其中包括我岳父,4名人员通过政治审查合格。同年6月,山东昌潍公路管理局寿光公路站选派的4名工作人员,会同全国各地共40人,离别故土,奔赴蒙古国,支援蒙古国的公路建设。<br> 当时岳父被安排在蒙古国公路管理部门,负责公路施工管理,主要施工内容为路基工程、路面工程、桥涵工程等。岳父每天和同事靠在公路施工现场,在异国他乡的公路建设工地上,总能看到岳父和同事们并肩战斗的身影。他们每天要克服繁重的工作和寒冷气候,最低温度达到零下42度,每年八月份河内冰冻还未融化,河水又开始结冰。在工地上施工,口中呼出的热气,戴的狗皮棉帽子的前沿上,不一会就结成冰,不得不摘下来在石头上磕磕冰。戴着手套破损,露着的手指接触石头,瞬间粘结。岳父和工友们,用他们的实际行动,诠释着一个共产党员,一心为公,为国争光的无私奉献精神。<br> 在援蒙工作中,岳父印象最深刻的是和周总理那次会面。1960年5月,周总理访问亚洲六国,总理一行最后一站是蒙古国。当时,驻蒙大使馆立即召集在蒙古援建的工作人员,一是对总理一行表示欢迎,二是考虑服过兵役的人员可以保护总理一行的安全。在驻蒙大使馆,大家落座在一起,总理站起身来,面带微笑,亲切对大家说:同志们,你们来到自己的家了,大家不要客气,我没有给你们带什么礼物,就让我给你们倒杯水吧。说完,总理亲自拿起暖瓶,给大家一一倒水。每当谈及此事,岳父总是被周总理的个人魅力所折服。<br> 1962年6月,因中苏关系紧张等原因,中方援蒙人员也相继回国。赴蒙人员原则上安排回原单位工作。岳父服从组织安排,回到原单位,寿光公路站羊益公路1号道班房,担任道班管理员。同年调入寿光车辆监理站(现寿光交警大队前身)负责车辆年审、挂牌、考驾照等车辆管理方面工作。解放军的大熔炉,造就了他吃苦耐劳、坚韧不拔和雷厉风行的品格。从国外回到地方工作以后,工作认真,踏实肯干,爱岗敬业,为人正直、坚持原则、襟怀坦白的高尚品德,为我们全家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在单位多次获得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1980年,获单位“管理能手”荣誉称号。<br> 国家“七五”重点建设项目,山东潍坊纯碱厂于1986年4月21日开工建设,1987年岳父报名参加建设,来到了山东潍坊纯碱厂车队工作,负责车队的安全管理工作,多次荣获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1992年退休在家。<br> 岳父不仅是我慈祥的长辈,也是一位忠于党、忠于人民军队的共产党员。当信仰和理想沉淀为内心的荣耀与风华时,岳父那颗质朴而纯粹的爱党之心,依旧那样炽热,在各行各业做出了发光发热的本真生活。<br>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青春之歌,而岳父的青春之歌属于军营,属于当时那个纯洁的年代。在历史洪流中,岳父和其他老兵一样,是伟大祖国沧桑巨变的见证者和参与者,发扬了他们退伍不褪色,虽然退休在家,但依然时刻关注观看海峡两岸电视节目,期盼祖国早日统一。 <br> 有着正能量故事既属于他们个人,也属于这个伟大时代,是以为记。 李守忠书法作品 李守忠书法作品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又见“蜀葵”花开</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文/李守忠</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br></font></div> 入夏以来,上班途中路过纯碱厂绿化区,道路两旁,绚丽多彩、令人炫目的花朵处处可见,素雅洁净的花朵,静静地绽放在碧绿油亮的叶丛中,一片片、一丛丛,如箭在弦上,直发蓝天,不容分说撞入眼帘,刹那间惊艳了我的双眸,拨动着我的心弦。夏日阳光火辣辣的,炙热而又缠绵,高大的树木撑开繁茂碧绿的伞盖,火热夏季就此拉开了帷幕。 <br> 一粒风吹而过的种子,怀着对故乡山水的眷恋,到处都能落脚,哪里都是温暖的家,随心而生,拼命疯长。根,深植于沃土、花,灿烂在蓝天下。原来,“蜀葵”花到了花开季节。蜀葵,是我们“北大”盐碱土地上常见的花卉,更是我们“大碱”人心目中广为熟悉的靓丽风景。<br> 蜀葵,主干亭亭玉立,茎秆挺拔,叶翠花艳,花期一般在6~8月。枝干上密密匝匝布满了花朵,单瓣的,重瓣的,朵朵相背而生。花朵呈紫红色,或淡红、白色,花瓣甚大,恣意怒放。此花落,彼花开,花开相接相连从不间断,笑脸相望,活泼开朗。白色的淡雅清丽,粉色的浪漫娇俏,红色的热烈多情,紫色的典雅大方,一路花开一路歌。清秀的绿杆挑起一帘帘唯美的绿纱幔,幔上繁花万千,一场盛大的花事方兴未艾,如火如荼,一直延续到秋天霜降,花开两个季节。<br> 它的香味四处留影,淡雅的幽香,没有那一份浓烈。清香的味儿,没有那腻人的醉。靠近它,这股味儿却已融遍全身,把所有的痛都抛到九霄云外,让人摆脱束缚,潇洒一回、清醒一回。去闻一闻,轻轻松松地享受它独特的味儿,独特的美,它使你沉迷、平静、单纯。同时,又给你带来一种忠诚、温和的感觉。<br> 当枝梢的花颜色绝佳时,枝干的花已容颜疲惫。花株之间,就像接力赛,密匝匝开满一路。不惧目光,毫无收敛,安安静静开满自己的花,高兴开成什么颜色就开成什么颜色。这份肆无忌惮绽放的勇气,让人不注意都不行。我们人何尝不是如此,每一个默默的表情下,都在努力生长,幻想有一天,能同蜀葵一样开出自己坚持的梦想。 <br> 蜀葵,抗旱、抗寒、抗盐碱、耐践踏,而且还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和药用经济价值,在我们北部盐碱地带,可以安全露地越冬。蜀葵的花语为梦,可理解为坚持追求梦想,对梦想的执着。蜀葵的花朵是从下往上开放,给人一种不断向上攀登的感觉,有活力的寓意。<br> 正因为蜀葵的这份勇敢和坚持,1997年,我们纯碱厂将其命名为“厂花”。表明拥有不平凡的成长经历:一路顽强生长、靓丽前行,不计较土壤的质量,不苛求生存的环境,孤军奋战,披风沐雨,激情盛开。从主干的中部开始向上,一路生长一路花开,芝麻开花一样节节高。花开前方,别人才能对你刮目相看,它的心路历程却始终是浓墨重彩的一笔,镌刻在“大碱”人的心灵深处!只是一眼,便会铭记于心,都喜欢它,不仅仅是因为它麦熟时花开茂盛,身材挺拔纤秀,更因为它有着顽强的生命力。无论在天涯海角,看到它的时候,过往的岁月始终历历在目,不曾远去。<br> 蜀葵,越是平常的花儿,越能在平常的时节显现出蕴藏着的伟大!或许缺少莲的清韵、牡丹的高贵,更没有兰的优雅、菊的大气,甚至比不过栀子茉莉,但你却卸掉所有的光环,返璞归真,做真实的自己,无论风吹雨打,它始终恪守坚定的信念,兀自盛开,生如夏花之绚烂。一颗素心,简单快乐,无论拥有多少成功,都只是过往,一颗最自然玲珑剔透的心,不粉饰,不矫情,永远在路上,和风细雨,素颜前行。<br> “有些事,只能一个人做;有些关,只能一个人过;有些路,只能一个人走。”这何尝不是蜀葵灿烂花开的真实写照?在这个多彩浪漫的夏天,你,一直都开在我的心间眉上……<br><br><br><br><br> <br> 李守忠国画作品 李守忠在校园现场创作 <p class="ql-block">李守忠(右)与巨洋文化学会会长魏在光留影</p>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巨洋水》杂志编委会</font></div><br>主 管:山东盛世花开科技传媒有限公司<br>主 办:巨洋文化学会<br><br>特邀顾问:(排名不分先后)<br>霍存华 樊光湘 <br>赵立双 曹光炬 <br>王华庆 郭笃学 <br>陈洪彪 王春山 <br>闫加友 徐建成 <br>王建明<br><br>文学顾问:(排名不分先后)<br>张国贤 韩会勇<br>王 蓉 杨奎伦<br>毕义星 耿春元<br>陈 沛 高 琳 <br>闫玉新 张国新<br><br>艺术顾问:(排名不分先后)<br>陈 铸 王延林<br>韩其源 孙光儒<br>马忠辉 张诗杰<br>张爱民 王振霖<br>房宪坤 张星义<br>褚学民 黄加祯<br>冯传禄 杨春山<br>陈凤祥 石福利<br><br>总 编:魏在光<br><br>常务副总编:(排名不分先后)<br>时会来 李瑞成<br>郭麟书 崔怀明<br>高梓洲 杜崇友<br>刘文安 杨 杰<br>郇志侠 杨忠明<br>孙祥亭 张金祥<br>高贵荣 高曙光<br>王清江<br><br>副 总 编:(排名不分先后)<br>张秀英 吕绳端<br>范冬云 李焕来<br>李守忠 邹国庆 <br>徐一波 沈志海 <br>翟长立 郑云生 <br>王 丽 杨凤臣 <br>王子秀 张广仁 <br>崔安正 李金玉<br>隋顺令<br><br>编 辑:(排名不分先后)<br>马新林 王玉梅<br>李树元 王立刚<br>王洪明 王洪亮<br>王晓文 勾海燕<br>赵 颖 赵 海<br>吴玉堂 田道明<br>袁重兴 袁荣爱<br>袁庆第 刘 芳<br>刘丙学 刘洪森<br>刘增强 刘振平<br>刘爱萍 齐绍亮<br>孙道德 张文瑞<br>张玉民 张全胜<br>张永成 张连庆<br>白耀杰 陈凤民<br>陈德平 杨景智<br>柴翠香 李 玲<br>李卫东 李艳华 <br>梁仲胜 曾庆波 <br>单保强 单海波 <br>孟祥杰 姜玉莲 <br>祝永庆 周全美<br>傅荣常 冀国栋<br>魏凤婷 王梓枫 <br>刘万庆 王晓文<br>总编室主任:郇志侠<br><br>总编室副主任:<br>沈志海 范冬云<br><br>编辑部地址:<br>青州市玲珑山南路3229号<br>电子邮箱:wzg570811@163.com<br>联系电话:<br>15094996905 (魏在光)<br>13780837310(魏在光)<br>13001537118(郭麟书)<br>13386462650(崔怀明)<br>

岳父

父亲

李守忠

滨海

潍坊

广场

蜀葵

公路

寿光

文学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