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共产党员的农耕情怀---许勇超和他的老物件

美友5961830

<p class="ql-block">他是一名党员,公务员,爱岗敬业,克己奉公,和爱人琴瑟和弦,多年来在做好本职工作之余积极投身各种公益志愿者活动,在党和人民需要的地方无私奉献!</p> <p class="ql-block">可是,衣食无忧,日子安稳的他却并不安分,经常游走乡野访古收旧,不嫌脏不嫌累,把一件件常人眼里的破烂搬进家,不为名不图利,他究竟为哪般?</p> <p class="ql-block">许永超,按村子里的辈分我叫他叔,他早年当过兵,后来转业在税务局上班,定居在城里。平素我们并无交集,认识他是因为父亲,他和父亲交好,父亲在世时,他经常回老家找父亲聊天,特别是父亲病重的那段时间,经常去看望。有一次他来看望父亲,父亲说他想吃什么咸菜,有心的许叔专程买了各样咸菜给父亲送来,父亲很开心,这是后来我母亲告诉我的让我铭记于心的很感动的一件事。</p><p class="ql-block">还有一年夏天,麦收时节,永超叔到我家里问我们什么时候收麦,说是要拍些收麦的照片,做农耕文化的资料,我们全家都去了地里收割。他当时带着斗笠,掂着钐子,抡起钐子就在地里收麦,那架势很有传统农民的样子,很朴实。麦萍婶也在地里跑前跑后的帮忙,拍了很多我父亲收麦的照片,视频,现在看看,那些照片已成为了珍贵的念想和历史了,这也是我第一次见永超叔和麦萍婶。也许这就是人和人的缘分吧,无关功利,只有彼此的认同,欣赏,支持和共有的情怀吧!</p> <p class="ql-block">一晃父亲去世四年多了,永超叔也快退休了,出身农村的他,依然经常回故乡,继续他的农耕文化的研究和资料收集整理,家里也塞满了老物件。</p> <p class="ql-block">2022年7月的某一天,麦萍婶说永超叔要把多年来收的老物件捐了,在捐以前把哪些物件拍些资料留个念想,我说这个我能帮上忙,但是我觉得挺突然的,辛辛苦苦花代价收的,怎么突然要捐呢?</p> <p class="ql-block">7月11日下午四点多,我应邀来到摆旗寨村永超叔的家!走近村子,老远我就看见红色的条幅“咸阳农耕文化陈列馆捐赠仪式”的条幅和摆在门口的农具。麦萍婶正往外搬农具,看见我,她就招呼我进屋,门道两边院子里已经摆放了一些农具,永超叔也正在整理农具,衣服满是灰尘,白背心也污的不像样子,汗水滴答滴答的顺着额头脸颊脖子流,眼前的他,你压根不会想到他还是公务员!看见我他一边擦汗一边招呼我进屋。我笑着说,叔,你一个工作稳定的人,咋想着收老物件,下这个苦呢?他轻描淡写的说,喜欢嘛,咱这不定哪天就拆了,这些老物件以后就没有了,整理一下,把它拍个照片,过几天捐了,也留个念想!</p> <p class="ql-block">永超叔一边和我聊,一边摆弄着手里的农具,给他们摆出不同的造型,让这些物件看起来更好看有意义。就像这堆镰刀,这是年轻时时他曾经用过的物件,也是农村农民的常用物件,永超叔把他摆成了一个党徽的形状,感觉他很有心,很有想法,满满的情怀和热爱。</p> <p class="ql-block">家里的老物件近万件吧,数量多的,叔都把他摆成造型,很有视觉的美感。</p> <p class="ql-block">眼前的这堆镰刀造型太大不好拍,叔竟然上到墙上趴在上面拍照,那个认真劲儿,若不是热爱咋会上那么高,真是个认真做事的人!</p> <p class="ql-block">我和他一起拍着聊着,期间也不断的有村民,住村的民工进来参观,讲述着自己对这些老物件的认知和情感。叔也不时的放下农具一会儿讲解一会儿示范,参观的人也帮着摆造型,看他们的年龄也在五十岁左右,都是有农村生活经历的人,他们看老物件的时候眼里泛着光,脸上的笑容视乎把我们带回到了哪个特定的年代!</p> <p class="ql-block">麦萍婶也热情的接待着一波又一波的参观者,给们讲解,并示范一些物件的用法,教师出身的她,很享受这一刻的愉悦。</p> <p class="ql-block">叔的院子不大,但很长,呈长条形,除过住人的地方,屋子,过道,窑洞里都满是老物件,有婚嫁的箱子、镜子、竹篓、耕种的曲辕犁、铁梨、钐子、镰刀、木锨、推板、叉、粗瓷翁、护基模子,捶子,撅头,纺线车车,背篓等等种类繁多。</p> <p class="ql-block">说起这些老物件的收藏经历叔很激动,他说为了收这些东西,曾经有一天只吃了一顿饭。当时好像也不知道饿,直到把收的东西拉回家安顿妥当,才在外面吃了个饭!</p> <p class="ql-block">我问永超叔,收这些老物件当初也费了些神也有一定的花费,咋突然就要捐了?他说,收集这些没花多钱,也就万把块钱,自己和爱人的工资,省吃俭用些还受得起。至于费神劳力那是肯定的,收集,拉运,分类整理,确实要花功夫和时间,虽然累,但是值得,人总是要为自己的热爱付出些代价嘛!</p><p class="ql-block">我说“现在的人做任何事都目的明确,都是奔着挣钱去的,你不但不挣钱,还贴陪着给别人,到底图个啥?</p><p class="ql-block">叔说“不为别的,当初收这些是想办馆,免费展出,让后人了解农耕文化!现在呢,就是给这些老物件找个家 让它们发挥应有的价值!</p><p class="ql-block">多年前张裕酒庄落成时,我就考察过,咱这地方距高铁站,张裕酒庄,飞机场都很近,想着在村里做个农耕展览馆,把游客引流过来,还能给村里的老百姓谋点福利。</p> <p class="ql-block">村子里窑洞多,地下还有很多地道都通着,把窑洞文化挖掘出来,结合这个农耕展览馆,能带动咱村的经济发展呢!为这个事我调研了好多年呢。</p><p class="ql-block">我问他,那为啥又不做了,他说,咱这个地方都拆了半边村了,不一定保的住,所以就想着把这些老物件捐出去,让他发挥些社会价值,让后人知道我们这地方的人曾经的历史生活进程,珍惜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这也算我这代人的一点情怀和社会贡献吧!</p> <p class="ql-block">这就是永超叔,一个热爱农耕文化,乐于助人,朴实厚道,做事认真的共产党人,在平凡生活的中坚持发光发热,不记得失的人,他的勇于付出的精神真是我们后辈学习的榜样!</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欢迎约稿/投稿</span></p><p class="ql-block">13087683755</p> <p class="ql-block">编辑简述:</p><p class="ql-block">郭鹏,专注影视文化传媒工作20余年,倾己之力,塑造企业品牌,发现时代先锋,好人好事,传播正能量,讲好中国故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