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引领 共行致远” ——国家艺术课题专家培训会暨全市中小学艺术学科单元式教学课例研讨活动成功举办(二)

姜东哲

<p class="ql-block">  为深入推进“十三五”国家规划课题“市域整体提升中小学生艺术素养模型构建研究”工作,提高研究质量;落实新课标理念,探索主题单元式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全面提升艺术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水平,2022年7月11日,国家艺术课题专家培训会暨全市中小学艺术学科单元式教学课例研讨活动在东营市春晖小学报告厅顺利举行。</p> <p class="ql-block">  活动由市教育局教育科学和评价研究室副主任李洪光致开幕词,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音乐学博士&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博士后张静、东营市教科院艺术教研员卞全照、全市各级音乐专职教研员、备课组主讲人和汇报人、2021-2024年音乐学科青年骨干教师重点培养对象及指导教师参加。</p> <p class="ql-block"> 活动共分两部分内容:一、中小学艺术学科主题单元式教学课例研讨,二、国家艺术课题论证会。</p> 主题单元课例研讨 <p class="ql-block">  上午的主题单元课例汇报活动由卞全照老师主持。</p> <p class="ql-block">  首先由马成云老师备课团队的老师们对初中音乐“曲苑天地”单元中的《前门情思大碗茶》一课做单元课例汇报。</p> <p class="ql-block">  刘春燕老师对本单元的设计思路进行汇报,包括设计理念、关注内容、单元概览和活动导图四部分内容。清晰阐述了本单元的大观念及素养目标,强调“以艺术实践为基础,以学习任务为抓手”,注重音乐与生活的联系,对“创、演、赏、评”相结合的完整学习过程进行了详细说明。</p> <p class="ql-block">  马成云老师以《走近曲艺 走进曲艺 走浸曲艺》为题,展示了《前门情思大碗茶》一课的导入、新授、创编及展示环节。马老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任务是引领学生通过感知、体验进行表现和创编,最终能够学以致用,以用促学。本课的导入环节紧紧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新授环节中教师精彩传神的范唱为学生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示范基础,创编表现时学生运用山东快书、吉他+快板和制作快闪的形式给人感觉耳目一新。</p> <p class="ql-block">  寇红英老师对本节课的同伴评议进行汇报,包括教学效果、课程标准、教学环节三方面内容。寇老师对本节课教师的教学语言、教态和基本功、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师生互动及拓展环节处创编的亮点特色进行了肯定,指出本节课注重艺术与生活、音乐与姊妹学科的联系,充分挖掘曲艺的艺术内涵,着力培养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同时,合理运用多元评价,引导学生传承和弘扬我国曲艺艺术,坚定文化自信,增强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最后还对本节课中曲艺“韵味”的感知教学和调动学生积极性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教学要求。</p> <p class="ql-block">  第二个是由邢文琦老师的备课团队带来的《冬雪》课例汇报。</p> <p class="ql-block">  王文静老师对整个单元的备课思路做了详细介绍:包括单元总任务、基本问题及大观念。围绕“雪花入梦”“雪人寻梦”“雪橇圆梦”三大学习活动进行解读,最后详细介绍了活动组评价标准。</p> <p class="ql-block">  邢文琦老师对活动二《堆雪人》做了详细汇报:包括素养目标、基本问题、关键问题、最终任务、过程性活动任务、课时设计思路及活动过程设计。本节课围绕“什么样的节奏、旋律能让人感受快乐?”“什么样的方式能表达快乐?”“融入什么样的元素能让节目更具中国特色?”这三个关键问题引领学生运用有特色的中国元素演绎《堆雪人》。</p> <p class="ql-block">  张静博士为以上两个课例做了精彩点评。张博士说,大观念是对事物总体的、综合的认识,是主观与客观认识的系统化集合体。在提炼大观念时忌讳泛、大、空,尽可能做到细致、具体。</p><p class="ql-block"> 音乐教育必须以审美为核心,学科融合必须抓住音乐的本体地位。结合《曲苑天地》课例,张博士谈到主题单元教学中提炼单元作品的共性与个性的重要性;结合《冬雪》课例,张博士谈到了教学中如何立足音乐学科的问题。在教学中,无论运用哪种方式进行教学,都必须以音乐为基础,以音乐为主线,以音乐为灵魂。</p><p class="ql-block"> 最后,张博士对音乐教学中的整体感知初体验、学习音乐知识技能、审美理解再体验、艺术实践表现创意四方面进行了详细解读。以一年级《小青蛙找家》为例,带领现场老师们切身体验歌曲教学,阐明在学科教学中如何落实“美育”。</p> <p class="ql-block">  在场教师认真聆听讲座,对于张博士深入浅出、专业到位的点评,大家纷纷表示听得意犹未尽,期待她今后还能来东营,与大家做更进一步的交流。</p> 课程汇报 <p class="ql-block"> 活动的第二部分是“四类课程”的汇报。于英勇老师以《基于中小学生艺术素养培育的课程设计与教学》为题,从课程改革形式和课题研究实践两方面展开总体描述,坚持目标、问题和创新三大问题导向,将项目课程、融合课程、校本课程和活动课程四类课程进行了解读。</p> <p class="ql-block">  郭芳老师汇报的是践行艺术核心素养的项目课程,从项目课程的设计与开发、实践与应用两方面进行了汇报;对项目课程的定义、内涵、特征、开发思路进行了说明;通过解构学科课程内容,分析学科核心素养,重构项目化主题课程,形成了小学段、初中段、高中段120个单元。学生在项目课程的学习中,知识框架得以建构,学习能力得以培养,逐步形成艺术学科核心素养。整个项目课程的学习是一个相互融合、互为依托、共同促进的过程。</p> <p class="ql-block">  接下来由李宗琳老师以《整合国家课程的融合课程》为题进行汇报。李老师以新课标为目标指向,从课程概述、课程方向、课程特征以及课程思路四个方面进行详细讲述。李老师分别以广饶县兴安小学的《感受四季》、东营市河口胜利第二小学的《剪纸》、东营市实验中学的《艺术节系列课程》为例,讲解不同融合课程的开发思路。</p> <p class="ql-block">  刘美庆老师以《本土文化特色的校本课程》为题展开汇报。刘老师以新课标为依据介绍了本土课程资源;从课程开发的方向、特征及途径三方面展开详细解读。以利津县盐窝中心小学的《得胜鼓》为例,阐述体现本土地域特色的校本课程;以垦利区郝家镇中学的“五美课堂”为例,阐述体现校园文化特色的校本课程。</p> <p class="ql-block">  最后,丽景小学盖静老师汇报了四类课程中“校内外一体化的活动课程”。汇报分为三部分,分别为:1.活动课程的综述;2.活动课程的设计与开发方向;3.活动课程的特征。盖老师的汇报既有理论支撑又有案例展现。她以弘文小学的“快乐空竹”社团活动课程、利津县凤凰实验学校的“曳步舞”社团活动课程、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东凯实验学校的美育实践活动课程等为例,详细汇报了东营市“校内外一体化的活动课程”开展情况。“校内外一体化的活动课程”的开展既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体意识,使学生的艺术素养得到更好的发展,也促进了教师传统教学理念的转变,通过“用”来展示“学”的质量与水平,让“学”与“用”真正融和。</p> 课题汇报 <p class="ql-block">  下午的会场安排在市教育局五楼会议室,“十三五”国家规划课题“市域整体提升中小学生艺术素养模型构建研究”编著编写组全体成员参会。成员代表对前期理论成果及编著文本进行汇报,张静博士根据汇报内容进行专家评议。</p> <p class="ql-block">  张静博士为全国艺术课题市域整体提升中小学艺术素养的模型建构研究系列丛书进行了深入的指导,为我们后期的编写工作提供了方向。</p> <p class="ql-block">  活动最后,卞老师对本次活动进行深入总结,对今后的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同时对全市艺术教师尤其是青年骨干教师重点培养对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希望老师们继续努力,更希望各县区教研员和前辈指导教师们能够认真、努力地担负起指导工作,人人都能在不断的学习中成长进步。活动开展目的是为东营打造一支优秀的艺术教育团队,卞老师为每一位与会的老师点起了一盏明灯,让老师们在成长的道路上不再迷惘。</p> <p class="ql-block">组稿:姜东哲</p><p class="ql-block">摄影:李准 郭芳</p>

课程

汇报

老师

艺术

教学

课例

活动

素养

单元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