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山去也

熊二跑不动

<p class="ql-block">爬山很多时候实在辛苦,只是在辛苦背后,它常常留给我们岁月的印记。</p><p class="ql-block">家乡的牛头山,在孩子的眼中也是高耸入云的,长大后走过千山万水才觉得那不过是童年的错觉。但这并不影响我对它的认知和好感,因为记忆深处这座300多米高的山,曾在受委屈时治愈过我,而满山放牛娃的时光,更是一生再也无法奢求的。</p> <p class="ql-block">第一次爬黄山,逢着下雨,山脚下便淅淅沥沥。上了山,更是雨雾成团。很多时候,50米开外的地方都是白茫茫一片。传说中人人胆怯的鲫鱼背在一片雨雾中,丝毫无感。黄山到底是什么模样,竟不如看画册来的直接。</p><p class="ql-block">有人会说,“既然什么都看不见,那爬山又有何趣?”后来想,那一日的确没看到黄山的美景,但一直走,一直走的感觉却是最单纯的。</p><p class="ql-block">那年,我还年少,根本也不在乎什么景点,走的过程就是全方位被美熏陶的过程。何况,彼时脚力了得,仿佛爬山只为了证明自己的体力。</p><p class="ql-block">上山走的是步道,登天都峰,转莲花峰,再经光明顶、飞来石达猴子观海。由此底抵始信峰、仙女峰至白鹅岭,准备乘坐索道下山。</p><p class="ql-block">那时黄山上只有这一条索道,已是十月,山上又下了雨,排队的人多到让人头皮发麻。我也排了队,但丝毫不见移动的队伍让我忘而退步。一起排队的有几个人是一起的,他们说“干脆步行下山吧”。于是,我一热血便随他们开始步行下山。走着走着,天变黑了,所幸路上的人真不少,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也不觉得害怕。</p><p class="ql-block">八点多钟,我们到达了云谷寺,班车已是最后的一趟。坐上去,我竟长舒了一口气,路上所有的担忧一扫而空,突然间就觉得自己好幸运。</p><p class="ql-block">果然,车到山前必有道。路在前方,往前走就是。</p> <p class="ql-block">华山是去了两次才将其全貌看完整,且中间隔着20年,连接着青春的我和中年的我。</p><p class="ql-block">第一次去是从玉泉寺开始徒步登山,七月的关中奇热无比,我们四个人都挺佛系,大有一副走到哪儿算哪儿的架势。一路上并不着急走,一会儿买黄瓜,一会儿吃西红柿,一会儿打趣聊天。现在回想,那样的爬山、那样的旅行,也只可能是存在于那样的年纪,我们终究再也回不到最初的那种无忧无虑的状态了。</p><p class="ql-block">后经百尺峡、千尺幢抵达北峰。在那里,我们吃了一个全料凉皮。因当晚还需赶到西安,于是在北峰上,拍了一张合影,远远的,苍龙岭的脊背上满是游人,东峰如六月晴雪。</p><p class="ql-block">第二次是一家三口从西峰索道上的山,再顺西峰、南峰、东峰,中锋,从北峰索道下山。</p><p class="ql-block">那会儿孩子六岁,华山是我特别策划的中原文化毕业旅行的重要一站,之前已完成了开封、郑州、登封、洛阳之行。华山之后还将去往西安、中卫、银川。这对于我们的体力及韧性都是极大的考验。</p><p class="ql-block">在华上之巅,孩子手脚并用,完美地用行动拒绝着我们的庇护。此行让我看到了孩子的巨大能量,全程他都是自己独立完成的,无论是累,是晒,是冷,还是饿,他一点儿也不闹,相反还逞强得很。我们越是强调山路陡峭,注意安全,他越是走路带风,让人悬心不已。</p><p class="ql-block">此行,我们在山上走了一整天,华山之险有目共睹,华山之绝独一无二,我特别着迷于它的壁立千仞,直入云霄。</p> <p class="ql-block">三清山是真正的逍遥所在,相较与华山、黄山,我觉得其爬山强度弱了许多,然云雾的独特性成就着仙山之名。</p><p class="ql-block">这座山有种让人安静的力量。我就很愿意慢慢地走在这座山上,看云卷云舒,看日出日落。</p><p class="ql-block">这座山亦去过两次,一次雨后初霁,一次晴空万里。若再去,我得向老天许个愿,我希望是一个下雪的日子,就在山上住着,听落雪的声音,拍雪后的三清。</p><p class="ql-block">为了它,我愿意起早贪黑,翻山越岭。</p> <p class="ql-block">我喜欢的山中必须一提的还有天柱山。我特别偏爱他那曲曲折折,向上向下的路以及石洞。</p><p class="ql-block">这座山前前后后去过四次,因人员、因季节,因心情,每一次去都是一次温故而知新。</p><p class="ql-block">在旅行这件事情上面,我并不是执拗的线路控。更多的时候,我希望随意地走,即便是走错了路,错了饭点,误了行程。比如这座山上我逃过票、住过农家乐、月夜登过山、被野味带入过坑……。</p><p class="ql-block">回顾一下,生命中很多让我们念念不忘的,恰是各种错中局。它让我们体验到了慌乱中的囧,恐惧中的真,求之不得的苦,突破自我的喜,以及最终看待生活的淡。</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当然,除了这些山,庐山、衡山、龙虎山、丹霞山、衡山、雁荡山、贡嘎山、九华山、嵩山、花果山、哈巴雪山等,都算得上是正经按线路爬过的。每一座山都有一个或者更多的故事。</p><p class="ql-block">日常中,还有许多算不得有名,甚至是叫不出来名字的山,因机缘出现在我的记忆中,像利川大茅坡、来凤徐家寨、怀柔红螺山、康定塔公山、宣恩的七姊妹山、东湖七山……它们带来的各种体验丝豪不逊于名山。</p><p class="ql-block">有道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翻开中国的诗文,我们也可看到太多与山有关的故事。</p><p class="ql-block">苏轼有了东山,中国历史上便开启了苏东坡的时代;欧阳修登临琅琊山,便有了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的佯醉;王羲之与友人畅饮于会稽山,我们便有幸可穿越千年去赴一场宴席……谢灵运更是在江逝的山水间找到了自己的性之所适。</p><p class="ql-block">孔子说:智者乐山,仁者乐水。</p><p class="ql-block">刘勰说: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满于海。</p><p class="ql-block">爬山的乐趣,其实一直不是一件可以用语言来表达的事。每个人喜欢的各不相同,每个人在过程中都可找到自己的存在,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座属于自己的圣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