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喵爸晚上给我打来电话,说,“今天我先听您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那好,长话短说吧。我们从儿子初中开始,就慢慢教他参和家里的事务,常常要诱导他发表自己的看法。好事让他分享快乐,臭事让他明辨是非。</p><p class="ql-block"> 他高一第二学期的一天,大概是端午节期间,我们去看望一位领导。非得办的事儿,绕不过去的坎儿。我们收拾了两瓶五粮液,两条软中华。</p><p class="ql-block"> 结果让人感到很窝憋,我们回来一进门,就碰上了从书房里出来解手的他。他说,挺严肃的,“你们又给人送礼去了?”</p><p class="ql-block"> “是啊,不过真不算送礼,年头节下,先去拜访,打个前站,以后再送礼。”</p><p class="ql-block"> “你们这是自己看不起自己,酒自己喝,烟自己抽,为啥要送人?” 初生牛犊不怕虎啊,到底是孩子家,不知道还有这么深的人情利益关系。</p><p class="ql-block"> “好吧,过来坐到我这里,你稍事休息,我们喧喧。” 我给他说,他竟然乖乖地来了,平时这种情况较少。</p><p class="ql-block"> 我们两给他很详细的讲了人事调动的过程,也讲其中的为什么。和孩子聊家常,其实是一项技术活,要能聊得和谐、欢畅、舒心,也还不一定是张嘴就来。</p><p class="ql-block"> 大概他对一句话刻骨铭心,“任何时候,任何地方,自己强大得足以掌控局面或事情,就可以少受制于人或不受制于人。”</p><p class="ql-block"> “嗯!”他起身,有点深沉,我知道他心里起了波澜,他肯定心里攒着劲让自己强大。“草根家庭,要育成一棵大树,相当不容易。目前,我们的唯一途径就是考大学,考到足够好,有一个平台图谋发展,努力到足够好,才有可能实现社会阶层的腾挪变化。”我淡淡地说,他是心事较重的孩子,也没有必要给他过重的心理负担。</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喵爸听得很安静,牵着电缆线,我不知道他心里想着啥,他说,“嗯,应该有自己的想法好。”</p><p class="ql-block"> 我和他没有对上号。</p><p class="ql-block"> 我说直接一点吧,“喵喵需要一点男子汉的魄力,阳刚之气。我给你提醒过好几次了。”就这样,我和家长进入了“育人”频道。</p><p class="ql-block"> “他老是说话躲躲闪闪,为什么呢?你光教导他甚至斥责他感到痛快,大概是不顶用的,一定要从根子上解决问题。”我说。</p><p class="ql-block"> 喵爸问,“根在哪里?”</p><p class="ql-block"> “我要从做学问开始,改造他小学生的那种认知模式。他过去习惯于给老师回答得到表扬,得到正确答案是最崇高的目标,答错就了不得了,很丢人的。现在我们进入学术探讨模式。既然是探讨未知,更多地要关注思考过程,答案都是很次要的。需要自主,那么,我要给他时间和机会。我从这里慢慢训练,家长要在生活上配合,对他的管控要合理。现在他彻底长大了,各种危险已经远去,不要怕他学坏,也不要怕他不学习。实际上学习成为他的生活习惯和行为目标。要不你试一下,马上叫他不要学习,他还不习惯呢。”</p><p class="ql-block"> “嗯,主要习惯都很好,就是操心一些偶尔的小行为。”</p><p class="ql-block"> “我说的正是在生活细节上配合。我建议改变你的教育理念,调整一下细节管控。比如,他什么时候需要老师指导,由他自己掌控。”</p><p class="ql-block"> “我就是这个比较急啊。数学要上水平,争取得高分。我给他把老师联络好了,有问题随时可以约时间,但是,他这个好几周了没找过老师,我急的啊,又不好催。”</p><p class="ql-block"> “高水平的学生不能叫老师教的太多,不能叫老师的思维框住。马上要考试了,他又开始焦虑分数。已经给我说张三的数学,王五的物理。这样想,有很大问题。试图要把所有人的优点集中到自己的身上,别人没有自己的特色和优长,自己也会失去自信心,没有个性实际上比考试分数差更糟糕。”</p><p class="ql-block"> “就是,我也觉得是这样。我们单位上有个富二代,除了有钱再啥也没有,唯唯诺诺的男人,看起来都窝囊。家长期望到这艰苦的地方锻炼,他是提起一条放下一堆的那种,领导也不敢给他安排职位,甚至连有价值的活都不敢安排……学历也很高,但是,绝对没有前途的那种……” 喵爸是爱讲细节的。</p><p class="ql-block"> “人啊,学校里由分数来判断,进入社会,个人的活人做事的能力无法用分数量化。错和对,标准答案,人生有标准答案吗?人祸有标准答案吗?自信心差,不知道批判性思维为何物,不敢批判性思维。”</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和班主任通话,和课任老师通话,我们达成共识:作为好学生,他是够格的,踏实,勤奋都有,但是作为拔尖学生,他还不够格,主要是没有自己的东西,自己的学习特色,自己对学科的独特领悟,自己对知识的整体把控有问题。例如,这次期中考试,他的数学考了113,……</p><p class="ql-block"> 我再给你举个例子。学生李,爱看有思考量的书,因而有一定的观察能力,爱思考。家长说,“他爱写作文,写得也好。就是胡写得很厉害。”家长继续讲,“就爱写他看不惯的人和事。”</p><p class="ql-block"> “你举个例子啊。”我问家长李。</p><p class="ql-block"> “有一次写了学校的事,说校长违规操作多订了资料。班主任找谈话,说一个学生娃竟然议论起学校的事,叫我管住我的学生。还有一次,他在作文里写一个老汉在文化广场随地擤鼻子,还引申出对不良社会风气的批判。我觉得写得有文采,有思想,但老师又约我,说他不写正能量,关注了社会黑暗面,这是不允许的,中考的时候也得不了高分。”</p><p class="ql-block"> 我听得身上起鸡皮疙瘩,学生判断是非标准的行为方式和过程由老师满嘴荒唐言来决定,很荒唐,如此培养的学生,大概灵魂都没了,还谈什么创新发展。</p><p class="ql-block"> 育人理论探讨有成果,接下来就是执行到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喵喵期中考试结束后没有及时给我发卷子。我叫喵爸要求他给我打电话。</p><p class="ql-block"> 电话来了,我严肃教导:做为高水平的学生,基本的一些程序都不需要我提醒,自己要按时高效完成。关于考前、考中、考后,我都详细给你讲过多遍了,原理你都懂吧,如果你不能落实到位,我再讲了有啥用!考后的分析、反思,今后的计划做好了才能提高学习效率。</p><p class="ql-block"> 可以听得出来,在一旁的喵爸,呼哧呼哧要发脾气,我打开连珠炮,不给他机会,“不要太多的就事论事。分数高了就高兴,分数低了就可以叨叨:好好学,一定要好好学,啊,好好学。翻来覆去就是好好学,刻苦学,听着耳朵都起老茧了,心生厌烦,副作用了。要减轻他的心理负担,提高认识,而不是给压力迫使他做什么。首先肯定他,肯定他的努力及其成果,让他有自信心,欣赏自己成果,身心愉悦。提到高处,叫他转头向下看,脚底下是否实在,需要什么。他没有过错,只是追求真理的过程需要继续探讨未知,取得新的成果。</p><p class="ql-block"> 喵爸自己需要放松、从容,在新的理念指导下具体对策。</p><p class="ql-block"> 期中考试分数出来了,喵喵第十五名,又比上次进步了一名。高一入学考试第168名,第一学期结束,第6名。高一第二学期中期掉下去了,23名。全年级一千一百学生,50名上下浮动也算正常,但是,喵爸已经吃不住了,感到前途渺茫了,他就采取各种叨叨,管控,喵喵自己也非常焦虑了。还好,他再没有往下掉,缓慢上升,18、16、15名。高处不胜寒,非常不易,名次只升不降是非常精彩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有人要我的长难句的书,我给喵喵打电话,要他操作,把在他家的书尽快寄出去。我又给喵爸说,这类事情可以叫他多做做,增加日常生活的体验。喵喵感叹自己没议论的依据,写作文写具体生活无话可说。我给他讲,一方面读书太少,另一方面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严重不足,即就是学到一点相关知识,也不能在书本以外运用体验,引发思考。喵喵按时寄出了书,这大概是他第一次和社会上的人打交道。</p><p class="ql-block"> 借此机会,喵爸把取中国青年报的任务顺手叫给了他。每天取报纸的动作,增加了他读报的欲望。这是喵爸没想到的额外收获。</p><p class="ql-block"> 教育的过程很微妙,教育的力量很伟大!</p><p class="ql-block"> 喵喵说他读了一本书《飞向你想去的山》,英文译过来的,原名是《Education》。他说很震撼,深刻理解了教育的力量。我叫他思考:自你爷爷以来的三代人,从命运、生活的角度思考教育,教育改变了几代人的人生境况,思考好了,有助于深刻把握为什么念书这个重大命题。</p><p class="ql-block"> 但是,他没有发过来文章,也没有写作提纲。</p><p class="ql-block"> 有个学生给我讲他的语文老师要求他们每周都有写作,一次一个话题,就写作文本的一页。比如“一枚硬币”,就描写硬币外表,练叙事能力,这次是“我和我的《读者》”。结果他没有说清楚,我以为是“我和我的读者”,哎,好啊。学生们写作有个通病:心中没有读者。没有为谁而写,也没有意识为谁而写,只是完成作业而已。</p><p class="ql-block"> 将错就错,要求喵喵写一篇“我和我的读者”。</p><p class="ql-block"> 喵喵听了,挠头皱眉,非常难为,咕道着,“我的读者,我有读者吗?我为谁而写?哎,……”</p><p class="ql-block"> 好,有疑问就好。任继愈先生曾经说过:“宗教的基础是信仰,哲学的基础是怀疑,怀疑是解决问题的开始。 ”</p><p class="ql-block"> 过了两天,喵喵发来了短文:我写了很多文章,但是一篇也没有写好,越写越不爱写了,没有动力,没有方向,没有趣味。您说我写作心中没有读者,让我惊醒,黑暗中的一束光。我寻找读者。</p><p class="ql-block"> 我的评语;没有写我和读者的关系,基本不切题。再写。</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的来了,他打了提纲,还可以:我不能没有读者;如何为读者而写;写作有读者但是不为迎逢。</p><p class="ql-block"> 同时我叫一个高一的学生也写,他写得好:我就是一本不断更新的小说,老师是我的忠实读者……</p><p class="ql-block"> 喵喵看了之后,叹息:人家这个角度真好,我就想不到那里去,思路就是活路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字数:3789</p> <p class="ql-block">马维学,正高级、特级教师。教英语,吃饭穿衣,不辱使命;写文章,明辨事理,记录生活。静中取动,于无声处凑热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