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用执着坚守诠释大爱与担当

快乐人生

<p class="ql-block"><b>——记“铁道兵战友网文学创作中心”主任郑建平</b></p> <p class="ql-block">  初识郑建平战友,是2017年11月,我创作的美篇《铁道兵19团宣传股一行4人看望股长孙效祖纪实》,被“槛外人”全文推荐在《铁道兵公众号》上线,当时并不熟悉“槛外人”具体情况,觉得她的昵称寓意深远,编辑风格独特,与众不同。</p> <p class="ql-block">  随着在铁道兵战友网络系统空间交往,我才获知“槛外人”郑建平曾是铁道兵二师医院一名普通的卫生女兵,退役又成为一名医疗管理干部,退休后加入铁道兵战友网,当了一名“不拿工资”的网络编辑。</p><p class="ql-block"> 2018年1月15日,首任群主田艳忠在与新任群主郑建平交接时,我为“铁兵写作文苑”制作了《我的铁道兵情结在“文苑”》美篇,老群主田艳忠称新群主郑建平“比较全面,写作、沟通、主持、网络技术能力较强,勤于动脑、善于创新,群众基础好,胜任且优秀”,是一次最“理想的交接”。</p><p class="ql-block"> 果然,郑建平战友不负众望,五年的实践,她把文创中心打造成“铁道兵战友网”网络系统、乃至全国铁道兵战友群中发展最具活力、气氛最为热烈、互动最为频繁、内容最为丰富的微信群之一。</p><p class="ql-block"> 她上任后邀请我加入“铁兵写作文苑”志愿者管理团队,她说:“我们一起当志愿者吧!我干多久你就干多久,为远去的铁道兵尽点微薄之力!”</p><p class="ql-block"> 跟着她经历“文创中心”四易其名,伴随着“铁兵写作文苑”“诗文荟萃”“快乐写作群”和“文学创作中心”不寻常的五年发展路,让我见证了文创中心主任郑建平为宣传铁道兵精神呕心沥血,为传播铁道兵文化废寝忘食,点点滴滴的事情都令我感佩!</p> <p class="ql-block">  这五年,文创中心为“铁道兵战友网”提供各类稿件近3万篇,充分发挥了“主渠道、主阵地”作用;</p><p class="ql-block"> 她组织群里作者有序参加兵网“难忘征文”“致敬战友”“援越抗美55周年”“成昆铁高通车50周年”等专题征文,点燃写作激情,亮点纷呈;</p><p class="ql-block"> 她策划的《奔跑吧,追梦的老铁》《煮一杯清茶》《每个人都了不起》《青春回响》《光阴•交响•憧憬》《青春不老我不老》等各具特色的晚会66期,成为老铁活跃的“第二军营”,老铁们温馨的“希望”家园;</p><p class="ql-block"> 她精心设计,不定期推出健康、保健和网络基础知识、诗文创作、标点符号应用等接地气的“铁兵课堂”,让文创中心的作者老有所学、所为、所依、所乐,不断“充电”,提升自身修养和写作能力;</p><p class="ql-block"> 她亲力亲为,有担当、有情怀、有能力、有作为、有奉献,使文创中心连续四年被铁道兵战友网网络管理系统授予“优秀集体”称号;她慧眼识人才,被兵网网络管理系统授予“伯乐”荣誉称号和十佳“优秀工作者”之一……</p><p class="ql-block"> 更令我没有想到的,郑建平虽然退休了,她也承担着含饴弄孙的任务,家务事繁多,可她心牵文创中心,家事、自己的事从不放在心上,一心扑在文创中心,凭着自己的智慧才能,竟率领一群年愈六七十岁、甚至八十多岁的铁道兵老战友,引导在“文创中心”笔耕不辍,并走进新华号,“致敬!远去的背影!致敬!不散的军魂!”“与新华号同行,牛气!做铁兵新华人,豪气!”</p><p class="ql-block"> 郑建平掷地有声、铿锵有力的言行,赢得了全体老铁兵、学兵和铁二代的共鸣:“感恩新华号!您让昔日铁道兵,跟上了新时代新媒体的步伐。”</p> <p class="ql-block">  五年耳闻目睹之中,我更多的是读懂郑建平主任一种真诚、一份执着、满腔的热爱。</p><p class="ql-block"> 五年的文创中心每前进一步,都倾注了她的心血,她始终精神矍铄,凭着对铁道兵的热爱,志愿在铁道兵战友网络系统“文创中心”担任322人的群主,率领一群退休的老铁道兵、学兵和铁道兵后代志愿者为兵网写稿送稿,并兼任过兵网和公众号的编辑。</p><p class="ql-block"> 随着网络空间和多媒体的发展,她不满足现状,要为传承铁道兵精神,弘扬铁道兵文化寻找新的媒体平台。</p><p class="ql-block"> 机遇常常留给有准备的人。2019年9月,郑建平通过朱岩发来的一篇文章信息,抓住难得的机会,成为兵网首个新华号受邀入住号主。</p><p class="ql-block"> 一个偶然的机会与新传媒的年轻人面对面的交流,使郑建平受益匪浅。这次会谈最大的收获是在年轻人的建议下,多方努力成功注册“永远铁道兵”机构账号,她也成为“新华铁道兵”(今年改为“英雄铁道兵”)帐号拥有者。</p><p class="ql-block"> 在编辑人员少的情况下,她挑战不可能,匠心独运“英雄铁道兵”,全心全力投入其中,没有节假日,每天撸起袖子加油干,将“文创中心”作者的诗文书画作品,通过视频、音频、图文等多种形式,精心设计,精巧编辑,运筹帷幄,用艰辛、汗水、活力和奉献,将“英雄铁道兵”装扮的五彩缤纷。</p><p class="ql-block"> 截至2022年7月11日,她在“英雄铁道兵”推荐2551篇原创作品上线,粉丝达2.8万多,其中不少文章获得新华网客户端推荐加精,许多文章单篇阅读量超过100万,努力展示最精彩的一面,使已经消失38年的铁道兵依然不停地闪跃在新华网上,不朽的铁道兵与新华网同行,深得原创作者的喜爱。</p> <p class="ql-block">  一名步入花甲之年的铁道兵普通女兵,郑建平不懈怠,不松劲,朝夕陪伴着“英雄铁道兵”前行。</p><p class="ql-block"> 她面对资深高端平台,正所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每天将编辑、记者、美工、音视频、校对集于一身,为了让作者写的文章尽快上线,策划创新版面,谋篇布局总是那么精心,那么严谨。</p><p class="ql-block"> 她深知,一篇诗文的可读性是前提,没有可读性味同嚼蜡,无从说起。为此,她往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组稿、约稿、阅(审)稿、改稿;还要联系沟通作者,平衡稿件,保护作者创作的积极性,力求每一篇稿件都派上用途。其间每每伏案数小时全然不觉。一天下来,她只觉得腰酸背痛,手脚麻木,此时才起身舒展一下疲倦的身体,又接续审编稿件。</p> <p class="ql-block">  为了打造好“英雄铁道兵”,郑建平深知编辑工作必须具有语文知识、语法修辞、新闻修养,这些她都胸有成竹,应用自如。</p><p class="ql-block"> 她常说,要当好编辑,先是文字功底要扎实,能写善改,要推出有品牌的文章,还要熟悉各种文体,否则就无从着手。</p><p class="ql-block"> 她爱好广泛,涉猎各种写作文体,对作者文稿中涉及的相关综合性知识,耳熟能详,都在编辑中派上用途。</p><p class="ql-block"> 每次审编一篇稿件,中途要经过许多环节,容不得半点马虎,牺牲和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谨防有偏差;编辑排版从不拼版,凸显有美感;校对时逐字逐句,恐防出错疏漏。</p><p class="ql-block"> 看似风光的编辑工作,其中的酸甜苦辣和“苦行僧”,只有她独自品尝。她常常为了一篇文章,有时通宵达旦的修改完善,有时废寝忘食反复盯着,甚至熬夜通宵,待新华网严格审核通过了才歇歇。</p><p class="ql-block"> 她日积月累的盯着网络,曾腰疼的直不起来,才不得到医院治疗。她住院随身带上笔记本电脑,医生护士劝她注意休息,等医护人员转身离开,她立即打开笔记本电脑,手指又开始敲动键盘,编、编、编……那份对“英雄铁道兵”的爱、那份对弘扬铁道兵文化的专注,感动着医护人员和同室病友。</p> <p class="ql-block">  为了让“英雄铁道兵”彰显有生命活力和特色定位,文创中心的作者都称郑建平主任是“智多星”,说她太能干了。</p><p class="ql-block"> 五年来,她倡导并践行“两员一知心”(乐意做作者的服务员、联络员、知心战友),关心作者,爱护志愿者,及时解疑释惑,用传承铁道兵精神文化一颗火热的心、一股执着的劲、一种必具的才能感染、鼓舞和激励人,吸引老兵、学兵和铁道兵后代纷纷加入文创中心,都说和郑主任在一起,在群里生活学而不厌,有激情,有快乐,有滋有味,无怨无悔,乐此不疲。</p><p class="ql-block"> 为了文创中心的接续发展,她处处留心在外围发现人才、寻找人才、挖掘人才,将优秀作者推荐为铁道兵战友网“专栏作者”,吸收优秀的铁道兵后代源源不断加入文创中心。如今的文创中心“老中青”写手、快手、高手携手共进,佳作纷呈,各项工作有模有样、有板有眼、有声有色,成为兵网网络系统一道靓丽的风景线。</p><p class="ql-block"> 远去的铁道兵虽然消失了,郑建平恰似铁道兵精神文化的播火者,她适时组织多种类型专题征文活动。先后开设“铁道兵报的故事”“抗击疫情”“怀念战友”“援越抗美55周年”“成昆通车50周年”“襄渝50”“人间第一情”等7次大型征文活动,把铁道兵老战士、学兵、优秀的铁道兵后代动员起来,执笔写峥嵘岁月,留住铁道兵那段可歌可泣的历史。</p><p class="ql-block"> 各类征文活动为作者提供了笔耕不辍的动力和创作的新视野、新角度。每次征文都在150多篇,最高近200篇。许多战友通过专题写实,重忆奋斗过的地方,重拾战友之情,征文作品成果都在新华号得到展示。</p><p class="ql-block"> 郑建平主任为了让“英雄铁道兵”出彩,她的时间表上从来没有过节假日,一年365天,更没有间断在“英雄铁道兵”推荐写手的作品上线。</p><p class="ql-block"> 甚至近几年春节、国庆节她与全家外出旅游,随身携带着笔记本电脑,火车上、飞机上,宾馆里,见缝插针编辑发布文章;常年的每周两天休息日,她总是忙碌在“英雄铁道兵”网络中,给作者带来一份份惊喜。</p><p class="ql-block"> 她的执着感染着我,更感动着所有的作者。我常常扪心自问:郑建平主任这样拼命的“工作”,既没有一分钱的报酬,又没有任何待遇,只有牺牲大把的个人退休生活时间,这样执着为哪般?</p><p class="ql-block"> 在一次与她交流“英雄铁道兵”时,她说:“我骨子里流着铁道兵的血脉,对铁道兵一往深情。尽管遇见你(英雄铁道兵)后改变了我退休生活的轨迹,但我无怨无悔全心全意。”</p><p class="ql-block">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郑建平主任凭着那份浓浓的铁兵情,情洒铁道兵战友网文创中心和新华号“英雄铁道兵”!</p> <p class="ql-block">  2021年2月4日,新华号首届年度榜单重磅发布,优质帐号一健直达,“新华铁道兵”(女兵槛外人)荣获“新华号2020年最具影响力榜单”(创作者榜),获得了奖杯和证书。喜讯传来,这让郑建平想都不敢想,竞梦想成真。</p><p class="ql-block"> “感谢郑老师率领铁道兵入住新华号”“感谢让我们了解铁道兵”“总之很厉害”,这些褒奖令已经让老太太的郑建平开心不已。</p><p class="ql-block"> 荣誉来的那么突然,格外的醒目,令人稀罕!使人惊喜!“文创中心”的写作老兵,以及全国铁道兵、学兵和铁道兵后代,个个欣喜若狂,人人点赞夸奖,称赞新华号这项活动得兵心,顺民意,振奋人心。 “槛外人了不起!您值得这份荣誉!”</p><p class="ql-block"> 早已过了激动地年龄的郑建平,一生获得无数荣誉,唯独晚年这份跨领域的大奖令她格外看重格外珍惜。</p><p class="ql-block"> 郑建平手捧精致的奖杯、红彤彤的证书,思绪万千翻江倒海:“我何德何能拥有这么多作者读者的拥戴,何德何能独享这沉甸甸的荣誉?”</p> <p class="ql-block">  “文创中心”的作者纷纷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能获得新华号至高无上尚的这份殊荣,是郑建平多年来克己奉公、契而不舍的奋斗的结果,也是她一片兵心为铁道兵战友网、为铁道兵战友而不辞劳苦、执着和辛勤耕耘的回报,实至名归。</p><p class="ql-block"> 是啊!在高手如林的众多创作者中荣登新华网客户端2020年度新华号“最具影响力榜单”,真的很了不起啊!这既是铁道兵战友网的光荣,更是铁道兵几十万官兵的光荣。这对郑建平不仅是一种认可和鼓励,更是一种激励和鞭策。她非常感恩新华号高端平台,一接触就不能自拔的爱上“英雄铁道兵”。</p><p class="ql-block"> 当铁道兵卫生员,她志在四方奋战在新建铁路上,舍生忘死为兵服务;当文学创作中心主任,她拿出十二分的干劲,更有百分的严谨和万分的真诚,痴迷、热爱、执着、倾情、创新、追梦,这是郑建平主任身上独有的一种气质。</p><p class="ql-block"> 五年之中,我几次想从文创中心管理团队退下来,常常被郑建平太多平凡的事迹所感动,因为平凡之人都有一颗平凡而感性的心灵。</p><p class="ql-block"> 但感动过后,我更需要传承一份超越平凡的力量,而这种力量,就在郑建平主任的骨子里,也在她全心付出、无怨无悔的实践中。</p><p class="ql-block">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用夕阳的态势拥抱春天。让我们跟着她讲好“英雄铁道兵”震撼人心的故事,继续前行!</p> 谢谢您的欣赏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