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慧”云端研史,品“味”分数之魅

陈亚妮

<p class="ql-block">——记HPM小学教研基地第八场研讨活动心得</p> <p class="ql-block">  赤日炎炎似火烧,“教研之花”正盛开。我们与数学文化再次浪漫相遇。2022年7月9日,HPM小学教研基地研讨活动第八期如约而至。</p> <p class="ql-block">  本次活动由杭州师范大学岳增成博士主持,围绕“分数”专题内容展开,安吉县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的两位老师分享了HPM视角下“分数的认识和意义”教学案例。郑玲玲齐鲁名师领航工作室和各位专家进行了专业的点评和指导。</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u>课例展示 深耕课堂</u></b></p> <p class="ql-block"> 安吉县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进行了“分数”专题的教材分析。从“分数意义演变的历史顺序、新课标下对分数的要求解读”等方面分享了对分数序列化教学的理解。并结合国内外教材、国内各版本教材的编排特点,在对比分析中明确提出分数教学的建议。</p> <p class="ql-block">  张星星老师分享了HPM视角下“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及思考。张老师结合二年级学生的前测分析,使学生在”分物”的生活情景中,体会到分数产生的必要性。并适时展示历史,带领学生走进历史,探寻古人的足迹,感受自己与古人思想的相似性。这样的设计以HPM为视角,为孩子提供了充分的自主创造的经历,贴近历史,遵循孩子的前概念,可以更好地理解孩子的思维方式。</p> <p class="ql-block">  邹敏老师分享了HPM视角下“分数的再认识”教学案例。数学家华罗庚说过“善于退,足够地退,退到原始而又不失去重要的地方,是学好数学的诀窍。”分数的意义毫无疑问是数领域的一个重难点,这节课从测量的角度,将分数意义的学习聚焦到分数单位,从分数复杂多样的解读中逐步抽理,逐步退到数认识最原始而又重要的环节,也就是计数单位的认识。</p><p class="ql-block"> 通过对史料的学习与解读,我们发现分数的发展经历了“部分与整体——测量——除法”的过程。那么我们的教学应该采用“顺应式”,完全符合历史进程,重复历史呢?还是应该采用“重构式”,汲取精华呢?我们需要在历史中反思,需要从学生的认知角度出发。</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u>名师引领 追本溯源</u></b></p> <p class="ql-block">  潘丽云博士进行了精彩点评。新课标指出“使学生经历概念形成的过程”,一方面是经历数学符号抽象形成的过程;另一方面是经历分数概念的理解过程。潘博士指出:从历史的启发中进行教学,是能够经得起历史考验的。 </p><p class="ql-block"> 岳增成博士提出:历史是多元发展的,我们是否可以通过历史的多元性来帮助学生获得知识的一致性?我想我们在追求一致性的同时不能忘记多样性。需要通过多元性,获取知识本质的一致性。</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u>善学善领 知行合一</u></b></p> <p class="ql-block">  聆听了专家对分数认识的剖析,阅读史料融入数学史,使我感受到数学思考和研究的逐步丰富与深刻。数学史的融入则有助于解决问题,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同时可以使学生在古今对比中增强自身的数学意识,掌握多元解题思路。那么如何在原本看似隔绝的分支间发现神奇的联系,创造一个新的联系,需要我们不断地深思……</p><p class="ql-block"> 学而不思则罔。每一次的云端相聚,都是知识的盛宴,都是思维的碰撞。我们会一如既往地研究着、实践着、质疑着、反思着......</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分数

教学

数学

学生

历史

名师

视角

教研

认识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