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开滦

独上兰舟

<p class="ql-block"> 开滦集团<b>始建于1878年</b>,前身是开滦矿务局,位于河北省唐山市。开滦有绵长的历史根脉,享有“中国煤炭工业源头”盛誉。开创了中国煤炭工业的先河:这里是中国最早使用机器开采的大型煤矿,这里是中国近代最早实行股份制经营的企业,这里铺就了中国最早的准轨铁路——唐胥铁路,这里开出了中国最早的蒸汽机车——龙号机车,这里产出了中国第一桶水泥——麒麟牌水泥,这里建造了中国企业第一个煤炭码头——秦皇岛港,这里驶出了中国企业最早的自营海运船队。</p> <p class="ql-block">  开滦集团有着光荣的历史。1925年,<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maozedong同志在《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一文中高度评价开滦工人阶级特别能战斗。</b></p><p class="ql-block"><b> </b>开滦博物馆2007年底开始筹建,2008年10月建成并对外开放。走进开滦博物馆,了解百年开滦。</p> <p class="ql-block">  伴随清朝末年洋务运动的兴起,始建于1878年的开滦煤矿成为近代中国最早的机器采矿业及铁路运输业的发热之地。他是中国近代工业化的坐标。是中国农耕文明走向近代工业文明的起点。</p><p class="ql-block"> 开滦为城市发展融载了厚重的文化。唐山因煤而兴,秦皇岛因煤开港。一座煤矿托起两座城市。</p> <p class="ql-block">  跨越三个世纪,历经百年沧桑,如今的开滦集团把一段辉煌历史与战略转型现实在熔铸在一起。</p><p class="ql-block"> 走进开滦,将回眸100年来中国煤炭工业的崛起与艰辛、发展与繁荣,领略中国近代工业遗产的风采,感受几代煤矿人采掘光明的情怀,留下对那瑰丽奇绝煤炭文化的悠长追思。</p> 煤的由来与生成 <p class="ql-block"> 早在哺乳动物出现,恐龙进化、大陆漂移碰撞并形成现在的样子之前,煤已经存在了。那时遍地沼泽森林生长的怪异的树和庞大的绝蕨类。植物生长、死亡、倒伏在水中,被水淹没,在缺氧的环境里,植物体不会很快的分解腐烂。随着倒木数量的不断增加,最终形成了植物遗体的堆积层。伴随期间地壳运动有节奏的缓慢下降,经过长期的地质作用,数亿年之后就形成煤炭。</p> <p class="ql-block">(植物化石)</p> <p class="ql-block">  煤炭是推动人类文明起步的物质财富,是光明和温暖的象征。自从人类发现了煤,就为社会发展获取了巨大的动力。他象征着人类对自然界的驾驭,正是在这种驾驭的基础上,文明才得以进步。</p> <p class="ql-block">(木化石、硅化石)</p> 中国古代煤炭开发与利用 <p class="ql-block"> 早在六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期。我们的祖先就用“煤精”制成小饰品。汉代开始用煤冶铁,促进了农耕文明的繁荣。宋元时期,煤炭开采技术逐步成熟。明清时期,全国多数省份都有了煤矿,煤炭成为公开交易的商品。在悠久的古代用煤史中,留下了许多关于煤文化的精彩记述。</p> <p class="ql-block">(煤精石,为不透明光泽强的黑色有机宝石。位于天津市原开滦矿务局大楼煤精制品模型)</p> <p class="ql-block">  <b>女娲燃煤炼石补天 </b>女娲补天的传说见于先秦时期的《淮南子》:女娲选用各种各样的五色石子,架起火将其熔化成浆,把天上窟窿补好,天空出现的彩虹,就是女娲补天神石的彩光,相传女娲补天的五色石就是用煤炭烧炼而成。</p> <p class="ql-block"> <b>铁器</b> 汉魏时,河南南阳凭借优越的地理环境,丰富的铁矿资源,加上冶铁能工巧匠,使得冶铁业迅速发展,也是我国用煤史上的第一个用煤高峰期。</p> 宋代瓷器与煤炭的使用 <p class="ql-block">  该统计表显示,在河北、河南、陕西、山东、北京、四川、安徽、辽宁地区均有考古发现,发掘出了烧煤瓷窑。</p> <p class="ql-block"> 苏东坡及马可波罗对煤炭的描述</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整个契丹省到处都发现有一种黑色石块,他挖子矿山。在地下城脉状延伸一经点燃,效力和木炭一样,而他的火焰却比木炭更大,更旺,甚至可以从夜晚燃烧到天明。仍不会熄灭这种石块,除非先将小块点燃。否则平时并不着火,若一旦着火,就会发出巨大的热量。”</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自《马可波罗游记》</span></p><p class="ql-block"> 可见当时的意大利乃至欧洲还没有发现、挖掘、使用煤。</p> <p class="ql-block"> 《天工开物》(明代著名科学家宋应星著,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中的挖煤图</p> <p class="ql-block">  明代《皇都积胜图》中的煤栈,让人们看到明万历年间北京正阳门和大明门之间的朝前市销售煤炭的具体情景。</p> 明清唐山一带的采煤业 <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凡取煤经历久者,从土面能变有无之色,然后掘挖。深至五丈许,方始得煤。初见煤端时,毒气灼人。有将巨竹凿去中节,尖锐其末,插入炭中,其毒烟从竹中透上,人从其下施拾攫取者。或一井而下,炭纵横广有,则随其左右阔取。其上支板,以防压崩耳。”</b></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 摘自《天工开物》</span></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清乾隆年间的采矿执照</p> <p class="ql-block">清末土窑生产煤炭的情景</p> 开滦煤田地质构造与煤炭赋存 <p class="ql-block">  开滦矿区主要由开平煤田和蓟玉煤田组成,其发现过程经过了自明清至新中国成立后直至20世纪70年代后的漫长过程。经普查,精查确认现井田范围内的地质储量为42.07亿吨。预测深部储量为24.23亿吨,开滦矿区始建于1878年,至今有一百三十多年的开采历史。矿区内现有11对规模较大的矿井,目前已在开平煤田中采出煤炭近11亿吨。</p> <p class="ql-block">(岩芯 开平煤矿建矿初期地质勘探留下的岩心)</p> <p class="ql-block"> 德国地质学家李希霍芬,早期对开平煤田进行的粗略调查。1861年~1872年。他以地质学家身份先后七次在中国内地考察,走遍大半个中国,曾提出开平煤田储量极丰。</p> <p class="ql-block"> <b>新中国成立前对煤田的勘察</b></p><p class="ql-block"> 1876年11月4日~9日,开平矿务局创始人唐廷枢为筹建开平煤矿率英国矿石莫里埃对开平及唐山一带地形地貌及小煤窑内的煤层进行了实地勘察,初步摸清煤田的浅部煤层、煤质情况。</p><p class="ql-block"> 1878年10月20日,唐廷枢又雇佣英国矿师巴尔,订购英国钻机,在唐山乔屯工地钻探煤层,当时共打三孔,最深183米,见煤6层,未再深探,为开凿唐山矿打下了基础。</p> <p class="ql-block"> <b>新中国成立后对开平煤田的详细勘探确认</b></p><p class="ql-block"> 旧开滦为追求高额利润,没有全煤田的远景规划。仅在老井附近零星打少数钻孔。新中国成立前整个开平煤田地质构造不清,总体储量不明,特别是水文地质情况资料更为缺乏。</p><p class="ql-block"> 1952年5月国家代管开滦后,1953年2月组成了专业地质勘探队伍。1953年~1988年,基本上查清了开平煤田及其邻接煤田的地质构造,煤系地层、水文地质、煤炭资源、扩展了矿区范围,保证了老矿改扩建和新矿建设的需要。</p> 洋务运动与中国近代煤炭工业 <p class="ql-block"><b> </b>19世纪中叶在西方工业革命冲击和鸦片战争失败的国耻刺激下,清政府内部悄然兴起了洋务运动,大规模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兴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都需要用煤炭为动力燃料。</p> <p class="ql-block">(洋务派代表人物:李鸿章、张之洞)</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唐廷枢创办中国第一佳矿</b></p><p class="ql-block"> 唐廷枢,1832年出生于广东香山县唐家村(今珠海市唐家镇)一个农民家庭。自幼在教会办的学校接受西方教育。是李鸿章洋务运动的重要成员。1876年受命筹建开平煤矿,被清政府委认为开平煤矿总办。</p> 1880年唐山矿外景,标注唐山矿一号井即为开凿于1878年“中国第一佳矿”。 <p class="ql-block">  拍摄于2018年,开滦博物馆与唐山矿一墙之隔,照片中标注的“唐山矿一号井”与上照片的一号井为同一处,<b>是开滦三大矿业遗迹之一</b>(2018年摄)<b>。</b></p> <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1878年成立的开平煤矿是中国最早的近代煤矿之一。采煤业的出现,大大促进了中国铁路、水泥、纺织、电力和其他近代工业的发展。同时也刺激和影响了一批近代工业城市的形成,造就了中国近代产业工人队伍,加快了中国从封建农业经济走向近代工业文明的进程。</p> <p class="ql-block">(唐廷枢创业团队,坐在中间的是唐廷枢)</p> 中国近代煤炭工业源头 <p class="ql-block">  开平煤矿从创办之初就“仿立外国工厂,求购西人机器”,“仿西技,用其人”,与席卷世界的工业革命比肩看齐,建成中国大陆第一座机械开采矿井。开平煤矿的出现和成功经营开辟了中国近代煤炭工业的先河。</p> <p class="ql-block">开平矿建井时期的外籍员司和矿工</p> <p class="ql-block">开平矿建井时期采用了爆破技术</p> <p class="ql-block">外籍员司准备下井乘坐罐笼</p> <p class="ql-block"> 开平矿务局1878年开始发行股票,每股津平宝纹100两,开平煤矿五局光绪七年(1881年)发行的股票,为迄今存世最早的中国股票,也是<b>该馆镇馆之宝</b>。</p> <p class="ql-block"> 2011年,在古冶区林西新林楼11楼附近挖掘出的1887年筹建临西矿时埋下的地界石——”林西矿务地界”(左)</p><p class="ql-block"> 2011年。本馆在南湖附近挖掘出的1881年修建唐胥铁路时埋下的地界石桩(右)</p> <p class="ql-block"> 1878年~1886年唐山矿建矿过程中,陆续在煤矿周围购置土地741亩。此为当年购地地契之一部分。</p> 中国第一条标准轨铁路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span><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光绪三年(1877年),有商人筑唐山至胥各庄铁路18里,为中国自筑铁路之始</b><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清史稿</span></p> <p class="ql-block"> 为了解决煤炭运输问题唐廷枢向李鸿章力陈修建运煤铁路的必要性。经过一波三折终,1879年在李鸿章的默许下,开平矿务局委托工程师英国人金达主持秘密修建中国第一条标准轨铁路——唐胥铁路。</p> <p class="ql-block"> ( 正在建设中的单跨沃伦式桁架桥,为唐山铁路修建的第一座钢架桥,于1881年11月完工)。</p> <p class="ql-block">  金达的芦台铁路延长线勘测队(上图)一艘由蒸汽提供动力的木质货船(下图)</p> <p class="ql-block">  随着开平矿务局生产能力不断提升,在唐胥铁路上用骡马拖拽煤车已远不能满足运输要求。为了应急,1881年胥各庄修车厂仿照英国著名的蒸汽机车“火箭号”制造了一台小型蒸汽机车,被称为中国“火箭号”。这台机车因中国工人在其两侧各刻了一条龙形图案,又被称为龙号机车,这是中国最早的铁路机车。</p><p class="ql-block"> 下图为大修后的龙号机车,抗战时该机车神秘失踪。</p> <p class="ql-block"> 唐山一号煤矿附近调车场,右边的前景是龙号机车</p> <p class="ql-block"> 1887年从国外引进的新式水柜机车</p> <p class="ql-block">英国进口的铁轨</p> <p class="ql-block">  詹天佑,我国第一代铁路工程专家。1892年5月。津榆铁路滦河大桥建桥中,成功采用气压沉箱法。解决了外国工程技术人员束手无策的沙深流急。无法修筑桥墩的难题。</p> 中国最早的火车站——唐山火车站 <p class="ql-block">  1882年,中国第一座火车站——唐山火车站建成并投入运营。车站位于唐胥铁路的起点,是京山铁路的重要节点,对唐山经济发展,尤其是煤炭运输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李鸿章等重要人物都曾在这里留下足迹。</p> <p class="ql-block"> 开平铁路公司成立后,李鸿章携带清朝大员视察唐胥铁路,并在唐山火车站合影。前排左一为伍廷芳,左二为唐廷枢,第四人为李鸿章。</p> <p class="ql-block">  唐胥铁路1981年12月全线通车,全长9.7公里,是中国人出资修建的第一条标准轨距铁路,图为唐胥铁路运行场景。</p> <p class="ql-block"> 改址、新改进后的唐山车站,于1908年7月1日投入使用(现在的唐山南站)。</p> <p class="ql-block">  唐山矿一号井与西北井之间当时相隔一条东西向的广东街(现新华道),故于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在广东街路基下开凿了这条南北走向的隧道式桥洞,称为“达道”(俗称北大碹),以使火车可经此直达西北井。由时任中国铁路公司总工程师、开平矿务局总工程师英国人克劳德·威廉·金达设计,隧洞从地基到券顶全部为条型料石券拱而成,坚固无比,虽经百年沧桑,现已申报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及全国重点保护文物。 <b>达道是开滦三大矿业遗迹之三</b></p> <p class="ql-block">1909年金达离开之前在唐山站合影</p> <p class="ql-block">唐胥铁路延伸示意图</p> <p class="ql-block"><b>开滦矿业遗迹之二</b>:<b>唐胥铁路肇始之处 </b></p><p class="ql-block"> 很多关于开平矿务局的图纸、资料在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被焚毁,经过100多年的历史变迁,厂区内铁路线路也几经调整,哪里是铁路的起点,找到它确实很难。</p><p class="ql-block"> 一种说法认为,铁路零公里应该在制造“龙号”机车的修理厂附近。“龙号”机车在修理厂制造好以后,要通过铺设好的轨道才能行驶,第一根铁轨一定是在修理厂开始铺设。从铁路建设角度看,这种说法更有道理。但经过唐山大地震,如何在众多震后新厂房中寻找到修理厂的老厂房,很困难。但可以肯定,中国铁路零起点就在这片老厂房区。</p> <p class="ql-block">(2018年摄)</p> <p class="ql-block"> 建造龙号机车的厂房——唐山矿修车厂(2021年摄于唐山金达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  在博物馆建设过程中,对面机车修理车间的厂房地基被挖掘出来,拱券式的地基牢固而坚实,从厂房地基判断,这座厂房应该是用来维修机械设备的,其他厂房地基就没有必要建设得这样坚固。又从早期唐山矿井口照片可以发现,一条铁道由老厂房方向修过来,与井口方向铁道并轨,这条铁轨应该是通向修理厂的。可以这样推断,现在的机车修理车间就是当时的修车厂。中国铁路零起点就在这里。</p> <p class="ql-block">  该烟囱在开滦博物馆前方处,即是上述修建博物馆时的机车修理车间、当年(十九世纪)的修车厂(2018年摄)。</p> <p class="ql-block"> 为纪念唐胥铁路,制作了中国铁路零起点标识,把机车修理厂旁边的重型轨道更换成了15公斤轻轨,还原了一段唐胥铁路。这些15公斤轨道是由唐山矿井下老巷道回收上来的,锈迹斑斑的轨道,不知在井下沉睡了多少年,也早已经是文物了(2018年摄)。</p> <p class="ql-block"> 上面照片尽头的中国铁路零起点标识(2018年摄)</p> <p class="ql-block">中国铁路源头博物馆(位于开滦博物馆近旁,2018年摄)</p> 采矿史上的第一条运煤河 <p class="ql-block">  1881年3月,开平矿务局挑挖运煤河工程正式开始,<b>煤河</b>于1881年八月告竣,以芦台河水入内。大大便利了水上运输。1882年8月~1887年5月,通过煤运河运至天津的煤炭,计有40万吨左右,占当时唐山矿产量的80%。</p> <p class="ql-block">  <b>煤河</b>,2020年6月13日摄录于唐山丰南蛮子坨村</p> 驶向海洋的煤炭之路 <p class="ql-block">  开平煤矿从1988年至1898年间,先后在天津河东、塘沽、广州、营口、上海浦东、烟台、天津河西、香港荔枝阁九龙八号地、上海吴淞、香港九龙六号、上海日晖、秦皇岛等处购地修建了12个运煤码头。</p> <p class="ql-block"><b>塘沽码头,</b>1891年修建,混凝土组成,占地229亩,可存煤10万吨,可供载重两千吨、吃水15英尺,轮船三艘停泊。</p> <p class="ql-block">广州珠海码头。位于珠江沿岸,1891年建,占地约20亩,此为修建之初情景。</p> <p class="ql-block">  秦皇岛码头,1898年开平矿务局垫款修建,以运输煤炭为主。码头煤场当时可存煤60万吨,有铁路直达,每日最多装煤21000吨。</p> <p class="ql-block">秦皇岛码头工人装船上橇的情景</p> <p class="ql-block"><b>香港荔枝阁九龙海边八号地码头 </b>1898年建,码头日装煤1400吨。1933年码头输入开滦煤为20万吨。除分运广东及供船用,还销于南洋群岛、菲律宾一带。</p> <p class="ql-block">上海日晖码头,1928年4月建,由混凝土建成,煤场容煤13万吨,电力机械化装卸,每日装载能力12000吨,码头有自备汽车,发电厂,机械厂,自来水厂等。</p> 开平矿权丧失与滦州煤矿的崛起 <p class="ql-block">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中国。英国商人利用管理者的无知和愚昧。采取经济欺诈手段,将开平煤矿掠为己有。并由此引发了中国讨回开平矿权的多次抗争。面对矿产资源被外人掠夺,清廷有识之士及民族实业家以实力相抵制,在开平煤田上创办了另一个近代煤矿——<b>滦州煤矿,</b>展开了一场中国近代工业史上民族资本与西方国际资本的生死较量。但这场实力悬殊的较量最后以妥协告终,一个所谓中英“联合办理”的开滦矿务局从此产生。</p> <p class="ql-block"> 唐廷枢去世后,张翼成为了开平矿务局的实际控制人, 此时,煤矿已经度过了最艰难的创业期。煤产量一直维持在较高的水平,基本能够满足当时清朝工厂的需求,还能出口到海外为清廷换取白银,是一株人人艳羡的摇钱树。</p> <p class="ql-block">  因义和团运动张翼躲进了天津英国租界避难。几天后英国军警说怀疑张翼用鸽子向义和团传递消息,被英方囚禁。此时英国人德璀琳来地牢探望他,答应帮他解释。随后德璀琳便拿出了两份分别由中英文撰写的合同要求张翼签字。张翼看中文合同没问题便在两份合同上都签了字。但德璀琳在英文合同上做了手脚,此刻他已取代了张翼成为了开平煤矿的实际所有者。</p> <p class="ql-block">  之后德璀琳找到了胡佛,签订了转让合同,开平煤矿成为了墨林公司的财产。墨林公司又将产权转让给了当时的大财团——东方辛迪加。 </p> <p class="ql-block">  英人骗占开平煤矿后,找借口撤下中国龙旗。1902年11月16日,永平府滦州知州来矿巡查,发现原井架上悬挂的中国龙旗被撤下。当即会务朝廷派驻开平会办杨善庆。二人认为有失中国国体矿权。11月17日清晨,二位官员带领兵役开进唐山矿,举行隆重的升旗仪式。听到消息的英国矿师强令降下中国龙旗,亮出开平矿已不是中国产业的底牌,暴露了张翼出卖开平矿产的真相。</p> <p class="ql-block">  龙旗事件发生后,袁世凯曾三次上书参奏张翼,请旨要求张毅将矿产收回。</p><p class="ql-block"> 1901年,严复曾应张翼之邀到天津,在英人骗占后虚设在天津的开平矿务有限公司,担任中方三人总办之一。1905年随张翼赴伦敦打官司。英法院认为墨林公司确实存在欺骗行为,做出了保障张翼权益的判罚。前提是之前张翼授权给德璀琳以及德璀琳转让开平矿务局的合同全部有效,法官只保障了张翼在煤矿的部分领导权。</p> <p class="ql-block"> 1905年伦敦高等法院诉讼时的诉讼笔录<b>(镇馆之宝)</b></p><p class="ql-block"> 此笔录原件摆放在博物馆展柜的一角,参观时未看到,从出展馆方索要的博物馆宣传页中了解到详情,同窗二人再访博物馆,经说明被允许免票一人入内补拍。</p> <p class="ql-block"><b>羊皮蒙面大帐本 </b>1901年英国人进入后进行财会制度改革,引进西方记账方式,采用分类的会计科目来管理账目。此为开滦档案馆馆藏部分百年前新式账本<b>(镇馆之宝)</b>。</p> <p class="ql-block">  清廷并不想就此放弃 。1900年开平煤矿被英商骗占在”收开”未果的情况下,周学熙向直隶总督袁世凯建议再建煤矿,用以抵制开平煤矿。1906年周学熙开始筹办滦州煤矿,史称“<b>以滦收开</b>”。<b>1908年5月</b>在天津玉皇阁成立公司,时直隶总督杨士骧定名为“<b>北洋滦州官矿有限公司”</b>,周学熙任总理。滦州煤矿矿界330方里。</p> <p class="ql-block">  滦矿公司根据袁世凯批的特权,矿区比当时清政府农工商部制定的《矿物章程》所限定的矿区范围大十倍,并特别注明“它矿不得援以为例”。</p> <p class="ql-block">  <b>周学熙创办滦矿后发行的股票 </b>北洋滦州煤矿创办后,集资招股200万两平化银,分为20万股。为防止洋人渗透,在发行股票时采取记名,不记名两种方式。此为当年发行的滦州股票。</p> <p class="ql-block">1908年初建时的北洋滦州官矿有限公司马家沟矿</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1909年北洋滦州官矿有限公司创办的赵各庄矿</p> <p class="ql-block">  1912年1月27日,开平煤矿与滦州煤矿签订了《开滦矿务总局联合办理合同草案》。随后双方又签订了《开滦矿务总局联合办理合同》,同时成立<b>开滦矿务总局。</b>“开滦”的名号沿用至今(自唐山档案)。开、滦联合后,中方设督办,中英方各设总经理,按“开六滦四”分成。</p><p class="ql-block"> 开、滦联合后,有开滦总经理英人那森于1921年设计的双环加黑钻的开滦标志,双环交叉表示开、滦两公司在开平煤田上联合。</p> <p class="ql-block">  辛亥革命成立中华民国,开平煤矿回收再次陷入停滞。 抗战爆发后,河北地区被日本人控制,攫取了大量的煤炭资源。抗战胜利后民国本来有机会收回煤矿的管理权,但蒋介石又将煤矿又拱手送回了英国人手里。直到新中国成立,开滦矿务局才回到了人民政府手中。</p> 一座煤矿托举起两座城市 <p class="ql-block">  洋务运动中近代工业的兴起,带来中国社会的结构性变化,其中之一就是城市化的初步启动,一批因工而兴,因商而兴,因路而兴,因港而兴的城市由此诞生和发育。这些城市逐步以工业文明代替农业文明,1878年,在开平镇所属乔屯一开凿的唐山矿,就以其近代工业化进程为城市演化提供了基础,逐渐使荒僻的村落发展成为繁华的城镇。并且影响和带动了唐山周边及冀东一带社会变迁和城市化的发展,最终孕育和催生了因煤而兴的唐山、因煤建港的秦皇岛两座近代城市兴起。</p> 近代最早建立的煤矿城市:唐山 <p class="ql-block"><b> </b>据史书记载,从明朝起唐山即有一定程度的开发。<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唐山土民之祖先,多系由山东省枣林庄迁移而来者”</b><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span>后来的唐山居民也有的来自山西、山东等地。迁来的移民屯田、看垦荒,盖房筑屋,聚成自然村落,最初的地名多以屯命名。“<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开平煤矿出设之地乔家屯,原仅是一个18户人家的小村庄”</b><b>。</b>唐山就是从这这里兴起和发展起来的。</p> <p class="ql-block">  照片依次为1942年唐山小山大世界商场、1948年唐山便宜街、1942年唐山粮食街、1942年唐山新立街。</p> 环港而兴的海湾城市秦皇岛 <p class="ql-block"> 1898年,随着开平煤矿生产的发展及输出煤炭的需要,开平矿务局城乘清政府在秦皇岛建立自开口岸之机,出资启动秦皇岛港口建设,先期建有1、2、3号泊位储运煤炭和货物,至1948年秦皇岛解放时,港口吞吐量一达180万吨,正式因港而设市。1953年1月1日,开滦矿务局将秦皇岛港口移交交通部管理。</p> 因矿路行办的教育事业 <p class="ql-block">  早在1881年,开平矿务局创始人唐廷枢就创办了专门训练采矿和煤质化验人员的学校,以培养自己的工程技术人员。1910年后,北洋滦州官矿有限公司在赵个庄开办了一所“测绘学堂”,还在马家沟矿开办了“采矿工程学校”。</p> <p class="ql-block">  1926年开滦总院开办的<b>护士学校</b>,解放后在该校基础上合并成为<b>开滦卫生学校</b>和<b>唐山煤矿医学院</b>(煤炭部所属院校),1984年9月22日,经国家煤炭工业部批准,教育部备案,更名为<b>华北煤炭医学院</b>(该医学院是我和母亲的工作单位,也算是与开滦的渊源),2010年与原河北理工大学合并组建河北理工大学。</p> <p class="ql-block">1927年,在马家沟矿区开办的马家沟矿中学</p> <p class="ql-block"> 1928年,开滦街接办的由启新洋灰公司创办的“淑德女子中学”</p> <p class="ql-block">20世纪30年代开滦育英小学</p> <p class="ql-block">  到1934年时,开滦矿务局在唐山矿区及秦皇岛塘、沽两码头共开办小学18所,学生达3456名,教师144名。根据当时的招生统计,开滦职工子女入学者占76%。开滦职工近亲入学者占18%。非开滦职工子女入学者占6%,所开办的这些学校均在国家教育部门注册。</p> <p class="ql-block">  唐山交通大学是我国近代史上办学最早、驰名中外的高等学府之一。1896年唐山交通大学的前身——山海关北洋铁路官学堂(当时山海关属唐山)创立,1905年迁至唐山,1921年合并改组为交通大学。唐山交通大学人才辈出先后培养出茅以升、竺可桢等八十余名院士。</p><p class="ql-block"> 为支援三线建设,国务院1964年决定将学院迁至四川峨眉县,1971年正式迁到四川,1972年更名为西南交通大学。</p> <p class="ql-block"> 时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王文韶于1896年10月29日上折光绪皇帝,奏设铁路路学堂,光绪皇帝御笔朱批,“该衙门知道”此照片被俗称为唐山交通大学之“出生证”。</p> <p class="ql-block">  唐山交通大学学子创造了上百项全国第一。该校培养出八十余名国内外著名院士,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39名、中国工程院院士21名、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双院士四名、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3名、英国皇家建筑学院院士4名、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3名。涌现出了茅以升、竺可桢、陈能宽、姚桐斌、林同炎、杨杏佛、黄万里等一大批大师级人物。 (图片摄于唐山工业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茅以升(1896~1986)。毕业于唐山路矿学堂的著名桥梁专家。历任唐山工学院院长、中国桥梁公司总经理、中央研究院院长、1948年选聘为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国交通大学校长、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82年被美国科学院授予外籍院士。</p> <p class="ql-block">茅以升的交通部唐山工业专门学校毕业证书</p> 红色记忆 <p class="ql-block">  开滦最早成立了河北省基层党支部,革命先驱李大钊把开滦作为“工业重心”。一批最先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先进分子,来开滦开展工人运动。1922年6月,开滦成立了自己的党组织——唐山矿党支部。成为河北最早的党支部和中央建党的重要阶级基础</p> <p class="ql-block">  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开滦工人掀起震惊中外的五矿同盟大罢工,形成了中国第一次工运高潮的最高峰。1925年,毛泽东在《中国社会各阶层分析》五矿大罢工的内容中,称赞开滦工人阶级“特别能战斗”。在民族危亡关头,党领导开滦工人抗日救亡,树立起敌后抗战斗争的光辉旗帜。</p> <p class="ql-block">1、开滦五矿工人大罢工,2、开滦赵各庄矿工人节振国刀劈鬼子兵</p> <p class="ql-block">  新中国成立后,开滦工人顾全大局,锐意进取,在全国工业战线掀起学大庆港,开滦的热潮,特别能战斗精神。险恶风云,传承久远。</p> <p class="ql-block">1、maozedong同志视察开滦唐家庄矿水利化采煤模型,2、liushaoqi、zhouenlaie同志一同到开滦井下视察</p> 下井体验 <p class="ql-block">  二位同窗准备下井体验开滦矿工的生产工作环境</p> <p class="ql-block"><b>原始采煤工作面 </b>原始采煤始于西汉,熟于明清。采煤方式主要靠人工在矿坑中用手搞刨煤,用木柱简易支护。采下来的煤用人拉大筐,肩背运出采面,再用辘轳提升到地面。明清时唐山一带土煤窑采用的就是这种原始落后的采煤方法。</p> <p class="ql-block"><b>落垛采煤工作面 </b>随着近代煤矿的诞生,应用最早、最广的是“高落式采煤法”。简称“落垛采煤”。开采方式是,沿煤层掘煤巷,将煤层分段截成棋盘状小垛,先采小垛下部煤,使上部煤自行塌落,然后用长齿扒沟扒出装运。这种采煤方法劳动强度大,安全隐患多,开卵滦早已淘汰。</p> <p class="ql-block"><b>爆破采煤工作面 </b>爆破采煤简称“炮采”,是建国初期普遍采用的采煤方式。其特点是用爆破方法落煤,人工或机械方式装煤。可弯曲刮板运输机运煤,用木支柱支护工作面空间顶板。在一些开采机械化水平较低的中小矿井,仍采用爆破的采煤方式。</p> <p class="ql-block"><b>普通采煤工作面</b> 普通机械化采煤简称“普采”。“普采”是用采煤机或刨煤机落煤或装煤,可弯曲刮板输送机运煤,摩擦式金属支柱支护顶板的采煤工艺。我国第一棵CTK-1型摩擦式金属支柱诞生于开滦,并与20世纪60年代在全国推广使用。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性能更为可靠的单体液压支柱逐渐推广使用,使金属摩擦支柱渐渐的不再担任矿山支护的主角。</p> <p class="ql-block"><b>木棚支护采煤工作面</b> 木棚支护常用于巷道断面小、地压小、围岩破碎严重且不稳定,不适宜采用锚喷支护,而且巷道服务年限不长(8-10),砌碹又不合算的梯形断面巷道,或用于巷道维修和掘进时做临时支护。特点:工艺简单、快捷、灵活,拆卸方便、快捷。</p> <p class="ql-block"><b>高档普采工作面 </b>高档普普通机械化采煤简称“高档普采”。其工艺是以单体液压支柱和单滚筒采煤机为主,配刮板输送机、转载机和可伸缩带式输送机等设备。它与“普采”主要区别是用单体液压支柱代替了金属摩擦支柱。其特点是结构灵巧、操作方便,便于多循环作业。</p> <p class="ql-block"><b>开拓巷道工作面 </b>开拓巷道是井下煤炭开采的第一道工序,主要开拓巷道大都在岩石中施工。开拓巷道是为井下采煤开辟的通道,并由此形成井下生产系统的结构布局。开滦经历一百多年的开采,井下巷道总长度达几千公里?20世纪80年代开滦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和装备,实现了岩巷的机械化施工,并多次创出岩巷月进尺全国记录。</p> <p class="ql-block"><b>普通掘进工作面 </b>普通掘进又称炮掘。掘进工程在采矿中占有重要地位,主要是在煤层中为采煤工作面做出通风道、运煤道等巷道工程。1881年唐山矿煤巷掘进采用人工搞刨掘进。新中国成立初期,开始采用电钻打眼、放炮落煤的“炮掘”工艺。</p> <p class="ql-block"><b>锚喷支护</b> 是借高压喷射水泥混凝土和打入岩层中的金属锚杆的联合作用加固岩层。 喷锚支护是使锚杆、混凝土喷层和围岩形成共同作用的体系,防止岩体松动、分离。把一定厚度的围岩转变成自承拱,有效地稳定围岩。当岩体比较破碎时,还可以利用丝网拉挡锚杆之间的小岩块,增强混凝土喷层,辅助喷锚支护。</p> <p class="ql-block"><b>综合机械化掘进工作面 </b>综合机械化掘进简称“综掘”,是一种集掘进、装岩、运煤、支护等多功能一体化的先进技术工艺。采用“综掘”之后,相比“炮掘”工艺,其效率增加30倍以上且更加安全。</p> <p class="ql-block"><b>综合机械化采煤工作面 </b>综合机械化采煤工艺简称“综采”,实现了采煤工艺过程中的落煤、装煤、运煤、支护和处理采空区五大工序全部机械化作业,是目前先进的采煤工艺。20世纪70年代开滦在全国率先进行“综采”试验成功,从此中国煤炭工业进入“综”时代”。</p> <p class="ql-block"> 综合机械化采煤演示录像</p> <p class="ql-block">运输大巷</p> <p class="ql-block">胶带运输机</p> <p class="ql-block">风机房</p> <p class="ql-block">1、综合机械化采煤工作面,2、井下防爆电话,3、井下小火车出巷道,4、下火车,达出口</p> <p class="ql-block">  井下防爆电话,拿起来是有分量的,据工作人员介绍,井下所有设备均需防爆,这种形式电话上世纪七十年代仍在使用。</p> <p class="ql-block"> 开滦矿工用语,请注意“大巷”与“绞车”的读音</p> <p class="ql-block">  开滦博物馆大门旁的“<b>天轮</b>”:矿井井架用以支撑提升<b>绞车</b>钢丝绳的导向轮,直径4米。<b>天轮</b>是煤矿和煤炭生产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 开滦博物馆与开滦唐山矿一墙之隔,挂红旗处即是矿工上下矿井的<b>绞车</b>。供参观的巷道是开滦最初开采的巷道,仅60米深,是开滦煤矿最初建矿采煤的巷道,如今煤的开采已达1000多米深(2018年摄)。</p> <p class="ql-block"> 开滦博物馆院外观1、2、3号矿井绞车,据博物馆门卫介绍,其中两架绞车用于运煤,一架供井下工作人员上下井使用(2022年7月7日手机摄)</p> <p class="ql-block">  目前,开滦集团已发展成煤炭生产、洗选加工、煤化工、现代物流、矿业工程服务、金融服务、文化旅游、装备制造、热电、建筑施工等多业并举的大型企业集团,下设分公司38家,下辖全资和控股子公司145家,其中包括一个能源化工上市公司,总资产855亿元,劳动用工5.83万人。</p><p class="ql-block">(开滦唐山矿的煤炭运输线,2018年摄)</p> <p class="ql-block">  跨越三个世纪的开滦,长盛而不衰,历久而弥坚。进入新时代,开滦正在转型发展的道路上,砥砺奋进,再筑辉煌。(开滦唐山矿的煤炭运输线,2018年摄)</p> 开滦采煤沉降区的生态治理 <p class="ql-block">  唐山南湖公园全称唐山南湖城市中央生态公园(30平方公里0),<b>改造前是经过开滦130多年开采形成的采煤沉降区,</b>垃圾成山,污水横流、杂草丛生,严重影响了城市的环境和整体形象,1996年底市委、市政府决定实施大面积生态绿化工程。经过9年多的建设南部采沉地已初具规模,给市民创造一个休闲、娱乐的场所。唐山南湖公园先后获得河北省第一届“人居环境奖”和国家2002年度“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2004年度,获得“迪拜国际改善居住环境最佳范例奖”。2005年,被国家建设部批准设立国家城市湿地公园。</p> <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57, 181, 74);">我镜头中的南湖,</b><span style="color:rgb(1, 1, 1);">南湖中晨练的人们,</span>2014年8月摄于南湖</p> 科学治理,嬗变“凤凰” <p class="ql-block">  原始生活和建筑垃圾几十年的堆放,形成了高52米的垃圾山,对周围环境造成恶劣影响。按照科学和生态的开发理念,唐山市委,市政府决定对垃圾山进行综合改造。一是垃圾山封场,包括山体覆盖、渗沥液和填埋气体收集倒排、地表水管理等系统设置。二是垃圾山绿化,包括适生树种和植物栽植、土壤处理、景观小品设置的。昔日的垃圾山实现了各种污染物零排放,美丽嬗变,满眼苍翠尽是春,给南湖景区的著名景点——<b>凤凰台</b>。</p> <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57, 181, 74);">我镜头中的南湖,</b> 凤凰台,分别摄于2013、2016、2020年</p> <p class="ql-block"> 登凤凰台,2022年7月8日摄录</p> 破茧成蝶,华丽绽放 <p class="ql-block">  为打破采煤沉降区不能开发利用的禁锢,2007年初,唐山市委、市政府开展地质构造分析研究,取得了地表稳沉和蓄水安全评估结论。之后全面打响南湖生态修复大会战,陆续实施水体修复与水系重构、固体废弃物清理与再利用、植被恢复与配置,构建城市湿地系统及景观,让废弃之地获得重生。成功举办2016唐山世界园艺博览会。</p> <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57, 181, 74);">我镜头中的南湖 </b>不同角度观龙泉湾及湖中的风云岛,分别摄于2013、2016、2022年</p> 时代变迁,文明足迹 <p class="ql-block"> 曾经的南湖是采煤沉降区和地震废墟、城市垃圾堆放地。如今的南湖绿树成荫,碧波荡漾。从这里跳望远方象征开滦百年采煤历史的矿井井架和唐山生态修复奇迹的龙山阁同时进入景框,向世人展现了唐山从古代农耕文明迈向近代工业文明,又从工业文明迈向生态文明的弥足珍贵的闪光足迹。</p> <p class="ql-block">  身后为龙泉湾,右后方为风云岛,摄于2009年</p> <p class="ql-block">  开滦百年采煤历史的矿井井架和唐山生态修复奇迹的龙山阁同时进入景框。</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57, 181, 74);">我镜头中的南湖</b>,2020年5月手机摄</p> 以水为魂,点绿成韵 <p class="ql-block">  因南湖区地势低洼,常年流入大量生产和生活污水。自1996年起,唐山市委、市政府启动水体还清工程。将污水净化处理成中水后还湖;利用芦苇、香蒲、荷花的自然生长吸附净化水体;通过开滦井下水置换,冲刷沉积的污水。治理后的南湖已经达到三类水质,几十种水生物、上百种野生鸟类安家落户,湖中岛和湖中桥别具风格,湖城共融,点绿唐山。</p> <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57, 181, 74);">我镜头中的南湖</b>,桃花潭,2021、2022年摄</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我镜头中的南湖,</b>2022年7月9日摄录于桃花潭畔</p> 亭台滴翠,龙山风云 <p class="ql-block">  龙山是由震后建筑废墟以及扩挖龙泉湖底的电厂粉煤灰堆叠而成。通过就地取材、山体整形堆砌、覆土植绿、景石摆放等施工,形成龙源、花溪、花谷、岩石园、花海和龙山阁六大景观。生态的理念和独具的创意,将昔日废墟堆放地打造成了一座承载历史风云的宏伟景观。</p> <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57, 181, 74);">我镜头中的南湖</b> 1——3、隔桃花潭观龙山,4、在龙泉湾栈桥上赏龙山夜景。2013、2016、2017、2020年摄。</p> 植绿长青,生态画卷 <p class="ql-block"> 景框前方的区域、一泓碧水下,沉睡着煤矿开采的百年巷道;湖中朝晖岛和桃花亭,曾经是满目疮痍的垃圾堆。这里就是南湖修复治理的发轫之地,是大美南湖画卷最早的落笔之处。从垃圾清运、场地清理、土壤改良,大规模种植乔灌木着手,南湖区域旧貌换新颜,成为生态修复的世界样板。</p> <p class="ql-block">  南湖桃花潭,2004年4月学校基础部组织活动——最早的一张南湖照片。距1996年底唐山市开始生态治理南湖七个春秋,南湖已有了巨大变化。</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我镜头中的南湖</b> 桃花潭,2009年摄</p> <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57, 181, 74);">我镜头中的南湖,</b>桃花潭、朝晖岛,依次摄于2011、2013、2016、2020年</p> <p class="ql-block"> 按照唐山市委、市政府部署, 2021年4月30日官宣:经市文旅局、省文旅厅审批,国家文旅部备案,唐山南湖旅游景区与开滦国家矿山公园一体化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景区名称为<b style="color:rgb(57, 181, 74);">“唐山南湖——开滦旅游景区”。</b></p> <p class="ql-block">  自2004年尤其是2020年疫情以来,南湖是我们常光顾之地,以南湖为素材、背景编辑的美篇达80集左右。</p> <p class="ql-block"> 为本集的制作,同窗二人三赴开滦博物馆、中国铁路源头博物馆;顶着骄阳又三赴南湖拍摄六块“生态修复系列成果点位图”宣传牌及相关景观。对唐山一个多世纪的巨变有了进一步认知,作为唐山市市民,更加<b style="color:rgb(57, 181, 74);">爱唐山、爱家乡、爱南湖!</b></p> <p class="ql-block"> 2022年7月3日初稿,7月10日完稿。致谢开滦博物馆井下工作人员、门卫的热情介绍!丰富了本集内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