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雨丝密织天涯,车轮飞转泥洼,</p><p class="ql-block">逆旅迎风力乏。卡点横霸,烂途折转终达 。</p> <p class="ql-block"> (部分照片视频由同行队友提供)</p><p class="ql-block">7月7日第12天,经临江到勤得利农场骑行125公里。天空多云,侧顶风3一一4级,虽腿多费些力气,但很凉爽,风大小咬站不住,也敢下车休息了,因有队员身体临时出点小状况,所以队员住下后,自由活动,没再集体聚餐。今天照片也很少,只在顺着黑龙江331国道骑行时随手拍几幅道边江水的图片。</p> <p class="ql-block">7月8曰第十三天到富锦,雨中骑行68公里后途经同江,大家又顶着雨到了三江口,尽管大家担心雨水会淋坏手机,但还是时不时的拿出手机拍照留念,好在这会雨渐渐变小。离开三江口后继续前行20多公里遇到疫情卡点,大家按要求做了核酸后,发现前方不远处就是严重破损路面一直到富锦,根本无法骑行。而且要等三小时后核酸结果出来之后才放行,到那时天已快黑,我们不可能骑到富锦,经当地人指点往回折反走另一条路,这条路也不轻松在雨中要通过一段约10公里的正在破土大修的烂泥路段,好在之后走的大坝公路路况都还好。这天冒雨,迎风4一5级,骑行150公里。天黑前总算到了市里,好辛苦。</p> <p class="ql-block">同江三江口公园</p> <p class="ql-block"> 分明是黑龙江与松花江的两江口,为什么称为三江口?我在网上查了一下是这么说的:黑龙江三江口中的三江分别是黑龙江、松花江与和前两者混合后形成的同江。因为黑龙江水里的泥沙是黑色的,而松花江水里的泥沙是黄色的,它们汇合后并没有混合,而是在同江形成了泾渭分明的两条颜色分明的水流。更为奇特的是,这两条水流绵延十里也没有混合,还是保留原来的两条颜色分明的水流。这的确是自然奇特的魔力形成的奇观啊。</p><p class="ql-block"> 只可惜在照片中并没体现出泾渭分明来,而真实面对江面时看的是很清楚的。</p> <p class="ql-block"> 路不好走又是风雨交加,打算在同江火车站干脆把自行车托运回去,乘车回牡。哪曾想同江火车站没有托运处。只好打消这个想法。更没想到的是火车站候车室等都大门紧闭,远处车站广场对面有一家餐馆,走近一看也关门。这时已过中午,没办法只好又回到车站,在风雨中站在候车大厅门外的雨搭下,各自吃点自带的备用食品充饥。</p> <p class="ql-block">看看骑友现在的尊容吧!</p><p class="ql-block">从这位老弟的神态中怎么显出一分生无可恋似乎绝望的感觉呢?他在外地看孙子将近一年没碰过自行车,这次被大舅哥活生生的托来的,结果不但腿力欠佳,更是腚疼的狠。</p> <p class="ql-block">这次活动发起组织者,小我两岁身体倍棒,也就是前者的大舅哥,他把妹夫强拉入队伍的结果就是,两人的包都由他一人驮。一路上他付出无数的辛苦,在此多谢了。</p> <p class="ql-block">这位老弟到是豪放的乐观派,出行前两颗门牙都松动了很久,前天吃饭不小心有一颗掉到了嘴里,还好反映及时没有进肚,随后他索性用手将另一颗捏住一用劲也薅了下来,将其用纸包好小心翼翼的放在兜内,要带回家去。</p> <p class="ql-block">此与我同令人,文笔了得,语言幽默风趣,所作美篇多被其平台推荐。活动中找食宿等常不顾一路劳累而多方张罗。</p> <p class="ql-block">是前面这人的发小,此人出口成章,录制小视频吋,从头至尾都有语音讲解,有板有眼,绝不用事先打草稿。佩服。</p> <p class="ql-block">看似文弱女子,其实骑起自行车来,一直都打头阵,时不常的会把我等甩得很远。</p> <p class="ql-block">此女队友,体力强罕,常在队前领骑,在随后骑行中曾在自行车只有半气的状况下将乱泥路骑下来。真不可思议。</p> <p class="ql-block">初次与此人远行,此人比较善谈,在骑行途中常自觉关照队员,在有队友车出现故障时能手脚麻力的帮助解决问题。赞一个。</p> <p class="ql-block">此队友与我同令。在骑行中能强忍磨伤的疼痛,凭毅力,韧性克服困难完成长途骑行。</p> <p class="ql-block">这就是折返另找到的一条路,没走多远就遇到的正在修的乱泥路,9公里骑了1小时。</p> <p class="ql-block"> 总算走出乱泥路,一女骑友的自行车轮胎只剩半下气了,历害,真不知她怎么骑过来的,看出多有实力吧!</p> <p class="ql-block">大家七手八脚换完车胎,继续赶路。</p> <p class="ql-block">松花江这一带,两岸几十公里都是密集的风力发电扇。而路两侧的草鲜美茂盛,牛羊成群,随处可见。</p> <p class="ql-block">正骑行在路面较好的大坝公路上,突然出现巨大黄泥土包,雨水一淋湿滑无比,没得选择,上吧!</p> <p class="ql-block">7月9日第14天骑行150公里终于到佳木斯,大家17点15分乘高铁两个半小时后回到牡丹江。</p> <p class="ql-block">高铁行到林口附近,窗外雨后的天空出现红遍半天的灿烂晚霞。</p> <p class="ql-block">10人结伴,风雨同行,本次奔向东方活动经过骑行1500公里后至此圆满结束。</p><p class="ql-block"> 我们10人中,如我70岁者三人,67一68者数人,<span style="font-size: 18px;">放眼全球战云密布危机四伏,我们却</span>能在退休后仍身体健硕,心无后顾之憂,云逰八方。只缘我们生长在伟大强盛的中国。</p><p class="ql-block"> 在14天里,我们穿行大小兴凯湖,先后并行于烏苏里江,黑龙江,松花江的沿江公路上,看了王震纪念馆,了解了当年战士刚下战场又不顾回家乡,却留在这块黑土地上,将北大荒硬生生的开辟出众多农场,成为当今的北大仓。</p><p class="ql-block"> 一路上到处是望不到边的庄稼,低洼沼泽则多辟为湿地公园加以保护供人逰赏。我们一路上吃遍三江兴凯鱼,尽尝各地五谷小烧酒。登高处揽无尽风光山川锦绣,骑行时滿眼翠绿醉人心怀。</p><p class="ql-block"> 感谢一路同行者带给本人的帮助和快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