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一统十战役,连载 潼关之战之四

程奎

<p class="ql-block">  小 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潼关之战是清军继山海关之战后的又一重大战役</p><p class="ql-block">以多尔衮为首的清王朝统治者们,入关以后的表现,向历史证明了他们是一个积极进取,蓬勃向上的政治历量。他们废除了明王朝手苛捐杂税,致力于恢复社会经济,并且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没有陶醉于攻占北京的区区胜利,而是将眼光放到了统一全国的大业上来。李自成在当时是最大的一支敌对力量,不解决李自成,就无法实现全国统一。于是他们马不停蹄,继续征战,进军陕西,决心彻底消灭李自成。潼关之战的胜利,李自成的势进一步被削弱。清王朝在统一全国的大业中又迈出了重要一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二、李自成开始走向失败</p><p class="ql-block">陕西是李自成的家乡,是农民起义的根据地,,是李自成赖以成长壮大的土壤。史书载“流贼多秦人”,大顺军的骨干大都是陕西人。陕西是大顺军社会基础最雄厚的地方。在此之前,农民军大部分时间都转战在这里。在这里,李自成多次惨败,有好多次被打得就剩下几个人,他几次想自杀,但在部将的劝阻下活了过来。随后重整旗鼓很快崛起,非常重要的原因是因为他在这里有着较高的威望和影响。尽管李自成曾在襄阳建立过政权,但他最终还是将国都定在了西安。攻占北京后,他也没想迁都北京,定都西安是他的既定国策。失败对李自成来说已习以为常,在山海关之战吃了败仗,退出北京,回到西安,凭关自守,进退有路,他完全有信心东山再起。因为他毕竟有八百里秦川沃土,有淆山潼关之固,有从北京夺取的大量的金银财宝,有至少三十万大军,他有实力与清军隔关对峙。但他绝对没有想到,清军的战斗力太强了,而且绝不给他喘息之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多铎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失去西安对李自成来说政治意义大于军事意义。“十八子,坐龙廷”的谶语在民间已流传多年。“吃他娘,喝他娘,打开大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的口号在中原数省的百姓中已广为流传,数百万民众都跟着李自成揭竿而起。李自成的影响几乎到了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地步。现在李自成又灭了大明,天下真的是李自成的了。如果李自成能守住都城西安,大顺大旗不倒,大顺朝便在,虽有山海关小挫,只需休整兵马,团结民众,仍可坐镇西安,雄视天下。但西安现在又丢了,丢了西安,政治影响重大。西安是大顺的国都,天子离京逃亡,叫天子蒙尘,国都沦陷,国家便算亡了一半。</p><p class="ql-block">而燕京那边,大批明朝官员弃旧迎新,投入新政权怀抱,成为新政权的骨干。清王朝稳坐在明朝国都燕京,多尔衮在这里为崇祯发丧,大谈为明国君臣报仇,俨然以救世主自居,堂而皇之的接手了国家机器,以崭新的姿态开始君临华夏。失去国都开始流亡的李自成又成了流寇,这是他走向失败的开始。</p><p class="ql-block">三、清军的确是当时天下最强大的一支军队</p><p class="ql-block">笔者在《明亡清兴十战役》中曾这样写过:清军在当时是天下最强大的一支军队。对此一些人曾表示过怀疑。然而潼关之战再次证明了笔者的观点。多铎仅率两三万大军便攻占了潼关天险,击败了李自成数十万大军,再次创造了以少胜多的奇迹。</p><p class="ql-block">当然,说李自成率60万大军守潼关,未免夸张了些,但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那就是农民军在数量上肯定数倍于多铎的军队。当农民军的对手是明王朝的腐朽的军队时,还经常打胜仗,但是,当他们与清军遭遇时,虽偶有小胜,但总体上是占下风的,一旦发生大战,结局往往十分悲惨。</p><p class="ql-block">四、多铎堪寄重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皇太极驾崩后,清王朝军事人才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清朝建国时封了六个亲王:礼亲王代善、郑亲王济尔哈朗、睿亲王多尔衮、成亲王岳讬、肃亲王豪格、豫亲王多铎。除此之外,阿济格被封为武英郡王、阿巴泰被封为饶余贝勒。现在代善已老,早就不能上阵了。阿巴泰虽然还在军中,但早已雄风不再。岳讬早已亡故。肃亲王豪格因与多尔衮因争夺帝位结下怨恨,多尔衮对其不再重用。郑亲王济尔哈朗和多尔衮一起监国。可以为多尔衮信任的只有他的哥哥阿济格和弟弟多铎了。</p><p class="ql-block">多铎是努尔哈赤的第十五子,努尔哈赤驾崩时,他才十二岁,在众兄弟眼中,他是一位最小的小弟弟。皇太极时期,他曾参加过几次大的战役,并有过不俗的表现。然而他的军事才能的充分展现,还是在清军入关以后。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但多铎不是廖化,在独当一面时,他展现出了杰出的军事才能,在统一中原的过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攻破潼关是他军事生涯中辉煌的一笔。长江后浪推前浪,八旗中的年轻小将们成长起来了,正是这些小将们,在底定中原的伟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