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七)、后记</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为了纪念马昌琪先生逝世一周年,我用古风雅韵撰写的七言叙事诗《诗忆马昌琪》,一经美篇发表,地不分东西、天不分南北,即获得来自全国美友,书画界、音乐界、文化艺术界,亲朋好友、老知青、老同学等万余人的关注、分享、阅读、点赞和鼓励:有的通过美篇向作者赠送花蓝、鲜花,鲜花雨,有的留言,进行精彩点评。主动参与投入到作者对逝者马昌琪先生深切怀念、追思和祭奠的行列。读者们多角度、全方位、立体的表达了对逝者马昌琪先生的怀念之情。产生了意想不到的多向互动的效果,使作者也从中分享了感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2022年6月16日,来自陕西省安康市、原安康中学马昌琪的老同学胡萍女士,在微信朋友圈阅读了《诗忆马昌琪》连载“友谊情深”后,做七绝.唱和一首:“学友驾鹤年余载,晓华追忆抒情怀。青笺洒墨沂感言,挥笔蘸泪祭英才。”</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6月22日, 胡萍女士读了《诗忆马昌琪》连载“故旧情长”后,在微信朋友圈留言:“再读晓华诗句,感慨万端。马昌琪老同学,几十年寒署笔耕不辍,为人称道。他热爱生活,乐观向上的人生理念值得我们铭记!”用诗的语言表达了对逝者的怀念、对《诗忆马昌琪》作品,进行了诗意点评。为作者留下了深刻印象。</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6月23日,来自首都北京微信名为山水云间的女士,在美篇阅读了《诗忆马昌琪》连载“友谊情深”后,留言:“怀着虔诚之心拜读完作者巜诗忆马昌琪》诗篇,双目已是泪水盈盈。作者与先生昔日君子之交数十载,已是情深义重好兄弟。每每追忆先生生前事,总是出现群贤毕至之场景。如今先生已仙逝,书作精神将永存!作者怀着一颗深厚的真诚之心,缅怀和追忆逝去的挚友马昌琪。可见作者对先生的敬重和厚爱!”</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同日凌晨两点,山水云间女士阅读了连载“序”、“难忘知青岁月”后,留言:“当我再次读到铁石梅花诗忆好友马昌琪诗篇时,心中不由升起一种对作者的敬畏之心。马先生故去快一周年了,作者对他仍是一如既往的怀念与追思:通过古风雅韵,追忆缅怀与好友马昌琪先生,一起经历和走过的那段知青年华、蹉跎岁月。作者诗文对好友的深情追忆、叙述,让我如临其境。对好友的这种深情厚谊,只有同甘共苦,经历过那段艰难岁月磨难、一起成长过来的人,心中才会深刻体会到它的意义所在。否则是无法感受和体会到那段岁月中结下的兄弟情,姐妹情,同学情!感谢作者好文呈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6月30日,山水云间女士阅读了《诗忆马昌琪》连载“尾声”后,在美篇再次留言:马昌琪先生逝世一周年之际,铁石梅花用质朴无华,感人肺腑的诗文形式来纪念,缅怀先生。笔者与先生几十年的这份君子之交的情谊令人感动,令人心悦诚服!几十年的友情之长久,靠得是一种彼此的信任,尊重,坦诚与默契。有了这种一致的了解,见解,才得以使作者对先生如此深情缅怀,思念追忆!在当今社会这种几十年不变之兄弟情,朋友情,同事情难能可贵,令人感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6月16日,来自甘肃省兰州市微信名为清风的先生,阅读了《诗忆马昌琪》连载“友谊情深”后,在美篇留言:“铁石梅花,细细品味了你的美篇,这首“七言.《诗忆马昌琪》写的真好,从中能看出马先生的人生经历、你和他的交往及深厚的感情,这样一位好友,确实值得怀念。”</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6月22日,来自陕西省安康学院微信名为樵夫的朋友,通过微信朋友圈阅读了《诗忆马昌琪》连载“故旧情长”后,留言:“晓华兄学识渊博,笔耕不辍,高雅豁达,重情重义。令人敬佩。”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安康市楹联协会、汉滨区诗词协会理事史洪凯先生读了古风雅韵《诗忆马昌琪》美篇组诗后,对作品点评道:“古风通俗细腻,完整体现了和马昌琪先生的友谊。所有资料弥足珍贵,实为难得之好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原同组插队安康市张滩公社徐庄四队知青、现居住西安的韩萍、李斯娥两位大姐,通过美篇阅读了《诗忆马昌琪》作品后,对作者及作品给予了鼓励和肯定:</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韩萍大姐在徐庄一日行微信群留言:“晓华:在昌琪去世一周年时,你的《诗忆马昌琪》组诗,既写出了你对他的追忆,也写出了我们的心声。在此,我们对你表示感谢!为我们知青组又一个有才华的小弟弟而骄傲!”</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李斯娥二姐在徐庄一日行微信群留言:“晓华你好!你发表的作品必看,每次我都给你作品点赞的。你写的《诗忆马昌琪》真好!把我带回了几十年前,咱们一块在农村插队生活的地方,很真切。谢谢你:才华横溢的晓华!”</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我的美篇古风雅韵《诗忆马昌琪》组诗,一经推出,就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在全国范围内引发了纪念马昌琪先生逝世一周年的共鸣。特别令我感动的是来自首都北京的美友山水云间女士,《诗忆马昌琪》组诗连载,每期必读,必赞、必评。当我凌晨两点醒来看她的精彩点评时,我大有异乡遇知音之感。我即兴做七绝一首.赠知音:“病毒无情人有情,京城有缘遇知音;山水云间情谊重,铁石梅花记在心。”以示谢意。</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纪念马昌琪逝世一周年,创作、阅读、推介、转载《诗忆马昌琪》组诗,呈现出感动和被感动,满满的感动现象,令我倍加感动。为了隆重纪念马昌琪先生逝世周年,衷心感谢关注、分享、留言、鼓励及精采点评的美友们,记录美好、保存美好,应美篇主持人建议,我决定编辑出版美篇书《古风雅韵.诗忆马昌琪》,分享大家。</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在创作《诗忆马昌琪》的过程中,自始至终得到了马昌琪夫人、我同组插队知青蔡晓建大姐的热情帮助和支持,如:提供珍贵图片等。在此一并表示谢忱。</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我们已是耄耋退休老人,当下最重要的是健康长寿,这是我们共同追求的终极目标!在此我衷心祝愿全国热情参与纪念马昌琪先生逝世一周年活动的美友们、书画界、音乐界、文化艺术界、亲朋好友、老知青、老同学们健康快乐、安宁康泰、阖家幸福!</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卢晓华于北京)</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