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自撰格——凉都大暑

龍門詞話

<p class="ql-block">上联:暖日炎乎,此间兀自添衣,御几度风寒,诚所谓,得天独厚清凉界。</p><p class="ql-block">下联:骄阳虐矣,异地筹谋避暑,期长空雨露,却那堪,杯水车薪火焰山</p><p class="ql-block">联意:时值大暑,回转黔地六盘水,素有中国凉都之誉,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早晚犹自添衣御寒,得天独厚的环境啊,好比清凉界。想起以前异地他乡,大暑时节的炎热,各种纳凉避暑的方式下,却只是杯水车薪,如身陷火焰山。</p><p class="ql-block">寓意:清心寡欲,何处不是清凉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百度大暑索引:</p><p class="ql-block">大暑:二十四节气之一,是夏季最后一个节气。斗指未,太阳黄经为120°,于公历7月22—24日交节。</p><p class="ql-block">“暑”是炎热的意思,大暑,指炎热之极。大暑相对小暑,更加炎热,是一年中阳光最猛烈、最炎热的节气,“湿热交蒸”在此时到达顶点。大暑气候特征:高温酷热,雷暴、台风频繁。</p><p class="ql-block">大暑节气正值“三伏天”里的“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段。大暑时节阳光猛烈、高温潮湿多雨,虽不免有湿热难熬之苦,却十分有利于农作物成长,农作物在此期间成长最快。</p><p class="ql-block">自古以来,民间有大暑三伏天饮凉茶(伏茶)的习俗;伏茶顾名思义,是三伏天饮的茶,这种中草药煮成的茶水有清凉祛暑的作用。此外,还有烧伏香、晒伏姜等习俗。“大暑”是一年中天气最热、湿气最重的时节,此时节养生保健的重点是“防暑”和“祛湿”。斯时天气甚烈于小暑,故名曰大暑。“暑”是炎热的意思,大暑,指炎热之极。</p><p class="ql-block">《逸周书》曰:“土润溽暑(溽暑,指潮湿而闷热)。又五日,大雨时行”;又曰:“大雨不时行,国无恩泽”。大暑是一年中阳光最猛烈、气温最高、雷雨天气横行的节气。大暑节气,高温酷热、雷暴频繁,雨量充沛,是万物狂长的时节。</p><p class="ql-block">《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大也。”</p><p class="ql-block">《通纬·孝经援神契》说:“小暑后十五日斗指未为大暑,六月中。小大者,就极热之中,分为大小,初后为小,望后为大也。”</p><p class="ql-block">大暑节气正值“三伏天”里的“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日照阳光最猛烈、最炎热的节气,“湿热交蒸”也在此时到达顶点。大暑是雷阵雨最多的时节,雨量充沛,高温与多雨时期基本一致,雨热同期。季风气候是我国气候的主要特点,夏季受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的影响,我国多地高温潮湿多雨。这个时节阳光猛烈、高温潮湿多雨,虽不免有湿热难熬之苦,却十分有利于农作物成长,农作物在此期间成长最快。这时节中国大部分地区进入一年中最热的时期,除青藏高原及东北北部外,大部分地区天气炎热,35℃的高温已是司空见惯,经常还会出现40℃的高温天气,全国南北各地温度相差不大。</p><p class="ql-block">我国是典型的季风气候,受副热带高压等大气环流系统的控制,6月中旬到7月上中旬,我国东部主雨带一般由华南、江南一带北抬至江淮地区。进入7月下旬(“七下八上”),相当于大暑后至立秋这段时间,伴随副高等环流系统的季节性北抬,西南季风也会向北推进,副高外围的西南风将来自热带、副热带的暖湿气流输送到北方地区,其与中纬度的冷空气在华北、东北一带交汇,华北、东北开始进入雨季。西北地区由于深居内陆,距海洋遥远,是我国年降水量最少的干旱地区。</p><p class="ql-block">物候现象中国古人将大暑分为三候:“一候腐草为萤;二候土润溽暑;三候大雨时行。”</p><p class="ql-block">每到大暑时节,由于气温偏高又有雨水,细菌容易滋生,许多枯死的植物潮湿腐化,到了夜晚,经常可以看到萤火虫在腐草败叶上飞来飞去寻找食物。另外土壤高温潮湿,很适宜水稻等喜水作物的生长。三候是说在这雨热同季的潮热天气,天空中随时都会形成雨水落下。</p><p class="ql-block">大暑三候节气农事“大暑”前后是一年中温度最高的时间,农作物生长也最快。农耕生产与地 理气候条件密切相关。季风气候是我国气候的主要特点,季风气候是大陆性气候与海洋性气候的混合型,季风气候表现为雨热同期,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成长。从降水的季节分布状况来看,我国的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尤其是大暑节气,高温酷热、雨量充沛,是万物狂长的时节。在高温季节,农作物生长旺盛,需要大量水分,而夏季正是我国降水最多、最集中的季节,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水热搭配好,对农作物的生长十分有利。由于我国的降水主要是由东南季风带来海洋的水汽而形成,受夏季风的影响,降水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从降水的季节分布状况来看,我国的南方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是典型的雨热同期;我国北方的华北、东北等地区的降水主要集中在夏秋之交,虽雨季短、降雨量少,但也是表现为“雨热同期”的气候特征,所以我国北方的华北、东北等地区气候也是属于“雨热同期”。光照充足、降水丰沛、高温湿润的雨热同期是我国非常优越的气候资源,十分适宜农作物生长。</p><p class="ql-block">民间传统习俗有:送大暑船,晒伏姜,喝伏茶,烧伏香……</p> <p class="ql-block">笔写我心,诗词乃厚学,不可斗巧。严谨文字,不负初心,昨日的初学者、今天的初学者、一生一世的初学者、永不满足、永不放弃,探索文字的最高境界——自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