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上的武汉]问世在卓尔书店

坚定似海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原创作者//高双桂</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图供//高双桂</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 《老照片上的武汉》问世在卓尔书店</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2022年7月9日,星期六 晴天</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作者: 高双桂</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上午应侯红志老师的邀约,参加在卓尔书店举办的《老照片上的武汉》新书发布会。</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10点05分,乘地铁到了卓尔书店三楼,小会场已经满满是人,抬眼所及很多是熟悉的人。我在后面找了个位置坐下来,正好身边是同乡李森林,前几天还与他联系新洲拜访砚雕人之事,他在历史研究方面很有建树。王汗吾老师到了,我们坐在一起。会议签到时收到了新书,《老照片上的武汉》是武汉出版社出版,作为武汉文化发展丛书之一纳入文库,该书由著名历史学家严昌洪教授作序,他称赞本书为“图像史学”,主编为侯红志,作者有田联申、孙庆力、刘建林、侯红志、向虎雏、袁厚翔、刘汉桥、李新桥、万学工、王汗吾、韩少斌、朱汉昌、刘宝森、叶先培、昌庆旭、张友海、巴忠人、刘天喜、胡全志、胡晋鄂20位作家参与。本书以图为主配文解读照片后的历史,300多幅珍贵的历史照片,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武汉的近代历史,是一本很有史料价值的书。今天有各方面的学者参加,特约嘉宾严昌洪、涂文学、张笃勤、王汗吾,他们都做了精彩的点评和讲话,他们是历史研究专家,也是我所敬仰的学者和朋友。侯红志老师介绍本书的主要内容和编写过程,历时三年,精心制作,为武汉历史研究提供了不一样范式 。他说:“武汉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一座英雄而光荣的城市。《老照片上的武汉》收入老照片350多幅,时间跨度从1861年汉口开埠至新中国成立后的计划经济年代。记录了武汉人民反抗外来侵略、反对反动统治革命斗争的诸多事件,记录了清末和民国时期城市工商业的发展、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部分业绩。具有武汉城市史研究意义上的创新价值,对开展武汉城市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具有一定现实意义。”田联申,袁厚翔、向虎雏代表作者讲了照片后的故事,责任编辑李俊讲编辑本书意义和难点。长报资深记者的罗建华老师介绍了政协文史委座谈会,关于当代人写当代事以及民间资料收集的意见,为我打开了思路。会场的点评异彩纷呈,很受启发。没有想到我被邀请发言,我作为读者感谢有了一次学习机会;祝贺人文武汉、武汉出版社、武汉研究院文库合作成功,又增加了厚重的历史史料著作;一点遗憾是没有加入这个编写中,我有可写的内容;一点信心,就是听了罗建华讲的当代史和民间史料记录,还可以做点事,希望得到支持。</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会后合影时见严昌洪教授,他还记得我,说我的日记他还有呢,曾经在我主持编写《百年武汉--辛亥首义100年》中小学读本时得到他的支持和指导,今天再见到非常高兴,我请他在这本书他签字留念,他鼓励我将所积累的资料分专题写下去,将很有意义。涂文学老校长也鼓励我坚持做好研究。又见李俊责编、武汉研究院的汤蕾老师,2020年我的日记也是她们主审、责编的,她们依然关心着我的资料整理进程。见到的刘谦定老师,麻建雄、昌庆旭、万学工,刘宝森、韩少斌、孙自力、、,等 人文团队的朋友们,还有曾一起去河南考察的老师们,非常开心,薜星老师主持了今天活动。</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这是一次学习机会,回家以后,我认真地翻阅这本书,看了当年的武汉特别是阳夏保卫战,抗日战争和武汉历史的变迁有关图片资料,很有感触。以往走到大路上,看到一些建筑没有什么感觉,但是看了这本书以后,以后再走到这些地方,就知道它背后的故事,就会走进历史,带给我的一些思考。感谢侯老师给了我学习机会,感谢朋友们的智慧和成果,给我打开了一扇了解历史窗户,非常感谢!</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我仅做点简记,人文团队肯定有综合详细的记录。我期待着分享!)</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