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陕西人把一年中一料未收称为饥年,两料未收称为荒年,连续三料未收称为年馑。而民国十八年年馑是三年六料基本未有收成。这场特大的自然灾害,历史上极其罕见的。全省92县尽成灾区,全省有250多万人饿死,40多万人逃荒,700万人奄奄一息、其中40万人惨遭贩卖,其中多为妇女。</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提起民国十八年饥荒,都有谈虎色变之感。民国十七年整年大旱,夏秋两季欠收,小麦干种上,一冬天没有下雨。加上军阀土匪割据一方,屡屡催粮要钱,战乱多发,人民不能安居。好多穷人家,背井离乡,有的出卖妻子儿女,凄惨景象,多出可怜。到处可见。</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29年大旱前的50多年之间,陕西曾相继遭受两次物大干旱的袭击,即1877年(清光绪三年)和1890年(光绪二十六)两场大旱灾,其中以清光绪三年大旱危害最烈。那次旱灾吞唾了近100万人的生命。</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29年的大旱灾,其持续时间、受灾区域、被灾人口惨烈程度等,均已超过涉及光绪三年的大旱。1928年春末,旱象初起,全省几乎所有县区滴雨未降(当时陕西共有92县,无县不旱)。夏粮绝收,秋粮未能下种,连续两季颗粒无收。当时除少数殷实人家之外,绝大部分农家都很少存粮,一般都是“收一茬庄稼吃一季粮”。这样,在两季绝收的情况下,灾情于1928年秋便迅速蔓延开来。有道是:“地无余湿,屋鲜尽藏,赤地千里,万井封锁无烟”。“殷实之家,举室啼叽,中下各户,延颈待毙。”</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成千上万饥民,在田野上搜寻草根、树皮充饥。很多人四处拣集鸟粪,用水淘洗之后,挑食其中未完全消化的粮食颗粒。大荔、澄城韩城一带,少灾民吞食白土充饥(俗称观音土。一种质地很细的土壤粉末),食后不久即腹泻而死。耕牛骡马,宰杀无存,狗、猫,甚至老鼠,都成了灾民捕捉吞咽对象。至1928冬,灾情愈演愈烈。大批走投无路的灾民背乡离井,出外逃荒;数十万妇女儿童,被卖出省外;各地饿毙灾民的数字,成倍加番地往上增长;吞食人肉的惨剧也相继发生!1929年2月,当时的国民政府派卫生部长薛笃弼赴陕调查灾情,陕省主席宁哲元陪同薛察看了潼关、华县、渭南、临潼、三原、富平等县。“足迹所至,十室九空,遍地哀鸿,奄奄垂毙。”他们“每至一处,饥民攀辕卧辙,哀号乞食,”形同人间地狱。</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从山西、河南蜂拥而至的人贩子,成群结队地将低价收买到的大批妇女孺运出潼关,重利出售。陕西省政府曾通令各县禁贩人口、查拿人贩。但这种禁令实际只是官样文章,一纸空文。许多人贩手持的卖身文契,就是由当地的县府官吏代书代写的:“官府为此收费一元二元不等,该人贩持此文契,视为公然。”</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合阳县县长窦建章派其妻弟唐放民踞守夏阳渡,名为查拿人贩子,实则抽人头税。妇女每人过境需缴纳出省费10元于20元。当时关中通往潼关的大道上,饥民载途,哭声震野,许多妇女儿童,饿毙在出逃的途中。路旁的浅沟和田野里,饿殍随处可见。</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陕西省于1926成立了“陕西省救灾委员会”,并在各县成立了“救灾分会”。1927年南京政府成立“全国赈灾委员会”,主席是曾任过北洋政府内阁总理的许世英。由于陕西的灾情特别严重,引起了全国上下的重视,1929年9月,“全国赈灾委员会”派出以回杰生为代表的“西北灾情视察团”赴陕。</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陕西省赈务会(即原省救灾委员会)主席、民政厅长邓长耀、教育厅长黄统、西安市长萧振瀛、赈务会常务委员杨仁天等在钟楼上接待了视察团全体人员,邓长耀、黄统备述陕西灾情奇重,希望视察团把这里的灾情电告全国,以期望得到国内外各界人士的重视与支持,拯救陕西及西北的灾民,否则“陕西将有灭绝人种之危险。”</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目睹这番惨象,回杰生决定留在西安,并约定陕西赈务会的蔡雄霆、王淡如二先生共同负责视察工作,同时组织西安各主要报刊主笔联合组成“陕西灾情通讯社”,向全国各大报馆拍电,通报灾情。</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里选出其中两封电报抄录如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2月1日电:上海日报公会,南京复旦社,天津《大公报》,北平《益世报》,前外茶儿胡同十四号马芷庠先生均鉴:关中友重各县,除渭滨滩地稍有收获外,余皆秋收毫无,麦多未种。行其野田地荒芜,蓬蒿没胫。草丛中不时发见破烂衣服与零乱骸骨,盖未经掩埋已被禽兽啄食净尽之路毙也!入其村但见室多泥门堵窗,无人居住,盖自人春以来,俄毙者先后相继,多至绝户。村人埋不胜埋,只泥堵其窗户,希图苟安于一时,以致近日各县疫病流行,死亡枕藉。传染既易,死者益多,尤以省西之眉县、乾县、礼泉、武功、扶风等县,渭北之大荔、蒲城、澄城、合阳、三原、泾阳等为最甚。现天仍亢旱,洼地麦苗且日已枯死,滨水之区亦尘深尺许、高原更可想见。且人秋以来、陕南兴、汉所属共五县,亦迭遭水、旱、蝗、雹、匪各灾,日加惨重。灾民除采自树皮草根水之浮萍外,并有掘食一种白土,俗名“观音粉”者。食用既久,往往腹中结成石块,膨胀以死,灾情如此、中外善士若不设法救济、全陕将不免有绝人之患。王淡如、蔡雄霆叩东。</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次年2月6日的一通电文中又称:顷据调查员报告!吾陕各县秋获未收,冬麦未种。兼之战争复起,交通又梗,灾民际此,惨痛愈甚。尤惨者,妇女被人贩卖者计达10余万;沦为娼妓者亦为数不少。长此以往,陕西人种将濒临绝境。又西安一带,于冬日落雪,厚2寸,但野无青苗,与灾无补,反令饥民冻馁,以故死者日益增加。王淡如、蔡雄霆叩鱼。</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廉庄村杨满运(77岁):</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那年,我把我弟弟给卖了。我那年15岁,我弟弟5岁。我们全家4口,一路讨饭逃到白水县。逃到那里之后也没有寻到活路,只好把弟弟卖了。卖了3斗糜子,大约100来斤。</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弟弟现在姓王,叫王重德,如今也67岁了。幸亏我们家逃出去了。我走时我们这条巷子有20多户人家,回来时一户也没留下,除了逃出走的。全饿死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记得当时逃出去的还有两户。一户是杨国子家。杨国子这两个儿子,两个女儿,一个老汉。两个儿子两个女儿饿受不住,入冬就逃出去了,家里就剩下老汉一个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入冬后一天早晨,老汉出了院门想去寻点吃的。人东倒西歪的,立都立不住。遭饥馑时人都那样,走路都是摇摇晃晃的。老汉刚走出院门没几步,倒在地上就死了。死了就死了,没人管。那年月村子里到处都是死人,谁也顾不上管谁。不过逃出去也没能都活下来。逃到蒲城和韩城的两个兄弟活下来了,另外6口逃出去也全饿死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廉庄村王富合(78岁):</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们村那年总共饿毙饿死多少人,这我说不上来,没计算过。但我知道住的那条巷,36户死得只剩下14户。有逃出去的,也有饿死的。人没吃的了,可不就只剩下一个死!</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什么都吃光啦,只要能嚼烂能往肚里咽的东西都吃光啦!糠、玉米芯子、棉籽、刺根、柿子树叶、杏树叶子,我都吃过。</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还有榆树皮!榆树皮那是好东西,比其他树皮都好吃,当然不会比正经粮食好吃。怎么个吃法?把树皮剥下来,烤干,碾成面,熬成稀糊糊吃。有时掺点别的东西,有时什么也不掺,就那样喝。我们村子四周原来榆树最多,后来就绝种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那时候还有杀人抢粮的。一宗是杨玉祥家。杨玉祥现在还在世,死的是他父亲。不是饿死的,是被人打死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那年冬天,杨玉祥他父亲从山西那边贩回二百斤糜子,刚进门,就有人把杨玉祥叫出去。等他回来,他父亲已经被人打死在炕上。用枪打的,腰上穿个洞。二百斤糜子一颗没剩,全被抢走了。谁抢没人知道。那年月土匪多,政府也顾不上查问这类事,死了就白死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再一宗是杨成娃家。成娃不知从哪里弄来一点面,就被人勒死在灶房里。听说面不多,就二三斤,成娃正打算做了吃一顿饱饭,结果就叫人给害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还有杨自成家。杨自成原来弟兄5个,老四和老五卖到北山头去了,剩下老大老二老三弟兄三个,另外还有他爸和他妈。自成爸那年有60多岁了,老汉不是饿死的,是被三个儿子活活勒死的。也是那年冬天的事情。</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那天弟兄三个不知从哪里弄来一点麦子,他们偷着磨麦子,磨完麦子之后扫磨眼时,老汉饿急了,用手捏了点面就往嘴里头塞。三兄弟上来就把他爸勒死在磨道里。自成娘后来也没活多久。第2年的糜子收割后,自成娘一顿吃糜子面饼吃太多,活活给撑死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廉庄村杨倍荫(71岁):</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那年我9岁,差一点被别人给吃了。那时候,各家各户的大人都不敢叫小娃出去。一是怕狼和狗。那几年狼特别多,大白天狼进村叨小孩的事经常发生。狗比狼还可怕,狗那时候吃死人吃得全身都脱毛,人一倒下狗就吃,见了小孩扑上去就咬脖子。再就是怕小孩出去被别人吃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那一年蒸的煮的吃小孩的事传得到处都是,还有亲生父母吃亲生儿女的。我就差一点给人家吃了。我记得那一家是弟兄两个,就住在龙王庙前边那条巷里。</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他们哄我说给我馍吃,叫我跟他们到家里去取。那时候小孩一听到有馍吃,你叫干什么就干什么,你叫去哪里就去哪里。</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一进屋子他们就把门关了。还叫我坐到炕上。我刚坐到炕上他们就上来捏我的腿。幸亏我爸和我哥他们听到消息,寻着追来了,我才没被吃成。</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现在一想起那弟兄俩当时看我的眼神,心里还直打颤…</p> <p class="ql-block">廉庄村杨嘉荫(78岁):</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那年16岁,已经不小娃了。那时候大人小娃全一样,全没有活干。地里到处红光光一片土,一丝绿叶都看不见,树枝树杆全是折的,树叶树皮早捋光剥尽了,哪里还有庄稼活干?有活干人也干不动,大人小娃全都饿软了,每天出门唯一干的活就是四处寻找吃的。我那时常到村里的龙王庙前边去,那里是全村最热闹的地方。不是去那里求雨,那时已经没人求雨了。人饿到那份上,连龙王爷、连神都不信了。除了肚子,别的什么都不顾。龙王庙前有卖馍的,也有卖包子的,卖馍的笼口盖好几层布,只留个很小的口,怕人抢。卖包子的不说是什么馅,不说是猪肉馅羊肉馅还是牛肉馅,也没有人敢问是什么馅,反正是肉包子,有肉味。其实当时村里很多人都知道那是人肉包子,但没有人敢说。卖的人、买的人都不说。我没吃过那种包子,但见过别人吃过,还见一个人从包子内吃出片人手指甲。我记得还有人问吃包子的人是什么味,那人说跟猪肉差不多。卖包子蒸笼底下的灶火里,填是柴火和死人骨头!这我可记得清清楚楚,是不是人骨头,大人小孩一眼都能认出来。人骨头烧着了跟柴火不一样。滋滋响,冒着油泡,有烟还有一股说不来的气味。</p> <p class="ql-block">廉庄村杨玉堂(82岁)</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们三兄弟,大白天在黄河滩锄地时,遭到了7只狼的围攻。我们背靠背,抡着锄头边喊叫边乱砍,狼就是不退,整整对峙了一个上午,还将二弟的后脖颈咬了一个大口子,后来村子里其他人操着家伙赶来了,狼这才很不甘心地逃走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同村杨德有的母亲饿病在炕,也是大白天,狼从院墙跳进来蹿进屋子,老太太问谁呀,没人吭声。老太太扭脸一看是狼,喊都没喊出一声,脖子就给狼咬住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最后狼把老人的血吸干,还想把人也拖走。咬着脖子将老人从炕上拽下来,拖出屋子,一直拖到院墙跟底下,狼才跳墙跑了</p> <p class="ql-block">廉庄村刘积绪(71岁)</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说起卖婆卖女人的事,最惨的是村边的刘娃。刘娃家没有地,一分地都没有。刘娃常年在黄河难上以拉船为业。家里什么吃的都没有了,刘娃就把他女人和一个十来岁的男娃,一块卖到对河的山西永吉县去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听说卖了40块现大洋。当时40块大洋能买多半担麦。可惜麦没买成,刘娃自个也没吃上。他从山西那边过来没回到村里,就在南沟被人勒死把钱掏走了。尸身是第二年雪化之后才被人发现的,村里不少人去看过,说脖子上的绳还没解开。</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再就是杨玉吉家。杨玉吉4个娃,全是女娃。也是饿得没办未法啦,他就把门板和窗扇拆下来,绑了个筏子,叫他女人和4个女娃全坐在上边。黄河那年结了冰,冰很厚,胶轮大车回走都没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杨玉吉就在冰上拖着门板,把他女人和4个娃拉到黄河对岸。他开始哄他女人,说只卖两个女娃。但过了河就把四个女娃连婆娘一块卖了。卖了多少粮食不知道。他最后没饿死,但回来后就不怎么说话了,人看上去跟痴了差不多。</p> <p class="ql-block">【灾难起因】</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被称为“八百里秦川”的富庶之地,为什么这次灾荒如此严重而持久呢?分析其原因,大概有以下几种:陕西境内土厚而泉深,清末民初,陕西的水利建设、农田建设多年失修。人们总喜欢把陕西比做“神皋沃区”,其实,所谓的“神皋沃区”,只是指周、秦、汉、唐的盛况而已。自唐末后,大灾大旱时常发生。人相食的惨事时有记载。</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民国以后,三秦境内战争不断,民生凋敝,天灾紧跟,往日没有死于兵匪之患的人们,今天却流离辗转死于沟壑之中。而且灾荒是全省性的,赤野千里,调剂无从,这是导致灾荒严重的第一个原因。而且陕西从1927年开始就旱荒严重,延续达四年之久,无从以丰补歉,这是1929年灾荒严重的又一个原因。当时陕西交通不便,运输极度困难,运回石米要费10石米的价钱,价巨途艰,这是造成灾荒严重的再一个原因。在陕西大灾之时,虽然有各方面人士捐募而来的粮款在外省待运,但可惜大路上局势不定,上海、徐州、蚌埠、丰台等地的赈粮只能小批小批地运回陕西,这也是使灾荒恶化的上个原因。于右任先生1931年5月19日在南京国民党中央党部“总理纪念周”上的报告指出:“自民国开国后,不论北洋军阀势力如何顽强,但南有粤、而北有陕,革命之势力总时时与军阀奋斗,总理所倡导之义举,陕西亦无役不从,当时在南方则地方富庶,尚有华侨供给,在北方则无一可恃。粮也要穷百姓供给,草也要穷百姓供给,军中一物一事。无不要穷百姓的汗血钱,故地方已精疲力尽。”党晴梵于1931年1月在《陕灾月刊》上撰文指出:“在关中西部的眉县,水田肥地皆种烟苗,农民大多吸食鸦片,致使粮食异常缺乏,而农民体力又弱,一遇旱灾,即束手待毙。村落为墟,田地荒芜…”这也可以说是造成这次灾害的原因之一,由于这些因素不同程度的影响,造成了陕西这次荒灾的爆发和迁延。它不能不引起今天人们的认真思考和反思!</p> <p class="ql-block">合阳县孟庄乡东吴村谭竹能妈(76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没名字,村里人都叫我竹能妈。过去我的工分上填的也是谭竹能妈。我娘家在岱堡村。那边饥荒比这边吓人。什么能吃的东西都吃光了,最后糠和树叶都吃没有了,没活路了就只好往外边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三哥和一个本家兄弟逃到黄龙县那去了,死活不知,此后再没有回来。那时候比现在。那时候村子里很多人一辈子都不出门,连黑池镇在哪里都摸不着。但一闹饥荒,人胆子就大了,哪里都敢去,只要能寻着吃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人就是这,人什么罪都能受,就是饿罪受不住。我还有个小妹子那时才3个月,养不活只好给了人。我是10岁多就过来当童养媳的。我姐姐也是童养媳,她比我过来提早。到这边来总算没饿死,活下来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有个姑姑家在赤东村。听我姑说池东那年饥荒闹得更厉害,村子一多半人家都绝户了。我姑当时有4个孩子,两个男娃两个女娃。两个男娃逃出去了,两个女娃全给了人。不是卖的,是给了别人的。那时女娃不值钱,给都没人要,还敢说卖?</p> <p class="ql-block">合阳县孟庄乡谭干娃(84岁):</p><p class="ql-block">那年头,卖儿卖女卖婆娘的都有,卖房子卖院子的也有,就是没有卖地的,地那时候没人要。房子院子也不值钱,一间房能卖二、三块钱,连一斗麦也买不下。卖婆娘报导有。谭天有就把婆娘卖了,这村里年岁大些的人都知道。</p><p class="ql-block">人贩子领人来了,天有婆娘卖了,天有婆娘抓住门框不走,哭哩叫哩。天有上去把他婆娘的手扳开,说去吧,守在家里等饿死呀!</p><p class="ql-block">谭金海家是把房子卖了,一院房子全卖了。一家9口,5个儿子2个女娃,举家逃到富平、洛川那边去了。后来5个儿子中活着回来一个,其余几口死活就无人知晓了。</p><p class="ql-block">冯生家也是把院子房子全卖了,一家7口逃出去,至今再没有回来。高克勒弟兄两个,原来是做生意的,论家境出去,在村子里是偏上等人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克勒爹就常常给村里人吹说他的这境是:“儿子不多有两个,麦子不多够吃馍,婆娘做饭我烧火,我不能争(欠)人人争我。”临到那年过年也撑不住了,也把房子卖了逃出去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别的村也一样。我外祖父和我舅家在路井镇刘家庄。我外祖父把我外婆卖了,我舅把我舅妈卖到富平县,卖了30块银元。但我舅妈停了几个又偷跑回来了,说那边和这边差不多,饿得受不住就跑回来了。</p> <p class="ql-block">合阳县孟庄乡东足村谭斯汉(79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那时候没吃到,狼也多了,狼开始吃人了!当年我刚满两岁,父母在田里干活时,让我在场边玩耍。场里那么多人,一只独狼居然溜到场边,乘人不备,将我叼起来就跑。满场人挥着扁担镰刀,喊着在后边追赶了三四里路,狼才在跳过一处崖背时将我丢下。至今,我屁股上仍有当年被狼咬伤的疤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同村谭闯生家养着一条狗是全村的狗王,壮得像只小牛犊似的。一天谭闯生到井台去挑水,回来发现狗不见了,院子里满地狗毛和血。原来三四只狼乘他出去进蹿进院子,硬把狗咬死后拖走了,连狗脖颈上套的铁圈也咬断了。此后,各家都给狗脖颈套上了带刺的铁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还有谭昌明的妻子,晚上起夜抱着刚满周岁的儿子撒尿,被事先钻进院子的一条狼从手内将孩子叼走。全村几十个青壮年打着火把追寻了一夜,到底也没把孩子找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还有一对夫妻,大晌午在地里拔豌豆。开始两口子并排往前拔,一边拔一边说着活。男的手快,拔着拔着走到前边去了,妻子在后边说你拔你的我能撵上,丈夫拔了一会又叫妻子快点,没听见妻子回话。扭回头一看,只见妻子已经被一条狼扑倒在地,脖子都已经被咬断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村里有一个姓谭的武秀才,一身功夫,平时赤手空拳,七八个小伙子也近身不得。村里当时一般人都不敢单独外出,即使是年轻小伙子,门对门也是三五拱伙,提着马刀棍棒吆吆喝喝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武秀才自恃有功夫,没把狼放在眼里,结果还是被狼害了。那天他单人去县城办事,回来时和狼遇上了。多少只狼无人知道。那时候狼都是一群一群的,少则七、八只,多则一、二十只。最多时,有人见过七、八十只狼集成一群浩浩荡荡从村了中间通过,就像一支土匪部队似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武秀才那天肯定是跟一大群狼遇上了,到底未能逃脱,等村里人寻见他时,胸膛、肚子都已经让狼掏空了。</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九三二年的陕西霍乱之疫</p><p class="ql-block">王 民 权</p><p class="ql-block">霍乱,俗称吊脚痧、绞肠痧或瘪螺痧,因外文(cholerae)发音关系,亦称虎列拉,简称“虎疫”,传为由欧西传入我国的一种夏日时疫,即急性肠胃传染病。其突出病症是腹肠绞痛、上吐下泻、腓肠筋痉挛、皮肤厥冷、眼窝深凹、尿量减少甚至闭塞,最后致人虚脱,而其最骇怕的,是潜伏期12—48小时,来得急促,苟不急速营救或营救不及,三数日间,甚者几小时内,即有性命之虞。</p><p class="ql-block">1932年陕西的这场霍乱,发生于这年夏秋之际。据载当年此疫曾广泛流行于上海、南京、江西、安徽、湖北、湖南、河南、山西、山东、绥远、广州、福建、浙江等17省市,而陕西一省,染疫的“关中区三十余县,南北区二十余县”,自潼关开始,由东路而西路,由陕南而陕北,总数竟达建制县一半以上(《往者可鉴》载杨叔吉《陕西防疫处与西北防疫处之关系》、痴人《防疫与治疗》均称确数为“五十七县”。当时全陕92县)。从《西北文化日报》6月23日报道“东路各县发现虎疫”,到该报11月25日报道“陕北虎疫渐熄”,前后约达5个时间(也有说三四个月或“四阅月”的)。近以邻封大荔、朝邑等县虎疫猖獗,着着逼人,其势汹汹,现已蔓延于郃阳境界,而首当其冲的东南区简直成一谈虎色变之恐怖区矣,各村虎疫均甚流行,而尤以北郭村、北雷村、廉庄等处为尤甚云云。(1932年7月26日《西北文化日报》)</p><p class="ql-block">【注】王民权,原西安文联巡视员、地方档案史志专家。蓝田籍,西北大学历史系毕业。曾供职于西安市档案局、地方志办和文联。长期沉潜于陕西、西安地方档案史料和史志,特别是近现代陕西、西安地方历史的研究,为陕西省地方志办现聘审稿专家、西安城墙历史文化研究会现聘研究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