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七月流火,密云也热。央视“跟着书本去旅行”栏目组终于成行,我们从燕子来时的四月就开始筹划,只因疫情捣乱,不断错后,也因我来密云租房观鸟,栏目组决定就来密云拍,幸好密云园林绿化局闻讯积极推动,安排人员车辆,预先筹划落实鸟点,所以有力地保障了拍摄的顺利开展。7月4号一早我坐公交车从朗山社区至密虹公园,提前等待央视一行人。导演摄像录音剧组……央视大队人马抵达后,先来到鼓楼,密云的鼓楼,这是初建于明,复建于清,毁于日寇轰炸,再建于2001年,关键是建成后,从未允许上人参观,我们是头一批,甭管怎样,我也未曾奢望上鼓楼,却借央视的光,上了楼。在此目的是拍摄雨燕,七月,雨燕在京的繁殖已尽尾声,仅见稀稀拉拉的几只飞来飞去。那也忙活了一上午,万事开头难吗,特别是密虹桥上的相见戏,我与主持人笑舒美眉的表演,有点搞笑。</p><p class="ql-block">园林绿化局午餐后,乘局里的旅行车去密云水库牤牛河入水口的学各庄,采访观鸟活动。骄阳似火,好在那里的鸟类观察员王树军家是纯粹的爱鸟之家,家中房檐下的燕子已经该哺育第二窝了,夕阳落日里,我拍到红日里的家燕场面,十分亮丽。夜晚投宿附近白土沟的民宿,一位贵州女老板经营,一座典雅的小院,十分惬意而舒适,我倒头便睡。</p><p class="ql-block">7月5号一早早餐,口味不错,央视摄像师放无人机航拍小村小院,估计鸟眼看世界,一定很特别!我们在树军与家人帮助下,动员各种车辆,包括“三蹦子”拉人拉设备,冲向牤牛河口,一下车,我就望见水库方向电线上的斑鱼狗,似乎特意等我们,开拍!没过多会儿,斑鱼狗一侧身,飞走!这一下,也算我不都是无病呻吟,斑鱼狗给我一个机会能有感而发真情流露地接受了央视的采访。</p><p class="ql-block">上午鸟友安妮、巨浪都来到学各庄鸟点,三人配合说笑自如地站在央视镜头前,不是头一回,还是游刃有余的。安妮给我与主持人美眉,树军鸟友,拍了一组“鸟人三人组”简直帅呆了。中午不老屯镇史镇长也来现场接受采访,畅谈促进观鸟产业化的话题。中午在观鸟之家,恰好树军鸟友的双伴孙女放学回家,于是拍摄了她俩吟唱我编写的“爱鸟拍手歌”,一帮专业人士围着两个农家娃,拍摄录音都是央视水平,我猜效果不会差!</p><p class="ql-block">由于雨前闷热,大家很努力,却很乏力。傍晚去看一窝黄鹂,可惜未遇主人。镇里派车送我们转场至北庄朱家湾,下榻碧水源农家院。不远就是来过几次的清水河,流水潺潺,沁人心脾。盈耳皆黄鹂,夜闻猫头鹰。</p><p class="ql-block">7月6号黎明五时,闻鸟即起,再至河边,平时鸟人来去纷纷,此刻为我一个,独享清水河的清静!上午,本地另一位七旬老太太刘方圆鸟类观察员骑车抵达,是电动三蹦子,满载一车杏,她号称是“卖杏人里唯一的观鸟者,观鸟者中唯一的卖杏人”。央视一行人对她做了采访,脖子上挂着变焦600的黑卡相机,侃侃而谈,老太太古道热肠,还塞给我们摄制组各位很多家里树上摘的杏和李子。</p><p class="ql-block">朱家湾,我轻车熟路拍到绿鹭,冠鱼狗,红嘴蓝鹊、黑卷尾,池鹭,发冠卷尾……特别是带大家看长嘴剑鴴,在谁都未见时,我竟然发现眼前鹅卵石堆里的保护色极其高超的成鸟及毛茸茸的雏鸟,自鸣得意小确幸。</p><p class="ql-block">7月7号一早在此享受清水河潺潺流水与黄鹂树冠的晨歌,告别梁大妈的碧水源农家院,奔赴密云水库,这也是我从未奢望的去处,毕竟严禁进入。借央视光,此行能坐上天然气动力小艇劈波斩浪,接近“鸟岛”,其实就是些鸬鹚,苍鹭白鹭池鹭夜鹭,无他。四天的采访,终于圆满结束,“跟着书本去旅行”,期待大片呈现,山水大美密云。</p> <p class="ql-block">以上是密云鼓楼拍摄雨燕情景,一下为不老屯牤牛河入口野外拍摄花絮。</p> <p class="ql-block">以上是第一天和第二天密云鼓楼、不老屯学各庄的工作照。一下为视频。</p> <p class="ql-block">以上是清水河畔的采访与观鸟成果。一下则是视频。</p> <p class="ql-block">一下是密云水库工作照</p> <p class="ql-block">一下是密云水库工作视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