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同 煤 骄 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从大同煤矿共青团岗位走出的正省部级干部支树平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晋能控股组建后,同煤集团在人们的视线中消失了,但人们仍然怀念大同煤矿这个无形资产(大同煤矿曾在煤炭系统世界知名,中国第一);仍然怀念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那时的大同煤矿;仍然怀念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那时大同煤矿工人们的冲天干劲;仍然怀念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大同煤矿那时的社会风气;仍然怀念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那时的大同煤矿的辉煌发展历程。而让人们引以为荣的是:大同煤矿曾在前六十年的发展过程中,共为祖国的能源发展贡献优质煤炭21亿吨,(21亿吨煤炭按1米的见方排开,能绕中国960万平方公里周长22000千米95.45圈),六十年来大同煤矿共为国家上缴利税近500多亿元。大同煤矿不但出煤炭而且还出人才,记得那个时候,先后从大同煤矿走出了韩英、王茂林、胡富国、王森浩、王君、支树平、闫武宏、靳承绪等八个省部级干部以及邵金旺、陈日新(2018年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于“改革先锋”称号)、肖向东、刘守仁、马杰、朱晓喜、彭建勋等为首的几百名厅局级干部,以金智新(院士)、向宝璜(出席党的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代表)、陈志清、张枚同(煤炭行业文化终身成就奖)、黄树芳(煤炭行业文化终身成就奖)为首的上千名科技及文化界各类优秀人才。他们是大同煤矿的骄傲!也是大同煤矿辉煌发展历史的见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原中央委员、国家质检总局党组书记、局长支树平,是地地道道的大同煤矿职工子弟,是大同煤矿培养起来的干部,是从大同煤矿共青团岗位走向正省部级领导岗位的。多少年来,他虽然离开了大同煤矿,但并没有忘了同煤,但凡见了同煤人,就要告诉大家,我出生在同煤,同煤是我的第二故乡,我是地地道道的大同煤矿人,他时时刻刻关注着大同煤矿的发展,只要一有机会就总想帮大同煤矿一把。我们大同煤矿人,为有这样的骄子而感到无比自豪和荣幸,并感到无尚的光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和支树平是在贫困时结交的知心朋友,我们从认识到现在已经有50年的友谊了。50年来,无论是同在基层当干事;无论是同在任基层团委书记;无论是在双方处于上下级关系;无论是一个在政府任职、一个在企业任职;无论是在双方职位差距越拉越大,工作之地相距越来越远;我们都相互挂念、不离不弃;我们都心心相印,情同手足;我们都肝胆相照,亲密无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原中央委员、政协常委、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副主任、国家质检总局党组书记、局长,现中国老区建设促进会会长支树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作者和支树平同志的合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作者和支树平同志两家人的合影。从左至右李春萍(作者爱人)、谷泉、支树平、邢雁伶(支树平爱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1、我们俩是同在基层当干事时做知心朋友的。当年我在局团委当干事,支树平同志在永定庄矿党办室当干事。我们俩有三个共同点:一是我们俩家庭都很贫寒;二是我们俩全家都是姊妹六个;三是我们俩都喜欢写作,都在岗位上从事文秘工作。我们俩初识于一次蹲点工作中。1976年7月28日唐山发生大地震,其对大同波击也很大。当年永定庄矿完不成生产任务,加之地震工人们返乡避险的很多。为此,大同矿务局派出局工作组去永定庄矿蹲点,我从局团委被选派到局工作组随团蹲点,任务主要是为蹲点工作组领导写材料做宣传工作。当年支树平同志在永定庄矿党办室任秘书,是永定庄矿党办的主要笔杆子,主要为矿领导写材料。由于工作需要我们俩经常接触,后来就处成了知心朋友。对于支树平同志的家庭和为人,我最初是听当年的永定庄矿党办副主任孙辅智同志介绍的。他对我说:“支树平同志的父亲叫支彩,原是我们矿一个队的队长,六六年出了工伤,七五年初病重去世了,家里七口人,他母亲一个人拉扯着六个孩子,生活来源主要靠支树平同志每月36元钱的工资,非常困难。支树平同志人品好,文学功底好,记忆力好,过目不忘,干工作不怕吃苦,有一股“拼命三郎”的劲头。一次,给矿党委搞一个大材料,几个秘书们搞了好几稿,领导还是不满意,最后这个任务就落在了支树平同志一个人的身上。为搞好这个讲话稿,支树平同志翻阅了大量资料,又一连熬了几个晚上,突然支树平同志发起高烧来,我叫他到医院检查一下,他坚决不肯,一直熬到把讲话稿圆满完成。写完讲话稿后,到医院一检查,说他的扁桃体化脓了,需要手术,没办法他才住了院,并做了手术。”听了孙主任的介绍,我从心底非常佩服支树平同志的为人、学识、能力、和工作的敬业精神。当年工作组要求“三同”,即同上同下同劳动,我们工作组就住在矿招待所,而矿上党办室每天陪同我们的就是孙辅智副主任和支树平同志。按照“三同”,我们要下井到区队去和工人们一起劳动,上井后还要跑区队了解掌握生产动态,平时要给工人们写劝返信,遇有开大会除了要给领导连明昼夜写讲话稿外,矿上的大会会标、发通知、贴标语都是我和支树平同志的工作。那个时候我和支树平同志几乎天天在一起,形影不离。支树平同志对我特别关照,那个年月,矿上招待所的伙食并不怎么好。支树平同志经常领着我到他家吃饭。支树平的母亲叫管珍兰,是个家庭妇女,识字不多,老实本分,但中国人从古至今赞美伟大母亲的特质都具备了。她在四十岁丈夫就去世了,身边还带着六个孩子。她坚毅、勤劳、吃苦、善良、勇敢,硬是凭着一股决不在困难面前低头的精神,带着六个孩子捡炭、捡菜叶、拾土面、吃糠咽菜度过了最困难的几年,直至把六个孩子一个个养大成人,而她却苦了一辈子,终身未嫁。老人家对我也非常好,她的大同土饭如:莜面窝窝、莜面鱼鱼、搅拿糕、搅块垒、稠粥等等,做的都很有大同特色。每次一去树平家,老人家一见我,总要问寒问暖,还经常说:“谷泉,树平的家就是你的家,来矿工作就进家来。”有一次,我脚生了癣,脚痛的不能走路,树平除了要陪着我吃饭外,还得领着我去永定庄矿医院看病,隔几天换一次药,直至脚完全好了。支树平同志和我是知心朋友,有什么知心的话都和我讲。他曾对我讲:“他从小就很苦,因父亲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在矿井下当队长,经常不在家。特别是他十三岁那一年,父亲出了工伤,一直躺在病床上,家里劈柴、打炭、担水的活都是他干,家里没炭烧,他每个星期还要跑到几公里之外的狼沟去捡炭。他从小长到大,遇到最难的一件事,就是他父亲因工负伤在太原住院并去世在路上,那个时候他才刚刚参加工作,没有一点社会阅历,父亲在太原住了几个月,送饭、端屎、倒尿全是他伺候,住院期间为让医院给父亲好好看病,每天他还要代医院拖地打扫卫生。后来,他父亲病重医院劝其出院,没办法硬是他将父亲背着上了火车,结果父亲在火车上去世了,他还不敢哭,生怕火车服务员把他们撵下火车,硬是伪装着父亲还活着,假装伺候着,直至返回大同。我父亲去世后,家境陷入极度贫困。全家七口人,只靠我一人一月36元工资维持生活。父亲去世当月即1975年元月只领到8元工资(因上两月在太原陪侍父亲,几乎没工资收入)。刚刚安葬了父亲,眼下又要过年,手头太紧,悲愁交加!7名老同学见状,慷慨捐助35元,帮助这个家度过了这个最悲痛、最艰难的大年。此番恩情,终身难忘,我常常感念在心。其中一位同学,父亲去世,我已在局里工作,专门赶到矿上去抬棺送葬,以尽感恩之情、报答之心。”按我们大同的乡俗,只有儿子才应尽这样的责任,而支树平同志却能做到。中国最早的一部词典叫《尔雅》,对孝的释义为:“善事父母者为孝”,孝道对中国人的意义,不仅是治家治国之道,而且是人的灵魂归宿所在。我想就这一件事情就能说明:支树平同志从小就是个十分孝敬父母的孩子,而且是个知恩图报,乐于助人的人。他懂得:孝道是治家治国的根本,这也是他在后来的发展中,之所以能够挑起更重的担子的原因之一。他是我们这一代人的佼佼者,也是我们这一代人学习的楷模和榜样。我以我能和支树平同志结为知心朋友,这是我这一生的荣幸。讲起我和支树平同志在永定庄矿一同下井、一同跑区队、一同给职工写劝返信、一同为领导写材料、一同发通知、一同写大会会标、办矿黑板报的故事,能讲几天几夜,讲也讲不完。特别是后来,在他任了局团委书记,家搬到局里后,我成了他们家的常客,我们俩的爱人又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两家亲如一家,彼此之间的友谊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这是当年的局党委书记邵金旺,他是个老干部,对工作十分负责任,当时局里生产十分紧张,为了保证国家经济建设的需求,经常组织全局高产,他经常提的口号是“抓革命,促生产”(因那是文革刚结束不久)。当年给永定庄矿派工作组,就是他的主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1978年,大同矿务局永定庄矿党委办公室全体人员的合影。三排左二是支树平同志。二排中间者是孙辅智同志(之后他入伍当兵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这张照片是谷泉同志(后排左)和支树平同志(后排右),在一九八一年同在基层从事共青团工作时的合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这是当年大同矿务局政治部领导和部门负责人的合影。照片上二排左起第四人是政治部副主任张绍然(当年永定庄矿工作组组长),第六人是局党委副书记肖向东,第七人是政治部主任方琪,第九人是局工会主席李锦辉,第二人是宣传处处长刘守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永定庄矿党办副主任孙辅智,后任大同市市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2、支树平是我们那一茬团干的佼佼者。支树平同志是1977年5月进入大同矿务局共青团系统的,1985年8月离开大同矿务局共青团系统的,(中间去永定庄矿掘进区任党总支书记半年),在大同矿务局共青团系统连皮工作了九年。我从1976年5月进入大同矿务局共青团系统,(1982年7月~~1983年7月在局党校脱产学习一年)自至1984年7月离开大同矿务局共青团系统,和支树平同志在大同矿务局共青团系统一起工作了八年,应该说对他还是比较了解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①支树平同志在永定庄矿任团委书记期间,该矿团委在局团委内部是经常出经验的单位。据我记忆,仅我和局团委姚银贵同志就先后几次,深入到永定庄矿团的系统总结他们矿团委的经验。局团委曾多次在他们矿召开现场经验交流会。支树平同志还在局团委在俱乐部召开的全局青年工作会上,介绍过他们矿团委组织广大青年开展“争先创优当能手”的经验。支树平同志在永定庄矿担任团委书记期间,他们矿团委主动向矿党委请缨,带领青年们承担了永定庄矿生产过程中的急难险任务。为保证青年突击活动顺利进行,他们先后组建了采煤青年突击队、工程青年突击队、机电维修青年突击队等十几支青年突击队。无论井上井下,每遇急、难、险任务,就能看到青年突击队的身影,他们不计报酬,加班加点,苦活累活抢在先,超额完成任务,赢得了矿党政领导和职工群众的高度赞扬。</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②支树平同志在任永定庄矿团委书记期间,干得最漂亮的一件事情是:给中央调查组汇报青年职工的思想状况。1981年9月,中共中央书记处组织国家机关干部到全国各地进行职工思想状况调查。时任煤炭部总工程师的王森浩(后任山西省省长、煤炭部部长)带领一个调查组进驻了大同矿务局。中央调查组在永定庄矿调查期间,听取了矿团委书记支树平同志的汇报。在长达三个多小时的汇报中,支树平同志用翔实的材料,对不同层次、不同岗位靑年职工思想状况作了深入的剖析。他的汇报,中心突出,层次分明,逻辑严密,有数据、有事例、有故事,语言生动传神。让在座的调查组成员,对这位年轻干部的文才,口才赞叹不已。事后,据上层人士透露,听了支树平同志的汇报后,中央调查组专门出了一期简报,题目是:《一个了解青年的团委书记》,并向上级汇报了支树平同志的工作情况。</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共青团大同矿务局第七次代表大会召开,樊荣枝同志(二排右起第十一人)当选局团委书记。局领导肖向东(二排右起第十七人)、马朝智(二排右起第十八人)、高保林(二排右起第十六人)参加了大会。</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20世纪80年代初,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书记王建功同志曾来大同矿务局团委调研。这是他和全体团干的合影。三排左起第七人是王建功书记,四排左起第四人是支树平同志,二排右起第四人是作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1981年7月,樊荣枝书记(二排左六)调离大同矿务局团委。这是全局各基层团委书记欢送樊荣枝书记的合影。第四排左起第五人是作者,第六人是支树平同志,当年我们俩站在一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当年,支树平同志在永定庄矿任团委书记,他们团委在大同矿务局团委组织的“百日出满勤,百日无事故,百日破纪录,百日多贡献”的活动中,破了许多记录,创了多个水平,支树平同志曾代表永定庄矿团委在“共青团大同矿务局四百竞赛活动总结大会”上介绍经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在大同市参加完团干学习班,团干们在大同公园划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当年大同市团委举办的团干学习班,安排的学习内容很多,业余时间还安排了很多活动。其中最精彩的是:大同市各单位团委书记组成一个队和大同矿务局团委(各基层团委书记)组成一个代表队打比赛。支树平同志打前锋,我打中锋,我俩配合默契。树平的精准投篮,我的转身投篮,把大同市代表队打的稀里哗啦。</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3、在矿务局团委书记这个岗位上大显身手。一九八二年九月,支树平同志被提拔为共青团大同矿务局委员会负责人,同年十二月由中共大同市委常委会任命为大同矿务局团委书记。当月,支树平同志即赴北京,出席了共青团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并被选为团中央委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当时的大同矿务局,是全国最大的煤矿,下属40多个县团级单位,30多万职工家属,号称“百里煤海”。这是一个施展才华的大舞台,在这个大舞台上,支树平同志经过苦苦思索,再经过与同事们的集思广益,确立了面向多数、面向全体青工的着眼点,鲜明地提出了“两个多数动起来”和“唤起全体”的口号,确定了“当好煤炭基地建设突击队,工作打向全国去”的奋斗目标,带领数以万计的团员青年,开拓、创新、拼搏、奋战,导演出一个个丰富多彩、有声有色,影响了大同一代青年人的青春剧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①传达会议精神,开创了矿务局共青团组织的先河。一九八二年十二月,支树平同志出席了共青团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并且被选为团中央委员。大会闭幕后,经过严密组织、精心准备,支树平同志在大同矿务局大礼堂给全体青年们传达了共青团“十一大”会议精神。</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这天,偌大的一个大礼堂座无虚席,井然有序,参加会议的基层团组织负责人和团员青年代表全神贯注地聆听着支树平同志充满语言艺术感染力的演讲。支树平同志时而幽默风趣,时而慷慨激昂,妙语连珠,滔滔不绝。他把共青团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新思想,新精神,新方向,新举措用富有艺术魅力的语言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他的报告如一缕春风扑面而来,他的报告像一场春雨漂洒而至。让人觉得新鲜异常,让人觉得振奋异常,让人感到共青团前景一片美好,前途一片光明。他的报告赢得了在场青年代表同志们的一阵阵掌声。据细心人统计,那掌声足足响起四十九次!这在大同矿务局的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它开创了大同矿务局的历史先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②开辟新的活动领域,开创了矿务局共青团组织的先河。支树平同志在总结共青团传统经验的基础上,从企业生产经营的实际出发,不断开辟新的活动领域,把“改革创新,以变应变”的思想,贯穿于“爱岗争优”以及“包、保、创、建”等系列活动之中。突出抓了五个适应:一是适应企业分工趋细、责任到岗的新情况,组织引导全体青年爱岗争优,由过去八小时以外为主频繁突击转到以八小时内为主的尽职尽责、争优秀、多贡献上来。二是适应企业竞争趋强、全面承包的新形势,组织成建制的青年突击队带头承包,起示范带头作用。三是适应企业管理趋严、环环紧扣的特点,组织青年以发挥体力优势和发挥智力优势并重,参加管理,保生产保安全。四适应企业分配趋活、劳动所得和劳动成果紧密相联的新变化。组织引导青年创效益、创高分,变过去的义务劳动为主为多劳多得多贡献,勤劳致富争冒尖。五是适应企业改革趋深、青年活动领域扩大的新课题,建立经常化的青年网络,为共青团组织更加深入地渗透到企业内部、特别是经济领域提供抓手和依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③求爷爷告奶奶争取到活动中心,开创了矿务局共青团组织的先河。说起创建青年活动中心,当时的局团委人都知道来之不易,这是支树平同志求爷爷告奶奶跑下来的。支树平同志任局团委书记后,一直想给青年人找一个集中活动的地方。为此,他几乎转遍了新平旺的每一个角落,终于发现,在局机关俱乐部东侧有一处闲置的建筑比较理想。据说这里原是线路工区的会议室,有人说是准备用来做长途汽车站的。为了争得局领导的同意,他从房管科找起,一直找到行政处长、分管副局长、局党委书记,一次次反复说明局团委创办“青年活动中心”是开展“写矿山,画矿山,唱矿山”的活动的需要,是开展文体活动对场地的实际需求,终于得到局领导的认可,同意将该建筑交由局团委做青年活动中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④修建的校北街青年路,开创了矿务局共青团组织的先河。大同矿务局办公楼东南是学校聚集区,这里有矿务局一中、二中、三中、煤校、技校,正对办公楼的大街叫校北街,每天数以万计的学生上学放学都从这条大街通过。但是,当年的校北街只是一条土路,坑坑洼洼,高低不平,就像人们说的那样,晴天是“扬灰”路,雨天是“水泥”路。为了解决学生们行路难的问题,支树平同志想把校北街的道路改造作为“青年文明路”的示范目标。他带领局团委机关人员进行现场勘测,制定了规划设计方案,组织动员平旺地区机关、医院、学校的团员青年投入到这项造福后代的青年工程上来。校北街的道路改造工程,从83年春天开始,支树平同志身先士卒,带领团员青年挖土方、搬石头,-米一米地整理路面。局团委的行动得到局筑路队、工程处等单位的支持,他们支援材料,岀动车辆和专业人员积极配合,终于将一条高低不平泥泞坑洼的土路,硬是修理成了平坦整洁的大道。</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⑤青年歌手演唱会,开创了矿务局共青团组织的先河。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局团委开展的“唱矿山”活动在百里煤海蓬蓬勃勃,声势浩大。当时,大同矿务局工会副主席、文委秘书长张枚同创作的歌曲《年青的朋友来相会》,深受广大团员青年的喜爱,在矿山青年中广泛传唱。为了把“唱矿山”活动引向深入。在支树平同志的倡导下,局团委组织了全局“青年歌手大奖赛”。这次“青年歌手大奖赛”,从基层团组织开始,层层组织,层层开展,处处演唱,把歌声唱到了车间、工厂,井下大巷。局团委还将“青年歌手大奖赛”中选拔出来的优秀歌手,组成了青年歌手巡回演唱团,深入到大同煤矿各基层单位,包括偏远的重点工程建设单位和地区偏远的单位驻地,为全局职工送去了热情洋溢的歌声,受到了广大矿工的欢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⑥遍布矿山角落的“五小”竞赛活动,开创了矿务局共青团组织的先河。大同矿务局在全国煤矿企业中,当年属于最大的企业,团的组织也属于团干人数最多的企业。为了将团的突击作用参与到煤炭生产建设的各个方面去,局团委号召团员青年开展以“小革新、小窍门、小建议”等内容的五小竞赛活动。煤峪口矿采煤一区五队团支部书记赵光明,在局团委的指导下,应用QC技术、通过组织青年QC攻关活动,提出对采煤五队由8101一1工作面直接采到8601一2工作面,这项过空巷的方法采用了QC工作法,得到区队领导的认可,从七月下旬开始到九月顺利进入新工作面,节省搬家用工1500个,回收煤柱原煤2665吨,创造价值61万元。这项成果获得大同市全面质量管理优秀小组奖,获得国家级优秀QC小组证书和奖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⑦共青团山西省委基地建设青年突击队经验交流会在大同矿务局召开,开创了矿务局共青团组织的先河。1983年8月,共青团山西省委在大同矿务局召开了“山西省煤矿基地建设青年突击队经验交流会”,这次会议,规模空前,影响深远,中共山西省委第一书记李立功到会并讲了话,支树平同志代表大同矿务局团委在会上介绍了经验。这是对大同矿务局十几万团员青年的鼓励与鞭策,也是对支树平同志担任局团委书记以来工作的肯定和支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支树平同志担任大同矿务局团委书记以来:1984年5月,局团委被团中央命名为“新长征突击队标兵”;1984年10月,局团委被团中央宣传部、中央电视台和《青年文摘》杂志社联合授予“第一届全国五四青年智力竞赛组织奖”;1984年12月,局团委被共青团山西省委授予“新长征突击队红旗”;1985年5月,局团委在省青年群英会上荣获“新长征突击队红旗”称号,团委书记支树平被评为优秀团干;1985年8月,局团委被共青团中央命名为“青年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1985年12月,局团委被共青团山西省委、山西省煤管局和山西电力工业局联合评为“为重点建设献青春竞赛先进单位”;1985年12月,局团委被共青团大同市委评为“先进团委”。</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提升为局团委书记的支树平同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1982年9月,支树平同志提任共青团大同矿务局团委书记时,和全体团干的合影。照片上前排左起第五人是局党委副书记郝万琪,依次为局党委副书记高保林,局团委书记支树平同志。三排左起第五人是作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这是支树平同志(前排右三)任局团委书记时,局团委全体人员的合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局团委开办的文化活动中心被青年们称为“青年活动乐园”(这是当年的报道)。一年来,接待参观各式展览青年一万多人次,举办各种大型联欢15次,举办各种培训班主23个,举办其它活动50多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青年们在文化活动中心跳青年交谊舞。</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这是局团委在文化活动中心举办手风琴培训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支树平同志任大同矿务局团委书记时,组织局本部地区团员青年修好的校北一条街,现在越发容光焕发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在全局歌咏比赛大赛中,煤矿二中代表队获冠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支树平同志任大同矿务局团委书记时,发动青年们展开“唱矿山”活动,一直延续至今,现在起名“矿山百灵”,已经连续搞了十四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在煤炭部组织的全国机掘队“双上纲要”竞赛活动中,大斗沟矿青年机掘队以单孔2.187米的优异成绩获得.“三连冠”。这是局团委书记支树平给该队授“青年开拓先锋”锦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支树平同志担任大同矿务局团委书记时,曾创新开展了“五小活动”,这个活动深入人心,一直延续至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这是煤峪口矿团委在举办青年“集体婚礼”。</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局团委正召开青年工作研究会。</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看!这帮青年团干部有多自信,多自豪!前排正中是局团委书记支树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共青团山西省委员会青年突击队现场经验交流会在大同矿务局召开,中共山西省委书记李立功(二排右起第15人)同志亲临大会,二排左起第十一人是支树平同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4、支树平同志不论官当多大,平易近人,谦虚谨慎,深得广大群众的好评。1985年支树平同志调离了大同矿务局,他先后任共青团山西省委副书记,共青团山西省委书记,山西省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中共山西省委常委、山西省委组织部长,中共河南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河南省委副书记,国家质检总局副局长、副书记,党的第十八届中央委员、国家质检总局党组书记、局长,全国政协常委、提案委员会副主任,现任中国老区建设促进会会长。我和他是50年的知心朋友,如果让我来公正地评价一下他,我认为他有五个最突出的优点:一、是人品好。人品的好与坏,评判的标准有五个:①真诚(对人坦诚)、②诚实守信(群众口碑好)、③谦虚(从不自满)④、善良宽容(在别人困难时,总能伸出援助之手)、⑤感恩(知恩图报)这五个方面支树平同志都占了。过去我一直不明白山西省委书记胡富国,为什么当年要选(团省委书记,年令仅41岁)的支树平同志任省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后来又提任省委常委、组织部长直到今天我才找到答案,胡富国书记真是眼光敏锐、见解高超、独具慧眼呀!二、是博闻多识。支树平同志论基础文凭并不高,但他多少年来一直在孜孜不倦学习,而且是活到老学到老,一直从大专读到博士,从没耽误过一天学习。考北京煤干院之前,我也曾考过电大。那个时候团干单位都给放假了,而支树平因当时已任大同矿务局团委书记,他既要坚持正常工作,还要参加考试,从没休息过一天,但当年他在电大班的考试成绩名列前茅。人们说他过目不忘,这是实事。但我认为:在这个世界上天才是极少数的。我和支树平相处了50年,据我了解:支树平之所以能够做到过目不忘,这和他的勤奋精神有很大关系,其吃苦精神是一般常人所不能比的。每次团的系统开大会,他不拿稿子一讲就是三个多小时,而且重复、啰嗦语言很少,可想在这背后,他要比别人多付出多少?这些只有他自已知道。三、是尽职敬业。这一点我不说大家也知道。他二十九岁就当了局团委书记(正处级),后来到了团省委工作,从副职又提升为正职(正厅级);后荣调省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提任山西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副省级);1998年10月调任河南省省委常委、组织部长,接着提任河南省委副书记;2005年转调国家机关:国家质检总局任副局长、副书记,后又提任国家质检总局局长、党组书记(中央委员),他不论走到那里,那里的工作都搞得非常好,而且所到之处,没有坏名声,群众评价都极高,反映都很好,这不能不说他是个尽职敬业的人。四、是无论官当多大,没一点架子。2012年10月,同煤集团重组漳电,支树平同志帮了很大忙。在中国证券会重组委无条件通过同煤的重组方案后,当时漳泽电力个别领导有些灰溜溜的感觉表现了出来,支树平同志得知后,把同煤集团重组漳泽电力领导组全体、漳泽电力领导及中间机构30多人请到质检总局庆祝,开头有一段话他说:“重组漳泽电力这既对同煤好,也对漳泽电力好。从同煤讲:煤电一体,今后可以发展的更好。而从漳电讲:找到了新婆家,这样可以避免退市。漳泽电力是央企,而同煤过去也是央企。那个时候,同煤的党委书记中组部任命,同煤的局长国务院任命。同煤集团在煤炭系统世界知名,并不比中电投差。他说自己是大同煤矿的职工子弟,如果没有大同矿务局的培养,自己不会从一个穷小子,一步一个台阶走到今天,而且还当了国家的高级干部。同煤是他出生的地方,是他的第二故乡,対于同煤集团的发展和前景,他在时时关注,希望同煤人、携手漳电人,把大同煤矿的事业共同办好,让同煤集团的明天更美好!”一番话说的大家都笑了。支树平同志平易近人,从不摆官架子,尤其是见到曾经和自己一同工作过老同志,总要问长问短,并予以关心。在见到同煤子弟后,总要摸摸头、亲亲脸。对于同志们找上门求他办事,从不推托,能办则办,不能办则总要解释清楚。五、是为人谦虚谨慎。他的两个儿子都是凭自己刻苦学习考上了大学,学校分配的工作,也都不在他领导或分管的省份、单位工作。他常对他们说:“在这个激烈竞争的社会,不要靠父母,不要靠关系,这一切一切都是靠不住的,能靠住的只有你自己!”他要求他们:“要靠自已的打拼,闯出一片新天地!”两个孩子也朴实谦虚,工作上也很努力。支树平的爱人邢雁伶,她当过老师、在煤炭系统机关工作多年,她贤惠、善良、吃苦、肯学、勤劳、平易近人,没有一点“官太太”的架子。邢雁伶的父亲是个解放前参加工作的老革命,在大同市政府机关工作是个处级干部,邢雁伶当年找支树平时,支树平在学校当教员,支树平的父亲当年在井下工作是个队长,后来不久就去世了。全家七口人,全靠支树平一个人的工资支撑,但就是在这种情况下邢雁伶也没有退缩,邢雁伶看对的是支树平的人品、学识、能力。在支树平同志担任领导后,经常连点加班,有时几天家里也见不到人影,在支家、邢家邢雁伶要上管支家、邢家双方的父母亲,下还要照看两个孩子,特别是在她的两个孩子上初中后,邢雁伶不但要在生活上关照全家,还要辅导两个孩子的学习,有几年把邢雁伶忙的焦头烂额,但邢雁伶同志非常支持支树平同志的工作,从来没有抱怨过,从来没有在支树平同志面前发过一次脾气。邢雁伶同志在她们单位是高管,工作非常认真,学习非常刻苦,工作从不让人瞧不起,她在单位非常低调,在一个单位工作了十几年,直到退休,人们一直都不知道支树平是她的爱人。支树平同志对秘书、对我们这些多年的好朋友,要求也很严,每次去他家,他总要告诉你:要敬业工作,廉洁奉公,绝不可学一些坏习惯、坏习气、坏作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我与支树平同志是知心朋友,他的成长我看的清清楚楚,他的一些优良品格和敬业精神及孜孜不倦的学习精神影响了我一生。1996年他南开大学政治经济系研究生毕业,并拿到硕士研究生学位;在他的影响下,我2000年中央党校科社系本校在职研究生毕业,并拿到了研究生文凭。我和支树平同志无话不谈,在大同矿务局任矿党委书记工作那一段,支树平同志已任共青团山西省委员会书记,每遇难题、特别是难解的疙瘩,我总要追到太原向他述说,每当此时他总要给我做思想工作,我有很多缺点如:脾气暴躁、说话不拐弯,平时工作容易得罪人,就是支树平同志指出后改正的。他对我十分关心,1984年我考取了北京煤炭管理干部学院,临行前他向当年大同矿务局主管干部工作的局党委副书记郝万琪同志推荐了我。1995年,大同矿务局调整干部,当年大同矿务局党政并没有推荐我,但我在群众推荐时名列前茅,当年中组部有个文件规定:凡提拔任用干部,群众推荐必须超过投票者半数。当年,来大同矿务局考察干部的有五家上级组织:中央组织部、国家人事部、煤炭部人事司、山西省委组织部、大同市委组织部。当时支树平同志任山西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山西省委组织部对这次考察负有监督责任。当时煤炭部在全国一共考察了200多名干部,这些同志先后都安排了,唯有我一直迟迟安排不了。支树平同志代表山西省委组织部曾多次赶到煤炭部和其商量我的安排问题。后在他的沟通下,煤炭部和山西省委协商同意,把我安排在了煤炭部、山西省共管单位:太原煤气化总公司工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提任山西省委常委、组织部长的支树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作者夫妻两人和支树平同志爱人邢雁伶(左二)、支树平同志大儿子支吉(左一)的合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支树平是个知恩图报的人,虽然他离开了永定庄矿,但他心里总惦记着永定庄,但凡回到大同,只要有时间总要返回永定庄矿看看原来的矿山,看看原来和他一起工作过的老领导老同志。这是2011年8月2日,支树平(左一)又一次来到他曾工作过的永定庄矿看望干部职工,和矿领导的合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2018年8月9日,时任十三届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副主任支树平(右三)时隔7年再次来到永定庄煤业公司看望干部员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支树平同志知恩必报。这张照片中坐在凳子上的叫郝万琪(己故),原是大同矿务局的局党委副书记,是支树平同志的老领导。在郝万琪书记退休、特别是生重病的十年中,不论工作多忙,支树平同志只要一有时间就去家探望他。他去世后,他的爱人、孩子支树平都予以关照,多少年来从未中断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这张照片二排左起第六人叫毛生渊,原是大同矿务局的团委书记,曾任永定庄矿党委副书记,是支树平同志的老领导,文革中就因写了一篇文章受到影响,之后组织上又给他恢复了副处职务。支树平同志有情有义,不忘旧恩,不论是毛生渊同志受到冲击,还是恢复了职务,支树平同志对他的关怀始终如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这张照片中坐者叫李占林(已故),原任永定庄矿党委书记,是支树平同志的老领导,退休后生了重病。此时,支树平同志已升任副省部级干部,后来又提任正省部级干部,无论是在太原工作,还是在河南工作,特别是调回北京工作,每年春节放假,支树平同志总要抽出时间去探望李占林书记。这张照片是2012年春节期间,作者(右三)陪同支树平同志(右四)去看望李书记时和他全家人的合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支树平同志在回答记者的提问。</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支树平同志在全国质检大会上讲话。</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支树平同志和外国友人的合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支树平同志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部长王毅的合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支树平同志在质检系统下属单位调研。</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支树平同志参加国际质检工作研讨发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支树平同志和董明珠同志进行亲切交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支树平同志深入基层调研。</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支树平同志(中)检查基层工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支树平同志(右)在听取基层单位领导汇报工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支树平同志离开大同矿务局已经40年了,虽然他离开了大同矿务局,但大同矿务局的老百姓并没有忘记他,总要说起他,说他是大同矿务局走出去的优秀干部,说他是大同矿务局的骄子!说他是大同煤矿职工的骄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文章中的主要内容采编、调研由原同煤集团老年战略研究会副秘书长、原大同煤矿团委书记毛生渊同志,同煤集团原文委主任李君同志,大同煤矿著名作家刘云生同志负责,同煤集团老年战略研究会全体同志参与研究讨论方案,在调查过程中我们还专门采访了原在支树平同志身边工作过的如:常征、刘珂、胡永刚、范云等同志,最后由原同煤集团党委副书记、同煤集团老年战略研究会会长谷泉同志进行修改、统编,并配以照片说明和音乐)</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二O二二年七月九日</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