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孤独容易走心

西风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读刘亮程《一个人的村庄》</p> <p class="ql-block">一个人的村庄?本来喧嚣鼎沸的村庄,此起彼伏的鸡鸣狗吠羊咩牛哞,乡亲们围蹲树下边吃边唠的东西家长,母亲们亲切又略带愠怒的唤儿晚归……却最终被作者写成了一个人的村庄,这其中得有多么强烈的情感孤独啊。</p><p class="ql-block">作者通过回忆与当下的对比,表达了自己的这份孤独,因为我的村庄只留在了我的文字和记忆里,剩下的只有新鲜却又熟悉的阳光和空气。</p><p class="ql-block">作者谈到了文化遗产保护,每个时代甚至是每个时间段都有特殊的文明和文化遗存,只是我们大多人更重视时间久远的,却又忽视近期和当下的,也导致一边在保护一边在遗弃。拆旧建新已经让多少城市村庄成为钢筋水泥丛林,千城一面,万村一面,同质化严重。文化标识和文化气息越来越少,而还在乐此不疲。今人无视今人之所为,最终结果可能是后人复哀后人矣,只能从文字和图片里去追忆先人的过往。</p><p class="ql-block">还好高屋建瓴的远见之人还是有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传统村落的保护利用被越来越重视,可能会给正在消失或将要消失村庄活下来的机会。这应该是时代之幸吧,不用将来某一天站在某某村遗址的标识牌前让讲解员带我们在图片里徜徉古村落之美。</p><p class="ql-block">作者单独用了章节说写作的事情,说一门三兄弟跟写作的故事,大哥三弟都比他有才,最终却是他写出了洛阳纸贵的好书,当然这有自谦的成份。也谈及写作是一件很难得事情,我绝对认同,过了四十余载,我除了写过些汇报材料领导讲话稿,什么所谓文章也没码成过,倒是市场有些小念头不安分爆发,却也都因为志大才疏举笔忘言不了了之了。</p><p class="ql-block">那个时代每个人记忆里大多都有一个村庄,与作者的村庄各有特色却也大差不差。但我们却不能像作者那样唯美生动,幽默风趣,富含感情,把她复原出来。除了功底一定还有艺术的成份。这像极了拍照,从高处向下拍,目标就会矮小猥琐,平视拍,事物最真诚实在,仰视拍,事物就会高大威猛。作者应该是把写三种当时巧妙组合,把一个西部小村展现的淋漓尽致,就连两股炊烟都能暧昧出故事,满村炊烟随着年龄增长由村之发也长成了村之根。</p><p class="ql-block">一个人的村庄记录了一个时代人的成长,让经历过的人重拾回忆,让没经历过的人感受曾经的烟火气息。似乎我从书中看到了儿时的自己,晚上一群小伙伴集中在村中小庙门口听二大爷讲九里八村志怪故事,散场后一路哭喊飞奔回家的场面,清晰如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