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游杜家山与后沟古村

漫步云端

<p class="ql-block">游玩地点:榆次杜家山,后沟古村</p><p class="ql-block">行程:一天</p><p class="ql-block">主摄影拍照:赵玲爱</p><p class="ql-block">午餐:杜家山纪念馆杏林食堂</p><p class="ql-block">交通:自驾三车同行</p><p class="ql-block">出镜:王卫红/汲树华/李国顺/张丽华/张 英/郝风岭/高继秀/赵玲爱/徐振威/史秀卿/张富英/苑庆金/金银雪/刘贵秀/王明旺。</p> <p class="ql-block">随着太原疫情的平稳和清零,上个月的今天(2022年6月7号)在群里发通知让同学们志愿报名去太原植物园和晋祠聚聚玩玩,自游玩了那一天后,从此拉开了近郊游的序幕,期间大家不断建议,经常聚聚多组织一些一日游的活动,所以在这一个月之内先后游玩了植物园,晋祠,乌金山,小西沟等,又有人提议去杜家山和榆次后沟古村落游玩,今天如愿以偿。</p> <p class="ql-block">我们是1974年时,也亲身经历了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现在同学们都巳退休,每当回想起那段学农的场景与生活,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今天刚好赶上是24节气中的小暑第一天,我们一行15人不顾酷暑炎热,意志坚定地自驾来到了那心中的圣地-杜家山。</p> <p class="ql-block">走进热情似火的七月,踏进绿茵环抱的杜家山,我们欢聚一堂唱吧,跳吧,尤其是高继秀同学给我们的扮演非常精彩,让我们共同追忆那难忘的岁月 ,让我们共同抒发那珍贵的友情和友谊。让我们满怀豪情地尽情欢乐吧!</p> <p class="ql-block">七月的天空流光溢彩,七月的大地笑语欢歌,多少人,多少事,多少情,多少谊,值得我们铭记在心中,多少山,多少水,多少天,多少地 ,值得我们思慕日久重游故地,学农的岁月-杜家山。</p> <p class="ql-block">杜家山村位山西省榆次区乌金山镇东北面。20世纪60年代杜家山村成了“知青运动”的典型,只有5户16口人,面积只有1万平方米的小村子最多时住进了118名知青。2012年末山西省晋中市文物局准备资料,以申请其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后沟古村浓缩了黄土旱塬农耕文明的传统经典,保存了中国北方汉民族自给自足的传统文明。民居建筑为典型的黄土高原土穴窑居,其特点是依崖就势、随形生变、层窑叠院、参差别致。遥相呼应的石窑、土窑、砖窑、明券窑、土挖窑、独体窑、里外窑等,形成了后沟村浑然天成的独特风景。</p> <p class="ql-block"> 王卫红发表感言:</p><p class="ql-block">那年,因为高中时的体育训练,没有与同学们一起去杜家山亲身体验学农的场景,多少年来一直心心念念要去看看当年知青战天斗地的杜家山,今天终于如愿以偿来到了这里,走进杜家山村,看到留存有当年知青们自己动手盖的食堂、宿舍。以及知青学大寨而自行建造的石窑,现部分窑洞巳坍塌,食堂宿舍屋顶漏雨,宿舍内正面有自己抹的大大的黑板,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在纪念馆又听周山湖老师的讲解,使我对杜家山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岁月更迭,历史沉浮兴衰,一代知青已是垂暮之年,蓦然回首,那遥远的青春,已然变成历史的斑驳。但是,杜家山仍是一代知青心中的圣地,一代知青心中永远的丰碑!</p> <p class="ql-block"> 张丽华游杜家山感言:</p><p class="ql-block">当躺在自家简陋的沙发上望着客厅20平米没有阳光白白的屋顶。回忆起杜家山出游的情景,心中不由感慨万分。当年上高中时去杜家山的务农巳不在脑海里,只有名还在记忆中,这次去杜家山原址实地查看,又在杜家山展览馆听老知青周山湖老师讲解知青的历程,而且还得到政府高度重视。对以往的人物又从新印记在我的脑海里,而且永远不会忘记。看了我们当时学农时住的宿舍及食堂还都存在,只是阳光从墙体四面射入,已经破烂不堪,但有我们的足迹,依稀记得返校是分两批回,当时是一部分同学先回,我们团员留下第二批再返回,那段经历留下了不堪回首往事。至此在这里首先谢谢三位司机无私奉献,不计辛苦。感谢群主组织,给大家创造了这么一个有意义的相聚。同时谢谢15位同学,有你们真好。</p> <p class="ql-block"> 张英同学游后感:</p><p class="ql-block">亲爱的同学们,时间过得真快,一晃快50年了,杜家山在我的记忆中已经很模糊了,在我的内心深处,只感觉杜家山非常的亲切,这次的出游才让我慢慢的回忆起我们风华正茂时杜家山的点点滴滴,让我感觉人生活得丰富多彩很有价值,总之,非常非常的开心,为我一生中加上了一笔丰富多彩的回忆!这得多谢王卫红的组织,多谢徐振威,王明旺,苑庆金三位司机和一行游玩的同学们。你们不辞辛苦为同学们策划了这次出游的机会,多谢赵玲爱同学不辞辛劳的为我们拍照摄影,高一班的同学,有你们真好,期待下次相聚!</p> <p class="ql-block"> 高继秀对杜家山的感慨:</p><p class="ql-block">杜家山村,1966年12月,北京长辛店铁中高二女生蔡立坚在“红卫兵串联长征”时经过这里,有感于山区人民生活艰难,毅然决定留在此处当农民,她是我国知青史上第一位主动要求插队的红卫兵。此举经1968年7月《人民日报》报道后影响扩大至全国,成为全国“知青”运动的先声。1968年底,毛泽东号召“知识青年到农村去”,之后,全国知青上山下乡运动达到高潮。我们是太钢四中首届高中毕业生,当年响应党的号召,学工学农,来到杜家山,这里有我们青春留下的汗水和年华,时过40多年,今天我们一行15人故地重游,看到这里的窑洞瓦房,食堂,一草一木让我们在这里尽情的回忆着,虽然美好年华己成为昨天,但今天的我们依然是记忆犹新,这是我们人生一篇美好的奏章。</p> <p class="ql-block"> 赵玲爱肺腑之言:</p><p class="ql-block">昨天久违的同学相聚,开心快乐放飞心情,首先感谢三位无私奉献的司机同学,给大家带来无忧无虑的童真快乐,让我们重拾青春留在那儿的碎片记忆,每次出行,三位同学都起早贪黑,有始有终,给大家安全护送到家,俺真诚的谢谢你们每次的默默奉献,感谢!</p> <p class="ql-block"> 徐振威留笔</p><p class="ql-block">此次游杜家山最先发起者,这里有我们曾经学农时留下的足迹,去年曾来杜家山因封山未能进入,只走到杜家山森林公园牌匾处,今年6月的一天单人骑摩托车先行探探路,之后我们一行15人自驾来到了杜家山,亲笔写下:怀念远去的岁月,原太钢四中高一班。</p> <p class="ql-block"> 苑庆金留言:</p><p class="ql-block">一别四十又八载,三车十五同龄人,去追梦,去回忆,去探索我们学习,生活的杜家山,在那里有我们的足迹,有我们的汗水,也有我们学生时代的欢乐,杜家山留下了我们精彩的一段情感,间苗挑水,日岀而做,日落而息,劳累的身躯,愉乐的心脉,那就是我们无邪的心境,杜家山我们又来了,虽然没有往日的欢歌笑语,虽没有当年的那些学长们,但杜家山依然永存我的心田,杜家山铭宇九州。</p> <p class="ql-block">年代感,是特定时间段铭刻在人们心中的特殊印记,照片记录着童稚童趣和青春芳华;装扮勾起联翩回忆,忆往昔峥嵘岁月,巍巍中华实现了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每一个奋斗者都是参与者、见证人。时间塑造了山河也缔造了奇迹,凝固了历史也凝结了精神,描绘了趋势也熔铸了担当。大家翻箱底找具有年代感的衣服和用具来装扮自己,接下来是随机抽取的杜家山和榆次后沟古村瞬间留下的照片,供大家浏览欣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