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曾经的那架傻瓜照相机,留下满满的几本影集,只是大多数柯达胶卷都聚焦在了子女的成长上面,父母的照片并不多。即便在后来数码相机流行后,电脑保存着相文件夹里也很少有他们的身影。在他们不多的照片里,幸亏留着一张特别的相片。之所以说特别,是因为拍下的是父亲的背影。</p><p class="ql-block"> 那是在2008年的上半年,老单位刚好组织去太姥山春游。虽然我有第一辆小车时曾自驾游去过福建太姥山,却忘了攀登太姥山时的艰难与山路峻峭,所以邀请身体健朗的父亲一同出行时,只是蜻蜓点水似的提到山还是较为平坦的。母亲的鼓动,考虑到我的陪伴,已是87虚岁高龄的父亲也就欣然同意随团出游。</p><p class="ql-block"> 一路上的开心与顺风暂且按下不表。到了太姥山山前,看到了那些似曾相识的美丽风景,原来的印象也有了点具体的记忆,可已经无法打退堂鼓了。大家来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游玩的兴致还是相当的高。突兀的太姥山的确神奇,远远看着光秃秃的山岩,如堆积的卵石一样,装饰成一路的风情与故事。人们尽情吮吸着清新空气,欣赏着如洗的洁白天空,感叹着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赞美着大自然的给予,在停停转转玩玩间,大家拍照的拍照,赏景的赏景,慢慢地也拉开了距离。我除了拿着个数码相机四处掠景外,就是陪在高龄的父亲边,确是不敢有丝毫的马虎。</p><p class="ql-block"> 随着山势攀升,沿途的景色越来越美,台阶也随山势越来越陡。连小伙子也能感觉怦怦跳的声音,更何况是87岁的老父亲了。我感觉到父亲脚步慢了许多之后,在一个稍有点大的转弯处,要背父亲走上那一段陡路,可他执拗着不肯,坚持着自己慢慢攀登。我顺势就在后面拍下了他登山的背影。然后挂好相机,紧跑几步紧贴在他身边,扶着父亲一起攀向太姥山的最高处……</p><p class="ql-block"> “爸爸来了!”这是母亲经常在我小时候拿出来教训威吓我的一句口头禅上方宝剑。虽然父亲从没打骂过我,但从小就耳濡目染在“严父慈母”的氛围,敢在母亲面前撒娇却不敢在父亲面前放肆,慢慢习惯了那代人所特有的家教方式,与父亲有种说不清道不明的距离感。一直就很少有直接交流的机会,基本上都是他说啥就是啥,他说什么就是什么。而看着身体一直健朗的他,总以为还能陪我走得更远,所以一直从没敢想没有了他之后的事。</p><p class="ql-block"> 就在太姥山旅游后次年的11月,他突然中风,此后再也没能站起来走过一步。在陪护他人生的最后十八个月里,虽然每天都想法设法与他交流,但中风后遗症已影响到了他的思维。此后的日子里,他一直活在虚拟的空间里,对自己小时的一切头头是道,而对眼前的一切甚至儿女的名字也模糊之时。直到他生命的最后,也没能得到他对我以及家庭的片言只语与身后嘱咐,留下了最大的遗憾……</p><p class="ql-block"> 至今也想不明白,当初怎么会那么随意地摄下父亲背影的镜头。更想不明白,历经环境变动与电脑的多次更换,这张照片还能完好保存着,也许是冥冥之中一种天意吧,只是当初拍下时并没有过多的想法。照片的构图并不清晰,照片中高耸的山崖,摇曳的小树,以及风化的台阶,在父亲坚定的脚步下是如此的渺小与平坦。每当心情烦燥低落、郁闷懈怠时,这张照片却成为激励我的支柱与力量。</p><p class="ql-block"> 父亲如果能活到现在,刚好100周岁。他一生经历了够多的磨难,读他就如读一部巨著,永远无法读懂,只能在自己往后的人生历程去细细品味慢慢汲取。从这帧照片,我感悟到了父亲那种永远坚持、积极向前、永不放弃的精神。</p><p class="ql-block"> 也许,这就是他留给我以及后代最珍贵的精神财富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