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心理健康 护航学生快乐成长——陈默教授给家长的青少年心理健康培训课专项研讨

满纸烟岚

<p class="ql-block">  炎炎夏日,我们又迎来了陈默教授的讲座,为期3天,一次1个小时,内容涉及《这个暑假怎么过》《当今都市孩子特性分析》《家庭教育观念重构》,陈默教授语言风趣幽默,用通俗易懂的事例给我们讲述育儿理念,深受老师、家长的好评。</p><p class="ql-block"> 西下池小学结合直播内容在教师层面、家长层面进行深度研讨,探讨当下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形成家校合力,共助学生健康成长。</p> 教师层面 <p class="ql-block">  7月6号下午,全体教师集中在功能厅开启了关于陈默教授直播课内容的研讨,吴校长首先对于研讨内容和研讨要求作出明晰,随后研修小组组长带领本组成员开始研讨。</p> 梳理整合 <p class="ql-block">  对于3天的直播课内容,每个小组的成员首先进行梳理整合,把自己的观课记录拿出来,回想每一集的内容,并在笔记旁边进行批注。</p> 小组讨论 <p class="ql-block">  40分钟的讨论时间,每个小组梳理整合5分钟后,轮流在组内发言,一人5分钟,下一个人要对上一个人分享的内容进行回应,然后再阐述自己的内容,组长在过程中做好小组观察,全程专注,时刻提醒教师参与状态。</p> 展示分享 <p class="ql-block">  小组展示分享的时间到了,吴校长随机抽取小组内分享人员,先对3次直播内容进行梳理,然后围绕两个问题:1.看完视频,你有什么样的感受?2.结合自己的工作谈一谈如何助力家长帮助学生成长?一起来听一听他们的分享吧!</p> <p class="ql-block">李兮老师分享到:</p><p class="ql-block"> 陈默老师语言风趣,幽默,用朴实的话语结合不同家庭生活中的真实场景来讲述、提供有效的家庭教育方法。简单、易懂、又很走心。从老师的一些建议中,不管是让孩子多参与生活劳动还是制定自己的暑假生活规划、合理安排用手机的时间等,都能感受到这些活动背后带给孩子在家庭关系或者社会关系中的存在感与主导感。这样长大的孩子,他的价值感和自尊感是充足的。</p><p class="ql-block"> 结合自身,自己也是孩子家长,在关于阅读这一块,之前带孩子去书店看书,总是在意孩子选择的书够不够经典,书有没有“营养”。而陈默老师在培养孩子阅读习惯这一块给出很好的建议,她认为孩子能否专注到阅读时间里比他阅读什么更重要。给予孩子阅读的环境、氛围,慢慢建立阅读习惯。当这个习惯建立后随着孩子认知能力的提升自然而然他对书的内容会有自己的鉴别。带给自己关于家长培训的思考:在做家长培训时候,给予我们的家长培训内容除了理论方面的架构,也应给予促进亲子关系的“干货”,让理论的输出也能更贴近真实生活,切实能给予家长帮助。</p><p class="ql-block"> 家庭教育观念的建构不能只在头脑层面,高深理论的输出。面对我们学校的家长情况,培训内容更多可以用能打动心灵或是家庭关系中真实需要改善的一些问题、孩子成长阶段遇到亲子沟通困难等,来做“接地气”的家长培训。</p> <p class="ql-block">  于佳宁老师分享到:陈默教授给我一种唠家常般的亲切感。结合三天视频的学习我有三点感受:首先是榜样的力量,在家庭教育中,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示范作用会持续影响孩子的一生。其次是关注孩子心理健康,现阶段快节奏的生活让成人忽视了孩子的心理需要,其实孩子关于亲子陪伴的需要更强烈。最后是阅读,阅读不仅仅是提升自我的一种方式,更是终身学习的需要,孩子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需要家长的潜移默化影响。</p><p class="ql-block"> 作为教师首先需要根据孩子们的年龄特征展开家长培训,让每位家长在一次次的家长培训中能够慢慢提升意识做出改变,在家长会上减少说教和家长站在一起。暑期来临,呼吁家长多一些亲子陪伴时光,作为教师加强和孩子们的沟通。在日常教学中,关注每位孩子,鼓励孩子表达,在表达的过程中对亲子关系也会有所加固。</p> <p class="ql-block">  宋佳畅老师分享到:通过三天陈默教授的专题讲座,让我收获满满,陈默教授讲到暑假是增进亲子关系的好机会,像我家里,弟弟就处于叛逆期,亲子关系非常紧张,在这个暑假我们就可以按照教授所讲的,全家共读一本书、开个读书会,可能就是缓解紧张亲子关系的契机。作为一名教师,我想我们不能转嫁焦虑,不把学业上的焦虑转移给家长,在平时通过一次次家长培训、文章视频的学习,和家长统一认识、统一步调,与家长站在一起,以共同学习的心态一起去帮助孩子更好的成长。</p> <p class="ql-block">  金程昉老师分享到:首先感受到陈默老师非常的幽默,每次听都会被陈默老师爽朗的性格和幽默风趣的表达所吸引。陈默老师在直播课中讲到要和孩子在暑假中制定一个玩电子设备的协约,同时家长也要遵守协约。暑假本身就是给孩子们玩耍放松的时间,只要孩子完成协约就可以支配自己的时间,要信任孩子们不能营造猫捉老鼠的现象。在暑假期间,建议家长有空的时候多陪伴孩子,和孩子一起进行亲子活动,或者抽空带孩子去图书馆进行阅读,在增进感情的同时也培养了孩子终身学习阅读的好习惯。</p><p class="ql-block"> 对于给家长方面的建议就是不要不断的传递焦虑给孩子,因为孩子本身就是一个能量较弱的群体,容易接受外界的焦虑。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转化我们的焦虑,发挥容器功能。</p> <p class="ql-block"> 王汇洋老师分享到:其实在家庭中,家长总会希望孩子可以按照自己预想的方面进行发展,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但是其实我们往往会忽略一个事实:那就是孩子其实本质上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孩子与我们父母有种血脉上的连接,但又并不是完全依附于父母,我们应该给予孩子更多的独立性,可以试着让孩子慢慢做出他的决定,让他觉得自己可以决定自己的发展、乃至于以后可以决定自己的人生。</p> <p class="ql-block">  最后吴校长总结到:</p><p class="ql-block"> 关于陈默教授的3次直播课,从内容以及要传达给我们的一个意图或是一致性观念就是:当今中国的孩子已经变了,但是家长却没有。面对我们眼前的孩子,我们得知道孩子处于一种什么样的阶段,他的需求是什么,当我们站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去看待孩子的需求,有针对性的给予孩子的时侯,我们的教育才不会出问题。青少年出现一些心理问题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关注过高、期望值太高,一方面孩子是得到了足够的关注和爱,他们都很善良,也能表达爱。但另一方面孩子的自我空间被严重挤占空间感和自由度完全没有,就会导致一系列心理问题。过去儿童的心理问题主要在于外部环境因素,现在的儿童心理问题,主要是因为高竞争感和高孤独感,当家庭系统出现问题时侯 ,孩子的心理问题就接踵而至,我们虽然不能改变孩子的家庭问题,但作为教师,我们跟孩子的沟通方法很重要,共情孩子的情绪,做好转化的功能,助力孩子的成长。</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教师层面的研讨随着吴校长的总结告一段落,我们站在孩子的角度,真正了解他们的需求从而去满足并帮助他们自我实现,这也许就是教育的真谛。</p> 家长层面 <p class="ql-block">  7月6日晚,西小全体家长相聚在一起,在各个班级召开视频会议,对陈默教授的视频进行分享。</p> <p class="ql-block">  分包领导进入每个班级,班主任老师提前推送讨论问题,由组长带领在线下讨论,视频会议上采取随机点名的方式来分享,家长们讨论热烈,分享积极。</p> <p class="ql-block">  王雨菡妈妈:通过这两天观看陈默教授视频,我受益匪浅,首先孩子的暑假生活让孩子做主,自己订计划并完成。其次为孩子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让孩子带动整个家庭的阅读,沉浸式阅读体验,让她接受到更多、更广泛的知识,拓宽她的眼界。最后就是带孩子到附近的景点旅游,体验不一样的生活,领略不一样的技能,让她真正的有所收获,有所成长。</p><p class="ql-block"> 黄允乐妈妈:通过学习让我收获很多,不再那么焦虑了,首先,我们要努力做大气、自然、轻松的家长,不要对孩子过多的约束,做家长首先要克服焦虑,最好的办法要适时学会“闭嘴”给孩子独立的空间,并且营造稳定的家庭关系,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要了解现代孩子的特性更加注重满足孩子们的精神需求,让孩子成为内心强大,精神富足的人,最后就是对孩子多一点等待、少一点催促、多一点帮助、少一点呵斥、多一点引导、少一点指令,耐心的陪伴孩子慢慢成长。</p><p class="ql-block"> 王艺恩妈妈:通过这三天对陈默教授讲座的观看,我有很多的感触,讲座里讲到孩子暑假看手机的问题,可以给其制定观看时间上的规则,其次在平常多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要更新思想观念,不能以我们的成长生活经历来要求现在的孩子,要想让孩子理解家长那就让孩子共同参与到日常生活及家庭劳动中,才能有成长和同步有效的沟通;要给孩子创造和谐的家庭成长环境,使其身心健康快乐成长!</p><p class="ql-block"> 赵晨曦妈妈分享到:通过陈默教授的视频讲座,我知道了在暑假给孩子安排不同的活动,如:体育运动、旅游、阅读等,最重要的是要结合孩子的兴趣爱好,陪孩子做自己喜欢的事,趁暑假让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好习惯养成了,孩子也会成为自律、自爱的人,我们就是孩子的一面镜子,我们现在怎么做,孩子以后可能也会成为另外一个我,所以自己一定要做好榜样。</p> <p class="ql-block">  通过教师层面和家长层面的分享讨论,我们对于青少年的心理特质又有了一层新的了解,面对他们行为背后的需求,我们更能够理解和支持到他们,教师、家长携起手来,共同助力学生成长!</p>

孩子

家长

陈默

分享

暑假

阅读

老师

我们

教师

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