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遇见的伦敦(四)

zmzg文拙

<ul class="ql-block"><li><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泰特现代美术馆</span></li></ul><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下了伦敦塔桥,儿子带我们来到了</span>位于泰晤士河南岸的泰特现代美术馆(Tate Modern)。</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伦敦泰特现代美术馆由上世纪50年代建造的“河畔电站”改造而成。1981年电站关闭,成为一处工业废墟。1992年,泰特集团筹划建设一个新画廊。历经五年改造,这座发电厂变成了美术馆,并于2000年落成开放,目前已成为欧洲乃至全世界最具影响力的现代艺术空间之一。被誉为“学识和艺术大教堂”。</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原来发电厂高耸入云的大烟囱,如今成为泰特现代美术馆的标志。</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泰特现代美术馆外表由褐色砖墙覆盖。</span></p> <p class="ql-block"> 这使我想到了北京的798艺术区,原是由苏联援助、东德负责设计建造的重工业厂房,从2002年开始逐渐改造成了一个文化艺术园区。不同的国度的两处旧厂房,却有着相似的命运。</p> <p class="ql-block"> 泰特现代美术馆门口粉色的雕塑作品。是奥地利艺术家弗兰茨·韦斯特 (Franz West,1947-2012)最出名的非传统雕塑作品,粉嫩粉嫩的颜色,与周边的楼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p> <p class="ql-block"> 泰特的一层并没有明显的大门,是开放式的入口,与周围城市和广场自然衔接,连地面铺装都像是室外广场。内部<span style="font-size:18px;">是钢筋水泥结构。</span></p> <p class="ql-block"> 他们将巨大的涡轮车间改造成既可举行小型聚会、摆放艺术品,又具有主要通道和集散地功能的大厅,观众从这里乘扶梯上楼。</p> <p class="ql-block"> 这座美术馆专门收藏20世纪以来的现代艺术作品,包括毕加索、马蒂斯、安迪瓦豪、蒙德里安、达利等的作品,立体主义、抽象主义、野兽派艺术等大师们的作品都展现其中。同时不定期的举办一些特殊的专门展览。相比巴黎的“蓬比杜现代美术馆”,这家馆展品更丰富多彩。</p><p class="ql-block"> 如果面面俱到细看,没有一天甚至几天时间是绝对不行的。因此,儿子只是带我们参观了几个有代表性的展品。</p> <p class="ql-block"> 走进展厅,第一个映入眼帘的是希腊画家乔治·德·基里科1913的油画《诗人的不确定性》。</p> <p class="ql-block"> 法国女画家洁曼·里西耶的雕塑《兰德斯的牧羊人》。人物瘦而畸形,有着腐烂的边缘,缺少健全的肢体,以这样的形象,传递出受苦受难、人生不易的主题。</p> <p class="ql-block"> 抽象表现主义大师马克·罗斯科(Marks Rothko)的作品被集中在同一个房间共同展出。</p><p class="ql-block"> 马克·罗斯科1903年生于俄国,毕业于纽约艺术学生联合学院,他最初的艺术是现实主义的,后尝试过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的方法,并逐渐抛弃具体的形式,于40年代末形成了自己完全抽象的色域绘画风格。</p> <p class="ql-block"> 罗斯科抛弃所有的绘画形式,用纯净的色彩表达无形的思想。令人无法理解的是:他那看起来只是刷在墙上的一档又一档的大片色彩,却是价值连城的超级画作,一幅画在拍卖市场上动则几千万甚至上亿美元。</p> <p class="ql-block"> 意大利的概念艺术家雅尼斯·库奈里斯的《无题》。画面上两个直立的木柱,上面有四个横杆,一些羊毛被染成深浅不一的蓝色,挂在横杆上。</p> <p class="ql-block"> 这里展览着立体主义大师(Cubism)毕加索(Pablo Picasso)的一系列作品。</p> <p class="ql-block"> 毕加索1925年的布面油画《三名舞者》。</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毕加索1938年的作品《</span>多拉·马尔坐着》。</p> <p class="ql-block"> 美国画家罗伊·李齐登斯坦的战争系列。其中最有名的一幅是《Whaam!》,表现战斗机空战的场面。</p> <p class="ql-block"> 美国画家安迪·沃霍尔1962年创作的《玛丽莲·梦露双连画》。采取丝网印刷的技术,把几十张的玛丽莲·梦露的形象进行了重复的排列,右边是黑白形象,左边彩色形象。</p> <p class="ql-block"> 这幅《蜗牛》(The Snail)是法国著名画家,野兽派代表人物亨利·马蒂斯创作于1953年作品。画面仅仅是几块色彩拼贴,难以与蜗牛联系上。据说在此之前马蒂斯对大自然中的蜗牛做了很多写生,在脑海中对蜗牛头伸出壳的瞬间产生了深刻的印象,便有了这幅作品的灵感。</p> <p class="ql-block"> 易卜拉欣·埃尔-萨拉希是非洲阿拉伯世界的艺术家,他探寻出一种结合西方现代主义与伊斯兰传统的综合艺术形式。他这幅《童年梦境的重生之音》中,画面浮现出相互重叠、融合的幽灵般的人物。据说从画面上能找到许多北非的元素,比如人物头顶上的新月图案、衣服上的阿拉伯式花纹,以及类似非洲面具等等。</p> <p class="ql-block"> 韩国艺术家李·布尔以多种形式研究人类的共同意识,创作出如此具有怪物般特质的雕塑作品。</p> <p class="ql-block"> 《来自朋友的信息》 是西班牙艺术家琼·米罗 于1964年 所作。</p> <p class="ql-block"> 德国概念画家端贝卡·霍恩(Rebecca Horn)的作品“铅笔面罩”,这不是画作,应该算实体艺术品,它是通过拍照保存下来的。</p> <p class="ql-block"> 可别小看这陶瓷小便池,它的艺名叫《喷泉》,有着100多年的艺术生涯和许多传奇故事。</p><p class="ql-block"> 《喷泉》是法国艺术家马塞尔·杜尚“实物艺术”的作品之一。这个作品用的是小便兜,命名为“喷泉”,有“R. Mutt”的签名字样。1917年他把这件作品提交给一场艺术展。这件作品,以及提交这件作品的行为,被认为是20世纪艺术的一个重要里程碑。首次展示后不久,《喷泉》就被当成垃圾丢了。它的第一个重制品是杜尚在1950年为纽约的一场展览授权制作的;另外两件重制品分别在1953年和1963年制作,1964年则制作了八件。这些版本最后由印第安那大学美术馆、旧金山现代美术馆、费城美术馆和泰特现代艺术馆等机构收藏。并上漆使重制品与原作相仿,签名以黑色漆重制。1999年,瑞典艺术家比昂·基尔托夫特(Björn Kjelltoft)在斯德哥尔摩现代艺术馆,对着展出的《喷泉》撒尿。2000年春天,又有两位行为艺术家,来到新开业的泰特现代艺术馆,对着展览中的《喷泉》小便。不过,由于作品外面罩着透明压力箱,未能成功尿进作品里边。2006年1月4日,在巴黎蓬皮杜中心的达达展中,《喷泉》被当时76岁的法国行为艺术家皮耶·皮农切利(Pierre Pinoncelli)用锤子攻击,留下一个细微的缺口。遭到逮捕的皮农切利说,这次攻击是杜尚本人也会欣赏的行为艺术作品。2004年12月,500位英国艺术界的专家将杜尚的《喷泉》选为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艺术作品。</p> <p class="ql-block"> 这幅几何图案组成的抽象画,是荷兰画家皮特·蒙德里安(Piet Cornelies Mondrian)的作品。自称“新造型主义”。他认为艺术应根本脱离外在形式,以表现抽象精神为目的,追求人与神统一的绝对境界。与高迪正好相反,他崇拜直线美,主张透过直角可以静观万物内部的安宁。</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无色》(Achrome)系列是由意大利艺术家皮埃罗·曼佐尼在画布上用瓷土创作的单色画。作品由曼佐尼于1958年居住在米兰时完成。他将帆布浸泡在布满瓷土的容器里,随着时间推移瓷土逐渐干燥,在画布上留下各种各样的肌理与痕迹。他想要摆脱叙事内容的绘画,对他而言,就连色彩也是要被去除掉的。</p><p class="ql-block"> 值得一提的是,无色其中一幅以2014年的一次拍以 1262.65 万英镑(约合人民币 1.24 亿元)的高价成交。我们在泰特看到的是另外三幅。</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荷兰艺术家布拉姆·博加特的《</span>白色刮(刨)白色》是一张大尺寸的白色单色画,我们可以看到画面的中心区域相对平坦光滑,四周边缘有厚厚的颜料堆积。</p> <p class="ql-block"> 《洞》是日本艺术家岛本昭三1949年左右创作的作品。据说它暗示着暴力与美感之间的有趣关系,在日本文化中很受青睐。</p> <p class="ql-block"> 西班牙加泰罗尼亚画家达利的作品《龙虾电话》。这是超现实主义对象的经典示例,通过不相互关联的项目的结合而成,从而产生了既有趣又令人生畏的东西。达利认为,这样的物体可以揭示潜意识的秘密欲望。</p> <p class="ql-block"> 英国艺术家安东尼·卡罗(Anthony Caro)1975年作品桌上雕塑《Table Piece CCLXVI》。</p> <p class="ql-block"> 这个房间里的六幅画是格哈德·里希特(Gerhard Richter)的一个组画,他不用笔,而是用刮板刮出的抽象作品。它一边听着约翰凯奇(John Cage)的音乐,一边在画布上拖动刮板,下面厚厚的颜料便不规则地浮现出来,从而形成这些绘画,并以作曲家的名字命名为《约翰凯奇》。</p> <p class="ql-block"> 唯一眼熟的几幅是莫奈的《睡莲》。</p> <p class="ql-block"> 泰特现代美术馆是免费参观的,没有讲解员,也无电子讲解器。儿子一边带着我们观赏,一边为我们讲解。他讲得口干舌燥,我们却听得似懂非懂。看来普通人和艺术还是相距甚远。</p><p class="ql-block"> 我不解的是,那么晦涩难懂艺术,泰特美术馆迄今为止竟然接待了超过一亿游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们来到了顶楼,这里加盖两层高的玻璃盒子,不仅为美术馆提供充足的自然光线,还为观众提供罗曼蒂克的咖啡座,人们在这里边喝咖啡边俯瞰伦敦城,欣赏泰晤士美景。</p> <p class="ql-block"> 在巨大烟囱的顶部,额外设计了一个由半透明的薄板制成的顶,因由瑞士政府出资,被命名为“瑞士之光”,已成为伦敦夜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p> <p class="ql-block"> 泰特现代美术馆与圣保罗大教堂隔岸相望。</p> <p class="ql-block"> 站在泰特现代美术馆楼顶阳台拍下伦敦市容。</p> <p class="ql-block"> 参观泰特现代美术馆,最大的收获是开了视野,上了一堂欣赏现代艺术的启蒙课。</p><p class="ql-block"> 什么是现代艺术?在网上看到这样一段话很受启发,摘抄下来,供有兴趣的朋友分享。以看懂一幅作品为评判标准,可以简单分为三类:一是看得懂:古典派以及印象派,他们的目的就是通过不同的表达方式再现自然,让你看懂它们画的是什么。二是不确定看得懂:超现实主义,立体主义,是把对象碎裂、解析、重新组合,散乱的阴影创造出一个二维空间的画面。三是完全看不懂:抽象派、表现主义,是不让大家关注画的是什么,而是通过抽象图案使观者脱离图像识别模式,仅将造形和色彩加以综合、组织在画面上,由此抽象呈现出来的纯粹形色。贡布里希在《艺术与错觉》中提到了一个观点:“20世纪的艺术全部或者大部分是试图再现内心世界的,而形状和色彩在那内心世界中是表示感情的”在那一大片平涂的颜色中,已经几乎快脱离绘画本身,进而深入纯粹颜色和色调的领域。(振福2022.7.9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