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中的年味

妙文堂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一年有三个长假,"五一"、"国庆"、"春节"。五一长假正是仲春时节,春暖花开、惠风和畅,是四季之中最宜人的时候。自古就有春天之游,古人那时交通不便利,都乐好于春游。何况现在交通的便捷,更是三、五成群,八、九好友,组团的、自驾的;风景名胜,大川名山,繁华街景,古镇小吃;或北国风光,或南疆气象。不怕游不到,就怕想不到,人山人海,前呼后拥。</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国庆长假正好是农历的中秋节时分,在全国人民喜庆祖国华诞之时,也是硕果挂枝头、五谷丰登之季,不论是东西部还是南北方,到处一片喜庆祥和的气氛。这个时候是秋旅的好时节,空飞的、道岔的、路驶的、轮渡的,五湖四海,四面八方,相互穿梭。或是三亚的海上风光,或是哈尔滨的冰雕乐园,到处人头攒动。热闹非凡。想要把这几个月繁忙工作的压力释放得淋漓尽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相比"五一"、"国庆"这两个长假,"春节"却截然不同,几乎无人出游。改变目标,扭转方向,都变成了吃客了。虽说现在富裕了,已经全面脱贫了,温饱不成问题了。平时也吃得不赖,和过年一样。但是好像不过瘾、不解馋。你看年关之时,人分为了两个对立面,一种是卖东西的,一种是买东西的。穿得还罢了,特别是对吃的,那可是相当的不可马虎。东来的、西往的、手提的、车载的、抱箱的、拎捆的,超市选货的、付款的、人拥人,农贸市场挆肉的、杀鸡的、人挤人,一派不购完超市,不买完市场势不罢休之态,这就是年的气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不管是天南的、海北的、当官的、为宦的、当老板的、打工的、厂矿的、企业的、做大生意的、做小买卖的、有钱的、缺币的,都在年三十赶到家,为的就是全家人共度除夕。敬祖宗,贴春联,放鞭炮(有些地方不许放了),看春晚,吃团圆饭,一家人其乐融融。由除夕开吃,一直把这个假期吃完,有些人的走亲访友相互吃喝还没有结束,今天到你家吃,明天来我家嗨,就这样,天天嗨吃顿顿暴食,这就是年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过去日子艰难时,走亲访友拿的礼是"油包子",日子好过后晋升为用纸包的一封"点心"。招待客人的饭食为:早"浇汤面"、午"烩菜",烩菜的内容也并不丰富。那时的人们好像对吃并不是那么贪的。有的亲朋好友一年年都见不上一面,趁着这年节走动之时,叙叙旧,拉拉家常,唠唠这一年的情况。这就是人和人之间的感情沟通,亲情相牵,尽管人们不富裕却对吃不是多么有兴趣的。主要是情感的联络,情谊的延续。因为那时的通迅不发达、交通不便利,平时又都各执其事,很少走动,不像现在交通便利了,尤其是通迅的发达,在千里之外都可视频"相见"。平时想见面了也很容易,所以过年期间的走亲访友都成快节奏了,形式主义了,一天走好几家。不像以前那样坐下问长呀,聊短呀,现在只是成了纯粹完任务式的送礼了,把礼品放下就走下一家去了。到了吃饭时间随便在哪家就开咥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有的人刚和这家亲戚吃完,那家的朋友又来了,接着嗨。一波接一波的咥,白天吃,晚上喝(酒),这就是新时代的春节、过年的内容,完全就是一个"美食节"。有的人过个年还要胖好几斤呢!</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现在的年味和过去的年味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过去在交通、通讯落后的情况下,人们过年见面以语言交流为主。在现代化的社会里,人们不愁难相见,重点体现在了生活水平的提高上,以美食为乐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2022.2.2</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