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念熊启石医师逝世

泉水叮咚

<p class="ql-block">悼念熊启石医师</p><p class="ql-block">传承美德耀人启后贤世</p><p class="ql-block">石碑文携刻功绩彰医行</p><p class="ql-block"> 惊悉熊启石医师仙逝,我感到十分震惊和悲痛,他是我们乡间一位名望极高的医师,是中医界难得的好大夫!</p><p class="ql-block"> 熊启石医师是毛泽东时代的赤脚医生,虽然没有医科大学的头衔,但他的医学知识和技术水平在乡村医生中却是首屈一指的!</p><p class="ql-block"> 他高明的医术和声望来自他嗜书好学的良好素养和品质。</p><p class="ql-block"> 熊医师从做赤脚医生开始,就发奋苦读医学书籍,那时,医书少,医生缺,他就通过搜,借,抄来获取医学理论,后来年纪大了,他仍坚持看书学习,搜集医书,他从废品店里寻,到书摊上找,去大书店购,为了觅书,他不厌其烦,不惜代价,广收博采,真是嗜书如命!</p><p class="ql-block"> 他一生发奋读书,从年轻到老年他从未停止过读书,他涉猎的书籍门类之多,内容之丰,范围之广是寻常人望尘莫及的!这些珍贵的书藉,不仅提高了他自身的医学理论水平,也为他的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修水杰出的诗书双绝黄庭坚曾写过“藏书万卷可教子,遗金满箱常作灾”!他就是继承和发扬了古代贤人的优良传统,把学医和读书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可是永远颠扑不破的真理呀!</p><p class="ql-block"> 熊医师常说,一个医生光有医学理论是远远不够的,他非常注重实践,他做赤脚医生时,经常背着药箱下乡行医,提着行囊上山采药,有时在山上一蹲就是上个礼拜!那时行医全凭一双脚,断病仅用四指分,他早出晚归,甚至半夜出疹,他就是凭着对医学的执着和解除病人痛苦的医德,几十年来踏遍了修水,武宁的山山水水!解除了无数患者的疾苦!</p><p class="ql-block"> 熊医师是一位虚心好学之人,潭溪村熊辉祖是一位名望极高的老中医,他常谦虚地向他求教,敬师尊贤是人的美德,他不仅诚恳地向高师求学,同时,他不耻下问,刻意去各行各业,深山僻所向那些隐医杂士学习,他在他们那里收集了许多民间偏方,妙方,甚至还有神方,他都一一把它们记录下来,加上自已几十年积累下来的药方,在晚年时他把那些珍贵的资料编辑成了一本医药书,此书虽然没有出版,可那一页页笔迹,一个个验方凝聚了他老人家多少的汗水和心血,这部书不仅是他行医几十年救死扶伤的历史见证,更是一部造福人类,指导医者解除疑难杂症的济世良方!试问,在乡村,即便是小城市又有几个医生能象他这样对职业的如此执着,对技术如此钻研且卓有成效呢?</p><p class="ql-block"> 熊医师除了对医学潜心学习和研究外,还对其他学术也颇感兴趣,他能与乡间道士,土师谈经论道,他能用五行八卦,为人挑时选日,他会用神咒手式为孩童震邪压惊,还擅用指法为人算命占卜,三教九流都能涉及,尤其是病人发病日期的吉凶推断极为神奇!内行人都知道,中医是集古代各种学科门类之大成的一门科学,除了望闻问切,还有更多的领域要涉及,只有把易经,儒学,神学,文学……都能融会贯通,你才能治于病,更高的境界是治未病!熊医师就是由于他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在他的治疗方案里融合多种因素,使得他为民解疾时得心应手,妙手回春!</p><p class="ql-block"> 熊医师因为先天体质原因,也由于行医长年累月的劳碌,使他疾病缠身,好在他的长子章华恪守孝道,带他赴省城居家疗养,加上他根据自己的中医疗法,凭着顽强的毅力与病魔斗争,在此期间他还徒步深入乡间,为乡民把脉治病,数十年来他就是这样以患者为第一需要,以解除百姓痛苦为最大快乐,凭着自己丰富的脉理经验和对症下药的临床本事,为无数的患者,节省了资金,治愈了身体,他这种古代良医的光辉形象永远留在人们的心中,他这种乐为乡民除疾苦的医德,深得地方百姓的爱戴,不少治愈患者几十年来感恩戴德,对熊医师称颂有加!熊医师也许是从医积德行善,也许是孝感天地,也许是他自己意志坚强,正如他自己说的,上帝让他多活了十多年!</p><p class="ql-block"> 熊医师留给我们的不仅是一个良医的形象,同时他还是一个传承传统文化重视家教的教父楷模。他孝敬父母,扬名乡里,和亲睦邻誉享桑梓。走进他坪上的房间,你会感到似乎走进了教堂,墙上挂满了字画,有地方武师徐代秋的国画,有石门书家的作品,更多的是他自撰自书的诗,文,那些诗,文内容,有家史,有民间名谚,有家训,也有他自己的生活感悟,卧室桌上堆满了书籍,药架厨内药味飘香,整个房间充满了古代医行,传统书院的文化气息,使那些就医的患者,来访的亲朋好友耳濡目染,都能受到有益的启发和教育。他这种崇医尚文,重德行教的风范在乡间是独一无二的,也是难能可贵的!</p><p class="ql-block"> 熊医师是一位平易近人的长者,他交往的圈子里,有底层的百姓,有志趣相投的教师,有同道医师,也有江湖上的奇人名客。与熊医师交往也是一种享受,他会向你讲述民间的医,神故事,他会毫无保留地传授各种各样的乡土验方,他会用形象生动的语言讲述中医知识,他感叹现代人不重视中医,说“心肝脾肺肾,问都没人问”!他形象地告诉你“肝属血之库,脾为气之库,肾是水之库”……这些质朴,形象的语言蕴含着深邃,奥妙的医学道理,真是让人受益匪浅!</p><p class="ql-block"> 熊医师特别重视家族家风的教育,凡是熊府的大小事仪他都尽可能亲力亲为,建祖堂,办喜事,他积极出谋划策,撰联,写史,追本溯源!正因为他的言传身教,所以后人都兴旺发达,尤其是他的长子章华医师,虽然身在省城人民医院,但他的心依然贴近乡亲百姓,章华医师发扬其父的光荣传统,不仅成为十里八乡孝敬父母的楷模,而且是誉满桑梓的“故里敬亲爱乡第一人”,事业上继承了父志,品行上弘扬了祖德,为年轻一代树立了光辉的榜样!这真是“忠厚传家久,诗书济世长”!</p><p class="ql-block"> 熊医师在巍巍祖堂已告竣,满堂儿孙正兴旺之时离开了我们,使家族中失去了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者,使乡村失去了一位利益地方的贤民,使百姓失去了一位解民病痛的良医,使同师同行失去了一位良师益友,使他的家庭失去了一位可亲可敬的父辈!</p><p class="ql-block"> 在此万份悲痛的时刻,我们对逝者表示沉痛的哀悼,但我们更多地是要向熊医师学习:学习他终生好学,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学习他爱岗敬业,造福百姓的高尚医德,学习他不怕困难,顽强拼搏的坚强意志,学习他以身作则,传承家风的优良品质!</p><p class="ql-block"> 一代名医登仙去</p><p class="ql-block"> 满堂唁客悼师来</p><p class="ql-block"> 公基福地添新客</p><p class="ql-block"> 天堂之门华佗开</p><p class="ql-block"> 九泉有知佑后裔</p><p class="ql-block"> 家兴人旺出贤才</p><p class="ql-block"> 愿熊医师一路走好!</p><p class="ql-block"> 世交弟:龚著泉悼</p><p class="ql-block"> 2022年7月5日</p> <p class="ql-block">熊启石医师的丧事在熊氏新祠举办</p> <p class="ql-block">一班五十年代的同乡同学在祭悼他们的老同学,向安久在读祭文!</p> <p class="ql-block">徐传明老师作为熊医师的老同学在讲话</p> <p class="ql-block">村民组长发言</p> <p class="ql-block">熊府家族代表熊启华讲话</p> <p class="ql-block">长子熊章华哭述其父生前治家及养l儿育女的人生经历,表达痛念之情!</p> <p class="ql-block">满堂孝子辞香送行</p> <p class="ql-block">熊医师爱妻哭别老伴,摧人泪下</p> <p class="ql-block">熊医师灵骨离开祖堂,诀别家乡,众多的生前亲友,吊唁宾客,邻里乡亲,满堂孝眷为之送行!</p> <p class="ql-block">这里曾是熊医师生活了几十年的旧居</p> <p class="ql-block">房间依旧,人去屋空,昔日的药厨,书架,字画悄然失去,让人怅然泪下!</p> <p class="ql-block">但手迹留在新房,仿佛又能展现熊医师生前爱书善教,博学多才的人生内涵!</p> <p class="ql-block">在次子熊猛家孙子为祖父致祭</p> <p class="ql-block">传谢宴宾客满堂,三十余席,人面广,情缘多,为熊医师的人生画上了圆满的句号!</p> <p class="ql-block">孝感天地,享誉桑梓的孝子熊章华在跪膝传情,为父竭尽了忠诚孝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