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离异对孩子的影响——离异的夫妻如何面对孩子?

刘爽【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

2022年高考结束后,全国各地又迎来一波“离婚潮”。<br>  ”离婚”二字,在老一辈的思想观念里,是羞于启齿的,会直接与个人的品行、道德挂钩。但在价值多元化的今天,人们的思想观念越来越开放,“离婚”的现象似乎也变得司空见惯。<br> 这也难怪,原本相爱的两个人经过长期的相处磨合后发现,对方根本不是“对的人”,又不甘心隐忍一辈子,愤怒失望之余选择结束这段婚姻,实在是无可厚非。<br> 但对于孩子而言,父母离婚可是天大的事,完整的家庭从此破碎,势必对孩子造成严重的伤害。<br> 既然这样,干脆就不要离了,一切为了孩子嘛。<br> 这样一来,孩子应该就不会受伤了吧!<br>  那也不一定,如果夫妻经常争吵不休、冷漠对抗甚至严重的肢体冲突,同样会对孩子造成不小的伤害。<br>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话题一:感情不和的夫妻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离婚?</b></div> 首先,孩子能够生活在一个完整而和睦的家庭当然最好。这样的家庭充满了爱,在给孩子足够安全感的同时,夫妻双方的人格差异以及良性互动交流的方式给了孩子很好的亲身示范,孩子可以学到一些待人接物的技巧。<br> <b>在完整而和睦的家庭里成长起来的孩子,内心强大而自信,适应能力强,有足够的底气去迎接人生的各种困难与挑战。</b><br> 第二,如果夫妻双方感情不合,离与不离都会对孩子造成伤害,就只能两害相权取其轻:<br> 如果夫妻双方能够在孩子面前隐忍,矛盾和冲突能够避开孩子,那就可以不离。也许经过时间的历练,夫妻双方都会变得越来越成熟,很多矛盾都会在无形中慢慢淡化,夫妻之间达成相互谅解,家庭氛围也会越来越和睦——给对方机会,也是给自己机会。<br> 如果夫妻双方的关系已经恶劣到完全无法忍受的程度,随时都会当着孩子的面大吵大闹、冲突不断,这种情况可以选择离婚。<div>  只要双方能够协商好孩子的抚养、探视、教育等问题,无论跟着哪一方,孩子都会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家庭环境,虽然有缺憾,至少很安宁。<br></div><div> 该怎么选择,只有个人看着办。<br></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话题二:夫妻已经决定离婚,要不要告诉孩子?</b></div> 一些夫妻在离异后依然瞒着孩子,他们会继续住在一起,直到孩子考上大学后才告诉孩子离异的事实,让孩子突然感到极度的伤心和愤怒,甚至陷入自责和抑郁。<br> 这是因为,对于父母的离异,孩子一定是有所察觉的,只是不明就里。父母隐瞒孩子多年,孩子有一种不被信任感和被欺骗感,有的孩子还会认为正是自己的存在阻碍了父母追求各自幸福的步伐,这就进一步加强了孩子的自责和自我否定的倾向,严重的会抑郁甚至自杀自残。<div> 所以,如果两个人真的已经没有办法在一起,一定要找一个合适的机会,双方一起心平气和的告诉孩子离婚的决定。<br>当然会很尴尬,甚至很残忍,孩子肯定难以接受,肯定会又哭又闹,甚至攻击父母。</div> 这个时候,家长又该怎么办呢?<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话题三:非离不可,如何尽可能减少对孩子的伤害?</b></div> <b>首先家长要做好承接孩子攻击的准备。</b>孩子感到伤心绝望和痛苦,短期内会出现各种情绪、行为方面的问题,要寻找宣泄对象,首选当然是父母。<br> <b>第二步就是要引导孩子接纳现实。</b>父母离异了,这是既定事实,已经无法挽回。但双方都会承担各自的责任和义务,爸爸永远是爸爸,妈妈永远是妈妈,都会永远都会爱孩子,要反复讲,不厌其烦的讲,孩子最终会慢慢适应和接纳的。<br> <b>第三步是告诉孩子,父母离异是家长的问题,跟孩子无关,孩子没有任何责任。</b>同样需要反复讲,不厌其烦的讲,消除孩子的内疚感。因为孩子未脱离自我中心,会想当然的认为父母的离异与自己有关,比如自己不够乖、成绩不够好等等。<br></div> 总之,父母离异是瞒不住孩子的,与其让孩子通过其他渠道得知父母离异的消息,不如真诚地以一种心平气和的方式当面告诉孩子,让孩子从一开始就了解事件的真相,直面问题。<br>  <b>真相的确残忍,迟早要面对;</b><div><b> 美梦纵然美好,终究要醒来。</b><br></div>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告诉孩子离婚的真相,可以帮助和引导孩子更好地脱离自我中心的全能自恋状态,让孩子更加清楚的认识到,世界并不是以自己为中心的,任何人都有选择自己所喜欢的生活方式的权利,父母也可以去追求各自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