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文学家,思想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重游鲁迅故居。再游安昌古镇夜景很美。2022.5.21。

杨思云

<p class="ql-block">鲁迅:(1881年9月25日一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字豫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教育家,民主战士,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奠基人之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鲁迅早年与历绥之和钱均夫同赴日本公费留学,于日木仙台医科专门学校肆业。"鲁迅”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最为广泛的笔名。</p> <p class="ql-block">  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木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藉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p> <p class="ql-block"> 鲁迅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蜚声世界文坛,尤其是韩国,日本思想文化领域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p> <p class="ql-block">  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p> <p class="ql-block">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1月,肩及肋骨出现剧痛,最后的创作新之作巜故事新编》出版,2月开始续译《死魂灵》第二部,5月15日出现发热,医生诊断胃疾,自后发热未愈,5月31日,史沫特莱女士引美国邓医生诊断,情况不乐观,6月,身体略有好转,鲁迅和身边的人都认为"鲁迅先生好了"。6月9日写《答托洛茨基派的信》,8月5日写巜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10月写《因太炎先生而想起的二三事》,10月17日旧病复发,18日黎明前疾病发作,气喘不止,1936年10月19日上午5时25分逝世。</p> <p class="ql-block">  三味书屋:是晚清绍兴府城内著名私塾,也是鲁迅12岁至岁求学的地方,位于都昌坊口11号。塾师寿镜吾(晚署镜湖),是一位方正,质朴博学的人。他的为人和治学精神给鲁迅留下难忘的影响。寿镜吾在这里坐馆教书达60年。从房屋建筑到室内陈设以至周围环境,基本保持当年的原貌。</p><p class="ql-block"> 三味书屋是三开间的小花厅,本是寿家书房,坐东朝西,北临小河,与周家老台门隔河相望。</p> <p class="ql-block">  在绍兴市游玩,坐上一次乌逢船,也是一种江南味道的享受。</p> <p class="ql-block">  参观 鲁迅祖居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  寿镜吾塾师的卧室。至今保留着原样子。</p> <p class="ql-block"> 《三味书屋》还原鲁迅先生笔下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p><p class="ql-block">三味书屋的文学气息还是很浓的。依稀可以看出,鲁迅先生小时候在此读书学习的痕迹,鲁迅故居整体而言都是很恬静,悠然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  堂屋匾额上的"三味书屋”四个楷体字,一说杭州人梁同书所书,梁同书为清代书法家,性耿介,工书,晚年名满天下,他终年93岁,著有《频罗麀遗集》其为三味书屋题写的不仅这块匾额,还有堂屋中抱联:至乐无声唯孝悌,太羹有味是诗书。</p><p class="ql-block">1962年秋天,郭沫若曾到三味书屋膽仰,并题诗纪念,诗云:</p><p class="ql-block"> 我亦甘为孺子牛,横眉敢对千夫恕,三味书屋尚依然,拈花欲上腊梅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三味"的说法:</p><p class="ql-block"> 三味书屋塾师寿锐吾次子寿洙邻曾解说:"三味是以三种味道来形象地比喻读诗书,诸子百家等古籍的滋味,幼时听父兄言,读经味如稻梁,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醯,(系肉和鱼刺的酱)。</p> <p class="ql-block"> 寿镜吾之孙寿宇先生认为:祖夫的口中,对"三味书屋"含义是"布衣暖,菜根香,诗书滋味长"。布衣就是老百姓,菜根香就是满足于粗茶淡饭,</p> <p class="ql-block">《年味古镇,地道安昌》绍兴市安昌古镇夜景很美!2022.5.22</p><p class="ql-block">安昌古镇是绍兴有名的四大古镇之一,是浙江省第一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镇,位于绍兴市柯桥区境内西北端,与杭州市的萧山区相接,南靠柯桥区,北邻杭甬高速公路。</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安昌古镇始建于北宋时期,后因战乱,多次焚毁,又于明清时期重建,其建筑风格传承了典型的江南水乡特色,一衣带水,古朴典雅,其特产安昌腊肠,扯白糖远近闻名。具有水乡风情的水上婚礼也是别具特色。最有特色的是安昌小桥,每年的腊月风情节吸引了大量游人。</p> <p class="ql-block">  老街依河而建,全长1747米,河之南为民居,河之北是商市,两岸之间古桥相连,河之南有带着顶棚的长廊,遮阳挡雨,各种传统特色的店铺作坊,翻轩骑楼错落有致。</p> <p class="ql-block">  河对岸青石板小路,古朴旧貌的民宅,逼仄幽深的小弄。</p> <p class="ql-block">仁昌酱油</p><p class="ql-block"> 安昌人十分会用酱油,有一种古镇特产的仁昌酱油最为出名,香肠的调味品就是它。</p> <p class="ql-block">  特产腊肠:</p><p class="ql-block">这是安昌的特产,四季都有,又以冬季所制的为佳,好的腊肠要求肠衣应选优质猪小肠,灌以猪后腿精瘦肉制成的肉糜,腊肠都是当地居民手工制作,香肠灌好后就挂在自家房前的河边,这里通风,可以很快吹干水分,便于保存,一到了腊月里,一串串腊肠挂在门前,就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江南水乡,烟雨蒙蒙,没有雨蒙,但拍到了日落西山。</p> <p class="ql-block"> 安昌古镇夜景留念。</p> <p class="ql-block">  吃一串古镇的腊肠,味道真好!</p> <p class="ql-block">  在古镇吃一点小吃,芙龟苓膏。清热去火味道不错。</p> <p class="ql-block">沈氏园:位于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鲁迅中路318号,绍兴鲁迅故里东侧,原为沈氏私家花园,为宋代园林,总占地57亩。</p><p class="ql-block">沈园主要由古迹区,东苑和南苑(陆游纪念馆和连理园)三大部分组成,形成了"断云悲歌","诗境爱意”,“春波哀鸿”,"残璧遗恨“,"孤鹤哀鸣“,"碧荷映日","宫墙怨柳","踏雪问梅","诗书飘香"和"鹊桥传情“等十景。</p><p class="ql-block">1963年3月13日,沈园被浙江省文化局核定并公一个为第二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绍兴鲁迅故里共同被评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p> <p class="ql-block">传说轶事:南宋绍兴十一年(1141〉,陆游娶唐琬为妻,婚后夫妻感情甚笃,双方都以为可以偕老百年。不料陆游的母亲不喜欢这个媳妇,婚后不到三年,他们就分手了。</p><p class="ql-block">此后陆游另娶了妻子王氏,并有三个孩子,唐琬也改嫁了赵士程。11年后的春天,陆游到沈园游玩,偶遇到唐琬与赵士程,唐琬将此事告诉赵士程,并以黄酒殷勤相待,陆游深感其情,怅然久之,酒后挥毫在沈园墙上写下巜钗头凤》。</p><p class="ql-block">据说陆游走后,唐琬见到墙上的《钗头凤》词,也和了一首,可惜全词没能流传下来,后人不忍让唐琬才情埋没,依断句补拟了一首《钗头凤》。</p> <p class="ql-block">  蔡元培故居。毛主席题词语《学界泰斗,人世楷模》。</p> <p class="ql-block">蔡元培:(1868一1940〉字鹤卿,子民,号鹤庼。浙江绍兴人民主主义革命家,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p><p class="ql-block">蔡元培教授毕生从事民主革命和现代教育事业,为之做出了重大贡献,被中国共产党誉为"现化知识界的卓越前驱”。愽学多识,对哲学,美学,伦理学,教育学等学科,均有研究和建树,论著约300万字,都收入《蔡元培》全集。</p> <p class="ql-block">  书法家王羲之:(303一361年,作321年一379年)字逸少,汉族,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琅琊(今属山东临沂)人。</p><p class="ql-block">后迁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历任秘书郎,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稽内史,领右将军,其书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迪美健秀。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一任书法史上,他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为“二王"。</p> <p class="ql-block">  书法家王羲之的墨池留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