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枝“增”叶开新花 “借”风“起”浪稳行船

周立春

<p class="ql-block">双减下高效语文课程总结。</p><p class="ql-block">一个学期一个阶段的总结对下一个阶段学习和工作,有着指导作用。对已完成工作情况加以回顾和分析,认真梳理至关重要。现对本学期的课程开发作如下回顾:</p> <p class="ql-block">我想语文课程的开发主要关键在备教材,最重要的就是教师活用教材,包括教材中的知识结构,教材的编排顺序及其深意。于是我对教材进行重组、放大、添加、让教材更符合学生的实际,符合学生的口味。</p> <p class="ql-block">抓住小学阶段是孩子阅读的黄金时期,每学期都要与孩子进行整书共读,走入五年级,我们以读书吧当中的《三国演义》这本书为生发点,展开了师生共读、讨论和对话。从最初的导读到课堂上的共读推进,以及在最后进行整本儿书主题探讨汇报。到诵读课程收官,每一个过程都走得踏踏实实。师生互动交流思想,既促进了情感连接,又培养了思辨能力。不断总结阅读经验,创新开展读书活动,优化阅读体验,让师生共读,在思考中,在书香里同行,每天进步一点,不断收获成功的喜悦。</p> <p class="ql-block">其一</p><p class="ql-block">《三国演义》整书共读课程</p><p class="ql-block">读写绘结合。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同时写作也促进了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在教学和课程开发的过程当中,我积极运用此法对学生进行读写结合的训练,尤其在进行《三国演义》整书共读课程时,让学生阅读的同时进行动脑动手,多项开发,多项结合。采用读写绘手段梳理全书的人物关系构成以及笔书人物分析,联系生活谈感受。学生有自己的认识,真实想法,有些虽稚嫩却也不乏精彩之处。</p> <p class="ql-block">《三国》诵读课程内容丰富。从名著相关的诗词到成语、成语故事、歇后语、名家品析,影视作品赏析,到学生书写感受以及课本剧表演等等,把课程进一步整合、重组、放大,让学生真正成为课程的受益者。</p> <p class="ql-block">其二</p><p class="ql-block">课本剧</p><p class="ql-block">把书中的一个口语交际演课本儿剧的版块儿放大,让学生主动去选择喜欢的剧本,自主组织、排演。最后,嗯,恰逢学校有课本儿剧展演的机会,全班选定了《梅花魂》一课,作为课本剧的剧本儿,全班以学生为主体先进行自主编排,练习,从选演员,到场景以及舞台表现,到全班参与,走上学校舞台,老师相机指导,大大提升了学生的自主、排演、参与组织和舞台表现力。</p> <p class="ql-block">是不是好老师学生说了算,是不是好课程学生说了算。双减下,减轻家长与学生负担,教师的教学压力是相对增加的。如何高效提质,不停地问自己。一学期下来,内心更加明确:只有修剪看似繁茂的枝枝叉叉,把更多更好的营养用来提升每一片叶子的生命质量,让他们更加鲜亮,跃动,放光,绿得耀眼才是我的使命!</p>

学生

课程

教材

整书共读

共读

课本剧

阅读

读写

全班

三国演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