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北部现代农业园冬麦夏收纪实

草原

<p class="ql-block"> 摄影:草原</p><p class="ql-block"> 制作:MSE孟</p> <p class="ql-block">  2021年10月1日种植冬小麦,进入六月份中旬,农业园五十亩冬小麦进入收割期,抓住晴好天气利用机械化收割小麦,确保颗粒归仓。</p><p class="ql-block"> 针对今年冬种夏收面临的新情况和新特点,按照农时季节的自然规律,大力推广农业科学技术,精心研究冬麦新品种。2017年和2018年通过国家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麦20180066。品种来源:2003年以外引优良材料920560为母本,本课题组选育的太6212(晋麦70)为父本进行杂交选育而成。后代采用系谱法进行选育,F2、F3代进行株高、早熟性、抗病性、子粒颜色等质量性状的选择;高代对株型、抗热性、抗旱性、产量潜力、子粒品质性状好等数量性状进行选择,确定综合性状好的株系类型,2009年后代品系稳定出圃,参加本单位品比鉴定试验,命名为太1305。主要特征特性:冬性,全生育期266天,与对照品种长6878熟期相当。幼苗半匍匐,叶色深绿,分蘖能力较弱。株高83.4厘米,株型紧凑。穗层整齐,熟相好。穗长方形,长芒、白壳、白粒,籽粒半角质,较饱满。亩穗数31.3万穗,穗粒数40.3粒,千粒重46.3克。抗病性鉴定,高感叶锈病、白粉病和黄矮病,中感条锈病。品质分析,籽粒容重775克/升、788克/升,蛋白质含量13.76%、14.18%,湿面筋含量29.7%、31.3%,稳定时间3.8分钟、1.9分钟。产量表现:2014-2015年度参加北部冬麦区旱地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398.1千克,比对照品种长6878增产4.8%;2015-2016年度续试,平均亩产326.0千克,比长6878增产4.9%。2016-2017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333.1千克,比对照增产5.9%。品种主要优点、缺陷及应当注意的问题抗寒、抗旱能力较强。分蘖力较弱,植株偏高,预防倒伏。栽培技术要点:适宜播种期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每亩适宜基本苗20万。注意防治蚜虫、条锈病、叶锈病、白粉病、黄矮病等病虫害。适时收获,防止穗发芽。适宜区域:适宜北部冬麦区的山西省中部地区、甘肃陇东部分地区、宁夏固原地区旱地种植。</p> <p class="ql-block"> 2021年10月1号冬小麦播种</p> <p class="ql-block"> 太412穗子和籽粒</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