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不过夕阳红――延寿小区里那群幸福的老人(二)

心旅画游

<p class="ql-block">  “老太太身体状态特别好,爱跟老邻居们在一起聊天,唠唠家常,她性格开朗,邻居们都喜欢她,尊重她,平时也爱和她来往”,延寿小区一位老人热情地介绍。“中间那个瘦小的老人,今年已经92岁了。”王老太太就是今天故事的主角。记者听出了他们内心的喜悦和满足,更有一种“生活的美丽画卷”在里面。</p> <p class="ql-block">  王老太太是景阳镇西山底村人,她这一辈子过得既坎坷又心酸。提起自己的一生,王老太太说,那可以说是一部漫长的电影,“我出生在军阀混战年代,见过日本人烧杀抢掠,经过过解放战争。瘦弱的她,自打有记忆起,就跟着父母放牛、砍柴、打猪草。清晨,还没等天亮,她就拿着镰刀背着比自己还重的烂箩筐上山砍柴放牛。穷过、饿过、苦过、累过,但是从来没有绝望过。”二十岁不到就嫁给了邻村的一名姓赵的男子,此后十年先后生下了三个孩子。然而天有不测风云,老人的丈夫就不幸离世了。不久之后她带着孩子们改嫁到了邻村的韦世孝家。这本来是为了活命。结婚没几年,王老太太就跟韦家又生了两个女儿。 那个年代,产妇生孩子相当于“一只脚在棺材里”。她家5个孩子都是由她接生的,都是顺产,让人折服。这在当时的年代,对农民家庭来说,既便捷又节约了开支。</p> <p class="ql-block">  俗语说 “孩子多,老母苦”。王老太太把多半的精力和生命耗在了子女们身上,含辛茹苦,熬尽心血,为他们操劳一辈子,将孩子们拉扯大,长年累月奴仆般地劳动。六十年代初,正是困难的时候,5个孩子5张嘴,这一家人过得别提有多困难了,那个年代的生活不富裕,吃了上顿没了下顿。早上公鸡一鸣叫,她立刻起床,做好一家人的早饭,洗衣服,打扫卫生,干完所有家务事后,就背着孩子随丈夫一起给地主种地,这一干就干到了天黑。回家后,她拖着疲惫不堪的身体,急忙烧柴做饭,自己还顾不上吃一口热饭,就要先喂饭给五六岁的孩子吃。为了供上大学的女儿完成学业,四年间,她在洛阳靠拾破烂、卖废品供女儿上学。他虽然经历了常人无法想象的痛苦,但硬是把5个孩子全拉扯大了。一生之多艰,村人每说起不禁唏嘘,崇敬之情溢于言表。现在她年纪大了,生活条件也比过去好多了,吃不愁穿不愁,几个孩子就轮流照顾着母亲,让老人安享晚年。现在王老太太一个人生活虽然年纪很大了,所幸的是精神还不错,行动也利索。</p> 她最大的特点是心态好,与人为善,不计较得失,宽容大度,爱说爱笑,从来没和别人红过脸,吵过架。虽然之前没少过苦日子,但是,她心态乐观豁达,即使生活艰难,也懂得苦中作乐。生活习惯方面,老人日常起居比较有规律,一年四季都是早上天亮起床,在天黑以前上床休息。在饮食方面,平时以清淡为主,喜欢吃粗茶淡饭,早饭,两碗小米粥加一个鸡蛋。午饭,一个炒青菜加一个馒头,或者是一个煎饼。几十年来,就是这样的粗茶淡饭,从来没有讲究过营养搭配,没有特殊嗜好,平平淡淡生活了一辈子。 <p class="ql-block">  跟身边的年轻人聊起之前的苦日子,她还时常感慨现在的生活好,夸共产党好。 “相比较过去的日子,现在的生活真的太好了,太幸福了。我经常教育孩子,以前没有吃的年代,树皮都可以拿来充饥,对比过去,现在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当然要珍惜现在的生活呀。”</p> <p class="ql-block">  她远近闻名的大善人,乡里乡亲哪家有困难,都会救济。她经常跟孩子们说,他这一生经历得太多,见过太多,也受到过许多人的帮助,所以必须要回报大家。</p> <p class="ql-block">  当记者采访王老太太问她的长寿秘诀是什么时,她是这样回答的“要保持好心态,遇到再大的事情也不要生气,维持家庭和谐,兄弟姐妹,父母子女和睦相处,相互尊敬,饮食注意清淡,适当运动等等”。 仔细回顾这位老人的一生,她经历多大的坎坷,她始终坚强应对,即便一时消沉,也会很快重拾信心,乐观积极,这绝对离不开她良好的心态。</p> <p class="ql-block">  采访王老太太,让我想起了宋朝理学家张载的一句话,他说:“心大则百物皆通,心小则百物皆病。”一个人活在世上,只有做到宽宏大量,能容别人不能容之事,海纳百川,方能命泽寿长。而立世做人,心胸狭窄,眼里皆是不满和怨恨,那你的人生必将是荆棘丛生,难以长命。或许老天就是想通过王老太太,告诉我们真正长寿的秘诀,老话说的好,笑一笑十年少。不用花钱,我们只需要掌握“笑一笑”这个简单的秘诀,随时保持好心情,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人会更加健康长寿。人生苦短,有苦有乐,天下人莫过于此。过好每一天才是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最终答案。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