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行之2——约旦马赛克之城~马达巴

闲 柳(美篇号49472373)

<p class="ql-block">约旦的许多地方都是不起眼的,甚至没听说过,但是身临其境立马让人惊艳。</p><p class="ql-block">马达巴就是这样一座小城。她是约旦马达巴省的首府,位于约旦首都安曼西南30公里处,是约旦的基督教主要是东正教徒的聚居地。马达巴因翻译原因,又称马德巴、马代巴等。</p> <p class="ql-block">马达巴有3500多年的历史,是世界上马赛克艺术种类最多的城市。</p> <p class="ql-block">最著名、也是最吸引人的马赛克画,是一幅中东地图(中东不是一个正式的地理术语,一般泛指西亚和北非)。这副地图已有近1500年的历史,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中东地图。</p> <p class="ql-block">下面这副图是教堂门口的宣传画,这里借用一下。因地图太大,拍不全。</p> <p class="ql-block">马赛克地图在小城的圣·乔治东正教教堂的地面上,由二百三十多万块不同颜色的碎石片鑲嵌而成的,虽然大部分缺损,但仍有非常重要的考古价值。</p> <p class="ql-block">地图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将地理标示和宗教象征巧妙地结合,希腊文的注释不仅标明了地点,还介绍了著名人物和相关的历史事件。如有耶稣出生地和大卫王故乡的伯利恒,有耶稣饮过水的雅各井等。</p> <p class="ql-block">地图中的圣城耶路撒冷。</p> <p class="ql-block">地图中标示着,约旦河里的鱼不入死海而回游的画面。</p> <p class="ql-block">根据图中标示的地理位置,后人进行了考古发掘工作,取得很多重大发现。圣经中的小城马达巴在图中也有标示。</p><p class="ql-block">圣经中第一次提到马达巴是在第二章《出埃及记》中。</p> <p class="ql-block">马达巴在约旦的位置。</p> <p class="ql-block">地图画面色彩艳丽。据研究,整个地图标出了圣经中提到的所有城镇的名字,将近150个,最重要的用暗红色的文字标出来。同时刻画出中东主要城市及其显著特征:从北部的腓尼基城的西顿,到南部的尼罗河三角洲;从西部的地中海一直到东部的阿拉伯沙漠,准确无误地标出了耶路撒冷和亚历山大等古巴勒斯坦和埃及的城镇、山脉、峡谷、河流和海洋的位置。</p><p class="ql-block">公元749年上帝发怒,引发大地震将马达巴夷为平地,无数马赛克艺术品被深埋地下。</p> <p class="ql-block">马赛克地图被发现,也是较偶然的。</p><p class="ql-block">1879年,几个基督教大家族约2000人,从古代卡拉克(约旦死海东南岸)地区的阿拉伯部落移民到马达巴。从那之后,这个城市成为基督城。</p> <p class="ql-block">当这些移民开始建造新的房屋和教堂的时候,发现了许多马赛克地板。尤其是这座建于公元560年的拜占庭时期的教堂地板更为珍贵。</p><p class="ql-block">他们在残破的地板上重新修建了圣•乔治教堂,原本布满整个教堂大厅地面长15.7米,宽5.6米的马赛克地图,现在只剩下约三分之一的残片。</p> <p class="ql-block">后来修建的圣•乔治教堂,也有一百多年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成百上千幅五至七世纪的马赛克镶嵌画,散落在小城的教堂和民宅中。这些画作构思精巧,色彩协调,技艺精湛(zhan),内容丰富,有花鸟虫鱼、飞禽走兽,亦不乏宗教、神话故事和狩猎务农等日常生活场景。</p> <p class="ql-block">被挖掘出来的马赛克图画大部分展示在城市的博物馆里,相信还有更多精美的马赛克图片仍深埋在地下,等待发掘。</p> <p class="ql-block">马达巴旅游局古文物研究员马克拉姆,曾在我国的中央电视台介绍说:马达巴有各种颜色的天然原石,包括红色、黑色以及在一些宗教文化中寓意神圣的黄色。这些石头是马赛克画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原料。</p> <p class="ql-block">据考证,马赛克起源于古希腊,在古罗马时期就已经很流行用马赛克来装饰建筑的地板和墙面。</p><p class="ql-block">马赛克的黄金时期是随着基督教的发展而兴起的。因为当时的人们多数不认字,于是教会用马赛克图画来讲述耶稣基督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六万人的小城也是靠山吃山,靠着马赛克城的名气,现在大街小巷都是制作和销售马赛克工艺品的。</p><p class="ql-block">从大的家具到小的吊坠,价格从几百元到几十万元不等。</p> <p class="ql-block">华丽的沙发靠背,用的是贝壳马赛克。不许随便坐,否则会被枪击吗?</p> <p class="ql-block">茶几。</p> <p class="ql-block">不时地喷点水,可使石子更润泽,色彩更鲜艳。</p> <p class="ql-block">首饰。</p> <p class="ql-block">这里还有著名的尼波山,是摩西升天的地方。为了搞清楚摩西带领以色列人出埃及的故事,我找出了《圣经》翻翻。书中的确有摩西在尼波山去世的记载。</p> <p class="ql-block">摩西是犹太教的创始人,在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中也有很高的地位,这三大宗教本源于一家。在基督教中,摩西是上帝的使者和代言人,地位仅次于耶稣;在伊斯兰教中是真主的六大使者(亚当、诺亚、亚伯拉罕、摩西、耶稣和穆罕默德)之一。</p> <p class="ql-block">摩西按照耶和华神的指引,带领以色列人离开受迫害的埃及,回到上帝应许给以色列的土地,即“流着蜜与奶之地”迦南。</p><p class="ql-block">但是摩西经历40多年,直至120岁,还未到达迦南。在生命的尽头,他登上尼波山,遥望着迦南(今以色列、巴勒斯坦和约旦一带)而逝。</p> <p class="ql-block">在这里眺望那荒凉的“迦南之地”,不仅看不到“蜜与奶”,连草和树都是现在人工种植的。如果不是摩西的故事谁会来这里呢?</p> <p class="ql-block">尼波山海拔817米,导游说,站在山顶可以观赏到约旦河谷和死海的景色,天气好的时候还能看到耶路撒冷,我对此说法表示怀疑。下图是我在不太差的天气里所看到的。</p> <p class="ql-block">尼波山山顶的石墙上,矗立着一架巨大的钢制盘蛇十字架雕塑,这是意大利艺术家乔凡尼·法托里1984年的作品,其灵感来自于摩西的牧羊杖和耶稣受难的十字架。</p> <p class="ql-block">教堂内部。</p> <p class="ql-block">圣经中记载的摩西率犹太人“出埃及”,辗转迁移栖身尼波山,是公元前12世纪的事。现在的尼波山上,摩西时代的遗迹已荡然无存。</p><p class="ql-block">直到公元2世纪以后,随着基督教的逐渐流传,许多基督徒来到了这里,建起基督教堂,在此修行、传教和行医。</p><p class="ql-block">现在山头上的教堂建筑,部分是公元4世纪初期建造的。主教堂旁有几个绘有马赛克镶嵌画的墓穴,建于公元531年。主教堂旁边还有一座带有三个小院子的基督教堂,建于公元597年拜占庭时期。</p> <p class="ql-block">下图是老教堂的大门。这是文物哦,只是不知道当时这门是怎么开关的?</p> <p class="ql-block">教堂门外的马赛克画。</p> <p class="ql-block">尼波山的地位神圣,每年都吸引大批游客和不同宗教信仰的人前来朝拜、观光,也包括一些宗教领袖。</p> <p class="ql-block">2000年3月,教皇约翰·保罗二世来尼波山朝圣。访问期间,在这里种了一棵象征和平的橄榄树。</p> <p class="ql-block">保罗二世到访时的照片。(翻拍)</p> <p class="ql-block">尼波山遗址入口处的石刻纪念碑,是为纪念教皇保罗二世2000年来尼波山朝圣所建,被称为“约旦之书”。</p><p class="ql-block">其实这块石碑矗立的地方是这里最神圣的地方,<span style="font-size: 18px;">是摩西升天的地方。</span>称为“摩西站立处”。</p> <p class="ql-block">石碑上这三个大小不同的手掌印,也有说法,一是说当年摩西带出来的犹太人,有大有小,有老有少;而天主教的说法是有财富、有能力的人去帮助弱小的、贫穷的人。</p> <p class="ql-block">2009年,本尼迪克特十六世教皇也访问了尼波山。</p> <p class="ql-block">这座六世纪修建的教堂已剩废墟,残垣断壁和精美的马赛克拼花地板,被新建筑保护起来。</p> <p class="ql-block">我到这里,更感兴趣的还是马赛克画。</p> <p class="ql-block">用金属和玻璃等保护起来的马赛克画。</p> <p class="ql-block">马赛克之城马达巴,还是很值得一看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