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1996年10月7日,我国发行志号为1996-27《国际宇航联大会第四十七届年会(J)》纪念邮票1套2枚,分别是(1)<中国长征运载火箭>,面值20分;(2)<中国通信卫星>,面值100分。</p><p class="ql-block">国际宇航联合会(IAF)是国际宇航界非政府性学术组织,它的成立是由西德宇航协会发起的。中国宇航学会于1980年第31届国际宇航大会上被该组织接纳为正式成员,并获得了投票权,参加了此后历届大会。1994年第45届国际宇航联大会确定,第47届IAF大会将于1996年10月7日至12日在北京由中国宇航学会举办。大会期间将举办各种形式的学术研讨会,各国航天界领导人及着名宇航员也将在会期间举行多场专题报告会。这套纪念邮票以2幅画面概括地展示了我国的宇航成就。</p> <p class="ql-block">(一)邮票<中国长征运载火箭>,1996-27《国际宇航联大会第四十七届年会(J)》纪念邮票中第1枚,面值20分。该邮票图案突出刻画了一枚中国长征运载火箭的雄姿:直立的身躯上绘有鲜艳的五星红旗和“中国航天”字样,它昂首挺胸,下部喷火,上部已经超出地球,给人一种冲出地球、冲向太空的感觉,动感和力感十分强烈。画面上有意冲出版心的火箭居正中,与背景的地球构成一个“中”字,形成一个磅礴升腾的感觉,大有剌破青天之势。</p> <p class="ql-block">(二)邮票<中国通信卫星>,1996-27《国际宇航联大会第四十七届年会(J)》纪念邮票中第2枚,面值100分。该邮票图案描绘了中国通信卫星在太空中的情景。画面中的太阳能电池帆板,犹如矫健的双翅,仿佛在环绕着地球在太空糊翔,通信卫星的白色圆形天线突破画面边框,显得更加雄姿勃勃。</p> <p class="ql-block">(三)邮票<战略导弹部队>,1997-12《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七十周年(J)》1997年8月1日发行的)纪念邮票(1套5枚)中第4枚,面值50分。该邮票图案为战略导弹部队,画面以新型导弹为主图展示战略导弹部队的形象。</p> <p class="ql-block">2000年11月20日,我国发行志号为2000-22《中国“神舟”飞船首飞成功纪念(J)》纪念邮票(1套2枚,系等边三角形异形票),面值均为80分。分别是(1)<火箭腾飞>;(2)<飞船遨游>。</p><p class="ql-block">1999年11月20日,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腾空而起,搭载着我国第一艘宇宙飞船神舟一号试验飞船绝尘而去。这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首次飞行,标志着载人航天事业正式“启航”。在2000年适逢一周年之际,我国发行了这套纪念邮票。</p><p class="ql-block">这套邮票的票型设计为等边三角形,这是新中国成立五十多年来发行的第二套三角形邮票,也是北京邮票厂自1959年成立以来首次印制的等边三角形邮票。两枚邮票一正一倒,浑然天成。票名中“神舟”2字采用了1998年江泽民主席题名的手迹。这套邮票采用两种版式印刷,均为连体形式,但相连的形式却有多种:其一是小版张,其二是大版印刷,可以撕出3种形式的连票。这套邮票的色彩语言十分丰富:长征火箭腾飞瞬间爆发出的火红、炽黄的火焰;那露出的地球球面,碧蓝、浅蓝、淡蓝,浓妆淡抹,准确地描绘出了在飞船上所见到的地球,既神秘又亲切;两幅等边三角形画面互补成平行四边形或菱形,构成了冷与暖、明与暗的色调对比和亮度互补关系。</p> <p class="ql-block">(四)邮票<火箭腾飞>,2000-22《中国“神舟”飞船首飞成功纪念(J)》纪念邮票中第1枚,面值80分。该邮票图案描绘了用于“神舟”飞船首次试飞发射的长征2F(CZ-2F)运载火箭脱离发射架直冲云天的瞬间雄姿;画面表现地面火箭发射的瞬间,以暖色调为主,利用蓝紫的补色关系进一步丰富,既协调又有对比。票型采用正三角形,表现出了“神舟”飞船由长征2F运载火箭点火发射升飞的真实景象,构思合理而巧妙。</p> <p class="ql-block">(五)邮票<飞船遨游>,2000-22《中国“神舟”飞船首飞成功纪念(J)》纪念邮票中第2枚,面值80分。该邮票图案上方是“神舟”号飞船在广袤无际的太空遨游,下方是人类生存的地球。画面采用蓝色调,天空颜色处理得很深,显示其神秘、深奥,衬托出了飞船的立体形象。票型采用倒三角形,使太空显得无边无际,描绘出了“神舟”飞船邀游太空的壮观景象。</p> <p class="ql-block">(六)邮票<气象卫星>,2000-23《气象成就(T)》(2000年11月22日发行的)特种邮票(1套4枚)中第1枚,面值80分。该邮票图案是“风云2号气象卫星”的运行情景,画面由气象卫生和卫星接受天线组成。</p> <p class="ql-block">2006年6月8日,我国发行志号为2006-13《中国航天亊业创建五十周年(J)》纪念邮票1套2枚(2连票),面值均为80分,分别是(1)<地球空间探测双星>;(2)<神舟六号载人飞船>。</p> <p class="ql-block">(七)邮票<地球空间探测双星>,2006-13《中国航天亊业创建五十周年(J)》纪念邮票中第1枚,面值80分。该邮票图案展示了在深邃的太空中,2颗卫星对地球的赤道和两极探测时的情景。</p><p class="ql-block">地球空间双星探测计划简称“双星计划”,是首个由中国科学家提出并以中方为主的空间探测国际合作计划,也是中国与欧洲合作的第一个科学探测卫星项目。</p><p class="ql-block">“双星计划”包括两颗卫星:探测一号卫星(赤道星)和探测二号卫星(极轨星)。探测一号卫星运行于近地点550公里、远地点66790公里、倾角28.5度的轨道,用于探测近地磁尾区的磁层空间暴过程及向阳而磁层顶区太阳风能量向磁层中的传输过程;探测二号卫星运行于近地点700公里、远地点39000公里、倾角90度的轨道,用于探测太阳风能量和近地磁尾区能量向极区电离层和高层大气的传输以入电离层粒子向磁层中的传输过程。这两颗小卫星运行于国际上地球空间探测卫星尚未覆盖的重要活动区,相互配合,构成具有明显创新特色的星座式独立探测体系,可以对地球空间暴发生机制和发展规律进行立体探测。</p><p class="ql-block">探测一号卫星质量为335公斤,由星体结构、姿控、热控、电源、总体电路、星务、测控、有效载荷等系统组成,设计寿命18个月。在卫星研制中解决了卫星磁洁净度、星体表面等电位、抗辐射等技术难题。该卫星的探测器包括:三分量磁通门磁强计、热离子分析仪、电位主动控制仪、电子和电流仪、高能电子探测器、高能质子探测器、重离子探测器和低频电磁波探测器。于2003年12月30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二号丙SM运载火箭成功发射。</p><p class="ql-block">探测二号卫星质量为343公斤,设计寿命12个月,构型与探测一号基本相同,只是装载了功能不同的有效载荷,包括三分量磁通门磁强计、中性原子成像仪、电子和电流仪、高能电子探测器、高能质子探测器、重离子探测器、低频电磁波探测器和低能离子探测器。于2004年7月25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二号丙SM运载火箭成功发射。</p><p class="ql-block">两颗小卫星均由中国航天东方红卫星公司负责平台研制及卫星总成。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负责研制有效载荷数据的采集、管理与传输以及部分的探测仪器,由欧空局协调的八家欧洲科研制机构负责研制其它探测仪器。发射成功后,卫星相继进入运行阶段。星上仪器正常工作,已获取的探测数据达16.4G。双星探测数据的接收将由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密云科学卫星数据地面接收站、上海天文台佘山观测站以及欧洲空间局西班牙卫星数据接收站共同完成。对“双星计划”探测数据的分析、理论研究和数值模拟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已取得了一批初步的新结果。</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八)邮票<神舟六号载人飞船>,2006-13《中国航天亊业创建五十周年(J)》纪念邮票中第2枚,面值80分。该邮票画面展示了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在深邃的太空中遨游及宇航员在太空中的情景。</p><p class="ql-block">神舟六号载人飞船是中国神舟号飞船系列之一。由推进舱、返回舱、轨道舱组成,是中国第二艘搭载航天员的飞船,也是中国第一艘执行“多人飞天”任务的载人飞船。于2005年10月12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在轨飞行时间115小时32分钟,于2005年10月17日在内蒙古四子王旗主着陆场胜利返回。执行任务宇航员为费俊龙和聂海胜。在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展战略中,神舟六号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意义,中国正稳步推进载人航天工程第二阶段目标的完成,并向第三阶段即建立太空站的目标迈进。更重要的是,作为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承载体,神六在当今世界最复杂、最庞大、最具风险的工程体系里,以技术密集度高、尖端科技聚集的精彩表现,在太空完美演绎了“中国制造”。</p> <p class="ql-block">2003年10月16日,我国发行志号为特5-2003《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成功》特字邮票1套2枚。分别是(1)<英姿>,面值80分;(2)<凯旋>,面值2元。</p><p class="ql-block">特字邮票:从1992年开始我国实行纪念、特种邮票按编年发行,每年按计划实施。自2000年以来,每年计划外为重大亊件而特别发行的邮票为“特”字邮票。按特1及年号排序。</p><p class="ql-block">2003年10月15日,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进行首次载人航天飞船发射。9时整,“长征”二号F型火箭点火升空。9时10分,“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准确进入预定轨道。9时42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李继耐在北京航天指挥控制中心宣布,“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成功。10时31分,“神舟”五号飞船进入喀什测控站检测区域,16日5时35分,北京航天指挥控制中心成功向正在太空运行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送返回指令。6时54分,李继耐宣布:“神舟”五号载人飞船16日6时23分在内蒙古主着陆场成功着陆,中国首位太空人杨利伟自主出舱。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这是中国进行的首次载人航天飞行,38岁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航天员杨利伟成为中国第一位“太空使者”。飞船环绕地球运行14圈,安全飞行了21小时23分、60万公里,于16日6时23分在内蒙古主着陆场成功着陆。历时12年的中国载人飞船翱翔太空获得圆满成功,成为世界上第三个以自主技术发射宇宙载人航天器的国家。</p> <p class="ql-block">(九)邮票<英姿>,特5-2003《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成功》特字邮票中第1枚,面值80分。该邮票图案主图为身着宇航服的航天员形象,背景为“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翱翔太空的靓影和深邃浩淼的太空。</p> <p class="ql-block">(十)邮票<凯旋>,特5-2003《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成功》特字邮票中第2枚,面值80分。该邮票图案主图为身着宇航服的航天员走出返回舱敬礼时的形象,背景由国旗、长城、宇航员、返回舱和飞船运行轨迹组成。</p> <p class="ql-block">(十一)邮票<中国探月首飞成功纪念>,特6-2007《中国探月首飞成功纪念》(2007年11月26日发行的)特字邮票(全套1枚),面值1.20元。该邮票图案以月球与“嫦娥一号”及环绕月球周围的卫星轨迹为近景,地球则远在天边,简洁、形象地表现了探月卫星运行的轨迹以及与地球、月球的关系。背景是深邃的蓝色,上面点缀着星辰和数字通信的标记,宇宙空间的浩瀚跃然纸上。邮票左上角的探月活动标志,标示着邮票的主题。</p><p class="ql-block">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承载着中华民族千年的奔月梦想从西昌由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精确入轨;11月5日,嫦娥一号成功“牵手”月球,成为中国第一颗月球卫星;11月7日,以准确进入200公里使命轨道为标志,嫦娥一号完成中国历史上最远的“太空长征”;11月26日,嫦娥一号传回的“第一幅月图”完美亮相,中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圆满成功。</p> <p class="ql-block">2014年1月1日,我国发行志号为特9-2014《中国首次落月成功纪念》特字邮票1套2枚,分别是(1)<嫦娥三号着陆器>,面值1.20元;(2)<玉兔号月球车>,面值1.50元。</p><p class="ql-block">“嫦娥三号”任务是中国探月工程二期的关键任务,突破月球软着陆、月面巡视勘察、月面生存、深空测控通信与遥操作、运载火箭直接进入地月转移轨道等关键技术,实现中国首次对地外天体的直接探测。“嫦娥三号”携带中国的第一台月球车奔月,国产月球车是二期探月工程的亮点之一。</p><p class="ql-block">嫦娥三号巡视器名为“玉兔”号月球车,其以每小时200米的速度和每一“步”7米左右的节奏巡视月面,并与留在落月点的着陆器一起,开展月表形貌和地质构造、月面物质成分和可利用资源、地球等离子体层等科学探测,任务时间为3个月。</p> <p class="ql-block">(十二)邮票<嫦娥三号着陆器>,特9-2014《中国首次落月成功纪念》特字邮票中第1枚,面值1.20元。该邮票图案为嫦娥三号着陆器在月球着陆的情景。</p><p class="ql-block">“嫦娥三号”携带探测器在月球着陆,实现月面巡视、月夜生存等重大突破,开展月表地形地貌与地质构造、矿物组成和化学成分等探测活动。嫦娥三号着陆器上携带了近紫外月基天文望远镜、极紫外相机、测距测速雷达和激光测距仪。</p> <p class="ql-block">(十三)邮票<玉兔号月球车>,特9-2014《中国首次落月成功纪念》特字邮票中第2枚,面值1.50元。该邮票图案为玉兔号月球车在月球上行走的情景。</p><p class="ql-block">巡视器嫦娥三号巡视器,全称月面巡视探测器,又称月球车,于2013年11月26日命名为“玉兔号”。玉兔号月球车通过轮子“行走”,轮子上面是一个“箱子”,两侧分别有两扇能活动的太阳能板,中间有一个“桅杆”,上面有它的“眼睛”—相机。此外,还有一个机械臂,能做简单的探测活动。</p> <p class="ql-block">(十四)邮票<嫦娥五号>,2021-27《科技创新(三)(J)》(2021年11月24日发行的)纪念邮票(1套5枚)中的第1枚,面值1.20元。该邮票图案主要表现了“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首次实施无人月面取样的工作场景,为中国探月工程三期的收官之战。</p> <p class="ql-block">(十五)邮票<航天>,个24《航天》(2012年6月25日发行的)个性化服务专用邮票,面值1.20元。该邮票是为纪念“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成功实现手控交会对接成功而发行的《航天》个性化服务专用邮票(共一枚)。</p><p class="ql-block">国家邮政局自2002年5月10日开始发行个性化服务专用邮票,截止2021年12月,已经发行55套邮票。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十六)邮票<中国探月>,个41《中国探月》(2015年8月20日发行的)个性化服务专用邮票,面值1.20元。</p><p class="ql-block">2004年,中国正式开展月球探测工程,并命名为“嫦娥工程”。嫦娥工程分为“无人月球探测”“载人登月”和“建立月球基地”三个阶段。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嫦娥一号”成功发射升空,在圆满完成各项使命后,于2009年按预定计划受控撞月。2010年10月1日18时57分59秒“嫦娥二号”顺利发射,也已圆满并超额完成各项既定任务。2012年9月19日,月球探测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表示,探月工程已经完成嫦娥三号卫星和玉兔号月球车的月面勘测任务。嫦娥四号是嫦娥三号的备份星。嫦娥五号主要科学目标包括对着陆区的现场调查和分析,以及月球样品返回地球以后的分析与研究。中国人的探月工程,是在为人类和平使用月球迈出了新的一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