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谈象牙微雕 /季宝立

石城书翁

<p class="ql-block">文史小品之五</p><p class="ql-block"><b> 趣 谈 象 牙 微 雕</b></p><p class="ql-block"> 季 宝 立</p> <p class="ql-block">  象牙微雕,顾名思义即在象牙上进行微型雕刻。它是在骨刻、石刻、竹刻艺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p><p class="ql-block"> 我们的祖先在漫长的劳动实践中,发现象牙的品质坚硬、细腻、光洁,容易着刀,刻出的作品不但精细入微,而且具有金石意趣,又能经久保存,因此便选用象牙作为微雕字画的载体。</p> <p class="ql-block">  微雕的工具是刀尖比绣花针还细的刻刀和固定象牙的砧座,以及低倍的放大镜。由于雕刻的字画极为精细,即便戴上放大镜,刀尖的转动也不能笔笔窥见,这就要求艺术家具备深厚的书法、绘画功底和以指感、腕力自如地把握刻刀的能力。操刀时屏息静气,收视闭听,专心一致,使刀到之处,粗细、深浅得当,阴阳向背分明。</p> <p class="ql-block">  我国的微雕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西周时期,刻在甲骨上的卜辞,有些字“小如粟米”,这应该就是原始的微型雕刻。到了清代,从事微雕艺术的人越来越多,并且出现了不少能工巧匠。如微雕大师于晓新,能在径寸象牙上刻千言,笔划缕析丝分,行伍井然笔直。</p> <p class="ql-block">  新中国成立后文化艺术振兴,象牙微雕技艺亦得到迅速发展,艺人甚众,高手如雨后春笋。数年前南京民间艺人罗彪,在一块18x20毫米的象简上刻了3600多字的毛泽东的《实践论》,超过了当时世界微型书法大师匈牙利的埃曼·拉约什,在一张邮票背面用铅笔写了2000多字母的记录。</p> <p class="ql-block"> 1981年6月,在加拿大渥太华国际博览会上,我国的微雕艺术家曲儒当场表演,雕刻的骆驼队细如蚕丝,能从针鼻中穿过;在一粒芝麻大的象牙片上,居然展现了长城的磅礴之势。他以高超的技艺击败了诸国强手,获得世界冠军,为国家争得了荣誉。</p> <p class="ql-block">  在象牙上雕刻的字画越小,说明艺人的功夫越深,其作品也就越珍贵。1982年,上海微雕艺人张云虎,在一片28x32毫米的象牙上刻了19000多字的《唐诗三百首》之后,又在3厘米见方的象简上刻了14000多的中国共产党党章全文。他还在米粒般大小的象牙片上刻出了诸葛亮的前后《出师表》全文计1285字。这些作品可谓稀世珍品。</p> <p class="ql-block">  同纸质书画艺术一样,象牙微雕讲究笔法和布局,要求点划分明,笔锋圆润,铺排妥贴,行款井然。苏州市象牙微雕艺术家张毓基书法功底深厚,刀技娴熟,不但会用真、草、隶、篆四种书体镌刻,而且还能当场摹刻名家书法,既逼真活现,又具有书法家笔下的神韵,其作品远销世界各地。</p><p class="ql-block">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张毓基费时半年镌刻的我国第一部象牙微雕《孙子兵法》,把6800多字的全书雕刻在拇指大的象简上 : 篇目用小篆,正文用行书,字体清秀,笔笔藏锋;篇目、正文和落款错落有致;套红的起首章和名章摆布适宜。整件作品血脉流贯,气韵生动,价值无法估算。为表达拥军之情,他在1982年建军节前夕,将此作品无偿献给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55周年,引起一时轰动。象牙微雕《孙子兵法》被永久收藏于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当年作者与朱争平 ( 退休前任上海警备区政委、少将 ) 关于张毓基敬献象牙微雕《孙子兵法》的报道</span></p> <p class="ql-block">  微雕所用象牙的选料也很考究,一般以质硬、洁白且已保存50年以上的老而不朽的象牙为好。牙片要有棱有角,“牙米”须圆润得体,微雕前仔细打磨。用这样的原料精心刻成的艺术作品,才能更显清雅浑圆,色古质润,弥足珍贵。</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注 : 文字转自《群众》《古今中外》杂志;部分图片来自网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