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范谈(五十八)寻找与寻见

John Fan 范朝亮

<p class="ql-block">上一篇谈到摄影同质化,与以前的许多《摄影范谈》文章一样引起很多有趣的讨论。为什么我常常去触碰一些有争议的话题呢?不是吃饱了撑的,是因为我看到严重的内卷是华人摄影界的一大弊端,它对华人摄影艺术的发展造成根本性的危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们华人摄影师作为一个整体是世界上知识水准最高,技术水平最高,实力也最为雄厚的摄影群体。我们中许多人有足够的力量一年多次从非洲草原飞到群山之巅,从拍摄到后期都有世界顶级高手指导,这种优越的条件是世界其它国家的摄影群体所望尘莫及的。但是我们雄厚的资源往往又聚集在几个窄小的摄影领域,相互重复,争夺有限的创作空间与读者资源。我们的同质化程度恐怕也是世界摄影界最为严重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内卷又让我们自我封闭,扎在小团体中求生存。走到极端的便绑架有限的空间,使大多数初学者更加无所适从,继而加剧群体的萧条,直到门可罗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31sdnw30"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摄影范谈(四十五)摄影理念的偏激与排他</a></p><p class="ql-block">我在《摄影的理念于排他》一文中也谈到,摄影创作是个多元化的形态,从纪实摄影到创意摄影都有它应有的一席之地,而不是文人相轻的素材;我们时代的摄影艺术舞台早已跨越疆界,超越团体,世界舞台才是我们真正的舞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常常规劝身边的朋友从毫无生命,天天只见个别刷屏的团体中退出,否则既被误导又浪费时光。只有走出闭塞的“井”,才可以看到广阔的天。小团体之外的世界其实很大,能够容纳百花齐放,给我们多方位的创作灵感和展示空间。华人中走向世界的也大有人在,加州摄影师侯慧波便是这样的人物之一:</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作者:侯慧波,International Landscape Photographer of the Yea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今天我们要谈谈摄影创作的过程。一种创作过程是绘画式的从无到有:先有一个意图,再设计一个场景,创作出一个作品来表达摄影师的思想。这种场景的设计可以是实体的,也可以是在计算机上完成的。从无到有给创作带来很大的自由度,但自由度并不使创作来得更为轻易。这样的作品更需要创意,更需要艺术功底,因为我们对它们的创意与艺术的要求也比其它作品更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从无到有也并不是独特性的护身符,我们的创作意图本身也可能早已同质化了,由此而产生的作品很可能司空见惯,像一部互相抄袭的连续剧,都不一样,又都同质。这样主动性的创作通常是华人摄影界的短板,但我们也不缺乏一些走向世界的杰出者,比如华人摄影师童方的作品在国际舞台上就已占有一席之地:</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作者:童方)</p><p class="ql-block">另一种创作过程有点被动,也是大多数摄影作品的创作方法:寻找,直到寻见。通过这样过程的摄影创作自由度要小得多,但创作难度却一点不小。尊重现实是摄影作品的自我定位,而非缺乏创意的表现。</p> <p class="ql-block">问题在于我们的功利主义常常在此作怪:只重结果,不求过程。为了用最快捷的方法得一大片,我们常常放弃寻找,直接空降热门机位,再将现场的构图优化与寻找混为一谈。这种两点一线的创作过程加剧了我们创作题材的重复性,常常只能依靠过度的后期来安抚一下对独特性的渴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放弃寻找的另一个后遗症是华人摄影界在人文摄影领域的缺乏。人文摄影不等于走马观花的街拍,它需要摄影师对社会生活的长期投入与理解,“大片”的回报率极低,往往作品终身无人问津。但是真正的人文摄影往往又具有其历史性价值,它的生命力可以超越其它任何摄影类别。在《摄影作品的四个层次》一文中我也触及这方面的话题。</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2ijzgov2"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摄影范谈(三十九)摄影作品的四个层次</a></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们为什么要强调寻找的过程?因为寻找是创作的重要一环,对很多摄影类别来说是最重要的一环,因为个人的寻找奠定个性化作品的基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寻找的目的是独特,见人之所未见。一旦寻见,一张不平凡的作品就产生了。这个过程也让初学者训练一个摄影师必备的眼光,在真实世界里获得灵感。</p> <p class="ql-block">独特可以是视觉冲击扑面而来的独特,也可以是微妙的,心灵之中的一片涟漪。我们常常把微妙与平庸混为一谈:一张平庸的作品最主要的原因是摄影师缺乏在平凡之中发现不平凡的眼光;而微妙则是一种刻意而为的风格,一种创作理念。生活的琐碎本来也是创作的题材,艺术却让琐碎微妙地高于生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们可以去发掘生活中的微妙,但不能将微妙成为平庸的借口,更不能以此将初学者引入歧途,放弃摄影艺术的基本训练。如何判断微妙与平庸?王婆卖瓜不算数,要看读者的心灵是否被触动,哪怕只是少数的读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寻找的过程也将创作过程放慢,给机遇留下时间和空间。工厂山(Factory Butte)是我熟悉的地方,曾经多次来此拍摄,每次都要停留两天,慢慢地拍。这天又来此拍摄日出。早早到达预先想好的机位,在日出前十分钟放起无人机,准备捕捉日出的瞬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可是大自然往往捉弄人,日出时分在我想拍的方向光色平平,在相反的方向却出现千载难逢的彩霞,可是那个方向却没有任何有趣的前景。如果没有对场景了如指掌,这样的机遇就会白白地放弃。这时我迅速将无人机飞到四公里外的另一个熟悉的机位,构图早已了然于胸,按下快门即可。拍下两张之后光色便完全消失。</p> <p class="ql-block">我们的外拍行程往往安排得异常紧凑,整日在热门景点间疲于奔命,要以最大的效率拍出最多的大片。然而机遇往往最需要等待。真实世界里的惊喜总是不期而至,但是机会永远只是留给有充分准备的人。缺少了机遇,我们的作品很可能在按快门之前便已经同质化了,哪怕拍摄的瞬间多么精彩;缺少了机遇带来的惊喜,我们很快会遭遇灵感的枯竭,只剩下美丽而毫无生命的图片。</p> <br><b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完</div><br>《摄影范谈》目录:<br><a href="https://www.meipian.cn/dacxj7d"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span>《摄影范谈》专栏目录</a><br> <p class="ql-block">范朝亮,英文名John Fan,早年获李政道CUSPEA奖学金,旅美三十余载,涉足物理,医学和摄影等完全不同的领域。为物理学博士,放射医学专家,美国医学物理学会院士,同时又是国际顶级在线摄影艺术画廊1x.com的策展人及中国大使,四光圈摄影创作团队发起人之一。<span style="font-size: 18px;">作品在国际摄影界屡获殊荣, 频繁发表在国内外出版物,在多个国际展览中展出,并被多家图片社收藏。</span>他的全部摄影作品收集在其个人网站: </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johnfanphotography.com"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i> </i> John Fan Photography</a></p> <p>范朝亮著作:</p><p>《摄影范谈集 - 三周改变你的摄影观》于2019年出版。</p><p>《理性的灵动 - 大自然的摄影语言》于2017年元旦出版,入选2017年1月百道好书榜。第二版于2019年出版。<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