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理风花雪月》之十二 剑川石宝山 2022年4月

吴湘汉

<p class="ql-block">  我们去剑川的石宝山看看。这里有石窟。</p><p class="ql-block"> 百度介绍:剑川石宝山位于剑川县城西南25公里处,因山上的红砂石成龟背状裂纹,如狮似象像钟,得石宝之名。这里林木茂盛、石趣无限,庙宇别致,景色独特,尤以石窟和摩崖造像而声名久远。山中开凿于唐宋年间的石窟,享有“西南敦煌”的美誉,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石宝山巨大的山门。可是上山的时候,却不是从山门的正门进入,而是从山门旁边的一条路上山。啥意思?这才是真正的装门面。</p> <p class="ql-block">  导游图是这样介绍的:石宝山属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有被列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石钟山石窟,其唐宋佛教密宗造像,南诏王及古代外国人像等在全国独树一帜,民族特色浓郁,堪与敦煌、大足等古代石刻媲美,被誉为“南天瑰宝”。素有天下名山之称的石宝山,不仅古迹荟箤,这里怪石嶙峋,“石头开花”的丹霞地貌为世界一绝,密宗名寺海云居尤有佳游,悬空古刹宝相寺引人入胜。每年农历七月底,三州七县的数以万计的白族群众纷至沓来,弹弦对歌,举行传统的石宝山歌会。风情独具,令人流连忘返。</p> <p class="ql-block">  从这座山门入内,去往石钟寺。</p> <p class="ql-block">  前往石窟的小路路边有一个阴刻造象,曰“护山虎”。石壁线刻一虎像,长100厘米、宽75厘米,虎身蜷縮,虎背高拱,双爪平伸,头枕爪上,两眼圆睁,双耳竖起,额斑清晰,颈佩佛珠,两足弯屈,虎尾拖地。虎头左上方刻“护山虎”三宇。</p><p class="ql-block"> 遗憾的是不允许靠近,我们根本看不清刻像。</p> <p class="ql-block">  到了石钟寺。</p> <p class="ql-block">  石钟山石窟。资料介绍:石钟山石窟是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迄今共发现17个窟,造像200多躯,分布在石钟寺、狮子关和沙登箐三个区域。石窟始凿于南诏劝丰佑天启十一年(公 元850年),止于大理国段智兴盛德四年(公元179年)。造像内容:一是南诏王及其侍从;二是佛、菩萨、明王、天王、力士等佛教神祗;三是古代外国人造像;四是女性生殖崇拜石刻。造像题材丰富,构思独特,雕刻技艺精湛,是研究南诏大理国社会历史和文化艺术的珍贵实物资料,也是白族和国内各少数民族及我国与东南亚、南亚、西业各国进行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p> <p class="ql-block">  石宝山为丹霞地貌,球状风化石严重,红砂石成龟背状裂纹,如狮似象像钟,得石宝之</p><p class="ql-block">名。</p> <p class="ql-block">  第一号石窟。南诏第六代国王异牟寻议政图。此龛正中头戴莲花金刚宝顶,身着圆领宽袖长袍,面目慈祥瑞庄者乃南诏第六代国王异牟寻(公元 779年—公元808年在位)。异牟寻是南诏历代王朝中最英明最有历史远见的君王,其继位后,决定重新归附唐朝。公元794年通过苍山会盟、贞元册封,南诏恢复了和唐王朝断绝了40余年的关系。随着唐和南诏友好往来,内地高级的汉族文化和先进的生产技术,不断向西南各少数民族传播,促进了西南地区各少数民族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西南边疆得到了巩固和发展。</p><p class="ql-block"> 此窟真实的记录了南诏宫廷生活的若干侧面,能够再现八、九世纪时南诏王者、侍从、官员的衣冠相貌,用具器物以及风俗,是我们现在研究南诏历史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p> <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第二号石窟:南诏第五代五阁罗凤出巡图。中间头戴圆形尖顶珠冠,身穿宽袖长袍,坐于双龙头椅上的即为阁罗凤(在位时间为公元748-778年),他被誉为南诏国历史上最英雄的人物,在位期间完成了南诏国的统一大业。</p><p class="ql-block"> (不知怎么,我没有拍到第二号石窟,这是从网上下载的一张图片)</p> <p class="ql-block">  第三号石窟:地藏王菩萨。此龛坛上正中端坐于束腰方形仰莲上,面目丰圆,头戴披风宝冠,双耳坠铛,身着低领长衣,项圈綴铃,右手执锡杖,左手当胸托摩尼珠,裤膝饰缨络,跣足踏两朵仰莲上者乃幽冥地狱的总管地藏工菩萨,其背后刻有圆形身光,内饰日、月、金、木、水,火、土、七曜纹,用其司善恶,主吉凶。佛经中说他是释迦佛祖冥度(死亡)后到弥勒诞生前现身六道,救度天上以至地狱一切众生方能成佛的菩萨,因而美名"大愿地藏”,和文殊、普贤、观音合称为佛教中的四大菩萨。地藏菩萨是南诏大理国人民所喜爱的菩萨之一,在大理地区直到今日还有很多供奉其像的”地藏寺”,一年一度还赶“地藏会”。</p> <p class="ql-block">  第四号石窟:华严三圣無此窟造像共七躯,即:佛二弟予二装游象奴。华严三圣既(释、骑青狮的文殊和骑六升红蒙路普贤)。二弟子左为迎叶,石为阿难。此念不管光傑、酱•萨还是动物造像都比例协调,选型生沙,,形象逼真,雕刻技巧纯熟,造像时深受中原佛教造像的老响宗救艺术的世俗化,也是宗教艺术的生活化,古代雕刻匠师狂创造佛像中存忘无总地留下了当时的社会情况和人情世怎,此窟中造型优美的普贤菩薩,健美的身躯,健美的身躯,如上永游的衣滋飘重的饰带精美的璎珞,给人一种势雅的我遊。曾贤成下的大象炯炯有神而显得十分温顺。气质粗广的紫女佛和苦萨的理想性格更为突出。人物進型源宇现文华源赋予人间的生活气息,使今的人们能够在錦和著燃身石到当时社会生活和建物的面號。</p> <p class="ql-block">  第五号石窟:《维摩诘经变》中“问疾品”造像。</p><p class="ql-block"> 此窟是由左中右三龛组合而成,中龛是仿屋形结构的雕刻,龛正中雕的是维摩诘居士,龛门两侧对坐的右为文殊师利,左为舍利佛。左右两龛分别是以大势至菩萨和观音菩萨为主的雕刻。中龛基座雕二力士。</p><p class="ql-block"> 就整个石钟山石窟来说,在表现人物心里活动方面,中坐维摩诘是雕得最成功的一尊造像。维摩诘身躯微向前倾,右手结印,左手扶扇,面带愁容,目光俯視,双目微蹙,眉宇之问带有忧郁之感,象是在凝视悲苦的人间,表达了他对人世间的悲苦和苦难众生的怜悯,难怪古代的白族人民一直把他俗称为“愁面观音”,雕刻匠师们在雕刻基座力士时,赋予了他们男性的刚毅和力量,加之全身的动态而显出生命的动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第六号石窟:明王堂</p><p class="ql-block"> 此窟雕六根花立柱,将窟分为五龛,正中一龛雕刻一佛二弟子(即释迦、红袈裟的阿难、紫袈裟的迦叶),余四龛并列二明王像,一共八大明王,窟最外两侧雕二天王,左为多闻天王,右为广目天王。此窟中雕刻完备的八大明王造像是全国独一无二的,它取材于佛教密宗题材,在雕刻过程中受西藏和印度佛教密宗造像影响,为中国石窟佛教密宗雕刻中的珍品,是研究佛教密宗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此窟在雕刻上借助想象和夸张的艺术手法,在以慈悲为怀的佛祖身边出现了浓眉倒坚、青面獠牙,头发如火焰,呈怒吼之状的三头六臂的八大明王,这种布局正是巧妙地把指教扬善与惩恶的双重功能有机地结合起来,把佛教的感化力和威慑力集中于一身来加以体现。</p> <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第七号石窟:甘露观音(俗称"剖腹观音”)。</p><p class="ql-block"> 此龛造像共三躯,坛上正中雕有甘露观音造像,观音在佛教中是西方三圣之一,在南诏大理国时期影响之大甚同释迦佛祖并比。所以佛教造像的匠师们在雕凿观音时,冲破了佛教造像的仪轨,把实现世间一切美好的愿望奇托在观音身上,因此匠师们在创作“甘露观音”造像时,雕刻艺术上吸取美丽、善良的白族妇女的形象特征,人物造型源于当时的现实生活,使宗救艺术世俗化,创造出充满人间生活气息的美丽善良的白族妇女形象,使之成为中国石刻艺术当中的精品之一,与古希腊的众神相比,也毫不逊色,而又具有东方民族所特有的文雅、娴静、内秀美的特征,难怪人们一直把她誉为“东方的蒙娜丽莎”和“白族的维纳斯”,更有甚者把她称为 “剑川观音”。</p><p class="ql-block"> (以上文字摘自石窟的资料介绍)</p> <p class="ql-block">  为什么观音胸前有一个洞,石窟展室没有文字资料说明。后来查资料看到这样一个说法:据专家推测观音腹中原本应该是装着七宝、经书一类物件,后被人盗取只剩下空洞。暂且如此吧。</p> <p class="ql-block">  第八号石窟 阿央白(女性生殖器崇拜雕刻)。此龛正中雕刻阿央白(白族语对女性生殖器的称呼)立于束腰仰莲上,龛内两侧壁线刻,右为毗卢佛及菩萨,左为阿弥陀佛及菩萨,左右两龛分別雕增长天王和持国天王。阿央白自从雕刻至今一直是当地善男信女来求子、顶礼膜拜的对象。</p><p class="ql-block"> 在佛教圣地雕刻女性生殖器崇拜是全国乃至全世界所有石窟雕刻艺术中独一无二的创举,学术界对其争议颇多,有的认为是母系氏族社会的历史遗迹,有的认为是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的图騰崇拜,有的认为是佛教密宗的产物⋯但不管怎样,世界上任何一种崇拜物的产生,都有其社会历史根源和思想根源,这得需要前来参观考察的各位学者、专家和广大游客朋友共同探讨、研究,来解开石宝山这神而不密的女阴石刻之迷。</p><p class="ql-block"> (上面的文字均是石窟的资料介绍)</p> <p class="ql-block">  女阴雕刻在世界范围内,的确不多(不能说绝无仅有)。以我不多的旅行和游历所看到的,生殖器崇拜基本上都是男性生殖器崇拜,比如说我曾去过的印度、尼泊尔等,在他们的文化中,男女交媾,繁衍后代以及整个社会,男性是主动的,是伟大的,男根就是这种伟大的代表和象征。许多的男根雕塑都放在显示生命、死亡、欢乐、永恒的主题环境中。女阴雕刻在我的印象中似乎是第一次见到。</p> <p class="ql-block">  侧面看第六窟 明王堂。</p> <p class="ql-block">  石钟山石窟看完了,开了眼界。对面山上还有一座石窟,感觉路途有点遥远,放弃了。</p> <p class="ql-block">  这是一幅阴刻图案“龙飞凤舞”。</p> <p class="ql-block">  离开石窟,仍向上攀爬。</p> <p class="ql-block">  上面有一座“玉皇阁”。上去看看。</p> <p class="ql-block">  石窟艺术是卓越的艺术珍品,它凝聚了深厚的宗教感情,体现了鲜明的时代风尚,展示了一段完整的历史画卷。石窟艺术兼得天地精华与人间灵气,融会中外的文化精粹,饱满浑厚,但并不沉重晦涩,反而其活泼的视觉形象能悦人眼目,令人抒怀赏心。</p> <p class="ql-block">  我国著名的四大石窟都是以中国佛教文化为特色的巨型石窟艺术景观。按照石窟建造年代依次为甘肃敦煌莫高窟、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这四座石窟除麦积山石窟还未去过,其它三座均有幸去参观过。当然还有重庆的大足石刻等。论规模、论造像、论体量石宝山绝对逊色于上述那些大型皇家石窟。但是石宝山石窟却独具特色,它将少数民族文化和中原文化相互融合,创造出别具一格的艺术,特别是其女阴雕刻,在国内恐怕是唯一。石宝山在1961年就入选第一批全国文保单位可见其价值所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