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文/郭程鹏</p><p class="ql-block">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p><p class="ql-block">大家好!</p><p class="ql-block"> 我是原白桑乡政府副乡长郭程鹏,很高兴在这里同大家相逢、相识。</p><p class="ql-block"> 今天,我们欢聚一堂,举行座谈会,共同庆祝《阳城报》创刊30周年,这确实是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情。同时我们10个人还被县融媒体中心评为"优秀通讯员",这又是一件非常荣幸的事情。借此机会,我从个人角度谈几点感言,不妥之处请大家指正。</p> <p class="ql-block"> 第一是谈谈我对《阳城报》的印象。《阳城报》作为中共阳城县委机关报,创刊至今30年来,始终坚持追求卓越、引领时尚的精神,始终坚持"双百"方针和"二为"方向,始终立足于追求大视野、大格局、高品位、高质量的办报风格,不断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守正出新,与时俱进,准确把握时代脉搏,做好党的喉舌、反映人民心声,讲好阳城故事,深耕沃土,厚积薄发,精益求精、一丝不苟,不断占领精神高地、体现本土特色,坚持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讴歌真善美,凝聚精气神,力求把最好的文章呈现给广大读者,用灵动温情和诗意智慧的文字去鼓舞濩泽儿女的斗志,去激励愚公后人干事创业的热情,切实把报纸办到了群众的心坎上。认真阅读《阳城报》,让我们在细微处品鉴艺术,在欢乐中感受生活,确实使人受益匪浅。30年栉风沐雨,30年披荆斩棘,30年春华秋实,30年日新月异。回望来时路,阳城报社一批批新老员工同心同德、奋发向上,经历了太多的坎坷曲折,倍觉欣慰、感慨万千。启航新征程,乘风破浪、一往无前,面向未来,我们信心百倍、豪情满怀。《阳城报》,只因有你,我们的工作生活更加充实,只因有你,我们的人生更加绚丽多彩。</p><p class="ql-block"> 第二是谈谈我与《阳城报》的缘分。我是《阳城报》首批通讯员,在报社成立之初便与报纸一路同行,携手走过了30年的非凡历程,见证了《阳城报》的诞生、成长、成熟、成功的全过程。30年来,我一直坚持订报、坚持写稿、坚持收藏。可以说报纸与我同前进,我与报纸共成长。真正与《阳城报》结下了不解之缘。30年来,我作为一名乡镇领导干部,在基层工作头绪多、任务重、压力大、又忙又乱的复杂情况下,耐得寂寞,甘守清贫,坚持不懈、笔耕不辍,撰写的各类稿件被各级报刊采用740余篇,其中仅《阳城报》就采用了200余篇,还有不少作品被评为优秀新闻奖和"沃土"文学奖。现在,手捧着历年珍藏的剪稿本,我问心无愧,无怨无悔,翻阅起来觉得很充实,很有获得感、成就感和自豪感。</p><p class="ql-block"> 第三是谈谈我对《阳城报》的建议。目前,《阳城报》最明显的不足之处是时效性不强,很难适应新形势的需求。我认为应及时改进。由于《阳城报》是周报,往往稿子见报之日新闻便成了旧闻,而当报纸通过发行渠道,再辗转到读者手中时,就已姗姗来迟,更是失去了新闻应有的价值和意义。所以我建议县委能给报社解决经费不足、人手不够的问题,适当增加采编人员和必要的设施设备,把现在的周报变成一周两期或者三期更为合适,这样可以缩短时间周期,进一步增强新闻的时效性和传播力,通过补充力量,让更多的记者们深入基层一线采访,摸实情、见实底、说实话、出实效,不断采写出更好、更接地气、更加脍炙人口的优秀稿件。也只有这样上下联动,共同发力,才能真正把《阳城报》办得更有特色、更有水平、更有可读性、更具影响力和吸引力。</p> <p class="ql-block"> 同志们、朋友们,进入新时代,踏上新征程,我们将劈波斩浪、扬帆远航,用辛勤的汗水播种希望,用智慧的双手拓起明天的太阳。让我们团结一致,开拓创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扬长避短、砥砺前行,努力使阳城的新闻事业更上一层楼!这就是我今天所谈的三点体会,与大家共勉。</p> <p class="ql-block"> 再次感谢各位领导的关心和厚爱,今后,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关注《阳城报》,支持《阳城报》,坚定信念,奋力拼搏,同全体编辑记者们打成一片,持之以恒、不懈探索,齐心协力、攻坚克难,善始善终、善作善成,为把《阳城报》办成党和人民满意的报纸作出应有的贡献。 </p><p class="ql-block"> 最后,衷心祝愿《阳城报》期期精彩、越办越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注 : 这是郭程鹏同志在2022年6月30日县融媒体中心召开的庆祝《阳城报》创刊30周年座谈会上的发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