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陕北(六十七)-集市(7)

吴小荣

<p class="ql-block">我在陕北(六十七)-集市(7)</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诗一首:农与商</p><p class="ql-block">瓜田桃红杏子黄,叔舅姑姨论短长。</p><p class="ql-block">春播秋收寒冬藏,不去根本不经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诗词小语:</p><p class="ql-block">东汉班固《汉书.地理志》说:“郡国辐凑,浮食者多,民去本就末。”</p><p class="ql-block">“去本就末”意为“弃农经商”。</p> <p class="ql-block">夏季的陕北,烈日当空,瓜果飘香,也是集市上热闹之时。</p><p class="ql-block">延川县主要的果品有枣子、果子(苹果、沙果)、梨子、桃子。</p><p class="ql-block">枣子是大宗产品,国家大量收购,供出口。就商品的流通而言,集市和商店是最终的交易场所,货物的来源一是周边的农工副产品,二是私家商贾,长途贩运。一般叫马帮,“山间铃响马帮来”,陕北《赶牲灵》唱的就是个这。“走头头的那个骡子哟,三道道的蓝。”三是国家的统购统销,自古如此。比如西汉就实行盐铁专卖,不允许私人经营。明清榆林易马城一段时期内也限制战马的买卖。</p><p class="ql-block">延川枣名声在外,种类繁多。著名的有狗头枣、驴奶头枣、葫芦枣等。我们村里到处都是普通的牙枣,两头尖,中间圆,又脆又甜,味道可好。延川果品尽皆如此,原因是高原阳光灿烂,幅射强,早晚温差大。</p><p class="ql-block">红枣每年产量不一,分大、小年。1970年是大年,枣子挂满了枝头,压弯了树梢。到了秋天,每人分了100多斤,用黑羊毛袋装。吃不了,集市又远,卖不出去,于是学着受苦人摊在猪狗到不了的地方晒。这活熬煎,隔三差五翻、晒、收、放,谁有那么多闲功夫呀。几场雨过后都烂掉了,可见集市贸易的重要性。</p> <p class="ql-block">永坪集上经常可以看到知青的身影,其中有卖瓜的。有西瓜,有甜瓜,陕北叫小瓜。甜的不行。高原黄土沙质,特别是榆林一带,靠着毛乌素沙漠,一眼望不尽的老黄沙,刮起风来飞沙走石,全吹过来了。沙质土种的西瓜最好,靠近河滩,浇水也便利。</p><p class="ql-block">卖瓜比起种地来,自然要轻松一点。知青願意,受苦人巴不得,他们宁願种地,为什么呢?</p><p class="ql-block">按道理,做生意的强过种地的。司马迁《货殖列传》云:“夫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绣文不如倚门市,此言末业,贫者之资也。”成语有“去本求末”,本业指农业,末业指手工业和商业。可见,司马迁是赞成并鼓励商业的。但前文已提到,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陕北人不善经商。就是个“面朝黄土背朝天”,受咋了。</p> <p class="ql-block">但还有更具体的原因。</p><p class="ql-block">这是否与好面子有关,不得而知。陕北人出名的好面子,“人活眉眼树活皮,不要眉眼就不如驴”,这恰恰是现在反复强调的人活得要有尊严,陕北人最讲尊严,是一种美德,但做买卖脸皮还真不能太薄了。</p><p class="ql-block">比方说,过来的一个吃瓜的,先就跟你攀谈攀谈,絮叨絮叨,说道说道,东家长,西家短,白家的舅舅黑家的姨姨,马家的大大牛家的妈妈,扯着扯着就上路了,谝来谝去发现原来都是亲戚。七杆子打不着八杆子也能打上。丁爱笛娶了一队的海娥,全村到处都是亲戚。亲戚来吃瓜,还能要钱吗?不能。不能怎么办?这瓜是队里的,都白吃了还不烂包了。于是想了个记帐的办法,先登记,等到秋后忙完了农活再派人去要帐,“秋后算账。”但这不是又要搭上人工,况且也保不齐就一定能要回来。于是这一类的活就都归了知青,知青又不认识你七大姑八大姨的,吃瓜可以,掏钱。不的咋科球的远远的,咱铁面无私,你咋不要再有什么想法。</p> <p class="ql-block">对此我深有体会,再多说几句。</p><p class="ql-block">每到秋天,队长老桐坎就派我去看青,白天山上沟里四处溜达,夜来坡上搭上个木架,挂盏煤油灯,两只眼睛四处照,照的意思是看,陕北方言常用这个字。《兰花花》唱:“兰花花下轿来东望西照,照见了周家的猴老子好像那一座坟。”后来知青之间叫喳呗也用这个字,常说:“你照什么?”意思是:“你盯着我干嘛?"但已是引申意。</p><p class="ql-block">受苦人宁願白天受苦,夜了睡觉,“婆姨娃娃热炕头。”不求富贵,但求安稳,既不得罪人,又不受熬煎,这就是幸福。有人就说了,你这是夸我呢,还是骂我呢?自己啄磨吧。既有夸,也有骂,我这里说的是人性。</p> <p class="ql-block">有一次,我看见一头猪正在拱地里的红薯,一镰刀就砍过去,正好砍在屁股上,鲜血淋漓,老桐坎听说了眼睛眯成了一条线,心想:“俄平日里说话没人听,这下看你们听是不听。”猪的主家很心疼,很生气,也很明事理。他们不找我的茬,也不记恨我。他们自有个自的想法和理论。他们认为我受了别人的指使。在他们眼里,我就是个二杆子,不害事,憨得嘞。我現在虽然明白了这个道理,只是有点晚了。</p> <p class="ql-block">枣子熟透的时候,一串串挂在树上,像红玛瑙,顺手摘下几颗,放在嘴里,甜在心里。</p><p class="ql-block">顺手摘下的不止红枣,有时走在茂密的青纱帐里,顺手就掰几个玉米棒子,饿狠了或馋透的时候,这些都是可以原谅的。</p><p class="ql-block">只是凡事都有分寸,偷鸡摸狗就不行。有人用绳拴了玉米粒去钓鸡,有人用白面馍沾了白酒去药狗,这样做就过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