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儿时妈妈做的甜酒

佑祈(拒私聊)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记忆中关于妈妈制作的菜肴和美食的味道是最难忘的。</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我刚过了比较难熬的几个月,走出对任何食物都提不起劲儿的阶段。</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现在可好直接过渡到比较挑剔,总是怀念很久之前吃过的那些美食小吃。比如妈妈亲手制作的甜酒。</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炎热的七八月份,中午的时候太热,吃不下饭也喝不下粥, 妈妈就会制作一盆香气四溢的甜酒给家人。由于我们都爱吃,妈妈隔三差五的就会做一次。 一次最多也只能吃个两三天。</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小时候我们不叫甜酒,叫醪糟儿。</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妈妈亲手制作的甜酒,可不像外面店铺卖的糯米甜酒哦。 我们老家小时候吃到的甜酒都是用粘米做的,不是糯米,就是普通的大米。我不知道外地人是怎么称呼。 </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制作过程大致是这样的:</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妈妈提前会把大米放在一个椭圆形的木桶的饭甑(Zen)里面,大铁锅里加水,柴火慢慢煮,这就跟煮柴火饭的程序差不多。等到饭熟了以后,妈妈再把木桶饭甑里的饭用木勺舀出来,放在类似簸箕的竹篮里,用筷子摊开,等待它自然冷却。静止几个小时冷却后, 妈妈接着把竹篮里的饭加上发酵的曲子(我们那儿的叫法)用筷子搅拌均匀后,移到一个瓷器脸盆儿里。把中间的米饭挖一个小洞,洞的中间插上一根筷子, 上面再覆盖一层纱布,再把瓷器脸盆放到衣柜里面。</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等个三四天,当你打开衣柜的柜门时,就会有一股大米的甜香散发出来。 哇,小时候只要闻到这种味道,都会感到很幸福。 这时妈妈,会把这个瓷器脸盆再度搬到厨房,把瓷器盆儿里发酵好的大米放到铁锅中再次加工,添上家里的自来泉水,然后慢火煮开。 这时,甜酒才算真正制作完成。 煮熟后,我们就会放到餐桌上,待它冷了之后,就可以食用了。如果想更加清凉,还可以去家里的井水边,接一桶透心凉的泉水,将煮好的甜酒用容器盛好,放到里面冷却。 这种消暑的感觉比现在的你大夏天吃冰西瓜更加痛快!</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现在想吃的东西,很多网上都有,甜酒也是,就连现在的乡镇上赶集都有制作好的,一瓶瓶的可以买。可是很少有粘米做的,味道也是太甜腻。缺少了妈妈做的那种清淡淳朴的味道。</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我想有时候我们怀旧,或者对某样食物难以忘怀,是因为制作这道食物的造物者花费了精力浇灌了爱在这道美食上。所以它才会显得那样珍贵。</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