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红色圣地:扎西之旅!

乾 宇陈 俊

<p class="ql-block">  在党的101岁生日之际,我与“鹤之灵”80余名唱歌、跳舞、演奏的哥弟、姐妹,踏上了追寻红色记忆的历程,从昭通乘车前往240余公里的威信县。</p><p class="ql-block"> 威信位于云、贵、川三省结合部,俗有“鸡鸣三省”之称。著名的“扎西会议”即:1935年2月4日至14日,在中央红军长征集结威信期间, 1935年2月5日至10日,中共中央边行军边在威信水田寨(镇)花房子、大河滩庄子上、扎西镇江西会馆分别召开政治局常委会议、政治局会议、政治局扩大会议,史称“扎西会议”,它是遵义会议的继续、发展和完成,是推动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新阶段,扎西即威信县城所在地。</p><p class="ql-block"> 尽管已进入初夏,两辆大巴车在蜿蜒的乌蒙山区翻山越岭、过河跨江,一路上的景致、途中特别的风景,青山、绿水构筑的山水画统统进入眼帘。在近3小时的高速行程中,我们到了红色圣地威信。</p><p class="ql-block"> 走进扎西会议纪念馆。纪念馆由扎西会议会址、陈列馆、红军烈士纪念碑组成。在纪念碑面前,我们一行在举行简短的悼念仪式后,庄严地向着先烈,重温入党誓词……。纪念碑南北两面分别刻有毛泽东书体的“红军烈士纪念碑”和“英勇奋斗的红军万岁”碑文,从东、南、西、北四面台阶皆可步上纪念碑。四周种有塔柏、雪松、白玉兰、万年青等花草树木,绿树成荫,花香四溢;建有红军烈士个人生平事迹碑83块,成排树立在“红军烈士纪念碑”周围,隐现于花草丛中,整洁优雅,庄严肃穆。</p><p class="ql-block"> 漫步扎西红色小镇的老街。扎西老街保留原有的四街(上街又叫红军街、巷子街、龙井街、老街)和九巷(朱家巷子、晒坝等)的布局,在原址上修建加固,保留川南民居建筑风格。走进小镇入口处,一块刻有“红军街”的石牌立于眼前。放眼望去,扎西老街映入眼帘,青砖瓦房,木格窗棂,一座座古色古香的房屋建筑鳞次栉比。通幽的深巷,层叠的石梯,林立的商铺,路边的老物件、红军井,每一处都是一帧时间的定格,带你走进87年前那段艰苦卓绝而又热血沸腾的红色岁月……。</p><p class="ql-block"> 来到水田寨(镇)的花房子。花房子是一幢红色的房子,是一位郑姓乡绅的住宅,建于清代末年,因其门、窗、板壁上雕刻有精美的花草动物图案,为当地稀有,当地百姓就管它叫花房子。87年前,就在郑家堂屋的一张八仙桌周围,中央政治局常委毛泽东、张闻天(洛甫)、周恩来、陈云、博古(秦邦宪)等领导围桌而坐。花房子会议从组织上肃清了“左”倾错误路线在党和红军中的危害,第一代中央领导核心在扎西实际形成,张闻天的任职和周恩来作为军事最高决策人,保证了毛泽东的军事指挥,事实上确立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这对中国革命的胜利至关重要、意义重大。</p><p class="ql-block"> 走进水田镇湾子苗寨。苗寨三面依山,最左边是一面有着400多年历史的“人”字形古墙,古墙全部用形状不一的大石堆砌而成,没有任何水泥砂浆,却能保持几百年依然坚固,墙下有一个暗道,是古代苗民为防土匪而建造的。“家庭树”的传说,为这个寨子增添一份神秘的韵味。传说很久以前,寨子里有4颗紫薇树,当时的村民从山上向下看,四颗紫薇树呈“等距”状依次向下排开,村民认为这4棵树象征着一家四口,因此,他们根据4棵树的形状、颜色等特点,分别把这4棵树称之为“父树”“母树”“女树”和“儿树”。“母亲树”的根部有一个水洞,不论是连年大旱,还是雨涝成灾,这个水洞里的水永远不满不溢,就像母亲的乳汁一样,相传,喝了水洞里的水,包治百病。遗憾的是,自从2006年,“父树”被雷劈死之后,这“一家四口”只剩下了3棵,并且,寨子里再也没有生长出别的紫薇树。</p><p class="ql-block"> 未到两合岩。在追寻红色记忆的行程中,因时间关系,未到两合岩。但在解说员的介绍中,清楚、明了87年前红军从两合岩顺扎西河逆流而上,进入威信的艰辛。两合岩属扎岭山脉延伸至此断开,扎西河从中穿过,形成一条宽仅30米的峡谷,峡谷长约500米,高约300米。两岸岩壁对峙,高耸云天,其势陡峻、雄奇,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气势。立于谷底仰视,仅“一线天”而已,故名两合岩。解放前的两合岩仅岩壁上有一羊肠小道可走,确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p><p class="ql-block"> 绿绿的青山,以及热情好客的老区民众,让我们感受到了新时代威信突飞猛进的发展,我们在与威信民众载歌载舞庆贺党的101年生日之际,感同身受革命老区红色印记、红色记忆、红色遗迹的崇高与珍贵。威信,高铁通了、高速通了,让我们在前行的路上,沿着先辈们的足迹,爱党、信党,永远跟党走,为传承、弘扬红军精神:而今迈步从头越!!! (图文:陈 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