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清1600年历史文化名城,乐清博物馆有历史名人影像介绍,云谷艺术馆以黄杨木雕重塑历史名人,以示纪念!

余海峰

<p class="ql-block">钱文子。永嘉学派创立者之一</p><p class="ql-block">名宏,字文季,号白石山人。浙江乐清人,吴越王钱镠后裔。宋代,钱文子是以叶适为代表的永嘉学派创立者之一,时称“儒林巨擘”、“一代宗师”。</p> <p class="ql-block">朱谏。明代,雁荡山人,历任歙县、丰城县令,继升赣州、吉安郡守。办政事识大体,不屑于小廉洁,所建立之事,皆能留之久远而便于民。在吉安郡守任内,预先觉察到宁王宸濠有异图,于是积极储粮募兵,浚修濠堞。离郡后二年,宸濠果反,因早有防范,继任者很快予以平息。晚年优游家乡雁荡山,多所题咏,著有《宋史辩疑》、《学庸图说》、《李诗辩疑》、《李诗选注》、《荡南集》和《雁山志》。</p> <p class="ql-block">张冲。张冲(1904年—1941年),字淮南,浙江省乐清市人,国民党“中统”特务机构的二号人物。1919年考入温州省立第十中学,参加五四新文化运动,组织《醒华会》。1923年毕业后考入北京交通大学。旋以公费转入哈尔滨政法大学,并加入中国国民党,任哈尔滨市党部委员。后任中国国民党执行委员、中央组织部代理副部长、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办公厅顾问事务处中将处长等职,是中统系统中的重要人物。抗战期间作为中国国民党代表参加国共谈判。在抗战期间,张冲坚决赞成国共合作,共御外侮,同周恩来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1941年,张冲病逝,周恩来深为哀悼,除在《新华日报》发表《悼张淮南先生》一文,亲自参加追悼会,并致送挽联:"安危谁与共;风雨忆同舟。"对张冲在团结抗战中的作用,给予了充分肯定的评价。</p> <p class="ql-block">释清茂。晚称休居叟,俗姓林,乐清人。生于南宋景定三年(1262)。11岁出家,13岁得度,曾居天台国清寺。19岁参横川如珙(1222―1289,温州人)于雁荡山能仁寺,深得器重。20岁回国清寺,作《拟寒山诗》300首。至元二十年(1283),如珙迁往四明育王山,清茂应命前往随侍6年。至大三年(1310)撰成《重拈雪窦举古一百则》。皇庆元年、二年(1312、1313)清茂两次奉圣旨开堂。仁宗于皇庆元年赐号“扶宗普觉佛性禅师”。晚年曾住保宁禅寺8年,颇得居住于金陵的图帖睦尔(即位后称文宗)的尊敬。</p> <p class="ql-block">施元孚(1706-? ),字德交,号六洲,清蟾河堡(今湖头人)。乾隆邑庠生,家贫苦学,工于古文,由于科场失意,寄情山水。家近白石山,尝坐啸其上。又遍游江浙名胜,归来即寝食雁荡山二十余年,闭户读书著述,以至功成。</p> <p class="ql-block">王十朋。龟龄,号梅溪,温州乐清(今浙江省乐清市)人。南宋著名政治家、诗人,爱国名臣。</p><p class="ql-block">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他以“揽权”中兴为对,被宋高宗亲擢为进士第一(状元)。官秘书郎。曾数次建议整顿朝政,起用抗金将领。孝宗立,累官侍御史,力陈抗金恢复之计。历知饶、夔、湖、泉诸州,救灾除弊,有治绩,时人绘像而祠之。</p> <p class="ql-block">高友玑。</p><p class="ql-block">明弘治三年(1490)进士</p><p class="ql-block">高友玑(1461—1546),字肃政,号南屏道人,乐清十二都高岙(今属浙江温州北白象镇)人。母病,朝夕侍奉汤药,衣不解带,以孝闻于乡里。官居尚书。</p> <p class="ql-block">赵士祯(1554~约1611) 中国明代火器专家。字常吉,号后湖。浙江乐清人。赵锦侄子。他发明的“火箭溜”、“制电铳”、“鹰扬炮”等,在当时抗倭战斗中发挥了强大的作用,他著的《神器谱》、《备边屯田车铳仪》等书,受到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高度评价。</p> <p class="ql-block">翁卷。宋,诗人。翁卷的生卒时间,有关资料均无记载,乐清人。康熙《温州府志》记载:“翁卷,一字灵舒,乐清柳川人。诗名《西岩集》,一名《苇碧轩集》。” 翁卷有两个弟弟,翁卷是老大,二弟叫永年,很多人认为永年是长兄。翁卷的三弟叫翁仿,可能早年夭折。翁卷有两个儿子,分别叫翁井和翁。</p> <p class="ql-block">陈璋。明,进士主张法治,曾说:“士不读书,谓之废学;官不读律,谓之旷官。”悉心钻研法学,直至废寝忘食。遇人对法律有疑难者,亲为注解,以法学家名世。历任刑部员外郎,奉敕审录八闽积案,解救无辜受害者不下百余人。事毕还京,适武宗欲再南巡,上疏谏止,痛陈出巡将造成劳民伤财种种祸害,竟遭夺俸、廷杖,卧床休养五个月始起。直至嘉靖元年(1522)世宗即位,复官升大理寺。时锦衣卫捕获群盗数十人,经大理寺审理,具奏将其中无辜平民释放。继任刑部左侍郎,有上官非法杖死下吏入狱,欲出钱赎罪,璋说“杀人抵罪,官与民一也”,坚持不可。由于秉公执法,得罪了一些执政者,遂辞官归里。</p> <p class="ql-block">黄式苏。。字仲荃,号胥庵,晚年改名迂,字仲迂,号迂叟,乐清县西乡西岙村人。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举人,光复会会员。历任温州师范学堂监督、两广方言学堂讲席、浙江遂安、福建泰宁、宁德等县知事。居官廉勤,严己宽人。工诗词。与蔡元培、章太炎、梁启超、章士钊等名流均有交往。著有《慎江草堂诗集</p> <p class="ql-block">王与之。南宋学者,温州乐清(今属浙江)人,字次点,号东岩。曾从陈松溪学六官要旨,历宾州文学、泗州通判等。著有《周礼订义》</p> <p class="ql-block">林大椿。字萱士,别字宏训,号恒轩。林启亨之子,浙江柳市人。咸丰九年(1859)岁贡。平生精研儒书及天官历算家言。四部之书靡不研精覃思,卓有所见,举所怀抱,咸于诗乎发之。所传有《求是斋诗抄》三卷、《垂涕集》二卷染版初出,纸贵一时。他书未成而未梓行者,充溢箧笥,宝光剑气,尤卜腾跃有时也。”林大椿工诗,爱诗如命,以诗鸣于世,乃吾乐诗坛盟主。藏书之所名“莱香室”,藏书万卷,名倾东瓯。其校书诗有:“春雨廉纤春书迟,小斋闲坐校书时。</p> <p class="ql-block">刘默。关于刘默筑塘之事,邑志上仅有极简略的记载:“起自县西承流门外,至馆头五十余路里,通府治。县尝有水患,行者病焉。宋绍兴初邑令刘默役西乡民人分界修筑,增加高广。民甚德之,名刘公塘。”刘公塘圮废多年,几不为今人所知。</p><p class="ql-block">刘公塘自迎恩桥西(即今乐成镇通井街)南下,经下马桥沿运河西岸径直抵万岙,由万岙折西南行通峡门,出峡门折而西,经湖横向西直出,过方斗岩至湖头,又向西经西宋后,行孤屿前,越过沟旁桥至万家,再西出过廿里桥折而南,在马山折西穿沙门,经高岙、白鹭屿,折而南行达于琯头。全长五十余里。</p> <p class="ql-block">李孝光。初名同祖,字季和,号五峰,后代学者多称之“李五峰”。[1]温州乐清(今属浙江)人。元代文学家、诗人、学者。</p><p class="ql-block">少年时博学,以文章负名当世。他作文取法古人,不趋时尚,与杨维桢并称“杨李”。早年隐居在雁荡五峰山下,四方之士,远来受学,名誉日广。至正七年(1347),应召为秘书监著作郎,至正八年擢升秘书监丞。</p><p class="ql-block">至正十年(1350),辞官南归,途中病逝通州,享年66岁。著有《五峰集》20卷。</p> <p class="ql-block">刘黻(1217~1276),字声伯,号蒙川,温州乐清大桥头人(今乐清石帆镇大界村人)。淳祐十年(1250)试入太学。刘黻因历史上两次太学事件而扬名,是著名的忠贞之臣,《宋史》有传。遗著有《蒙川集》10卷</p> <p class="ql-block">候一元。字舜举,号二谷,乐清缑山(今蒲岐镇侯宅村)人。自幼聪慧,5岁时父廷训授以章句,能随问随答。11岁随父读书南京。明嘉靖三年(1524)“议大礼”之争,父廷训属杨廷和继嗣派,反对张璁继统说,被“逮械下狱”。一元年仅13岁,随父北上,伏阙上 书。七年其父得释,“谪为泗州判官,又为县丞,寻迁漳南兵备佥事”,又以疑狱被弹射,再下狱,一元再上 书陈冤。都御史唐龙“奇之而出其父”。十七年中二甲进士,授南京刑部主事。二十年升郎中,外调广东布政司右参议,分守海北道。海北距省城千里,对民情了如指掌。后擢河南按察副使,在大名整训士兵,秋防倒马关,恰值敌骑侵犯边境,将士戒备森严,一元登楼赋诗,敌骑为之远遁。续升广西按察使,宗室骄横不法,严加约束,徭民廖金牙欲据阳朔要地三江口,督同蔡兵备予以平定。此后升河南右布政使,转江西左布政使。隆庆元年(1567),张居正任首辅,一元辞官归,在家乡创办环壁书院,</p> <p class="ql-block">章纶。字大经,温州乐清(今乐清雁荡山北麓南阁村)人。明朝名臣、藏书家。</p><p class="ql-block">正统四年(1439年)章纶登进士第,官授南京礼部主事。景泰年间升任礼部仪制郎中。因“性亢直,不能偕俗”、“好直言,不为当事者所喜”,在礼部侍郎位二十年不得升迁。成化十二年(1476年),章纶辞官回乡。</p> <p class="ql-block">何白。明末布衣诗人,字无咎。生于乐清县城西郊丹霞山麓金溪。童年时代跟随父亲何导迁居温州城区积谷山下。自称丹邱生,又号鹤溪老渔。少时即受诗的熏陶。他的祖母是乐清隐逸诗人李经后峰的姐姐。何白在《李后峰先生传》末说:“白五、六岁时,间就祖母宿,每天明,祖母从枕上授白诗数章,或对句一、二联,已而谓白:‘此诗汝舅租后峰翁所作也。汝聪明,他日亦能继翁作此否’?白虽童而騃,而精神意气亦稍稍知响往。”何白家虽贫寒,而致力于学习,孜孜不倦。十六、七岁即操笔为诗歌。</p> <p class="ql-block">张文君。东晋名士,名廌,字子雁,邑人,即乐成县(乐清市),居白鹤山下。隐居颐志,不应辟命。家有苦竹数十顷,廌于竹中为屋,常居其中,王右军(王羲之)闻而造之,却避竹中不见“日中乘白鹿入山,不知所之。”一郡号为高士。</p><p class="ql-block">乐清素称王子晋吹箫之地,张文君入竹之乡。</p> <p class="ql-block">杨乐章先生平时勤奋好学,言简意赅,与玉海堂合作一起找资料。杨先生根据资料做泥坯,又受教于著名大师指点,精雕细琢,历时一年多,创作黄杨木雕乐清历史名人艺术品。填补了黄杨木雕史上名人雕刻空白。</p>